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靳江好,王郅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70911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紧紧抓住社会转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最新特点、主要诱因、性质判断以及我国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提出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新思路及现实框架模式,这对于实现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创新,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长治久安的机制保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目录

序:迎接社会矛盾新挑战 实现社会和谐有序&郭济 1

绪论 1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调节 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更加和谐 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5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特征 1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17

二、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节社会矛盾 21

(一)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21

(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26

(三)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8

第二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理论基础 32

一、社会冲突理论 33

(一)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 33

(二)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 36

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47

(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48

(二)邓小平对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54

(三)江泽民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丰富与完善 60

(四)胡锦涛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66

三、其他相关理论 71

(一)社会团结理论 71

(二)社会整合理论 75

(三)风险社会理论 76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 80

一、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与矛盾高发期 80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81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的严峻挑战 85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 86

(一)社会矛盾形态的系统构成 86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的现实考察 89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的最新特点 98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生成的主要诱因 103

(一)利益格局变动与分配机制的失灵 103

(二)物质需求期望值过快增长与现实供给能力的有限 104

(三)社会分配不公与政府治理腐败的缺位 105

(四)体制的转轨与配套机制的缺失 107

(五)化解渠道堵塞与渐进式改革的弊端 108

(六)思想的多元化与社会理性的缺失 110

四、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性质判断 111

(一)社会矛盾性质判断依据及总体思路 111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主要是利益矛盾 115

第四章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社会矛盾治理的新思路 117

一、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118

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构成特征 121

(一)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 121

(二)民主法制的制度基础 123

(三)以人为本的政策引导 124

(四)利益共享的机制保障 125

(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27

(六)系统优化的社会结构 129

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路向 130

(一)目标:从利益失衡到利益均衡 131

(二)格局:从政府统治到社会治理 132

(三)理念:从人治之治到法治之治 134

(四)形态: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 135

(五)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控制到多元的治理方式 137

四、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主要途径 139

第五章 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 142

一、社会利益整合的价值取向 142

(一)从“社会断裂”看社会利益处理的失衡状态 143

(二)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树立公平处理社会利益的核心价值观 145

(三)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要求 149

(四)民主化的制度性利益整合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152

二、创新社会利益的表达机制 154

(一)利益群体 154

(二)信访制度 158

(三)民意调查 161

(四)大众传媒 164

(五)网络民意 167

(六)听证制度 171

三、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 17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3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80

(三)公共行政与政策机制 184

(四)社会协商对话机制 187

第六章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193

一、社会管理机制及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作用 193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机制 193

(二)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 195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处理社会矛盾的启示 197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的历史演进 197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历史演进的启示 204

三、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205

(一)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 206

(二)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对社会管理机制的新挑战 211

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212

(一)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应具有的品质:战略目标 212

(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方向 214

五、积极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 217

(一)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218

(二)我国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0

(三)完善我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进一步优化设计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223

(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减少社会矛盾 225

六、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226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内涵、外延与特征 226

(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 229

(三)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管理和矛盾调节体系的必然选择 232

(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矛盾调节体系 235

第七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政府公共机制 239

一、社会矛盾调节的公共政策机制 239

(一)促进社会平等、调节社会矛盾的公共政策 239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均衡与利益协调功能 242

二、社会矛盾调节的收入分配机制 245

(一)西方发达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发展过程 245

(二)西方发达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政策 248

(三)收入分配调节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253

三、社会矛盾调节的福利国家机制 256

(一)福利国家机制的形成与主要内容 257

(二)福利国家机制的改革 260

第八章 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机制 263

一、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 263

(一)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的概念 263

(二)纠纷与纠纷解决 265

(三)权利救济及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 268

(四)纠纷解决决策及制度设计 271

二、司法救济及诉讼制度 272

(一)司法制度 272

(二)司法救济及司法程序 277

(三)法律援助与救助制度 286

(四)司法体制与诉讼程序的改革 290

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 294

(一)ADR的理念及形式 294

(二)当代世界ADR的发展与我国的社会现实 296

(三)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298

(四)有关调解法的制定 303

第九章 创新社会矛盾调节工作机制 307

一、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307

(一)健全社会矛盾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 310

(二)完善社会矛盾监测机制 311

(三)及时编制预警方案 311

二、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313

(一)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 315

(二)加强城镇社区治安防控机制建设 315

(三)抓好公共场所的治安防范机制建设 316

(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强化隐蔽战线斗争 316

(五)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317

(六)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理 317

(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317

(八)落实领导工作责任 318

(九)提供物质技术支持 318

三、健全完善人民调解机制 318

四、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 325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的、积极的社会心理氛围 326

(二)健全信息传播机制,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327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帮助 328

五、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应急机制 329

(一)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提高应急效率 330

(二)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331

(三)要把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地结合起来 332

(四)高度重视社会“安全阀”系统的建设 333

(五)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333

(六)综合灵活地运用好各种手段 334

六、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 335

(一)切实加强对社会矛盾调节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能和职责 336

(二)加强全程实时监控 336

(三)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37

(四)完善事后调查分析制度 337

(五)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338

第十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国际经验 344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劳资矛盾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局部性调节阶段 345

(一)劳资矛盾与现代工人运动 346

(二)社会矛盾的局部性调节 347

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阶层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全局性调节阶段 349

(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西方社会矛盾调节机制走向全局性调节 349

(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阶层矛盾 351

(三)社会矛盾的全局性调节 352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型社会矛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调整完善阶段 357

(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变化的新趋向 357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社会矛盾与新社会运动 359

(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362

第十一章 案例与阐释: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实证分析 364

一、案例一:“金河出租车停运事件” 365

(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365

(二)事件回放 367

(三)矛盾调解过程中政府的措施与作用 370

(四)事件引发政府调节社会矛盾的反思 372

二、案例二:西山“4.10”突发事件 376

(一)西山事件发生的背景 376

(二)矛盾冲突过程的回放 378

(三)案例中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受阻的症结 380

三、案例三:“林原‘84元’事件” 384

(一)“84元”事件的简单回顾 385

(二)“84元”事件解决过程中政府的两难境地 387

(三)“84元”事件矛盾调节过程中的经验 389

四、关于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几点启示 391

(一)我国的改革应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 392

(二)应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 393

(三)要在保证改革的公正性的基础上推进整体改革 393

(四)改革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 394

(五)重构社会理性 395

主要参考文献 397

后记 4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