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起,周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934370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体育高等职业教育《运动生理学》教材。
《运动生理学》目录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二、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4

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5

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10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 11

一、肌纤维结构概述 11

二、骨骼肌的收缩过程 17

第二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生理学特征 19

一、肌肉的特性 19

二、肌肉的收缩形式与生理学特征 21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23

一、肌纤维类型与特征 23

二、肌纤维类型的分布与运动项目 24

三、肌纤维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27

第二章 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31

第一节 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32

一、力量素质的概念 32

二、力量素质的分类 32

三、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34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 39

一、力量训练原则 39

二、力量训练方法 42

第三章 呼吸机能与运动 46

第一节 肺通气 47

一、肺通气机能的评定 48

二、训练对肺通气机能的影响 52

第二节 气体交换与运输 54

一、气体交换原理和过程 54

二、气体运输 55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58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58

二、呼吸运动的调节 59

三、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60

第四节 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61

一、提高肺通气速度和肺泡通气量 61

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61

三、合理运用憋气 62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64

第一节 血液的氧运输作用 65

一、血液的组成 65

二、血液的功能 69

三、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 70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71

一、血管特性 72

二、血压 73

三、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74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77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80

一、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80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82

三、测定脉搏(心率)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83

四、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84

第五章 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运动能力 86

第一节 需氧量、摄氧量与氧亏 87

一、需氧量与运动强度 87

二、摄氧量与最大摄氧量 87

三、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96

第二节 运动中的能量供应 98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98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 99

三、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100

第三节 无氧能力的评价与无氧训练 101

一、无氧能力的评价 101

二、无氧能力的训练 107

第四节 有氧能力的评价与有氧训练 110

一、乳酸阈、心率拐点 111

二、有氧能力的训练 119

第六章 运动技能的神经调节 124

第一节 与运动有关的感觉机能 125

一、视觉 125

二、听觉、位觉 126

三、本体感觉 128

第二节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 129

一、牵张反射 130

二、状态反射 130

三、小脑对肌肉活动的调节 131

四、大脑皮质对肌肉活动的调节 131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133

一、运动技能的运动性条件反射本质 133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过程 137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过程 138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巩固过程 138

五、动作自动化 139

第七章 内分泌、免疫与运动 141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 142

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142

二、激素的分类与作用 143

第二节 与运动有关的重要激素及其功能 145

一、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45

二、生长激素 146

三、胰岛素 147

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148

五、皮质醇 151

六、睾酮 152

第三节 运动与免疫机能 154

一、白细胞及分类 154

二、抗原与抗体 156

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57

四、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157

第四节 兴奋剂的分类与危害 158

一、兴奋剂概念 159

二、兴奋剂的分类、作用特点和副作用 159

三、兴奋剂的危害 164

第八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 167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168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68

二、进入工作状态 171

三、稳定状态 174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评价 174

一、疲劳的概念 174

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175

三、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点 179

四、疲劳的评定 180

第三节 运动后超量恢复 184

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184

二、机体能源储备的恢复 186

三、促进机能恢复的措施 188

第九章 不同人群与体育锻炼 193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194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94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198

三、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205

第二节 女子与体育锻炼 208

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208

二、月经周期与运动 212

第三节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215

一、衰老的定义 215

二、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216

三、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216

四、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原则 220

第四节 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221

一、残障人概述 221

二、残障人的生理特点 223

三、残障人的体育活动 224

四、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226

第十章 运动生理学实验 229

实验一肺通气机能测定 230

实验二有氧工作能力测定 230

实验三无氧功率测定 232

实验四血红蛋白测定 233

实验五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 235

实验六动脉血压测定 236

实验七感觉机能测定 2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