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
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

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伟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108549
  • 页数:1000 页
图书介绍:邱伟光教授是德育领域知名专家。该文集汇集了他在新时期对学校德育新特点和规律探索的成果,并提出了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主体性德育等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该书反映了新时期德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指导意义。
《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目录
标签:德育 文集

德育理论 3

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兼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一九八二) 3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一九八五) 21

试论教师劳动的特点和社会价值(一九八五) 32

正确理解与运用“灌输”理论和原则(一九八六) 4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思考(一九八七) 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改革创新(一九八八) 59

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九八八) 70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含义(一九八八) 85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九九○) 94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九九○) 110

青年与社会思潮(一九九二) 118

上海大中学校德育现状与落实德育首位的战略思考及对策研究(一九九六) 146

德育目标衔接的研究与对策(一九九六) 157

大学生“三观”形成的教育过程和评价机制(一九九九) 168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三观”教育的追溯和启示(一九九九) 176

面向21世纪的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九九九) 183

坚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二○○○) 190

高校德育论(二○○一) 198

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二○○一) 238

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二○○一) 246

明确培养目标 体现教育价值——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二○○一) 259

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二○○二) 273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二○○三) 286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德育新思维(二○○三) 292

邓小平德育观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二○○四) 300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二○○四) 31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二○○四) 327

围绕和谐目标 创新学校德育(二○○五) 34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二○○六) 351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二○○六) 36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与时代意义(二○○六) 369

理性审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二○○六) 381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二○○六) 391

德育内容 403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刍议(一九八三) 403

坚持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成长道路(一九八五) 412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一九八六) 432

高校思想教育课开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一九八八) 443

重视“小事”才能养成良好习惯(一九九六) 455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二○○○) 459

科技创新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重建(二○○一) 461

学校应加强道德建设 实践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二○○一) 468

社会需要弘扬“关爱”的道德风尚(二○○一) 478

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新理念(二○○二) 485

与时俱进地强化规则意识(二○○三) 492

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兼析“非典”带来的德育反思(二○○三) 499

透视青少年时尚文化现象(二○○三) 50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极为重要的任务(二○○三) 518

培育民族精神:学校德育的新任务(二○○三) 526

切实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四) 535

怀感恩之心 行报恩之举(二○○五) 550

铭记抗日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二○○五) 557

德育方法 57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园地的一朵新蕾(一九八一) 571

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理论思考(一九八七) 580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价值判断(一九九○) 586

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二○○二) 594

实施“拓展计划”,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二○○三) 602

以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三) 611

求真务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二○○四) 618

体验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二○○四) 627

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的文化理念与价值定位(二○○四) 637

将“三贴近”落实到“三回归” 推进德育观念和实践创新(二○○四) 646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途径(二○○五) 655

构建大学生和谐集体的途径与方法(二○○五) 659

闲暇德育: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二○○五) 667

视觉文化生成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二○○五) 677

高校帮困助学是育人成才的重要途径(二○○五) 690

增进“减负”的德育效应(二○○五) 700

德育评估 707

坚持科学的青年观 正确评价当代大学生(一九八六) 707

德育考评的历史渊源(一九九五) 713

学生品德考评(一九九六) 721

关于高等学校德育考评的论证报告(一九九七) 742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一九九九) 760

“三好学生”:改善评选制度 强化荣誉称号(二○○五) 811

公平公正: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二○○五) 821

有效体现“成长记录”的发展性功能(二○○五) 828

德育管理 841

维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一九九○) 841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一九九二) 8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校党建提出新课题(一九九四) 870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二○○四) 877

体现育人导向的管理新规定(二○○五) 897

提高育人能力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二○○五) 904

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关键(二○○五) 918

序文集锦 931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再版前言(一九八四) 931

《人生哲理》序言(一九九一) 934

《国情教育教程》序(一九九一) 938

《〈冲击·变奏·超越〉——西方社会思潮与当代青年人生观问题研究》序(一九九三) 942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新论》前言(一九九三) 947

《当代礼仪》序(一九九八) 950

《海员修养导论》序言(一九九八) 952

上海青年社会教育概述(二○○二) 955

《新编大学德育》引言(二○○三) 959

《爱国主义教育学》序(二○○四) 963

《德育心理学》序(二○○五) 968

《高校学生辅导员情境模拟训练》引言(二○○六) 970

《现代文明礼仪》序(二○○六) 974

附录 980

课题研究 980

主要著作 982

论文索引 984

序文辑录 998

后记 1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