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游唤民著
  • 出 版 社:长沙:岳麓书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204365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目录
标签:意义 思想

序&张岱年 1

序&宋祚胤 3

前言 4

上篇 15

第一章 孔子的德治思想 15

第一节德和德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5

一、德作为一种范畴出现在殷代 15

二、西周对“德”的重大发展 18

三、春秋——德的内涵大扩展时期 24

(一)把德放在很高的位置上 25

(二)内容的大扩充 25

(三)德的作用范围的扩大 29

第二节 孔子的“为政以德”,对前人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升华 32

一、孔子德的内涵 32

二、“为政以德”的内涵 34

(一)爱民 34

(二)富民 34

(三)教民 35

(四)举贤 36

(五)统治者要以身作则 37

(六)无为而治 38

第三节 “为政以德”产生的深刻现实根源 42

一、顺应时代大一统的产物 43

二、与暴政对立的产物 45

三、民要求休养生息的强烈愿望在孔子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47

第四节 “为政以德”对后世的影响 48

一、对思想家的影响 48

二、对历代封建帝王的影响 50

第二章 孔子的礼和礼治思想 54

第一节礼的产生和发展 54

一、礼的起源 54

二、关于夏礼和殷礼 57

三、关于周礼 59

(一)嫡长子制 62

(二)三年丧制 62

(三)朝会制度 63

(四)宴飨制度 64

(五)“献捷”、“告事”制度 64

(六)崇德报功制度 65

(七)礼节 65

(八)对车服仪节的规定 65

(九)祭祀制度 66

四、春秋时期的礼 70

(一)春秋时期礼为何得到发展 70

(二)春秋时期礼的内涵 73

(三)春秋时期礼的新进展 83

第二节 孔子对礼的继承和发展 85

一、对前人礼的继承和发展 85

二、发掘了潜伏在礼乐中的哲理 87

(一)礼的损益规律 89

(二)从礼乐中发掘出了礼乐之道——仁 89

(三)礼是实现仁的载体 91

三、引仁入礼,改造礼 91

(一)将礼注入了“爱人”的人道主义内容 93

(二)纳德入礼,实行在德的基础上的礼治 94

(三)以“举贤”代《周礼》的“举亲故” 95

(四)为礼注入“和”的内容 96

(五)改变礼以尊君从上为最高准则的性质 97

(六)由“礼不下庶人”到礼的下庶人 98

(七)把礼的外在规范开始转入成人的内在的道德要求 99

四、关于孔子礼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00

(一)关于“从周”的问题 100

(二)关于“克己复礼”的问题 102

(三)关于孔子礼的发展变化问题 104

第三章 孔子仁的思想体系 108

第一节 孔子的仁是建立在前人的思想资料基础上的 108

一、西周已孕育着仁的思想 108

二、春秋时期仁的发展 109

(一)仁的大致内涵 109

(二)仁的发展趋向 112

第二节 孔子仁的思想体系 114

一、人道主义 114

(一)从人道主义的博爱方面来考察 114

(二)从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同情人、平等待人方面来考察 116

二、包含诸德 119

(一)仁高于德 119

(二)仁包含诸德 120

三、伦理思想 124

(一)孝弟思想 124

(二)君臣关系 128

(三)朋友关系 130

四、人生理想 133

(一)人生精神境界 133

(二)实现和谐的社会群体 134

(三)仁的精神境界,是实现社会群体和谐的保证 135

(四)通往仁的精神境界的途径 136

第三节 孔子仁的思想体系形成的原因 141

一、春秋时期人本、民本思潮的兴起,是形成孔子仁的思想的肥沃土壤 141

(一)否定天的思想有所发展 143

(二)重人事思想的发展 146

(三)民本思潮的兴起 146

二、士阶层的独立人格的觉醒是仁思想产生的先决条件 148

三、氏族社会的原始人道主义为“仁”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料 149

第四章 孔子的人性论 151

第一节 前人性论的借鉴 151

第二节 孔子性论的内涵及其在他学说中的地位 153

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含义 153

二、倾向于“性善论” 155

(一)从人性倾向于德来看 155

(二)从人具有接受仁的内在因素看 156

(三)从人性中包含直来看 157

(四)从人性的异化来看 157

三、人性论是构建孔子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 159

(一)为他的“仁”的学说提供了理论根据 160

(二)为他的伦理道德建设理论提供了人性基础 161

(三)为环境改变人性提供了内在根据 163

(四)为实现理想人格提供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164

第五章 孔子的“中庸”思想 165

第一节 “中庸”的产生、发展 165

一、殷商至西周中年——萌芽时期 165

二、西周末年——发展时期 168

(一)把“中”作为普遍规律提出来 168

(二)提出了“中”来源于“诚” 169

(三)初步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观 171

第二节 孔子对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71

一、中庸的本义 172

二、中庸的基本内涵 172

(一)矛盾的对立统一 172

(二)适度 174

(三)审时度势 176

三、对“中庸”的评价 178

四、子思的《中庸》并非继承孔子的“中庸”而来 180

第六章 孔子思想的整体构建 183

一、孔子思想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83

(一)仁与礼的关系 183

(二)仁与中庸的关系 185

(三)仁与德治的关系 186

(四)仁与人性论的关系 186

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不是礼 187

(一)从整体来考察 187

(二)从其思想发展变化方面来考察 187

(三)从孔子自己的言行来考察 188

(四)从时代潮流来考察 189

三、孔子思想是理性发展的产物 190

四、孔子顺应时代潮流,而非复古 193

(一)从生产关系的变革来看 193

(二)从思想领域看 195

(三)从保护生产力方面来看 197

下篇 199

第七章 有关孔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199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不能中断 199

二、不能用传统的研究模式套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201

(一)用传统的两分模式区分东、西文化不科学 201

(二)儒家重伦理,但并不轻经济和科技 202

(三)儒家传统文化并非封闭型 212

三、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14

第八章 日本与亚洲“四小小龙”经济腾飞的启示 218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对其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20

二、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生根发展及对其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29

三、儒家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发展及其对韩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35

四、儒家文化在台湾、香港及对其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39

五、几点启示 243

(一)摒弃儒家文化并非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243

(二)有助于现代化经济建设 244

(1)提供了精神支柱 245

(2)提供了工作动力源 245

(3)提供了创造和谐环境的思想指导 245

(4)提供了产生集团主义意识的思想基础 245

(三)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246

(四)需作一番取舍、诠释、超越,并赋予它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内容的工夫 247

第九章 孔子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 250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51

二、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道德 253

(一)与西方道德的比较 253

(二)建立了深邃的完整道德的体系 255

(三)道德的继承性 256

三、以义驭利——抵制拜金主义 259

(一)并不否认个人的私利 259

(二)追求个人的财富手段要正当 259

(三)要用义去指导个人利益的实现 260

四、孝弟思想,有利于敦厚民风,安定社会,以利经济发展 264

(一)可以敦厚民风 266

(二)可促进社会的安定 268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269

五、礼仪、礼貌、礼节——培养文明礼貌的借鉴 270

(一)礼仪、礼节、礼貌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70

(二)礼仪、礼节、礼貌是对他人敬重的标尺 271

(三)礼仪、礼节、礼貌是有长幼、上下之别的 271

(四)礼仪、礼节、礼貌与立身、事业成败相连 272

第十章 孔子思想与现代经济建设 275

一、孔子思想是发展现代经济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 275

(一)民族精神的界定及其所包含的内容 276

(1)阳刚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 276

(2)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277

(3)求实精神 277

(4)爱国主义 278

(5)“民为邦本” 278

(6)重德精神 280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发展现代经济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80

(1)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驱动力 280

(2)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主体意识 281

(3)为发展现代经济提供民族凝聚力 281

(4)提供增强科技意识的紧迫感 281

(5)提高发展现代经济的民族自信力 282

(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主要来源 283

二、“中庸”、“礼”为创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借鉴 283

(一)中庸对保持社会安定的意义 284

(1)为社会稳定提供理论借鉴 284

(2)为社会稳定提供心理基础 286

(3)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287

(二)礼的秩序性对维护社会安定的借鉴 288

三、为发展现代企业提供借鉴 290

(一)有益的启示 290

(二)孔子思想中的许多命题可以为发展现代企业提供智慧 293

(1)运用孔学的“爱人”、家族主义、“己欲立而立人”,作为造就企业共同命运体的借鉴 293

(2)信与温、良、恭、俭、让,缔造君子企业的借鉴 295

(3)“举贤才”及由有特长的人组成领导集团的思想对创建结构合理的企业领导班子的借鉴 297

(4)“放于利而行多怨”,对企业立足于社会的借鉴 299

四、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300

(一)“天人合一”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启示 300

(二)取物有节,对发展生态环境的借鉴 303

(三)社会群体意识对生态整体主义的建构的借鉴 305

五、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 306

(一)有助于为开放创建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306

(二)有利于促进与我文化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和国家对我的投资和发展贸易 307

(三)有助于吸引海外华人前来投资 310

第十一章 孔子思想与爱国主义 313

一、孔子之前的爱国主义的产生与形成 313

二、孔子对爱国主义的培育与发展 315

(一)提倡“孝”,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 316

(二)“夷夏可变论”、“仁”、“和为贵”,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317

(三)“大一统”对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巨大作用 320

(四)气节、节操,对中华民族爱国气质的培养 321

三、爱国主义传统正在升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323

(一)成为团结炎黄子孙的巨大精神纽带 323

(二)成为一种实现祖国大统一的巨大推动力 325

(三)成为振兴中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巨大驱动力 331

第十二章 孔子思想与现代教育 334

一、孔子开辟的重教育的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34

(一)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 335

(二)培养治国人才之路 336

(三)开发民智的重要手段 337

二、注重个体意识教育与群体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发展现代教育的借鉴 342

(一)孔子重视对学生个体意识的培养 342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群体意识教育 344

(三)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教育的结合对发展现代教育的借鉴 344

三、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346

(一)因材施教的内涵 346

(二)因材施教的三个显著特点及其启示 347

(1)成人的、研究型的、封隙补漏式的因材施教 347

(2)一种选择式(或淘汰式)的因材施教 348

(3)通才基础上的因材施教 348

四、形式多样灵活性,对现代教育方法论的借鉴 350

五、溶教育机关、学术团体、咨询集团为一炉,对发展现代教育的启迪 354

后记 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