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1824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视角,通过对经典作家著作的仔细研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和面临的课题做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了 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目录

代序 1

引言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1

一、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二、现实责任: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8

三、科学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规律 16

第一章 论社会和谐理想与乌托邦 29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的“道义和谐”与乌托邦 29

二、西方哲学语境中抽象的“和谐原则”与乌托邦 37

三、科学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42

第二章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 55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观的彻底清算 55

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逻辑 60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65

第三章 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 70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发端 71

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 7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80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 8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 93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93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99

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7

第五章 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115

一、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内在深层次动力的科学揭示 1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产生与发展 119

三、整合内在动力诸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123

第六章 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历史宿求 129

一、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 129

二、历史取向与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的必然 137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实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机制 142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构想与探索 15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想 159

二、十月革命胜利到“遗嘱”的反思: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167

第八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曲折历程 175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 175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 182

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原则 194

第九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203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203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 208

三、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213

第十章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218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218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思路 223

三、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 228

第十一章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233

一、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233

二、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243

三、马克思历史进步尺度思想给予“和谐发展”的启示 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5

一、社会主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266

二、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9

三、社会主体作用的客观制约性 27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双向统一 277

一、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双重超越” 277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主体具体的、历史的实践 28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归宿 290

一、实践主体:发展与自由的诉求 290

二、价值主体:交往关系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293

三、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8

第十五章 最广泛地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304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科学发展的哲学原则 30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309

三、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充分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312

结束语 开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21

一、再论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21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327

三、开创性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创新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