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5650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21世纪中国向何处去”,本书为回答这个时代课题提供了一把思想钥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构想,充分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性,昭示了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毛泽东思想中的第一大构想,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中,作出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的四大理论创新,但也留下了当时难以解决的四个难题,邓小平理论中的第二大构想,凝聚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为突破僵化模式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江泽民先后提出“十二大关系-全面创新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是第三大构想。为中国的崛起指明了方向。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目录

总序 1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构想 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论的多重铺垫 1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铺垫 1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建国大纲的理论铺垫 19

第三节 开国之初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铺垫 26

第二章《论十大关系》的多重世界历史背景 2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历史先机 29

第二节 原子能和信息化的现代科技革命先机 35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先机 43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先机 50

第三章《论十大关系》的四大理论创新 60

第一节 可能出现一个和平与发展新时期的新判断 61

第二节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十大关系 66

第三节 重点论与两点论和谐结合的对立统一观 72

第四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 75

第四章 八大前后的百花齐放 79

第一节 毛泽东的六个新论点 80

第二节 刘少奇的新三论 83

第三节 周恩来的七个新观点 90

第四节 陈云的三个新思想 95

第五节 邓小平的六个闪光思想 97

第五章 遗留下的四大难题 101

第一节 工作重心与主要矛盾关系问题 101

第二节 十大关系与体制改革关系问题 102

第三节 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 105

第四节 突破苏联模式与转变发展模式关系问题 107

第六章 晚年毛泽东探索中的四大失误 112

第一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 114

第二节 以高积累求高速度的发展模式 115

第三节“反修防修”掩盖了体制改革 116

第四节 固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僵化观念 11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探索起点 121

第一节 八大前后探索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 121

第二节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继承—扬弃—发展”三重关系 122

第三节 毛泽东的两种探索、两种铺垫 124

第四节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源头活水 126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在哪里 ——双重起点论的新回答 131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起点 ——最初探索起点和正式生成起点 135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与第二大构想形成的思想铺垫:真理标准大讨论 141

第一节 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讨论 141

第二节 内部酝酿阶段的五个回合 143

第三节 公开争论阶段的五个回合 148

第四节 尚待澄清的三个焦点问题:起点、主帅、意义 156

第九章 第二大构想的形成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 164

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基 166

第二节 重心转移、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 168

第三节 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70

第四节 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 172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最初思想奠基 174

第六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初具雏形 175

第七节“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的基本思路 178

第八节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 182

第九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范畴初步形成 184

第十章 第二大构想的大成之作:南方谈话 188

第一节 南方谈话的十个特点 188

第二节 总设计师的最后沉思 196

第三节 僵化模式的彻底突破 198

第四节 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 201

第五节 价值观念的根本创新 206

第六节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三大突破 213

第七节 体制创新的四大转变 223

第八节 跨世纪的中国发展路线 232

第九节 实践检验的成熟思想 239

第十节 体系纲要的三层结构 252

第十一章 南方谈话中的十五大关系 ——理解第二大构想的一把钥匙 266

第一节 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266

第二节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267

第三节 体制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268

第四节姓“社”姓“资”的关系 269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中的义利关系 271

第六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走向共同富裕的关系 272

第七节 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73

第八节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主体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274

第九节 贫穷与富裕、先富与共富、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275

第十节 警惕右与防止“左”的关系 276

第十一节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77

第十二节 发展经济与科技教育的关系 278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与惩治犯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280

第十四节 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同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的关系 281

第十五节 中国前途与世界前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系 283

第十二章 第二大构想的四大理论创新 286

第一节 世界观、价值观上的新境界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观上的新水平 313

第三节 时代观上的新判断 329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新体系 340

第十三章《十二大关系论纲》:跨世纪中国发展构想的探索起点 354

第一节《十二大关系论纲》的思想主旨 354

第二节《十二大关系论纲》的理论意义 355

第三节 跨向21世纪的新智慧 361

第十四章 不惑之道的第三大构想 364

第一节四十不惑的上下求索 364

第二节 支撑全局的四个基点 367

第三节 四大难题的根本解决 377

第十五章 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 ——《十二大关系论纲》的内在结构 391

第一节 纵横交错的双线结构 391

第二节 总揽全局的基本方针 392

第三节 发展之道的四大关系 393

第四节 改革之道的四大关系 395

第五节 稳定之道的三大关系 399

第六节 两大转变——一盘活棋两个眼 402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三个新观念 ——第三大构想的哲学底蕴 4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三大核心观念 404

第二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新世界观 406

第三节 寻求矛盾统一体和谐结合、共同发展的新矛盾观 415

第四节 社会有机体全面协调持续的新发展观 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