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吕思勉文史四讲
吕思勉文史四讲

吕思勉文史四讲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思勉述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01060390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1942年至1943年,吕思勉先生为青云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讲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讲课笔记。(外附吕思勉先生《自述》、《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国文”课吕先生用《古文观止》作教本,之所以用这部书,是因为它选得坏。吕先生以为:“《古文观止》这部书是为科举时代学做八股文的人诵读的,做八股文要从没有话可说处硬找话说,因此《古文观止》所选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说空话发空论的文章。”“本国史”从元代讲起,一直到近代。文字不多,要言不烦,举凡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无不顾及,在取舍详略之中,体现出吕先生的史学史识。“中国文化史”则包括社会等级、经济情况、生活习惯、政治制度,以至学术宗教等各个方面,而作综合的历史的讲述。“国学概论”者,即“中国学术思想史”之谓,这比现时的“中国哲学史”的范围似乎还要宽广一些。其中佛学部分,是最不好懂的,而吕先生这篇讲义中,用不多的篇幅就把佛教大小乘的基本教义、中国佛教主要派别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在理论上的异同得失,讲得非常清楚。这些笔记由当时的学生黄永年先生记录。黄先生回忆说:“他当时已是五十八岁的老
《吕思勉文史四讲》目录
标签:文史

上卷 一九四二年秋 4

1.左 传 子鱼论战 5

2.左 传阴饴甥对秦伯 6

3.左 传 子革对灵王 6

4.国 语 祭公谏征犬戎 7

5.公羊传 春王正月 9

6.檀 弓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10

7.檀 弓 杜蒉扬解 11

8.国 策 乐毅报燕王书 11

9.国 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12

10.史 记 五帝本纪赞 14

11.史 记 项羽本纪赞 15

12.史 记 秦楚之际月表 15

13.史 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 16

14.史 记 伯夷列传 16

15.史 记 游侠列传序 17

16.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18

17.西汉文 贾谊过秦论上 21

18.西汉文 史记晁错论贵粟疏 22

19.西汉文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22

20.李 密 陈情表 23

21.王羲之 兰亭集序 24

22.陶渊明 桃花源记 24

23.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24

24.韩 愈 原道 26

下卷 一九四三年春 29

1.韩 愈 讳辩 29

2.韩 愈 柳子厚墓志铭 30

3.柳宗元 驳复雠议 30

4.柳宗元 箕子碑 31

5.柳宗元 捕蛇者说 32

6.柳宗元 钴姆潭西小丘记 32

7.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32

8.欧阳修 朋党论 33

9.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 33

10.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34

11.欧阳修 丰乐亭记 34

12.欧阳修 泷冈阡表 35

13.苏 洵 辨奸论 35

14.苏 洵 心术 36

15.苏 洵 张益州画像记 37

16.苏 轼 范增论 37

17.苏 轼 超然台记 39

18.苏 轼 石钟山记 40

19.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41

20.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劄子 42

21.苏 轼 方山子传 43

22.苏 辙 六国论 43

23.曾 巩 寄欧阳舍人书 44

24.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45

25.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45

26.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45

27.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46

28.宋 濂 阅江楼记 46

29.方孝孺 深虑论 47

30.方孝孺 豫让论 47

31.王 鏊 亲政篇 48

32.王守仁 瘗旅文 48

33.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49

34.归有光 吴山图记 49

35.归有光 沧浪亭记 50

36.西汉文 杨恽报孙会宗书 50

37.李 斯 谏逐客书 50

38.史 记 屈原列传 52

39.史 记 货殖列传序 53

40.史 记 太史公自序 53

41.礼 记 檀弓六节 54

元朝 59

1.蒙古之兴及其盛 59

2.蒙古汗位之争及大帝国之分裂 59

3.蒙古在中国之政府(即元朝)之腐败 63

4.蒙古人入中国者之腐化 65

5.元之灭亡 67

明朝 70

1.明初事迹 70

2.土木堡之变 73

3.借寇及丰臣秀吉侵朝鲜 76

4.满洲兴起 78

5.明清战争 83

6.明朝灭亡 85

清朝 86

1.清军入关 86

2.平定三藩 88

3.清前期 90

4.民族交通 93

5.鸦片战争 96

6.清后期 98

7.民国时期 102

8.此后之大事 104

1.研究历史之目的 109

2.何谓文化 109

3.中国文化之起源 110

4.历史年代 113

5.三皇五帝事迹 114

6.古代之社会组织 119

7.社会阶级 121

8.古代之生业 126

9.古代之道路 132

10.古代之用人 134

11.先秦诸子学术 136

12.秦、汉时之新局势 137

13.此时之政情 138

14.汉代学术 141

15.汉代兵制变迁 141

16.汉代刑法变迁 142

17.此时代重要之现象 142

1.何谓国学 151

2.中国学术之分期 151

3.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152

4.先秦诸子之渊源二——王官之学 155

5.先秦诸子之学 157

6.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163

7.魏晋玄学 167

8.佛学 169

9.宋明理学 174

10.清代考据学 179

11.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183

自述 186

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 1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