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晓东,顾玉平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214049783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教学活动更加精彩?有哪些不引入注意的细节能够提高你的教学质量?本书分别从主题概述、经典课堂实录、经典评析等内容,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各种理念,目的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目录

导言 和谐社会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现实逻辑 1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逻辑历史考察 1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1

(一)人与自身的和谐 2

(二)人与人的和谐 6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0

(四)人与社会相和谐 13

二、西方哲人的和谐社会思想 17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科学思想 29

(一)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30

(二)消灭私有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 35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目标 39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诉诸改造世界的实践 41

第二章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矛盾论 47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矛盾 48

(一)经济利益矛盾 49

(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矛盾 52

(三)思想道德矛盾 56

(四)人与自然的矛盾 58

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矛盾要着眼于矛盾同一性 59

(一)对立统一是变化发展的动力 60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辩证考察 62

(三)同一性:量变状态下的主导属性 66

(四)和谐:矛盾同一性主导下的动态协调状态 68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矛盾发展观 71

第三章 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觇标 8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86

(一)以人为本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 87

(二)构建和谐社会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90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93

(一)“三树立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体内容 9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之“魂” 97

(三)推进科学发展实践:“以人为本”价值灵魂的实践特质 101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本目标 105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内涵 106

(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归宿 119

(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 133

第四章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4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 14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41

(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 148

(三)公有制占主体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52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 15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 15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162

(三)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6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搞“私有化” 173

(一)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基础 173

(二)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 18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私有化根本对立 190

第五章 “四大整合”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构 194

一、利益关系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194

(一)当前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主要表现 195

(二)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的辩证考察 199

(三)在改革发展中协调整合利益关系,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202

二、制度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07

(一)当前我国社会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 208

(二)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12

三、文化价值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 215

(一)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文化价值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5

(二)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价值整合的主要内容 219

四、社会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222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整合 222

(二)全面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 224

(三)在社会整合中激发活力、增进团结和睦 227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230

一、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旨归 230

二、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与时俱进 240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24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 247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要求 252

三、独立自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256

(一)独立自主原则的渊源与创立 256

(二)独立自主的返本与开新 266

(三)执政精神的时代延伸 272

四、民主政治:和谐政治的历史起点 275

(一)党内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枢纽” 276

(二)必须从制度上突破官僚主义的瓶颈 281

(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91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