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观建主编;朱哲,文道贵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2921318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在教育法制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对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理顺各种法律关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作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目录

导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义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

第一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 1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0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10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中国人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改造中国思想武器的客观需要 12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14

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 16

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保证 1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缘起 22

一、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 22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33

一、革命时期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 33

二、改革年代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 37

三、面向21世纪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1

第三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44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4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5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5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5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5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59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6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61

一、“左”倾教条主义的“城市中心论” 61

二、井冈山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62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63

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6

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6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70

一、统一战线 71

二、武装斗争 76

三、党的建设 80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85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8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85

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90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93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3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97

三、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伟大意义 10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107

二、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107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0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11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1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117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7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12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13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3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142

一、从“大跃进”到“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142

二、以重点带动全面,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145

三、从沿海开放到西部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9

四、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55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5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16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70

三、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74

四、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77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8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4

一、民主与社会主义 184

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18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190

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195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 197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99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

第三节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04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20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20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2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想和使命 2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 2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22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230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230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232

三、提升民族精神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23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针 235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 236

二、“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 238

三、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性 24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对外开放 242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 242

一、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 242

二、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 246

三、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249

第二节 中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 252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 252

二、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255

三、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57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 262

第三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264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264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267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69

四、中国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决策 271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74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7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7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277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27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7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 28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28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84

一、“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284

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根本指针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