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海洋学常用表
海洋学常用表

海洋学常用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朱波夫(Н.Н.Зубов)著;施正坚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5
  • ISBN:13031·725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大陆边缘地质下一篇:宝石学基础
《海洋学常用表》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 海洋学计算用表 2

一、温度表和压力计用表 2

表1 闭端颠倒温度表的还原订正 2

表2 开端颠倒温度表的还原订正 14

表3 闭端颠倒温度表对温度表所用玻璃的附加订正 16

表4 由开端颠倒温度表的读数计算深度用的乘数 16

表5 静压式深度计的气压订正(表的左部)及其深处与表层水温温差的订正(表的右部) 17

二、计算海水密度、比容以及根据密度分布计算海流的用表 18

表6 样品比重测定的温度订正 18

表7 量值Cl,S,σ0和p17.5的对应关系 24

表8 为求得条件密度σt用的条件比重p17.5的温度订正值E 46

表9 为精确计算密度用的∑t,At和Bt值 64

表10 海水的条件密度σt 68

表11 大洋海水的条件比容vt 74

表12 条件密度σt换算为条件比容vt 86

表13 条件比容vt换算为条件密度σt 87

表14 从海面到某一深度海水的平均压缩系数μ·108 88

表15 比容的压力订正值δp·105 90

表16 比容的温度和压力订正值δtp·105 90

表17 比容的盐度和压力订正值δsp·105 92

表18 比容的盐度、温度和压力订正值δstp·105 94

表19 根据动力高度差计算流速用的乘数M 96

三、海中水层垂直稳定度的计算用表 100

表20 海水密度随温度的变化?σt/?t·10 100

表21 表20的温度和压力订正 103

表22 表20的温度、盐度和压力订正 104

表23 在表层位温随深度的变化dζ/dz·104 105

表24 表23的温度和压力订正 106

表25 表23的温度、盐度和压力订正 107

表26 海水密度随盐度的变化?σt/?σS·10 108

表27 表26的盐度和压力订正 110

表28 表26的盐度、温度和压力订正 111

四、绝热订正计算用表 112

表29 大洋海水(S=34.85‰)从深度z处上升到海面时绝热冷却的订正 112

表30 大洋海水(S=34.85‰)从海面下降到深度z处时绝热增温的订正 114

表31 不同盐度的海水当深度从0米降到1000米时温度的绝热变化 113

表32 海水(S=38.57‰)温度的绝热变化 115

五、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的计算用表 116

表33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116

表34 声速(表33)的压力订正 121

六、潮汐用表 122

表35 b和B的年、月、日的订正 122

表36 和表35的年份相对应的年份 141

表37 根据改正后的在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太阴中天时刻对M2和O1分潮的订正C 141

表38 太阴地平视差C的订正 142

表39 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天文潮的主要调和分潮 142

表40 M2分潮的位相角换算为平太阳时 143

表41 S2分潮的位相角换算为平太阳时 144

表42 K1分潮的位相角换算为平太阳时 145

表43 O1分潮的位相角换算为平太阳时 146

表44 潮汐主要分潮相角的余弦值 147

表45 潮汐的非调和常数 149

表46 格林威治子午线平均太阴中天时刻对经度的订正(分) 149

表47 用于结合半日和全日分潮的量值e和E 150

表48 周期的订正(分/平太阳时) 155

表49 由每小时的潮位或流速分量,计算量值x,y用的乘数 157

表50 计算量值PR cos r,PR sin r和PR用的乘数 157

表51 根据tg r=PR sin r/PR cos r求量值r 158

表52 根据半日潮潮龄和太阳与太阴半日潮之比值对实用时的订正值 159

七、波浪用表 160

表53 摆线波的周期、波长和传播速度 160

表54 摆线波随深度的减小(在深度为z处的波高hz与表面的波高h0之比和深度z及波长λ的关系) 160

表55 长波的传播速度和海的深度的关系 161

表56 相对波高、波长与其以百分比表示的累积率的理论关系 161

表57 波浪的相对周期及传播速度与其以百分比表示的累积率的理论关系 161

表58 波浪要素与海深、风速、波区以及波浪生长时间的关系 162

八、海洋动力学的参考表 172

表59 一分巴以米表示的量值 172

表60 分巴换算为米的订正 172

表61 米换算为分巴的订正 172

表62 离心力、科利奥里斯力之比和纬度、流的曲率半径及流速的关系 173

表63 不同流速和不同纬度时在科利奥利斯力的作用下每浬的水位差 174

表64 惯性圆的半径和它的转动周期 174

表65 单节假潮的周期和水域的深度及长度的关系 175

表66 蒲氏风级 176

表67 波浪和海面状况的等级 177

九、测定船只的漂移和海流的辅助表 178

表68 测绳在不同倾斜角时,它在标准深度间的长度 178

表69 由海流计所得的数据计算海流的要素 178

表70 在浅海上根据测绳放出的长度计算船的漂移 179

表71 测深时测深绳倾斜的订正 180

表72 测深时计数器高度的订正 180

表73 测深绳倾斜时由计数器至测深点的水平距离 181

表74 计数器的高度对测深点的水平距离的订正 181

第二部分 水文物理用表 182

表75 最大密度的温度θ,结冰温度τ,以及在该温度下海水的密度σθ和στ 182

表76 海水的渗透压 183

表77 蒸馏水的蒸发热和淡水冰的升华热 184

表78 在大气压力下的海水的比热 184

表79 各深层大洋海水(S=34.85‰)的比热 184

表80 海水的热膨胀系数e·106 185

表81 海水-空气的表面张力 185

表82 蒸镏水和海水的分子热传导系数 185

表83 海水的分子粘滞系数 185

表84 海水的电导率 186

表85 海水中光线的折射系数 188

表86 在海水中D线的光线之折射系数 188

表87 海水对各种波长的辐射波的吸收系数 188

表88 海水对各种波长的光线的削弱系数 188

表89 通过海水水层的光能与射达海面的光能之比值k·103 189

表90 光线经过不同厚度的水层后太阳光谱中能量的分布 189

第三部分 海冰用表 190

表91 纯冰、过冷水及盐泡中盐水的密度 190

表92 没有气泡的海冰的密度 190

表93 不同密度的雪和冰的疏松度 190

表94 气泡取代盐泡时冰的疏松度 190

表95 海冰的有效比热 191

表96 淡水冰在负载下的溶解温度 191

表97 溶解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每克海冰所需的热量 191

表98 雪的热传导系数 191

表99 淡水冰的热传导系数 192

表100 海冰的温度传导系数a·103 192

表101 温度变化时盐水的盐度及其变化 192

表102 海冰中的盐水的量 192

表103 海冰的体积膨胀系数 193

表104 冰的力学性质 193

表105 海冰的弹性模量 194

表106 直壁式冰的沉没部分的深度与浮起部分的高度之比 194

表107 海冰的浮力系数 194

第四部分 海洋气象用表 195

表108 标准气压下不同太阳高度时太阳光线在大气中所通过的相对大气“质量” 195

表109 对应于一定量的大气“质量”的太阳高度 195

表110 不同太阳高度和不同大气透明度的情况下,太阳直接辐射到达水平面上的能流 195

表111 表110不同日期的订正 195

表112 不同大气“质量”和不同混浊因数情况下理想大气和实际气团的透明系数 196

表113 无云和不同大气透明度时,北半球各纬度上太阳直接辐射的能流的日总量 197

表114 无云和折射时,各个纬度日照的时间 198

表115 晴空无云时,在不同太阳高度和当大气中有不同水汽含量情况下,散射辐射收入与直接辐射收入(对通过水平面而言)的比值 198

表116 晴空无云时,散射辐射的日总量与直接辐射的日总量的比值(通过水平面) 198

表117 因云的遮盖而使海面太阳辐射总收入的减弱 199

表118 由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级数的估计决定海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总收入的减弱 199

表119 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不同时太阳的直接辐射从平静海面反射的反射系数(反射率)(%) 200

表120 在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直接辐射从平静海面反射(反射率)的合成系数(%) 200

表121 雪盖层和冰盖层的反射系数(反射率)(对于以%表示的总辐射能) 200

表122 绝对黑体的辐射强度 201

表123 天空无云时大气的辐射率(和绝对黑体相比较) 201

表124 无云天空的回辐射强度 202

表125 天空无云时海面的有效辐射强度(当水温和气温相等时) 202

表126 表125中水温和气温差值的订正 204

表127 在不同纬度上云量(用级表示)对于海面有效辐射的影响 204

表128 海面和低层空气间的热量交换系数 205

表129 经过不同厚度的冰盖层的热量交换 205

表130 海面的蒸发系数 205

表131 蒸发时海面失掉的热量或水汽凝结时海面所得到的热量 205

表132 不同温度时,水上和冰上饱和水汽的密度和张力 206

表133 不同海水温度和盐度时饱和水汽的张力 207

表134 不同气温和气压时干空气的密度 208

表135 不同的空气湿度和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相对密度 209

表136 大气压力订正到平均海面的订正值 209

表137 与风相垂直的平面上所受到的最大风压 210

表138 海面风的切应力与在垂直面上风压的比值 211

表139 地转风的速度 211

表140 海面上稳定风的方向和速度 211

第五部分 水化学用表 212

表141 元素的原子量(1954年) 212

表142 气体的分子量和密度 213

表143 世界大洋、里海和成海水中的离子成分 213

表144 大洋海水的平均化学组成 214

表145 干空气的标准组成 214

表146 滴定样品时为获得以克/千克表示的氯度滴定管读数k的校正 215

表147 以克/升表示的氯度换算为以克/千克表示的氯度 226

表148 硝酸银溶液的标定 227

表149 水和0.1N溶液的容积订正到温度为20℃时的容积 227

表150 以毫升/升表示的滴定数据计算溶解氧的乘数M 228

表151 经过滴定管读数的订正值△n校正后溶解氧含量的计算 234

表152 海水中氧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溶解度 236

表153 海水中氮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溶解度 256

表154 海水中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溶解度 260

表155 海水中氧和氮的饱和含量之比 262

表156 气体在蒸镏水中的溶解度 262

表157 硼酸盐缓冲溶液(巴里奇) 262

表158 硼酸盐缓冲溶液的pH的温度校正 263

表159 甲酚红、百里香酚蓝和酚红指示剂在应用硼酸盐缓冲溶液时pH的盐度校正 264

表160 比色时缓冲溶液和水样温度差对pH的校正 264

表161 现场水样的温度和分析时的温度之差对pH的校正 265

表162 现场水柱压力对pH的校正 265

表163 甲酚红指示剂的离解常数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266

表164 pH换算为[H+] 266

表165 pH换算为paH 266

表166 韦斯顿标准电池的温度校正 267

表167 0.1N标准甘汞电极相对标准氢电极的电位 267

表168 饱和甘汞电极相对标准氢电极的电位 267

表169 用丹尼捷-阿特肯司的钼酸盐方法比色测定磷时盐度的校正 267

表170 用基因奈尔和王登布尔克的钼酸盐方法比色测定硅时盐度的校正 268

表171 校正到温度为0℃时气体的容积 268

表172 校正到标准压力时气体的容积 268

表173 福莱礼-乌列水色计 269

第六部分 海洋地质用表 270

表174 大洋底质机械组成的名称 270

表175 沉积物的机械组成 270

表176 世界大洋深水沉积物的分布 271

表177 五个基本类型的深水沉积物的分布深度 271

表178 深水沉积物标准形式的机械组成 271

表179 深水沉积物中矿物的和起源自生物成分的平均含量(%) 271

表180 各类型深水沉积物的化学组成(%) 272

表181 洋底大区域的基本形态的特征 272

表182 冲刷、搬运和沉积不同颗粒质点所必具的流速 273

表183 静水中微粒矿物质均匀沉降的速度 273

第七部分 天文、地球物理和地理制图用表 274

表184 正常折射时海上视地平距离 274

表185 在不同纬度和不同深度处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 275

表186 偏转力、离心力和地球的转短 275

表187 与地理纬度有关的数值 276

表188 经线和纬线上弧长每度的长度(公里) 278

表189 在不同纬度的纬线上弧长每度的长度(浬) 278

表190 由经纬线各一度长组成的地球表面的梯形面积(平方公里) 278

表191 某些物理常数 279

表192 主要天文常数 280

第八部分 测量单位换算表 282

表193 度数换算为弧度(用单位半径长表示圆周的弧长) 282

表194 弧换算为时间 283

表195 罗盘方位换算为角度 283

表196 米换算为噚 284

表197 噚换算为米 285

表198 米换算为呎 286

表199 呎换算为米 286

表200 浬换算为公里 287

表201 公里换算为浬 287

表202 平方浬换算为平方公里 288

表203 平方公里换算为平方浬 288

表204 立方呎换算为立方米 289

表205 立方理换算为立方公里 289

表206 时换算为厘米 290

表207 每时的浬数换算为每秒的厘米数 290

表208 每秒的厘米数换算为每时的浬数 291

表209 每秒的厘米数换算为每时的米数 292

表210 每时的米数换算为每秒的厘米数 292

表211 华氏温标换算为摄氏温标(百分刻度) 293

表212 列氏温标换算为摄氏温标(百分刻度) 293

表213 以毫米水银柱高表示的大气压换算为以毫巴表示的压力 294

表214 以毫巴表示的大气压换算为以毫米水银柱高表示的压力 294

表215 以毫米水银柱高表示的压力换算为以毫巴表示的压力 294

第九部分 数学用表 296

表216 乘方、根和倒数 296

表217 常用对数 298

表218 反对数 300

表219 三角函数 302

表220 对数三角函数 303

表221 自然对数 304

表222 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 306

表223 常用的常数 307

表224 数值1至100的投影 308

表225 投影的合成 310

表226 数值a和b的百分比 312

表227 比例部分(内插表) 314

附录 316

Ⅰ 海洋(水文)站计算垂直稳定度的实例 316

Ⅱ 推算每小时潮位高度(潮流速度)的实例 318

Ⅲ 潮位(潮流)24小时连续观测分析实例 322

公式和表的说明 324

参考文献 371

人名对照表 375

地名对照表 376

中俄术语对照表 377

俄中术语对照表 3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