哲学辨析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飞辰,张锐著
- 出 版 社: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8016390
- 页数:235 页
哲学就是世界观 1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因此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哲学 2
一元论哲学就是正确的哲学 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对哲学既不能神秘化,又不可简单化 3
哲学的党性就是哲学的阶级性 3
哲学并不能直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各项具体工作的人学习哲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
我们不应当把哲学当做单纯的证明工具或直接用哲学结论去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4
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不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也照样能取得科学成就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问题 5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6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6
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四个基本派别 6
关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只是哲学家首要回答的问题 7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7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8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限于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范围内才是绝对的 8
是否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9
为理想而奋斗就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就是唯物主义 9
唯物主义就是重视物质因素,唯心主义就是重视精神因素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有区别的 10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的,所以前者对于后者是无关紧要的 10
凡是承认世界可知的就是唯物主义 11
凡是承认感觉是认识起点的都是唯物主义者 11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11
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根源是人类的生活实践反复地证明了的客观现实世界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和行动 12
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或社会势力是唯物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12
直接性、片面性的形而上学认识方法是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12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根源是反对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 13
主观主义就是唯心主义,所以,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都是唯心主义者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特点是实践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因此,只要是无产阶级的一员,不学习就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结合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和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的古典哲学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17
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东西 18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8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 19
物质形态是可变的,作为客观实在性的物质概念是永远不会被推翻的 19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 19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 20
人的感觉和动物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 2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1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21
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21
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像肝脏里分泌胆汁一样 22
世界上并无“鬼神”,但人们的头脑中却可产生“鬼神”的观念,可见,意识并不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2
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将完全代替人脑 23
世界统一于存在 23
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意识也统一于物质 23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立场 24
人的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外界物质 24
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24
感觉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存在就是被感知 25
思维和物质是对立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没有物质的运动 2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而已 26
工人按着设计图纸建造房子,可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 26
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事物,别人的思想也是在我的意识之外存在的,因此,别人的思想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6
既然是客观决定主观,那么,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主要应从客观上找原因 27
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27
从事一切工作,都要思想领先 28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28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就是精神万能论 28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与客观存在毫不相干 29
正确的思想是对正确事物的反映,错误思想是对错误事物的反映 29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思想是第一性的 30
辩证法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但不把运动状态绝对化 30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0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31
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31
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32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自觉努力程度 32
人不能改造客观规律,同样不能改造客观世界 32
人们虽然不能创造和消灭自然规律,但社会规律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社会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33
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造规律 33
运动是绝对的,但具体运动形式是相对的 34
空间是储存物质的空匣子,时间是绝对的均匀流逝的持续性 34
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性,因而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的形态 34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因此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 35
宇宙在空间上既无中心,又无边际 35
凡是承认事物变化的就是辩证法 3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发展 36
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36
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37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37
“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 38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事物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38
唯物辩证法肯定事物的普遍联系,但不否认事物的区别 39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某种联系 39
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39
运动就是发展 40
发展就是事物数量上的变化 40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40
一物的属性是该物同他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41
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41
没有脱离具体事物的抽象的量 41
度就是关节点 42
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任何量变都可以引起质变 42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既不同于量变,也有别于部分质变 43
有些事物的质变是通过飞跃实现的,有些事物的质变不是通过飞跃实现的 43
质变使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所以说,质变都优于量变 43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不能突破的限度,所以,质变是必然的 44
事物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先认识其量,再认识其质的 44
量变和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量变是数量的变化,质变是性质的变化 45
事物发展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因此,量变和质变没有根本区别 45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都是通过飞跃实现的 46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46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事物的根本质变是一样的 46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区别于事物的根本质变,但等同于量变 47
有的事物只有量变,没有质变,有的事物只有质变,没有量变 47
矛盾是人们思维陷入混乱时的表现 48
对抗性矛盾是没有同一性的矛盾 48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 48
矛盾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斗争就是对抗 49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49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50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不能把斗争绝对化 50
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又破坏着同一性 50
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是不受限制的 51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51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所以个性先于共性而存在 52
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完全包含个别 52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 5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53
一切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53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解决了 54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许多复杂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54
一点论就是重点论,两点论就是均衡论 54
矛盾的一方战胜另一方,是矛盾解决的唯一形式 55
人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一个人的思想进步与否,是以外因为根据的 55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因此整个宇宙也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56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好和坏两个方面 5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7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三段式” 57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58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就是周而复始的简单循环 58
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上升的过程 58
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说,否定就是肯定 59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否定也就是辩证的否定 59
既然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那么我们的工作必定要走弯路 60
扬弃就是抛弃 60
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各对基本范畴所表示的倾向是一致的 61
凡是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都是因果联系 61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原因本身只是结果的原因,结果只是原因的结果 61
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内容是重要的,形式是可有可无的 62
事物的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62
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 63
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63
必然性是有原因的现象,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现象 63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64
偶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不起作用的 64
一切可能性都将无条件地转化为现实性 64
抽象的可能性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 65
从发展的观点看现实的东西既是现实的,又是不现实的 65
自然界和社会由可能到现实的转化都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 66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6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种反映论认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还能直接变革世界 67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承认不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7
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反映论与能动性是不相容的 68
认识可以一次完成,可以达到顶点 68
人们要获得知识,既要参加实践活动,又要学习书本知识,所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68
经验主义是强调经验的结果,教条主义是强调理论的结果 69
对唯心主义经验论必须反对,对唯物主义经验论必须坚持 69
唯心主义唯理论是错误的,唯物主义唯理论是正确的 70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主义”就是哲学史上的经验论 70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71
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错误的认识也是从实践中来的 71
实践出真知,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71
每门科学的每一个原理都直接地发源于实践 72
生产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最基本源泉 72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72
认识起源于经验,凡是认为认识起源于经验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 73
先有设计图,然后按图纸施工,这说明认识先于实践 73
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在任何时候人的认识都是落后于实践的 74
理论之所以要和实践结合,是因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74
肯定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同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矛盾的 75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所以,它是最可靠的认识 75
感性认识就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就是间接经验 76
认识开始于感性认识,因此,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来源 76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76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世界,即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7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77
真理就是认识 77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 78
公认即真理 78
真理是客观的,就是说真理是客观存在 78
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认识,都是真理 79
一切唯心主义者在实质上都否认客观真理 79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79
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80
人们常说要服从真理,而党的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可见,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80
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真理 81
真理是绝对正确的,而不是相对正确的 81
绝对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认识,因此,绝对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81
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82
真理和谬误可以互相转化,这等于说一个认识一会儿是真理,一会儿又变成了谬误 82
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成功,就证明是真理,但经过一次实践而没有获得成功的思想也不一定就是错误 83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83
即使是正确的理论,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84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和运用,是受阶级的制约和影响的,所以真理具有阶级性 84
历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85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总和 85
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社会各个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具体答案 86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因此,是先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有历史唯物主义 86
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86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的意识和意志对历史发展不起作用 87
承认人的意志和意识对历史有作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87
唯心史观之所以是唯心的,是因为它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88
社会意识的内容不管它正确与否,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88
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往往是不平衡的 89
社会意识变化和社会存在变化有时候的不一致性是相对的 89
自然科学不具有阶级性 90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90
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的历史 90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的首要前提 91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 91
地理环境的优劣能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 91
一个国家制度的先进与否是由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 92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率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92
生产力表现的是物质的社会关系 93
人的肉体、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都是自然物质,因此,生产力是自然力量,不是社会力量 93
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93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94
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力量,也是阻止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力量 94
科学理论的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95
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在内,但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95
科学本身不是现实的生产力 95
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仅指体力劳动者而不包括脑力劳动者 96
劳动对象也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96
生产力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就越进步 97
生产力是客观的 97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人,都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 97
生产关系都表现为阶级关系 98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8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方面 99
生产关系是由有意识的人建立和参加的,没有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关系是主观的 99
我国目前全民所有制比集体所有制优越,集体所有制比个体所有制优越 99
不论生产力的状况如何,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 100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变化了,就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100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基本适应的 101
判断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志,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01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旧社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是完全适合的 102
当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就决定生产力 103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基本上指的是同一客观事物 103
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但不包括全部的社会物质关系 104
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只能是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04
社会意识就是上层建筑 104
在整个上层建筑体系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105
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思想 105
自然科学是一种意识形式,但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106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自然科学、语言学及形式逻辑等社会意识诸形式 106
自然科学是精神的东西,应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力 107
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就是该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 107
道德和法一样,在社会中是靠国家的强制来维持的 108
道德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存在各阶级共同遵守的道德 108
自然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对象不同,因而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108
宗教的形成主要是宗教教士欺骗和人们愚昧无知的结果 109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10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旧的社会意识形态将随着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消失而立即消失 110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和经济基础之间不存在矛盾 110
一切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的作用性质都是一样的 111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自身的上层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对抗 11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而发生的 112
社会主义先建立上层建筑,后建立经济基础,这是上层建筑决定论 11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完全适合的 112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权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产生之后才能产生 113
发现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的一大贡献 114
人们收入多少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 114
各原始部落之间为争夺财富而进行的战争是阶级产生的主要根源 1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划分阶级的依据是人们的思想和政治观点 115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115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6
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6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7
国家是阶级合作的产物 117
国家的实质是管理社会的机关,它与人类共存亡 117
国家政权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 118
国家的实质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118
国家要保护统治阶级所有成员的一切利益 119
阶级的消灭并不等于国家的消亡 119
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人民 119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20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包括英雄人物在内,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120
人民群众在阶级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因此,人民群众是一个阶级范畴 12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 121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领袖人物的个人特点对历史发展不起任何作用 122
“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 122
体力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23
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2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因此,共产主义一定自然而然地到来 124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1 125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2 129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2答案 130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3 133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3答案 135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4 139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4答案 140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5 144
中央电大哲进模拟试题5答案 147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6 150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6答案 153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7 156
中央电大哲学模拟试题7答案 168
中央电大1999—200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试题 173
中央电大1999—200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77
中央电大2000年上半年哲学试题及答案 181
中央电大2002年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84
中央电大2007年1月哲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193
中央电大2007年度1月期末考试《哲学》试题答案 196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1 200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1答案 209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2 213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2答案 222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3及答案 226
赤峰电大哲学模拟试题4及答案 231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美)马克·吐温著;钟姗,吴兰 2020
- 《解读西方管理哲学》谢庆绵著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后语言哲学论稿》钱冠连著 2019
- 《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哲学》潘沁著 2019
-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王桂泉,徐海峰主编 2019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民主形态论 马克思的权力阐释视角》(中国)罗许成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