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会霖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8059233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思想社会工程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属性和工程属性以及作为思想社会工程实施的基本环节。通过介绍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联系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系统地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与机制创新。
上一篇:刑事侦查学下一篇:执法权研究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目录

第一编 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 3

1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创立政治思想工作理论 3

第一节 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的孕育与萌芽 3

一、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转向马克思主义 3

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立足工农群众是政治思想工作最初的两个基本点 7

三、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政治思想工作 10

四、以理想激励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 12

第二节 中国特色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的形成 14

一、政治思想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二、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工作理论评析 16

2 突破传统模式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邓小平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18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正本清源 18

一、重点转移与重新定位 18

二、从政治思想工作到思想政治工作 2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标准——“三个有利于” 23

一、没有物质利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23

二、不关心群众利益,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24

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26

四、没有好的党风,就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27

3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江泽民和胡锦涛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30

第一节 跨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 31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 31

二、积极应对“四个多样化”、科学回答“四个如何认识” 32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34

第二节 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36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有规律的 36

二、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创新 38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在新时期新阶段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0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40

二、“三贴近”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41

三、“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 42

第二编 思想社会工程 47

1 时代发展呼唤思想社会工程 47

第一节 多元社会化的必然性 47

一、社会化与多元社会化 47

二、经济转型——市场经济需要多元社会化 51

三、身份转换——从单位人到社会人需要多元社会化 54

第二节 思想社会工程应运而生 56

一、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出路在于多元社会化 56

二、思想社会工程应运而生 59

2 思想社会工程体系 62

第一节 四位一体的社会系统 62

一、社区各机构交互贯通 62

二、家庭教育各职能潜移默化 64

三、宣传舆论各领域整体联动 66

四、教育工作各力量相互配合 68

第二节 四化并举的社会导向体系 69

一、科学化: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69

二、现代化:以现代氛围感染人 71

三、文化化:以先进文化哺育人 72

四、信息化:以信息网络提升人 74

第三节 四管齐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76

一、环境保障: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 76

二、物质保障:贴近群众,关心弱势群体 77

三、精神保障:构建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 79

四、机制保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80

第四节 四项同步的评估方法体系 82

一、系统分析法 82

二、比较分析法 84

三、效益分析法 85

四、接受程度分析法 88

3 思想社会工程的核心、原则与方法 90

第一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核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90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唤醒人潜在的本质力量 90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92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思想社会工程的价值所在 94

第二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原则: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 94

一、重视人的价值:创新为上,能力为本 94

二、尊重人的个性:知、意、情的和谐 97

三、关心人的利益:解决实际问题 99

第三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方法:释疑解惑、化解矛盾 100

一、研究新时期思想问题的新特点:积极消除思想困惑 100

二、针对发展中的问题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现实矛盾 102

三、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103

四、优化环境:用美好的环境塑造心灵 105

第三编 宏观、中观、微观 111

1 运筹帷幄、总揽全局 111

第一节 宏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111

一、主导性:坚持意识形态的思想指导 111

二、前瞻性:提供发展的原则和思路 114

三、全局性: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性 116

第二节 定位:核心与灵魂、旗帜与方向 117

一、确定科学的工作目标 117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19

三、提出创新的原则和方法 121

2 上情下达、指导服务 124

第一节 中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124

一、联络沟通 124

二、化虚为实 125

三、指导服务 127

四、总结提高 129

第二节 定位:桥梁与杠杆、务虚与务实 130

一、结合地方部门实际确定工作目标 130

二、调查研究解剖典型 132

三、善于沟通勤于反馈 133

3 面向社会、面向群众 135

第一节 微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135

一、对象明确个案教育 135

二、指向明确思想具体 137

三、教育过程正面交锋 139

四、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140

第二节 定位:基础与归宿、情感与技巧 141

一、把握层次性与渐进性 141

二、区分先进性与广泛性 142

三、操作的务实性与情感性 144

四、更具科学性与创造性 145

第四编 文化建设 151

1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 151

第一节 文化及其先进性 151

一、文化的概念 151

二、文化的先进性 15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153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153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化知识的传授 154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分析和前景展望 154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分析 154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前景展望 156

2 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158

第一节 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158

一、信息共享时代的文化特征 158

二、互联网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冲击 160

三、反对“文化侵略”,弘扬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163

第二节 吸纳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营造东西方文化双赢的良好局面 164

一、文化“地球村”的来临 164

二、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溶解力评估 165

三、双赢比单赢好 167

第三节 大力弘扬主旋律,不断创造新文化 168

一、坚持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 168

二、倡导主文化,弘扬主旋律 170

三、在继承中不断创造新文化 171

第四节 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文化 172

一、建构不是一次完成的 172

二、解构的必然性与建构的合理性 173

三、积极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文化 174

3 思想政治工作与诸相关学科 177

第一节 营造伦理环境,重视人文伦理关怀 177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伦理学的本质联系 177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伦理道德内涵的现实要求 178

第二节 认识心理特征,把握对象心理过程 179

一、尊重心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趋势 17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借鉴 180

第三节 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82

一、尊重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182

二、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83

第四节 提高审美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文 18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美的创造过程 183

二、遵循美学规律,寓教于乐寓教于文 184

第五节 借鉴社会学知识,实施思想社会工程 185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趋势 185

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评估体系 187

第六节 纳入管理科学,落实现代管理思想 188

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管理属性 188

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88

第七节 培育法治意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90

一、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90

二、法制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191

第五编 现代化、世界、未来 195

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工作 195

第一节 与实俱进 195

一、生活之树常青 195

二、面向现代化是最大的实际 197

三、“入世”为思想政治工作确立新起点 199

第二节 与世俱进 201

一、借鉴与继承同样重要 201

二、善识他人之长 203

三、把握同与不同的尺度 207

第三节 与时俱进 209

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9

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10

三、立足现实、开创未来 211

2 “四有新人”与“三个面向” 215

第一节 “四有”的基本定位 215

一、理想的翅膀遨游天宇 215

二、道德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217

三、人类创造的文化本身内含着以文“化”人的力量 218

四、纪律是集体生活的条件,也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219

第二节 培育“四有”、“三个面向”新人 221

一、把握“三个面向”的方向 221

二、新人要有新形象、新品质、新气息 223

第六编 制度与机制创新 229

1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普遍性 229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的含义及关系 229

一、制度是有形的,机制是无形的 229

二、制度与机制紧密关联 231

第二节 制度机制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234

一、制度机制建设二十年 234

二、制度机制建设的不相适应性 238

第三节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价值取向 240

一、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240

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构 242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244

第四节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一般要求 246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246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48

三、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250

2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特殊性 252

第一节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科教富民 252

第二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 255

第三节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素质教育 260

第四节 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作风建设 264

第五节 城区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文明社区 268

后记 2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