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尚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2029369
  • 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国际法中司法裁判制度的程序、建立基础与实践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 劳动合同的一般理论 5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其作用 5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5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7

三、劳动合同的性质分析 11

四、我国劳动合同的作用 14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民事雇佣合同——关于民法与劳动法调整雇佣关系的区界 16

一、民事雇佣契约和劳动法上劳动合同之界别 16

二、传统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调整法律定位之匡正 21

第三节 劳动合同之分类——以合同期限为视角 28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和价值评判 29

二、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及价值评判 34

三、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选择与判断 38

第四节 试用期之法学分析 44

一、试用期制度设计之意义及试用期之法律性质 44

二、试用期间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47

三、我国试用期制度之滥用分析 49

四、《劳动合同法》之制度设计 51

第五节 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及内部承包“合同”关系之分析 53

一、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之间的关系 54

二、劳动合同与承包合同的关系 58

第六节 劳动合同主体之法律分析 64

一、《劳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关于适用范围之大讨论 64

二、“用人单位”的法律内涵之理解 65

三、劳动法上劳动者之界定 67

第二章 劳动合同制度比较研究——历史沉思与制度借鉴 7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劳动契约理论及劳动契约立法评述 71

一、民国时期《劳动法典》的起草与《劳动契约法》的颁布及其对后世之影响 71

二、史尚宽先生与《劳动契约法》及劳动契约法理论 73

三、民国时期劳动契约法理论与制度的历史价值评判 75

四、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法律规范定位及制度传承与继受 78

第二节 劳动合同制度之工具化与劳动力市场法律调整之重新定位 7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之劳动用工形式与存在的劳动合同 79

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劳动合同的沉重使命——使企业迸放活力之工具 81

三、行政主导劳动合同制与法律制度相对疏离的劳动合同 85

四、法学研究与劳动合同制度 87

五、《劳动合同法》的动议、起草与出台 88

第三节 域外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立法 89

一、法典化国家劳动合同制度之典型——法国劳动合同制度 89

二、德国劳动合同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91

三、日本劳动契约法理论及相关法律制度 94

第三章 劳动合同之订立及其法学分析 96

第一节 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96

一、民法之要约承诺理论与劳动契约订立当事人权利义务之差异 96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前阶段的称谓和含义 98

三、我国台湾地区“雇用内定”理论与内定单位及内定者的相关权利与义务 98

四、大陆地区就业协议书之法律性质及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分析 100

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阶段所产生之权利与义务 102

第二节 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之法律规制 104

一、民法上之合同欺诈与刑法上之合同诈骗的区分及其参照 105

二、招聘、应聘欺诈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106

三、招聘、应聘诈骗现象 109

四、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的法律治理 110

第三节 关于“双重”或“多重”雇佣问题——双重劳动契约关系存否问题之考察 111

一、劳动关系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解及其差异 111

二、双重劳动关系及其相关分析 115

三、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之区别与连接 117

四、“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关系之构造及法律调整问题 120

第四节 “事实劳动关系”解析 122

一、私法上之事实契约关系之学说形成及其价值评判 122

二、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及其语境与性质分析 124

三、“事实劳动关系”之类型分析与非法“雇用” 127

四、我国劳动法对事实劳动关系之因应 131

第四章 劳动合同内容及形式之法学分析 136

第一节 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136

一、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136

二、劳动者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141

第二节 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附随义务 142

一、劳动合同当事人附随义务之基本理论 142

二、劳动者附随义务 144

三、用人单位附随义务 148

第三节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之特别约定 153

一、竞业禁止之理论基础 153

二、在职竞业禁止之法定与约定 155

三、离职竞业禁止之约定 157

四、竞业禁止适用主体之考量 163

五、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关系 165

第四节 培训条款之特别约定 167

一、我国实践中培训费纠纷与跳槽纠纷现象 168

二、当前专门培训引发的劳动纠纷之法学透视 170

三、特殊培训之法律规制 172

第五节 服务期(最低服务年限)之特别约定 174

一、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中约定服务年限理论及其评析 174

二、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服务期实务问题分析 177

三、关于服务期约定与法定制度设计中须考量的几个问题 181

第六节 关于劳动合同中的档案纠纷问题 184

一、劳动合同纠纷以及人事争议中的档案纠纷现象及其成因 184

二、我国人事档案制度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 187

三、我国台湾地区及东亚国家员工离职证明书之性质及法律分析 189

四、人事档案纠纷的法律梳理 190

第七节 劳动合同选择书面形式的法学分析 193

一、民事合同成立之形式与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成立形式比较 193

二、中国大陆劳动合同书面要式形成原因分析 196

三、书面劳动合同与“事实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 198

四、制度选择:书面劳动合同形式要求应否为统一之强制性规范 200

五、书面劳动合同文本问题研究 204

第五章 劳动合同之履行、变更 207

第一节 劳动合同之履行 207

一、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履行”之制度创制与学理解释 207

二、劳动合同履行与民事合同履行的异同点 209

三、应对“劳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行为当与不当之制度选择与梳理 212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 214

一、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及其理论 214

二、民事合同变更与劳动合同变更的对比 215

三、用人单位并、分、转、迁以及改制等条件下的劳动合同变更问题 217

四、劳动合同内容变更及其范围——调职、调薪、工作地点变动等 218

五、关联企业任职问题 218

第三节 工作地点变化与调动 220

一、劳动者工作地点变动问题 220

二、用人单位迁址引发劳动合同变更问题 222

第四节 工作岗位调整(调职)问题 223

一、调职含义及调职缘起 223

二、调职种类与法律性质 226

三、调职命令之合理性判断 230

四、调职命令权利滥用之规制 231

五、关于借调关系之法学分析 233

第五节 劳动合同之薪资待遇调整及其他事项变更问题 236

一、劳动者薪资调整问题 236

二、劳动者薪资调整之权利义务关键点 237

三、劳动者薪资调整与团体协议(集体合同) 238

四、升职与调薪、降职与调薪、个别调薪与同工同酬及雇佣歧视问题 239

五、其他事项之变更 239

第六章 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241

第一节 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概况 241

一、概念形成及制度特色 241

二、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之情形分类及其相应法律后果 244

三、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禁止条款及其功能 246

四、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制度价值 247

第二节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检视之一——《劳动法》第31条之理性分析 249

一、问题缘起 249

二、争论 249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之正解 252

第三节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检视之二——《劳动法》第32条规定之透视 257

一、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过错前提下的即时解除权行使与权利真实性分析 257

二、劳动者辞职之被迫性与用人单位损害赔偿责任 260

三、是否给付经济补偿金之思考 261

四、地方立法之启示——《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之精神所在 262

第四节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制度理性 263

一、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之法定情形与相应判断 263

二、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之法定情形与相应判断标准 267

三、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限制情形分析 270

第五节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减人员之法学透视 274

一、裁员之解释及法律性质分析 274

二、裁员原因及种类 276

三、域外裁员制度及我国现行裁员制度及其比较分析 279

四、大陆地区裁员制度的完善问题 283

第六节 解雇保护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实施 285

一、解雇保护制度概述 286

二、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 290

三、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解雇保护之缺失 293

四、私法完善与公法修补——建立中国特色的解雇保护制度 295

第七节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相关制度——预告期与经济补偿金 297

一、预告期制度构建与制度价值 297

二、经济补偿金、违约金及赔偿金 303

第七章 劳动合同的终止 314

第一节 私法上合同终止与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终止之比较 314

一、私法上雇佣契约终止的含义 314

二、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终止的含义 315

三、大陆地区现行劳动合同终止语境形成 317

第二节 《劳动法》之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之逻辑分析 319

一、《劳动法》之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空置与滥用 319

二、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与理论及其逻辑分析 321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终止劳动契约制度及与大陆地区制度比较 322

一、名词之动词化实态——解雇与辞职之语言转换 322

二、与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制度之比较 325

第四节 劳动合同终止的种类和条件——《劳动合同法》之制度修补 331

一、约定终止不复存在 331

二、劳动合同终止事由范围之扩大 332

三、劳动合同终止后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之分配 335

第八章 劳动合同之效力 339

第一节 劳动合同与工作规则(劳动规章) 339

一、工作规则含义 339

二、工作规则法律性质分析 343

三、工作规则制定与变更对劳动者利益之不正当影响 346

四、劳动合同与工作规则之效力冲突与协调 350

五、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完善及其法律性质之定性 353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效力比对 356

一、我国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立法之合体特色及相关分析 356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劳动契约与团体协约效力比较分析 361

三、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关系之法理塑造 363

第三节 我国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之创建及与民事合同无效理论之对照 367

一、制度确立与制度演变——中国大陆地区无效劳动合同制度 367

二、我国大陆劳动法学界对无效劳动合同之制度解读 369

三、民事合同之无效理论及其借鉴 371

四、《劳动法》无效劳动合同之制度反思与重构 373

第四节 中国“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之应对 377

一、违反强行性规范等非法雇用之打击 378

二、劳动合同瑕疵与劳动合同补救之必要性分析 379

三、建立劳动合同之可撤销制度 379

四、我国现行雇用合意效力审查判断分类 380

第九章 特别雇用 385

第一节 管理人员雇佣问题 385

一、国有企业“干部”身份丢失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身份法律规制之缺位 385

二、不同管理人员与企业间聘任(聘用)关系的定性 388

三、适用《劳动合同法》管理者及其法理分析 393

第二节 涉承包或涉提成类雇用问题——以出租车司机和代销人员为例 395

一、涉承包类雇用问题——以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特殊雇用关系分析为例 395

二、涉提成类雇用问题——以代销人员与商业公司之间特殊雇用关系分析为例 400

第三节 劳动派遣及其法律调整 405

一、劳动派遣含义及其法学分析 405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劳动派遣法律制度与理论分析 416

三、中国大陆劳动派遣产生与发展及立法因应 423

第四节 非正规就业(非全日制用工)中的雇佣问题 429

一、非正规就业现象存在及我国政府之相关价值取向 429

二、法律语境及比较法之分析 431

三、非全日制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合同关系之“特殊”分析 435

第十章 劳动合同之公法干预与特殊法律责任 441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行政干预及其进退尺度 441

一、行政干预介入劳动合同的历史轨迹 441

二、劳动监督检查渗入合同关系之进程分析 443

三、现行劳动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存在的缺陷与制度完善的路径分析 447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上特殊法律责任之塑造 450

一、损害赔偿责任之倾斜性制度构建 450

二、《劳动合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初置与制度价值之评估 453

三、《劳动合同法》上之连带责任制度构建及其分析 457

参考文献 462

后记 4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