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农村社会学  第2版
农村社会学  第2版

农村社会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豪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0089386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农民,农村和农业为主线,介绍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上一篇:对手心理战下一篇:社会学家茶座
《农村社会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3

一、不同的两种意见 3

二、本书的意见 4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5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8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 8

二、实地调查和社区研究 9

三、问卷调查 13

第三节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与要求 17

一、早期农村社会学家的认识 17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17

三、事例的说明 18

四、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 20

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3

第一节 国外的农村社会学 23

一、美国农村社会学 23

二、欧洲农村社会学 26

三、亚洲农村社会学 27

四、拉丁美洲农村社会学 30

五、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和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30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学 32

一、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 32

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农村研究热潮 33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 39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学 41

第三节 乡村建设运动 43

一、乡村建设运动概述 43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 46

三、乡村建设运动两种模式的比较 47

四、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 47

五、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 48

六、“后定县实验” 54

第三章 农民、农业和农村 57

第一节 农民 57

一、农民的概念 57

二、农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59

三、农民的“经济理性”与“生存理性” 60

四、农民的价值观念 63

第二节 农业 64

一、农业的概念 64

二、农业生产的特性 65

三、农业补贴政策 66

四、农业发展的保证 69

第三节 农村 72

一、农村和农村社区的概念 72

二、农村与城市的比较研究 73

三、农村小康 75

第四节 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战略地位 80

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80

二、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和影响 82

三、应对策略 83

第四章 人地关系 88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 88

一、人地关系的概念 88

二、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 90

三、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三阶段 92

第二节 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 94

一、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94

二、历史上的土地变化 96

三、历史上的耕地增减循环与人口循环 9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 98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 98

二、当今我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 103

三、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 107

四、全球变暖与人地关系 109

第二篇 农村生活构成 117

第五章 农村经济 117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117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117

二、农村经济理论概述 118

三、农村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120

第二节 农村经济制度 124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制度 124

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类型和特征 125

三、农村经济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127

四、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 127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132

一、农业产业化 132

二、农村股份合作制度 135

三、农村金融 137

四、乡村债务 139

第六章 农村政治 144

第一节 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 144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 144

二、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145

三、新制度主义视角 146

四、过程—事件分析 146

第二节 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 147

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 147

二、近代农村政治权力结构转型 148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革 148

四、撤社建乡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 149

第三节 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与意义 151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 151

二、村民自治的概念 152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 152

四、村民自治的意义 154

第四节 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 157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157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 160

第七章 农村文化 168

第一节 农村文化概述 168

一、什么是农村文化 168

二、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 171

三、农村文化变迁 173

第二节 民间信仰 179

一、什么是民间信仰 179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 180

三、中国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 181

四、农村民间信仰的变迁 183

第三节 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 184

一、宗族文化 184

二、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 186

三、当代农村文明建设 188

四、文化下乡 190

第八章 农村教育 194

第一节 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教育 194

一、农村教育的含义 194

二、农村教育的内容 195

三、农村教育的功能 196

第二节 农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教育思想与实践 198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

三、农村教育与NGO组织:“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206

第三节 农村教育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208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8

二、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 211

第九章 农村卫生 215

第一节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215

一、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 215

二、农村卫生教育的实验 217

三、新中国的卫生革命 218

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 221

第二节 农村健康问题 222

一、什么是健康 222

二、农村的主要健康问题 223

三、儿童健康 227

第三节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229

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与意义 229

二、农村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31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232

四、农村卫生服务的重大举措:卫生下乡 233

第四节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234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含义 234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功能 235

三、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形式 236

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238

第十章 农村婚姻与家庭 244

第一节 农村婚姻 244

一、婚姻 244

二、农村择偶标准与方式 247

三、农村婚俗 249

四、婚姻观念和生育文化 252

第二节 农村家庭 254

一、家庭与户 254

二、家庭规模 255

三、家庭类型 256

第三节 农村家庭的嬗变 258

一、家庭功能的变化 258

二、家庭关系的变化 261

三、家庭文化的变化 264

第四节 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与家庭建设 264

一、农村婚姻家庭的几个问题 264

二、农村家庭建设的意义与内容 266

三、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267

第三篇 农村可持续发展 273

第十一章 农村工业化 273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概述 273

一、什么是农村工业化 273

二、农村工业化的意义 274

三、我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277

四、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思想 279

第二节 我国农村工业化历程与特征 281

一、乡村手工业传统 281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工业化 282

三、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工业化 283

四、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点 286

第三节 我国农村工业化模式 287

一、农村工业化模式的产生 287

二、农村工业化三大模式 287

三、农村工业化模式的特征 291

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 295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概述 295

一、什么是农村城镇化 295

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297

三、农村城镇化的机制 298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历程 300

一、国外农村城镇化历程 300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历程 304

三、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争论 306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310

一、小城镇与小城镇建设的含义 310

二、小城镇建设研究概述 311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314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316

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分层 319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319

一、社会分层概述 319

二、社会分层的标准 320

三、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变迁 322

第二节 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 326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分化的条件 326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分层 327

三、农村社会分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331

第三节 农民工阶层 334

一、农民工阶层的概念与特征 334

二、农民工阶层的内部分化 337

三、农民工阶层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同 338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 342

第十四章 农村社会流动 346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346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346

二、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与流动机制 348

三、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与经验 350

第二节 我国农村的社会流动 352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回顾 352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与现状 356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 360

第三节 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几个重要问题 363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问题的重大转变 363

二、从“农民”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 367

三、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工”的政治转型 368

第十五章 农民负担 374

第一节 农民负担概述 374

一、农民负担的概念 374

二、农民负担的分类 375

三、农民负担体制的演变 375

第二节 新时期农民负担的现状及原因 378

一、农村税费改革 378

二、税费改革后的农民负担 382

第三节 农民负担的整治 384

一、农民负担整治的意义 384

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制定 385

三、加快五项改革 387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390

第十六章 农村扶贫 393

第一节 贫困概述 393

一、贫困的概念 393

二、农村贫困理论 395

第二节 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原因 398

一、中国农村贫困的标准 398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和特点 400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 403

第三节 我国农村的扶贫实践 405

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演进 405

二、我国农村扶贫的经验 409

三、借鉴国际社会扶贫经验 412

四、我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 416

五、我国农村扶贫展望 418

第十七章 农村社会保障 422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概述 422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422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定义 424

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424

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427

第二节 农村社会救助 428

一、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 428

二、农村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429

三、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33

第三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34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 434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435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437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 437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40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 44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443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443

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444

第五节 农村优抚安置 446

一、从社会保障角度看优抚安置 446

二、从“社会交换”角度看优抚安置 446

三、优抚安置资金的筹集与给付 447

四、优抚安置工作的发展 448

五、农村优抚安置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450

第十八章 城乡一体化 454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 454

一、城乡关系问题 454

二、城乡一体化的含义与思想 455

三、国外城乡关系相关理论 459

四、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相关理论 460

第二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现状 463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463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466

三、我国城乡差别的主要特征 467

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内容 468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470

一、城乡一体化的方略 470

二、区域发展规划 470

三、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472

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473

五、城乡一体化的前景 474

参考文献 479

后记 489

第二版后记 4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