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4  佛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4  佛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4 佛学思潮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继佐,周山主编;夏金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818634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魏晋玄学进行解读。
上一篇:卓越方法探寻下一篇:谈人生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4 佛学思潮》目录

引论 1

一、相互争论与融合创新——隋唐佛学的主基调 2

二、隋唐佛学阐述的中心论题——关于缘起、佛性、修行成佛的方法与途径的“三种理论” 6

三、本书的论述范围 13

四、关于研究方法问题 14

第一章 隋唐佛学兴起的内因与外缘 23

一、六朝佛学的持续勃兴与人才聚集是隋唐佛学繁荣的根本基础 27

二、隋唐佛学发达的外部条件 55

第二章 天台智顗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学说 89

一、从“十如是”到“一念三千”的理论创举 91

二、佛性说的流变与整合 102

三、天台的“六即佛”与止观实践 111

第三章 天台学说的继承 138

一、灌顶阐述涅槃佛性思想的理由 139

二、智威、慧威与玄朗的止观传承 141

第四章 荆溪湛然与“无情有性” 147

一、湛然时代的佛教形势 148

二、 “无情有性”说的本质及其影响 150

第五章 三论宗的“性空”理论 167

一、罗什以来“性空”学说的传承系统 168

二、吉藏的“八不”缘起 172

三、“草木有佛性” 176

第六章 法相宗的“缘起”理论 185

一、唯识所现的“赖耶缘起” 186

二、“唯识无境”的内在含义 193

第七章 法相宗后学的“五种姓”学说 208

一、“五种姓说”的形成因缘 209

二、“一性皆成”与“五姓各别”的经论依据 213

三、双方争论的前后过程 217

第八章 “慈恩”、“西明”关于“佛性”之对决 227

一、双方争论的历史性原因 227

二、圆测有关佛性问题的主张 230

三、“慈恩”与“西明”争议的结局 236

第九章 唯识学的成佛理论与实践学说 241

一、法相宗的“五位”次第 241

二、“转识成智”的实现、价值及过程 245

第十章 律宗的戒学与观法 255

一、中土律学流传曲折与“戒体论”的分歧 256

二、大小乘戒律的会通与妙诠 261

三、从“化教”之判看道宣的“南山三观” 265

第十一章 汉传密教的“即身成佛”理论与实践 272

一、“即身成佛”思想与显教所说的差异及其本质 274

二、实践“即身成佛”的理据与金、胎两部曼荼罗 286

第十二章 净土思想的修行实践法门 304

一、西方净土的经论依据与高僧大德的阐述 305

二、“老实念佛”的方法与成就 312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缘起理论 320

一、“无尽缘起” 321

二、“四法界”与“十玄门” 326

第十四章 “五教”与法界观门——华严宗的修行阶位与成佛实践 340

一、华严五教的位次 341

二、华严观法的特色 346

三、“禅教一致” 366

第十五章 佛教义学宗派理论的趋向没落 376

一、内因与外缘的双重打击使天台宗走向式微 377

二、法相宗衰落的原因 382

三、从“十玄门”理论的发展进程看华严宗的衰落 395

第十六章 禅宗——“不立文字”者的异军突起 411

一、从达摩到弘忍及神秀的禅法传承 412

二、六祖惠能的顿悟法门与实践方式 421

第十七章 禅门内外之纷争 429

一、六朝至隋唐“顿”、“渐”之争的主要特征 430

二、“顿悟”与“渐悟”争论的实质 435

三、“渐修顿悟”与南宗祖师的修行 439

四、禅宗“即心即佛”与净土“念佛成佛”的相互抗衡 446

第十八章 唐宋之际儒学的吐故纳新 467

一、唐宋之际的佛学——悟道方式的多样化形成禅宗“五家七宗”的兴盛 468

二、从梁肃的佛学修养到李翱的《复性书》 474

结语 483

一、人才之得失,成败之关键 484

二、佛学成就辉煌,禅观实践冷落 491

主要参考书目 501

一、中文书目 501

二、日文书目 504

三、西文书目 507

后记 5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