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古代汉语  下
古代汉语  下

古代汉语 下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振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171075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自1986年出版以来,1994年经过修订,又多有改进。修订后又使用了十几年。在这一过程中,学术在发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使教材精益求精,常用常新,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下,经过充分酝酿准备,编写组悉心研讨,确定了修订方案,完成了新一轮修订工作。全书分上、下册。下册为知识通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一、语法二、音韵、综合运用等六章。每章之前写有“学习提示”,概括全章基本内容,指出学习重点;每节之后安排“思考与练习”,便于学生学习。这次修订各章节都作了修改调整,增加了新的内容。修订过程注意吸收新的学术思想,也保留原书之所长,使材料更充实。教材学术观点一般采用通说,在表达上力求晓畅,深入浅出。
《古代汉语 下》目录
标签:主编

第一章 文字 1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2

一、汉字产生的传说 2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 4

思考与练习(一) 7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7

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7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9

思考与练习(二) 22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 23

一、传统的“六书”说 23

二、“六书”说的局限与对它的新探索 35

思考与练习(三) 38

第四节 分析字形,推求字义 38

一、纯表意字与词义 38

二、形声字的形符与词义 43

思考与练习(四) 45

第五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46

一、古今字 46

二、异体字 51

三、繁简字 55

思考与练习(五) 58

第二章 词汇 60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61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61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62

思考与练习(六) 75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76

一、古用今废词 76

二、古今传承词 77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 80

思考与练习(七) 88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89

一、关于词的本义 89

二、关于词的引申义 95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97

四、词义引申的类型 105

思考与练习(八) 108

第四节 同义词的辨析 109

一、辨析同义词的意义 109

二、同义词的来源 113

三、同义词辨析的基本方法 116

四、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122

思考与练习(九) 124

第三章 语法(一)——实词和句式 125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126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26

二、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128

思考与练习(十) 131

第二节 判断句 132

一、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132

二、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133

三、“是”字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135

四、判断句的主语省略 136

五、判断句的活用 137

思考与练习(十一) 137

第三节 名词用作状语 138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38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141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142

思考与练习(十二) 144

第四节 宾语前置 145

一、宾语是疑问代词的 145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 146

三、有“是”、“之”等为标志的 147

思考与练习(十三) 148

第五节 双宾语 149

一、动词含有授予或问询意义的 149

二、动词不含有授予或问询意义的 151

三、动词是“为”字的 152

思考与练习(十四) 153

第六节 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154

一、使动用法 154

二、意动用法 157

三、处动用法 158

四、为动用法 159

思考与练习(十五) 160

第七节 被动句 161

一、用“于××”作补语的 162

二、用助词“见”字的 163

三、用“为××(所)”作状语的 163

四、用“被”字的 164

思考与练习(十六) 165

第四章 语法(二)——虚词和句式 167

第一节 代词 168

一、人称代词 168

吾、我、予、余 168

女、汝、尔、若、而、乃 169

之、其、彼、夫 171

单数和复数 176

二、指示代词 178

此、斯、兹 178

是 179

然 182

否 184

者 185

所 187

他(它、佗) 191

三、疑问代词 192

谁 192

孰 192

何 193

曷 196

奚 197

胡 198

恶 198

安 198

焉 199

四、无定代词 199

或 199

莫 200

思考与练习(十七) 202

第二节 副词 203

曾、尝 203

方、适 204

且 205

竟 205

但(亶)、特、徒、弟(第) 206

稍、少、略、颇 207

益 208

良 208

几(jī) 209

乃(廼) 210

相 211

固 212

亟 212

盖 213

殆 214

不、弗、毋、勿、无、未、非、微 214

思考与练习(十八) 216

第三节 介词 218

于 218

乎 221

以 221

为 224

与 225

因 227

诸 228

思考与练习(十九) 230

第四节 连词 231

而 231

以 234

且 236

则 237

然则 239

然而 240

虽然 241

然 242

思考与练习(二十) 242

第五节 助词 243

一、结构助词 243

之 243

二、句首句中语气助词 245

夫 245

其 245

唯(惟) 246

者 246

也 248

乎、焉、与 249

三、直陈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 249

也 250

矣 250

已 251

焉 251

耳、尔、而已 252

四、疑问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 253

乎 253

与(欤) 254

邪(耶) 254

也、矣、焉、哉 255

五、祈使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 255

六、感叹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 256

七、句尾语气助词的连用 257

思考与练习(二十一) 257

第六节 常见的习惯句式 257

一、孰与、孰若、孰如、何与、何如、奚与、奚若 258

二、何××为、何以××为、何以为 261

三、何××之×× 262

四、何其×× 263

五、不亦××乎 263

六、无乃××乎 264

七、得无××乎 265

八、此其、是其、彼其 266

思考与练习(二十二) 267

第五章 音韵 268

第一节 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 269

一、汉语的音节结构 269

二、声、声母、声纽 269

三、韵、韵母 274

四、声调和平仄 278

五、古代的注音方法 279

思考与练习(二十三) 282

第二节 古音概述 283

一、上古音 283

二、中古音 302

思考与练习(二十四) 319

第三节 诗律和词律 321

一、诗韵和诗律 321

二、词韵和词律 333

思考与练习(二十五) 344

第六章 综合运用 346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346

一、古书注解的意义 346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 348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 353

四、古书注解的术语 357

五、古书注解的局限 362

思考与练习(二十六) 363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364

一、标点古书的意义 364

二、标点古书的原则 367

思考与练习(二十七) 376

第三节 古文今译 377

一、古文今译的意义 377

二、直译和意译 377

三、古文今译应注意的问题 381

思考与练习(二十八) 386

第四节 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386

一、常用工具书的种类和性能 386

二、怎样使用工具书 404

思考与练习(二十九) 4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