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学理论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谷中原著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1050242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社会活动的场域、社会主体、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社会运转的基本情况和理论。
《社会学理论基础》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一、社会学的涵义 1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6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征与功能 7

一、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7

二、社会学的学科功能 10

三、社会学与其他科学 11

第三节 社会学的建立 15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根源 15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17

三、社会学的诞生 20

第四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 24

一、社会学的自主引进 24

二、社会学的外教输入 26

三、社会学的中国化 27

四、社会学的恢复重建 31

第一篇 社会场域篇 33

第二章 社会 33

第一节 社会的特质 33

一、社会的定义 33

二、社会的特点 37

三、网络社会 39

第二节 社会结构 44

一、社会结构的定义 44

二、社会之形构 45

三、社会结构的特性 47

四、社会结构的内容 48

第三节 社会运行与预防 51

一、社会运行 51

二、社会预防 53

第三章 社区 56

第一节 社区概述 56

一、社区本义 56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57

三、社区的分类与层次 58

四、社区研究简介 59

第二节 农村社区 61

一、农村社区的定义与起源 61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与类别 61

第三节 城市社区 63

一、城市社区的定义与形成 63

二、城市社区的类别与特征 64

第四节 社区建设 65

一、社区发展规划 65

二、社区组织建设 68

三、社区文化建设 70

四、社区服务 71

五、城市化 71

第四章 社会区域环境 74

第一节 社会区域环境的特质 74

一、社会区域环境的含义 74

二、社会区域环境的特征 75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社会功能 77

一、西方环境理论 77

二、区域环境对社会主体的影响 81

三、区域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85

四、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8

第三节 区域环境建设 89

一、树立持续发展观 89

二、区域环境建设的途径 90

第二篇 社会主体篇 93

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93

第一节 个人社会化的定义与理论 93

一、个人社会化的定义 93

二、个人社会化的特征 94

三、西方个人社会化理论 97

第二节 施化因素与社会化历程 100

一、施化因素 100

二、社会化历程 103

第三节 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108

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08

二、对社会运行的作用 110

第六章 社会群体 112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112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112

二、社会群体的结构 113

三、社会群体的功能 115

四、社会群体关系 116

五、社会群体力量 120

第二节 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23

一、社会群体的分类 123

二、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25

第三节 小群体研究简介 128

一、小群体与初级群体的区别 128

二、小群体的分类 128

三、国外小群体研究 129

四、加强我国小群体研究的社会意义 130

第七章 社会角色 132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特质 132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132

二、社会角色的特征 135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 137

四、社会角色的意义 140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认知与获取 141

一、了解角色期望 141

二、领悟社会角色 142

三、获取社会角色 143

第三节 角色扮演 143

一、消除角色差距 144

二、防治角色失调 145

三、适时转变角色关系 146

第八章 家庭 149

第一节 家庭概述 149

一、家庭的定义 149

二、家庭的构成要素 150

三、家庭的类型 151

四、家庭关系 152

第二节 家庭建立与稳定 154

一、婚姻的缔结 154

二、家庭的稳定 155

第三节 家庭的历史、结构与功能 161

一、家庭的历史形态 161

二、家庭结构 163

三、家庭的功能 166

第九章 社会组织 168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168

一、社会组织之释义 168

二、社会组织构成要素 168

三、社会组织的设置 170

四、社会组织的类型 171

五、社会组织的功能 172

第二节 几种主要社会组织介绍 173

一、政治组织与职能 173

二、经济组织与职能 175

三、文化组织与职能 176

四、社会群团组织与职能 177

第三节 社会组织管理 178

一、国外社会组织管理理论 178

二、社会组织管理的意义 180

三、社会组织管理方法 181

四、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 184

五、社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186

第十章 阶级与阶层 188

第一节 社会分层 188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188

二、社会分层的内涵 189

三、社会分层的指标与方法 191

第二节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192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192

二、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194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阶级与阶层分析 197

一、中国的基本阶级结构 197

二、中国的社会分层 199

第十一章 民族 204

第一节 民族的特质 204

一、民族定义 204

二、民族的特征 206

三、民族的主体性作用 207

四、中华民族概况 209

第二节 民族生成与发展 210

一、民族的形成 210

二、民族的发展 212

第三节 民族关系模式 213

一、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213

二、民族关系模式 214

三、少数民族对民族关系模式的反应 217

第三篇 社会行为篇 219

第十二章 社会互动 219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特质 219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219

二、社会互动的特征 220

三、社会互动的要素 221

四、社会互动的功能 222

第二节 西方社会互动理论 223

一、符号互动论 223

二、拟剧论 227

三、社会交换互动论 229

四、本土方法论 232

第三节 社会互动形式与手段 232

一、社会互动手段 232

二、社会互动形式 235

第十三章 社会流动 240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特质 240

一、社会流动及其一般致因 240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特征 243

三、社会流动的类型 246

第二节 西方的社会流动研究 248

一、索罗金对社会流动的研究 248

二、塞普利特和本迪克斯对社会流动的研究 250

三、布劳和邓肯对社会流动的研究 252

第三节 中国社会流动的现状与意义 253

一、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 253

二、中国社会流动的趋势 263

三、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现实意义 265

第十四章 社会生活方式 267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 267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含义 267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类型 268

三、社会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 269

四、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 270

五、社会生活方式的研究及其意义 272

第二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274

一、劳动生活方式 274

二、物质生活方式 275

三、精神生活方式 277

四、闲暇生活方式 279

第三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建设 281

一、建设科学的社会生活方式 281

二、建设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 283

三、建设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 285

第十五章 文化活动 286

第一节 文化的特质 286

一、文化的含义 286

二、文化的基本特征 287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291

一、文化的结构 291

二、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 294

三、文化的功能 296

第三节 人类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 298

一、文化创造 298

二、文化传播 300

三、文化建设 302

第十六章 社会福利 308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特质 308

一、社会福利的发展 308

二、社会福利的涵义 312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功能 316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319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模式 319

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322

三、现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评价 326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328

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 328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34

第十七章 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338

第一节 社会问题特质 338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338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339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致因与类型 340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致因 340

二、现阶段中国社会问题的具体成因 341

三、现阶段中国社会问题的类型 343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治理与社会稳定 344

一、社会问题的治理 345

二、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 346

第四节 中国社会问题实证分析 348

一、人口问题 348

二、交通落后问题 351

三、贫困问题 358

第十八章 社会控制 364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特质 364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364

二、社会控制的作用 365

三、社会控制的基本特征 366

四、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 367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系统构成 370

一、社会控制主体 370

二、社会控制客体 370

三、社会控制手段 371

四、社会控制过程 374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376

一、越轨行为剖析 376

二、消极越轨行为的控制 379

第四篇 社会运转篇 382

第十九章 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发展 382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特质 382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 382

二、社会变迁的致因 385

三、社会变迁的形式 388

第二节 社会发展 391

一、社会发展概述 391

二、社会发展计划 393

三、可持续发展 395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399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399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400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401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02

第二十章 社会现代化 403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的特质 403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403

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404

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06

第二节 西方社会现代化理论 409

一、古典的现代化理论 409

二、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 411

三、当代现代化理论 41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 418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 418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策略 422

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427

第二十一章 社会全球化 430

第一节 社会全球化的表征 430

一、社会全球化过程及其表现 430

二、社会全球化的含义 436

三、社会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439

第二节 社会全球化的促力与影响 440

一、社会主体在推动社会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440

二、交通在社会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443

三、社会全球化产生的社会影响 448

第三节 对社会全球化过程的理论总结 449

一、社会全球化理论的萌发 449

二、社会全球化理论的成型 450

三、社会全球化理论的发展 452

后记 455

主要参考文献 4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