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城市化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城市化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城市化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易寒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8094437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当代中国城市化浪潮中出现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份认同这一重要问题为分析对象,基于政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基础,研究这一主题及其背后所存在的学术问题。作者通过对个案的调研发现,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对于他们政治态度与行为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揭示了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深层机制,另一方面也补充和修正了政治社会化的一般理论。
《城市化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目录

导论:当代中国的身份政治与儿童政治社会化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城市化的孩子及其理论意义 1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与身份认同:两种研究进路的分殊与合流 5

一、政治社会化研究:真的过时了吗? 6

二、身份认同研究: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视角 21

三、狭路相逢:将身份认同嵌入政治社会化研究 2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2

一、文献法 33

二、内容分析 34

三、深度访谈 35

四、参与观察 35

五、问卷调查 36

第一章 看不见的城墙: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 46

第一节 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危机:想象抑或现实? 48

第二节 由乡村到城市:以农民工子女的文本为分析对象 51

一、农民工子女文本中的城里人形象 52

二、农民工子女文本中的城乡对比 54

三、外地人: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意识 59

第三节 从城市到乡村:放牛班的“寻根”之旅 61

一、戏中戏:“寻根”之旅与身份政治 62

二、我是谁:放牛班的自我表达 65

三、第二代下层移民:放牛班的类型学意义 69

第四节 小结: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的身份认同 70

第二章 政治遗传学:家庭、文化与权力 78

第一节 外来的人:生计压力下的家庭教育 80

一、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 80

二、望子成龙与“龙生龙”法则 88

三、有形与无形的社区 92

四、家庭教育方式:放任与粗暴之间 100

第二节 被治理者的政治:另类的政治社会化 105

一、城市公共政治的“局外人” 105

二、日常生活中的被治理者 109

第三节 小结:事件驱动的政治社会化 117

第三章 底层与学校:阶级再生产阴影下的政治社会化 126

第一节 编班的两难困境:公办学校中的城乡二元结构 130

一、底层的班级:物理空间的阶层隐喻 131

二、编班的政治:社会空间的阶层区隔 134

三、天花板效应:社会流动预期与自我放弃 139

第二节 反学校文化: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化与反社会化 145

一、同是异乡人:流动中的师生关系 145

二、安全第一:国家的在场与不在场 152

三、反学校文化:孩子们的叛逆与反抗 159

第三节 信息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 165

一、思想政治课 165

二、课间操训话 168

三、班会 169

四、各类竞赛 169

第四节 小结:阶级再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171

第四章 榜样的政治: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机制 178

第一节 榜样的政治社会学 178

第二节 榜样背后的国家:舒航涯的政治符号意义 183

第三节 当榜样遭遇偶像:伦理国家与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190

第四节 小结:直接政治社会化的式微 194

一、榜样政治的一般模式 194

二、榜样教育与政治灌输 195

第五章 献爱心与塑造新公民:社会干预的两种路径及其影响 200

第一节 社会干预行动的谱系 201

第二节 从爱心到责任: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的交互社会化 206

一、志在改变:理想主义者的激情与困惑 206

二、后支教时代:走向亲密关系的社会干预 214

第三节 塑造新公民:久牵的心灵教育与制度规训 218

一、塑造新公民:久牵的教育目标 218

二、久牵的课程设置与制度规训 220

三、久牵的“核心价值观” 225

第四节 小结:社会干预与政治社会化 230

第六章 以身份生产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化:媒介、过程与结果 234

第一节 建制化与事件化的政治学习 236

一、建制化的政治学习 237

二、事件化的政治学习 238

第二节 运作性认同与分类系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类属化 240

一、自我认同、社会归类与治理分类 242

二、运作性认同:身份生产的内在机制 245

第三节 价值观与知识库存:政治社会化的二元产出 246

一、疏离但不反对:农民工子女与主流价值观 246

二、知识库存与“生活判例法” 249

第四节 余论:本书结论的适用范围 250

附录一:主要人物一览 256

附录二:农民工子女的价值观调查报告 258

附录三:调查问卷Ⅰ(农民工子女) 269

附录四:调查问卷Ⅱ(城市儿童) 276

附录五:访谈提纲Ⅰ(农民工子女) 283

附录六:访谈提纲Ⅱ(放牛班合唱团成员) 285

附录七:学生作文二篇 286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