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绘画思想史
中国绘画思想史

中国绘画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乔彬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21055696
  • 页数:134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绘画思想史》目录

第一章 先秦:从图腾、巫术、原始宗教到儒道相济的时代 1

第一节 原始绘画及其创作思想推测 1

一 彩陶纹饰的发生和演化 1

二 彩陶纹饰的创作思想推测 6

三 原始岩画及其创作动因与特点 13

第二节 由巫到史的转变 20

一 “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20

二 四时五色与九旗之物 25

三 兴废之诫 29

第三节 肯定与否定——儒家与墨、道、法家对艺术的不同态度 33

一 孔子与老、墨 35

二 孟、庄之别 42

三 荀、韩之异(兼论《乐记》) 44

第四节 儒家教化观制约下的绘画理论 53

一 绘事后素 53

二 山水比德 57

三 以意逆志 63

四 胸中与眸子 67

五 阴阳和畅 71

第五节 道家思想与绘画艺术论的滥觞 80

一 解衣般礴——道法自然 81

二 蝶梦庄周——身与物化 86

三 工匠之技——道、艺相通 90

四 心斋、坐忘——虚静之境 96

五 形骸之外——丑中之美 100

六 大象无形——虚实相生 105

第二章 楚汉:从信巫重祀到天人合一——“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的时代 111

第一节 楚国的巫风、民俗及绘画 111

一 楚国的巫风与民俗 112

二 楚画遗迹及其创作思想分析 117

第二节 汉代宗教思想和社会生活在绘画上的反映 127

一 宗教的思想观念与汉代绘画 128

二 从汉画看汉人的现实生活情趣 134

三 天人合一的艺术世界 138

第三节 汉代绘画思想及理论 143

一 汉画的艺术表现原则及思想 143

二 汉代画论巡礼 15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玄、佛继盛,绘画题材与创作思想转变的时代 165

第一节 儒学衰退,玄、佛继盛与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关系 165

一 儒学衰退与玄、佛继盛 166

二 玄学、佛学影响下的绘画题材与思想 173

第二节 魏晋鉴戒说及其离异 181

一 以曹植为代表的鉴戒说的完善 182

二 对鉴戒说的发展和超越 188

第三节 顾恺之的画论 193

一 玄学影响下的传神论 194

二 以形写神说 200

三 迁想妙得论 205

第四节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209

一 玄学、佛学与山水之趣 209

二 宗炳的《画山水序》 215

三 王微的《叙画》 221

第五节 谢赫《古画品录》与姚最《续画品》 226

一 魏晋南北朝绘画批评的发展及批评标准的变化 227

二 气韵生动说 231

三 骨法用笔及其他 241

四 姚最的《续画品》 247

第四章 隋唐五代:三教并行,绘画思想全面发展、兴盛的时代 25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思想文化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253

一 三教合一——隋唐五代绘画的全面发展 254

二 从绚丽到平淡——隋唐五代绘画的历史进程 260

第二节 与绘画发展相适应的隋唐五代画论 266

一 人物画品评标准的确立 267

二 有神与写真——隋唐五代对形神关系的认识 274

三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280

第三节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285

一 有象因之以立 无形因之以生 286

二 神品 妙品 能品 逸品 291

第四节 张彦远的画学思想及理论建树 294

一 绘画的发生发展论 296

二 绘画的功能论 301

三 对“六法”的理解和发展 305

四 张彦远画论所体现的庄学精神 311

第五节 荆浩的《笔法记》(附论《山水诀》和《山水论》) 317

一 “六要”评析 319

二 似与真 华与实 327

三 代去杂欲 君子之风 332

四 《山水诀》与《山水论》 334

第五章 宋元:人文精神从高扬到移易,绘画思想定向发展的时代 339

第一节 宋代的人文精神与绘画思想 339

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激起的人文精神 340

二 “艺”进乎“德” 344

三 “山林者之乐” 347

四 绘画的文学化 350

第二节 宋元的文化环境与绘画思想 353

一 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全盛 355

二 理学之兴与画学之言“理” 358

三 诗学之盛与画学之言“法” 362

四 元代的社会剧变与文人的地位 363

五 人文精神的移易与文人画的再兴 365

第三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上) 368

一 逸格 370

二 自然 373

三 气韵 377

第四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中) 380

一 神似 380

二 常理与常形 386

三 元人论形神 389

第五节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论(下) 393

一 修养 393

二 古意 士气 隶体 403

三 书与画 408

第六章 宋元:绘画理论全面成熟的时代——宋元主要绘画论著综览 413

第一节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413

一 功能论 创作观 发展观 414

二 审美趣尚 绘画批评 技法理论 421

三 关于“气韵非师” 432

第二节 北宋画评、著录类著作的绘画思想 437

一 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 438

二 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与《五代名画补遗》 444

三 董逌的《广川画跋》 451

四 《宣和画谱》 458

第三节 南宋及元代画史、品评类著作的绘画思想 462

一 邓椿的《画继》 463

二 汤垕《画鉴》与夏文彦《图绘宝鉴》 468

第四节 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 476

一 不下堂筵 坐穷泉壑 477

二 内外修养 481

三 看山水与画山水 486

第五节 宋元山水画论的多元化 490

一 沈括、米芾《画史》与米友仁的画跋 491

二 韩拙的《山水纯全集》 498

三 《绘宗十二忌》,黄公望的山水画论及其他 504

第六节 宋元人物画论 514

一 气貌风韵 不有相类 515

二 《广陵散》与“闽人语” 518

三 写形不难 写心惟难 522

四 见其天 传其神 525

第七节 宋元花竹画论(附畜兽) 530

一 文人审美情趣在宋元花鸟画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531

二 以《华光梅谱》为代表的画梅理论 537

三 李衎《竹谱》及其他 541

第七章 明朝:专制高压到反对束缚——绘画思想由沉寂而再兴的时代 551

第一节 从王氏心学对文化专制主义的突破看明代绘画思想流变 551

一 从明初的思想禁锢到王李之学对道学的冲击 552

二 明代绘画思想的流变及主要特点 560

第二节 明前期画论 569

一 宋濂的画史观与功能论 570

二 王履、王绂的“师造化”论 576

三 明初的形神论 582

第三节 明中期画论 587

一 吴门四家 587

二 推尊浙派的李开先《画品》 593

三 何良俊“行家”、“利家”说及其他 597

四 徐渭的绘画思想 602

五 王世贞的发展观与体派论 606

第四节 明后期画论(上) 611

一 绘画思想的全面发展 612

二 高濂 屠隆 顾凝远 陈洪绶 620

三 李日华的画论 630

四 唐志契的《绘事微言》 636

五 恽向论宋元画及逸品、简笔 642

第五节 明后期画论(中):董其昌 646

一 董其昌倡“南北宗论”的文化背景 646

二 理想模式的寻觅与传承关系的描述 654

三 “南北宗论”简评 663

四 依违于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 668

五 逸品、情韵、笔墨及其他 675

第六节 明后期画论(下) 686

一 陈继儒 赵左 李流芳 687

二 沈颢的《画麈》 694

第八章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民族矛盾持续不断,统治者恩威兼施,绘画思想激烈变迁的时代 707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与画家的生活道路 707

一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 708

二 清初士人缙绅所遭受的政治压迫 712

三 社会剧变中的画家的生活道路 716

第二节 感伤与愤怨——明末清初绘画的感情基调 720

一 晚明的重情说、愤书说及其在清初的发扬 722

二 画家诗词中流露出的感伤、怨愤 727

三 以画“摄情” 732

第三节 经世观念——明末清初绘画的思想基础 741

一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 742

二 画家在明末清初的政治活动 748

三 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经世思想 753

第四节 世俗情趣与表现自我——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新特色 760

一 明清之际文人的世俗情趣及其在画中的表现 762

二 画中有我——自我意识的表现及表述 770

三 笔情墨趣——形式的表现性追求 780

第五节 恩威兼施下绘画思想的不同走向 791

一 狂狷与中行——清初画家人生及艺事的分流 793

二 元笔宋法与乱头粗服——“四王”与“四僧”笔墨、风格的歧异 801

第九章 清康熙、雍正朝:绘画理论与学术文化近于同步建设的时代 815

第一节 康、雍时期学术、文化与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 815

一 康、雍时期的文化建设与学术概况 815

二 康、雍时期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 820

第二节 龚贤的绘画思想 830

一 四要 三品 二派 830

二 论修养与实践 837

三 师古与出新 840

四 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技法论 843

第三节 笪重光的《画筌》 848

一 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 849

二 全局布于心中 异态生于指下 852

三 实景清而空景现 真境逼而神境生 857

第四节 恽格的《南田画跋》 863

一 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864

二 逸品新说 869

三 画意 画理 画法 画境 874

四 对三朝画家的全面评价 883

第五节 石涛的《画语录》 890

一 法于何立 立于一画 891

二 知乾旋坤转之义 君子借古以开今 898

三 画受墨 墨受笔 笔受腕 腕受心 906

四 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 911

五 乾坤之理与笔墨之法 915

第六节 “四王”与吴历 924

一 王时敏 王鉴 925

二 王翚 930

三 王原祁 935

四 吴历 947

第七节 文人论画、《芥子园画传》、孔衍栻与汪之元 952

一 宋荦、朱彝尊的《论画绝句》 952

二 屈大均 960

三 《芥子园画传》 963

四 孔衍栻的《石村画诀》 966

五 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 969

第十章 清乾隆朝(上):对“盛世”压抑的抗争——“扬州八怪”的绘画思想 979

第一节 封建秩序的相对稳定与思想、文学界对专制主义的冲击 979

一 乾隆朝所继续的政治高压和思想钳制 980

二 人文主义思想的潜行与勃发 986

第二节 “扬州八怪”的生存环境与思想基础 996

一 扬州画派生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998

二 扬州画派的思想共性 1004

第三节 从艺术特色透视“八怪”的创作观 1013

一 似苏张之捭阖 偭徐黄之遗规——变内敛为狂放 1014

二 率汰三笔五笔——变工整为写意 1018

三 胡诌五言七言——变闲情雅致为言志寄意 1022

四 异趣与歧途之辨 1026

第四节 金农的《冬心杂画题记》 1031

一 瘦竹 野梅 老马 1032

二 不趋时流 不干名誉 1036

三 “昔贤遗法”与自我开拓 1041

第五节 郑燮的《板桥题画》及其他 1046

一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1047

二 竹君子 石大人 三物与四美 1052

三 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 1057

四 各有灵苗各自探 1062

五 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 1071

第十一章 清乾隆朝(下):“盛世”中的因循与整合——以山水为主体的画论综览 1077

第一节 乾隆时期学术、文艺主潮对画论的影响 1077

一 复古思潮与考据之学 1078

二 文学的复古意识及其对画论的影响 1081

三 考据之学对画论的渗透 1085

第二节 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 1092

一 禅者传也,道道相传也 1093

二 关于“气韵”“用意”与“僻涩求才” 1095

三 情景与境界 1101

四 较全面的山水画技法理论 1105

第三节 费汉源 唐岱 张庚 王昱 1113

一 费汉源的《山水画式》 1114

二 唐岱的《绘事发微》 1116

三 张庚的《浦山论画》 1122

四 王昱的《东庄论画》 1127

第四节 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 1135

一 笔墨之道本乎性情 1136

二 摹古与自运 1142

三 在人以灵气而成画 1147

四 笔机神理凑合 呈其活动之趣 1154

五 南北宗论的新见与深化 1162

第五节 方薰 范玑 钱泳 1167

一 方薰的《山静居画论》 1167

二 范玑的《过云庐画论》 1176

三 钱泳的《履园画学》 1186

第六节 人物、花卉画论及其他 1189

一 蒋骥的《传神秘要》、《读画纪闻》 1190

二 丁皋的《传真心领》 1194

三 邹一桂的《小山画谱》 1199

四 查礼的《画梅题跋》 1207

五 高秉的《指头画说》 1210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古典绘画思想的终结 1217

第一节 历史的激变与画论的缓进 1217

一 十九世纪社会激变中的经世思想与文学思潮 1218

二 反映论在画坛的失落及其原因 1223

三 绘画思想在凝滞中的缓进 1231

第二节 “盛世”余音——嘉庆画论巡礼 1241

一 蒋和的《写竹杂记》和《学画杂论》 1242

二 王学浩的《山南论画》 1245

三 董棨的《养素居画学钩深》 1247

四 钱杜的《松壶画忆》 1253

五 邵梅臣的《画耕偶录》 1256

第三节 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归纳——论汤贻汾与黄钺 1261

一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1262

二 《画筌析览》中的自我体会 1265

三 《二十四画品》的美学贡献 1269

第四节 勉力发展与深刻反思——论盛大士与李修易 1277

一 寄托与性情——《溪山卧游录》的新酒与旧瓶 1278

二 气韵、工写、从学及诗与画 1284

三 《小蓬莱阁画鉴》对南北宗论的重新评价 1288

四 深入反思前人的画论与论画 1292

第五节 道咸时期各具面目的画论 1296

一 张式的《画谭》 1297

二 华琳的《南宗抉秘》 1300

三 华冀纶的《画说》 1304

四 戴熙的《习苦斋题画》 1309

五 李景黄 程庭鹭 谢堃 1317

第六节 古典绘画创作论的全面总结 1319

一 秦祖永与戴以恒 1319

二 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 1327

三 松年的《颐园论画》 1335

结语 1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