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桂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2169446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电路分析基础知识与相关实验。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目录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理论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组成 1

1.1.2 电路模型 2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2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3

1.2.3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4

1.3 电功率和能量 4

1.4 电路元件 5

1.4.1 电阻元件 6

1.4.2 电感元件 7

1.4.3 电容元件 8

1.5 电压源和电流源 9

1.5.1 电压源 9

1.5.2 电流源 10

1.6 受控源 10

1.7 基尔霍夫定律 11

1.7.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1

1.7.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3

习题 15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0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0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0

2.2.1 电阻的串联 20

2.2.2 电阻的并联 21

2.3 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2

2.4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4

2.4.1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 24

2.4.2 理想电流源的并联 25

2.5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6

2.5.1 实际电压源的等效模型 26

2.5.2 实际电流源的等效模型 27

2.5.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27

习题 29

第3章 电阻电路分析 33

3.1 KVL和KCL方程的独立性 33

3.1.1 电路的图 33

3.1.2 KCL方程的独立性 34

3.1.3 KVL方程的独立性 34

3.2 支路电流法 35

3.2.1 2b法 35

3.2.2 支路电流法 35

3.3 网孔电流法 36

3.3.1 网孔电流及网孔方程 36

3.3.2 含无伴流源电路的网孔方程 38

3.3.3 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 40

3.4 回路电流法 41

3.5 节点电压法 42

3.5.1 节点电压和节点电压方程 42

3.5.2 含无伴压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44

3.5.3 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45

习题 46

第4章 电路定理 51

4.1 叠加定理 51

4.2 替代定理 54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56

4.3.1 戴维南定理 56

4.3.2 诺顿定理 59

4.3.3 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61

4.4 特勒根定理 63

4.5 互易定理 65

4.6 对偶原理 67

习题 68

第5章 动态电路分析 72

5.1 动态电路概述 72

5.1.1 动态电路元件 72

5.1.2 换路定理 75

5.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6

5.2.1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6

5.2.2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8

5.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9

5.3.1 直流激励时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9

5.3.2 直流激励时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81

5.3.3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83

5.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84

5.5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86

5.6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9

5.6.1 二阶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9

5.6.2 二阶G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6

5.7 直流源激励时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97

5.7.1 直流源激励时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97

5.7.2 直流源激励时G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 99

习题 101

第6章 相量法基础 106

6.1 复数 106

6.1.1 复数及其表示方法 106

6.1.2 复数的代数运算 106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08

6.2.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08

6.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11

6.2.3 相量图 112

6.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112

6.3.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113

6.3.2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17

习题 118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20

7.1 阻抗和导纳 120

7.1.1 阻抗 120

7.1.2 导纳 121

7.2 阻抗及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122

7.2.1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122

7.2.2 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123

7.3 电路的相量模型 125

7.3.1 电路的相量模型 125

7.3.2 电路的相量图 126

7.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27

7.4.1 网孔电流法 128

7.4.2 节点电压法 129

7.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31

7.5.1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定义 131

7.5.2 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136

7.6 谐振电路 141

7.6.1 RLC串联谐振电路 141

7.6.2 RLC并联谐振电路 144

习题 147

第8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54

8.1 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和同名端 154

8.1.1 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 154

8.1.2 耦合电感的同名端 156

8.1.3 耦合系数 159

8.2 正弦稳态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160

8.3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161

8.3.1 耦合电感的串联 162

8.3.2 耦合电感一点相连 163

8.3.3 耦合电感的并联 164

8.4 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 165

8.4.1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方程 165

8.4.2 初级反映电路 166

8.4.3 次级反映电路 167

8.5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特性 170

8.6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174

习题 176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180

9.1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180

9.1.1 Z方程与Z参数 180

9.1.2 Y方程与Y参数 182

9.1.3 A方程与A参数 184

9.1.4 H方程与H参数 185

9.2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89

9.2.1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89

9.2.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90

9.2.3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90

9.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 193

9.3.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193

9.3.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195

9.4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参数 196

9.4.1 二端口网络的策动函数 197

9.4.2 传输函数 199

习题 202

第10章 电路实验 205

10.1 故障检查 205

10.1.1 实验目的 205

10.1.2 原理说明 205

10.1.3 任务及方法 208

10.1.4 注意事项 209

10.1.5 预习要求 209

10.1.6 实验报告要求 209

10.1.7 思考题 209

10.1.8 仪器设备 209

10.2 电位、电压、基尔霍夫定律 209

10.2.1 实验目的 209

10.2.2 原理说明 210

10.2.3 任务及方法 210

10.2.4 预习报告要求 211

10.2.5 实验报告要求 211

10.3 戴维南定理 212

10.3.1 实验目的 212

10.3.2 原理说明 212

10.3.3 任务及方法 215

10.3.4 预习报告要求 216

10.3.5 实验报告要求 217

10.4 一阶和二阶电路的研究 217

10.4.1 实验目的 217

10.4.2 原理说明 217

10.4.3 任务及方法 218

10.4.4 预习报告要求 219

10.4.5 实验报告要求 219

10.5 电感、电容的频率特性 219

10.5.1 实验目的 219

10.5.2 原理说明 220

10.5.3 任务及方法 222

10.5.4 预习报告要求 222

10.5.5 实验报告要求 222

10.6 正弦交流电路阻抗、参数的测定 222

10.6.1 实验目的 222

10.6.2 原理说明 223

10.6.3 任务及方法 225

10.6.4 预习报告要求 226

10.6.5 实验报告要求 226

10.7 交流电路中的互感 227

10.7.1 实验目的 227

10.7.2 原理说明 228

10.7.3 任务及方法 230

10.7.4 预习报告要求 230

10.7.5 实验报告要求 230

10.8 串联谐振电路 231

10.8.1 实验目的 231

10.8.2 原理说明 231

10.8.3 任务及方法 233

10.8.4 预习报告要求 234

10.8.5 实验报告要求 235

10.9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235

10.9.1 实验目的 235

10.9.2 原理说明 235

10.9.3 任务与方法 237

10.9.4 注意事项 238

10.9.5 实验报告要求 238

10.9.6 仪器设备 238

10.9.7 思考题 2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