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第1卷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第1卷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斌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24045446
  • 页数:776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简介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第1卷》目录

序:新视角多学科的融汇:中华文化的历史再现与重构&彭定安 1

前言 1

导论 追寻我们走向世界的历史 3

一 从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视角审视我们的文化 4

二 中华民族贡献于人类文明的智慧、理念与传统 13

三 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我们走向世界的历史 23

1 交流与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23

2 文化传播的途径、作用机制和功能 27

3 高潮迭起、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历史鸟瞰 44

第一章 日出东方:中华文化的最初辉煌及基本特征与品格 48

一 发生期的中华文化 50

1 筚路蓝缕:中华先民的文化创造 50

2 殷商西周:迈向文明门槛的巨大脚步 53

3 春秋战国:动荡中的文化繁荣 59

4 中华文化的原生性与世界文化发生期的基本格局 63

二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及其品格 73

三 播辉煌于四海:六点提示 78

第二章 文化开放:秦汉一统的文化盛世 83

一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84

二 开疆拓土与文化开放 91

第三章 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 97

一 远古至先秦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联系 98

1 关于“箕子走之朝鲜” 98

2 中朝先民文化联系的历史遗存 103

3 先秦时代中国与古朝鲜的交涉往来 108

二 秦汉时代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的拓展 113

1 远走海东的中国移民 113

2 关于卫氏朝鲜 117

3 朝鲜半岛的汉置郡县 119

三 朝鲜“三国”与中国大陆的交流往来 124

四 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的早期影响 132

1 汉字在朝鲜的传播和应用 132

2 儒学和中国教育制度在朝鲜的初步传播与影响 139

3 佛教在朝鲜的早期传播 146

4 中国天文历学、医学和艺术传入朝鲜及其产生的影响 154

第四章 中华文化向日本的早期传播 163

一 中华文化向日本早期传播的踪迹和传说 165

1 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 165

2 传说,折射出一段文化传播的久远历史 172

二 从两汉到南北朝时代的中日往来 182

1 汉魏与日本的往来 182

2 倭五王遣使南朝 188

3 秦人和汉人:东渡日本的中国移民 193

三 中华文化对上古日本的影响 201

1 汉字、儒学和佛教的早期传播及其对日本精神文化的影响 201

2 中国生产技术、工艺和艺术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214

第五章 中华文化在南亚和东南亚初传的踪迹 220

一 中印两大文明的初步接触 220

二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233

三 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各国的早期传播 241

1 中国与扶南的交通与文化联系 241

2 中缅人民的“胞波”之情 243

3 华夏文明在千岛之国的初传 247

4 从历史遗存看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联系 252

第六章 西方:对遥远东方帝国的模糊印象 258

一 丝绸之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金丝带 259

1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上的“西域” 259

2 丝绸之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金丝带 261

3 丝绸: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67

4 国际性的丝绸贸易,丝绸与养蚕制丝技术的早期西传 271

二 中华文化走向西方的最初脚步 292

1 中国与西方早期文化联系的历史痕迹 292

2 关于周穆王西狩的传说 298

3 春秋战国时期开拓中西交通的努力 303

4 民族迁徙与文化传播(一、匈奴人) 307

三 汉王朝在西域的经略与中华文化的西传 314

1 张骞通使西域 314

2 汉王朝在西域的经略 321

3 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328

四 中国与波斯的早期文化接触 335

五 中国与罗马:两大帝国的遥相呼应 345

六 雾里看花:西方人关于中国的初步知识 353

1 西方人叫的中国名称 353

2 古希腊罗马文献中记载的中国 356

第七章 盛唐文化与东亚文化秩序的确立 371

一 盛唐文化:中华文化的历史巅峰 372

二 全面的文化开放:有容乃大与光被四表 378

1 盛唐文化与世界文化 378

2 唐代的中外交通与文化开放 381

3 长安:国际化的文化大都市 386

三 东亚文化秩序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391

1 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秩序 391

2 中华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399

第八章 君子之国,有类中华 410

一 唐朝与新罗的密切往来 411

1 唐朝与新罗的交通和官方往来 411

2 唐朝与新罗的贸易关系和经济交流 414

3 唐代走之海东的中国移民 417

4 遣唐留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先行者(一) 418

5 遣唐留学僧:学习中华文化的先行者(二) 425

二 佛教文化在新罗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432

1 中国佛教宗派在新罗的衍生发展 432

2 新罗禅宗的兴起 442

3 汉文佛典在朝鲜半岛的流布(一) 451

三 新罗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移植与儒家学术文化的传播 453

四 新罗对唐代政治文化和律令制度的移植 456

五 唐代艺术和科学技术在新罗的传播与影响 460

1 唐代艺术在新罗的传播与影响 460

2 唐代科学技术在新罗的传播与影响 466

第九章 赤县扶桑共此时 470

一 隋代中日交通往来及其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 471

1 圣德太子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遣隋使的目的 471

2 遣隋使四度来华与裴世清出使日本 475

3 文化移植与政治创新 481

二 遣唐使:旷世的文化壮举 488

1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浓彩重笔 488

2 日本朝野对遣唐使寄予厚望 496

3 历尽劫波的艰难航程 499

4 大唐王朝对遣唐使优礼有加 503

5 遣唐留学生:唐文化的优秀传播者(一) 508

6 遣唐学问僧:唐文化的优秀传播者(二) 516

三 鉴真:日本文化的恩人 526

1 备尝艰辛的六次东渡 526

2 鉴真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贡献 532

3 其他东渡的中国僧人和移民 542

4 晚唐时期的中日贸易 545

四 唐代政治文化和律令制度对日本的影响 552

1 大化改新:成功的仿唐改革 552

2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556

3 仿唐的经济措施 562

五 汉籍和学术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565

1 唐代汉籍的东传 565

2 日本对唐朝教育制度的移植与儒学的传播 568

3 中国史学传统影响下的日本修史工作 573

六 佛教文化的东传高潮 578

1 佛教宗派在日本的衍生发展 578

2 汉文佛典在日本的流布(一) 583

3 日本朝廷的佛教政治 584

七 唐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在日本的传播 588

1 唐代绘画书法和乐舞艺术在日本的传播 588

2 唐代文学的东传与日本汉文学的发展 599

3 唐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在日本的传播 604

八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609

1 日本衣食起居习俗与唐文化的影响 609

2 日本体育娱乐习俗与唐文化的影响 613

3 日本岁时节日习俗与唐文化的影响 616

九 从“唐风”到“国风”——附论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620

1 从“唐风”到“国风” 620

2 中日两国的文字因缘 625

3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中华文化圈成员的日本文化 628

十 日本的接受:从改塑到创造 633

第十章 岭南华风,形同内地 647

一 中国与越南地区早期文化联系的历史遗痕 649

1 中越早期联系的有关传说 649

2 中原文化向南传播的历史遗存 651

二 “北属”时代:秦汉至唐在越南地区的设郡置县 655

三 越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明开化 661

1 中原农耕技术与经济制度在越南地区的推广 661

2 华风南渐与文明开化 664

3 儒家思想在越南地区的初传 668

4 佛教文化在越南地区的初传 672

第十一章 唐代文化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传播 675

一 唐代的中印交通与佛教文化倒流 676

1 唐代中印交通与王玄策三次使印 676

2 西行求法与佛教倒流 679

3 道教及其他中国文化要素在印度的传播与影响 686

二 唐代中国在南洋的海上交通 693

三 唐朝与东南亚诸国的交往与文化传播 698

第十二章 唐代文化的西向传播 706

一 隋唐两朝对西域的经略 707

二 民族迁徙与文化传播(二、突厥人) 716

三 唐朝与吐火罗、波斯、大食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723

1 唐朝与吐火罗、波斯的交往 723

2 唐朝与大食的交往 725

3 唐朝与阿拉伯的交通和贸易 729

4 住唐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及其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736

5 唐代文化在西亚地区的传播 740

6 阿拉伯人对中国的记述 742

四 拜占庭与东方 764

五 唐朝与非洲国家的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 768

1 两大文明的最初接触 768

2 唐朝和非洲国家的直接交往 773

第十三章 宋元至明初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对外交流 779

一 宋元至明初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781

1 社会变迁的历史沿革 781

2 中华文化的成熟之境 784

二 宋元文化之发展及其特征 791

三 宋元至明初的海外交通与文化交流 798

第十四章 宋元——高丽王朝:全方位、大规模地传播、吸收和移植 813

一 宋元时代中国与高丽的交通往来 814

1 两宋与高丽的交通和官方往来 814

2 元朝对高丽的侵略与控制 820

3 宋元时代中国与高丽的贸易关系和经济交流 822

4 五代至宋元流寓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 826

5 高丽时代入华的留学生和留学僧 832

二 高丽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移植 837

1 高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模仿和移植 837

2 高丽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模仿和移植 839

三 儒家文化在高丽的流传影响和朱子学的初传 841

1 高丽对中国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移植 841

2 高丽的崇儒之风与学术文化的发展 844

3 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初传 848

4 汉籍在朝鲜半岛的流布 852

四 佛教文化在高丽的发展 854

1 高丽王朝的护佛政策和护国信仰 854

2 中国佛教的继续东传和高丽的禅教并行 858

3 汉文佛典在朝鲜半岛的流布(二) 862

五 宋元时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在高丽的传播与影响 867

1 中国文学在高丽的影响与高丽汉文学的发展 867

2 宋元美术和音乐艺术在高丽的传播与影响 871

3 中医中药学在高丽的传播 878

4 棉花栽培技术以及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在高丽的传播 882

第十五章 五代宋元明:日本在消化整理后的再接受 886

一 五代宋元明时期的中日关系和贸易往来 887

1 五代时期中国商船东渡 887

2 北宋时期的中日交往 890

3 南宋时期:中华文化东传的又一高潮 893

4 元代:络绎不绝的日本商船 898

5 遣明使和勘合贸易,明代的中日关系 901

二 佛教文化继续东传与日本禅宗的兴盛 910

1 从入宋僧到入明僧 910

2 历代渡日的中国僧侣 923

3 汉文佛典在日本的流布(二) 928

4 日本禅宗的兴盛与发展 932

三 宋学在日本的流传 944

1 宋学与禅宗 944

2 五山文化与宋学讲筵 950

3 以禅僧为主要媒介的汉籍东传 957

四 宋元明时期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960

1 繁荣一时的五山文学 960

2 禅风影响下的绘画与建筑艺术 964

3 日本日常生活中的中华文化影响 975

第十六章 越南立国后对中华文化的继续吸收 980

一 宋至清代中越之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往来 981

1 宋元明清与越南历代王朝的政治关系 981

2 中国历朝与林邑、占城的交往 986

3 中越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991

4 历代南下的中国移民 994

二 越南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模仿和移植 997

三 儒学思想和佛教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1001

1 越南社会的崇儒之风 1001

2 中国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在越南的移植 1005

3 汉字的应用和越南汉文学的发展以及字喃的创制 1011

4 佛教文化在越南的传播 1018

四 中国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1021

1 中国音乐戏剧艺术在越南的传播 1021

2 中国医学、历法知识和生产技术在越南的传播 1023

第十七章 宋辽两朝与中亚和西亚的交往及文化传播 1028

一 宋朝与中亚、西亚的交往和贸易关系 1029

1 宋朝与大食的交往和贸易关系 1029

2 宋朝与哈剌汗国的交往和贸易关系 1033

二 辽朝与哈剌汗国、大食的交往和贸易关系 1036

三 西辽帝国与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播 1039

1 契丹人西去建国 1039

2 关于契丹人的汉化问题 1043

3 西辽帝国与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播 1047

第十八章 元代中西交通盛世与中华文化的广泛西传 1057

一 蒙古西征与东西文化的交汇 1058

二 元朝与中亚的交通往来 1066

三 元代中华文化在伊斯兰世界的广泛传播 1069

1 元朝与伊儿汗王朝的交往 1069

2 中华文化在西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1073

3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记述中国事情 1085

四 钦察汗国与中华文化 1100

五 中华文化的西向拓展 1102

六 马可·波罗: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104

1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1104

2 他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113

3 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历史价值 1116

七 马可·波罗同时代的西方人记述中国事情 1121

1 元朝与罗马教廷的往来 1121

2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1128

3 鲁布鲁克东行纪 1134

4 孟高维诺的中国书简 1140

5 鄂多立克东游录 1142

6 马黎诺里游记 1147

7 13—14世纪西方人中国知识所达到的水平及其特点 1149

8 传播—接受的新特征和价值 1155

第十九章 明代前期中华文化的西向传播 1158

一 明朝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往来 1159

1 明朝与帖木儿帝国的往来 1159

2 明代西域回回朝贡贸易 1163

3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1165

4 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 1170

二 明代前期欧洲人有关中国的文化信息 1177

三 宋元明时代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1185

1 宋代中国与非洲的交通和贸易 1185

2 元代中国与非洲的直接交往 1189

3 明初中非关系的新高潮 1192

第二十章 从宋元时代到郑和远航:中华文化南传高潮 1195

一 宋元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1196

二 宋元及以后时代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1200

1 中国与泰国的历史交往,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和影响 1200

2 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和影响 1210

3 宋元以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交往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1224

4 宋元以后中国与缅甸的交往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1239

5 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影响 1249

6 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的历史交往和文化影响 1253

7 中国移民在中华文化南传中的贡献 1262

三 郑和下西洋及其文化意义 1264

1 郑和下西洋的发动与组织 1264

2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 1271

3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文化意义 1278

4 三宝太监和他的不朽事业 1288

第二十一章 造纸术的发明和外传 1295

一 造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1296

二 中国造纸术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1302

1 造纸术在中华文化圈内的传播 1302

2 造纸术在南亚地区的传播 1308

3 造纸术的西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311

第二十二章 印刷术的发明和外传 1336

一 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1337

二 中国印刷术在中华文化圈内的传播 1343

1 印刷术在越南的传播 1343

2 印刷术在朝鲜的传播和发展 1346

3 印刷术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的刻书事业 1356

三 中国印刷术的西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371

1 雕版印刷术的西传 1371

2 欧洲活字印刷与中国的渊源,印刷术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1388

3 印刷术在东南亚的传播 1396

四 纸—印刷术:中国献给世界的古代“文化工业”系列 1400

第二十三章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外传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1405

一 火药火器的发明、应用和发展 1406

1 火药的发明 1406

2 火器的创制、应用和发展 1410

二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在中华文化圈内的传播 1415

1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越南的传播 1415

2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朝鲜的传播 1416

3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日本的传播 1423

三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在东南亚、南亚的传播 1426

1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印度的流传和影响,兼评火药“印度起源说” 1426

2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1432

四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西传历程 1434

1 关于“希腊火”不是火药 1434

2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1437

3 火药和火器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对历史变革的影响 1445

4 “中国火”:在文化里的震撼盖过战场上的炮声 1463

第二十四章 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盘的应用 1466

一 磁石的发现和指南针的发明 1467

二 罗盘在航海事业上的应用 1475

1 罗盘在中国航海事业上的应用 1475

2 指南针的外传,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的应用 1479

三 附论(一):“四大发明”与文艺复兴(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激励与开发) 1486

四 附论(二):“文化火药”的接受与效应 1496

第二十五章 中国瓷器:辉耀世界的实用精品和艺术珍品 1500

一 瓷器和中华文化 1500

二 外销瓷: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一条特殊渠道 1503

三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在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传播 1509

1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在朝鲜的传播 1509

2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在日本的传播 1511

3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1515

4 散落在南亚各地的中国古瓷 1527

四 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 1532

1 在北非之地发现的中国古瓷 1532

2 东非:中国古瓷的储仓 1537

3 散落在中南非洲的中国古瓷 1544

4 瓷器与中非文化交流 1546

5 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与在非洲发现的历史 1553

五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西传:从西亚到欧洲到美洲 1555

1 传到伊朗的中国瓷器 1555

2 中国古瓷在阿拉伯世界的流传 1561

3 托普卡帕宫:中国古瓷的世界性收藏 1565

4 华瓷风靡欧罗巴 1566

5 中国制瓷工艺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 1573

6 中国瓷器远销美洲 1579

六 瓷器:走遍世界,辉耀古今 1582

第二十六章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中西交通的繁盛 1589

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1590

1 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 1590

2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 1596

3 海禁政策的式微与海外贸易的扩大 1602

4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态势 1612

二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人的东进 1621

1 历史大变动中的西方世界 1621

2 寻访东方:开辟新航路的意志灵魂 1627

3 葡萄牙:西人东进之先锋 1637

4 接踵而来 1641

三 西方人的中国行纪及其对中国的报道 1645

1 皮莱士、巴洛斯和哈克卢特等人对中国的报道 1645

2 伯来拉的《中国报道》 1650

3 克路士的《中国志》 1655

4 拉达的中国纪事 1659

5 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 1666

四 大帆船贸易与远越大洋的文化传播 1670

1 慧深和尚的传说与谁最先发现美洲的讨论 1670

2 马尼拉大帆船:中国之船 1679

3 美国与中国的早期交通 1689

4 向大洋彼岸传达文化信息 1691

第二十七章 使徒东来和中学西渐 1696

一 信仰的使徒与文化的使者 1697

二 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1718

1 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事业 1718

2 关于《利玛窦中国札记》 1725

3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1730

4 利玛窦论中国思想 1735

三 经传教士西传的中华文化 1738

1 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历史和地理画卷 1738

2 传教士对中国教育制度和科技文化的介绍 1744

3 中国古典经籍的研究和翻译者 1752

4 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中文文法、文典的编译 1766

四 来华传教士与欧洲中国学的兴起 1770

五 参照、刺激与启迪: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与认识 1777

第二十八章 儒家礼治秩序与欧洲启蒙运动(一):启蒙思想家对中华文化的解读 1782

一 近代早期欧洲思想家关于中国的评论 1783

1 从笛卡尔到马勒伯朗士到培尔 1783

2 维柯对中华文化的评论 1787

二 莱布尼茨:中国使我们觉醒了 1790

1 莱布尼茨与中华文化的接触 1790

2 把金苹果交给中国人 1798

3 “单子”哲学与“理”的玄思 1802

4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 1808

5 莱布尼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之影响 1812

三 伏尔泰:在中国发现了新世界 1820

1 伏尔泰对中华文化历史充满激情的赞颂 1820

2 儒家礼治秩序:中国人的道德和法律 1825

3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1829

4 其他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华文化的评说:狄德罗和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 1834

四 魁奈:欧洲的孔子 1837

1 重农学派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及魁奈的《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 1837

2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与魁奈的经济学说 1845

3 魁奈为什么推崇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 1850

五 回应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声音 1854

1 批评,也是一种回应 1854

2 孟德斯鸠对中国专制主义的批评 1859

3 亚当·斯密的“中国发展停滞论” 1865

六 欧洲的接受与中国的回返接受 1869

第二十九章 儒家礼治秩序与欧洲启蒙运动(二):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激励与开发 1875

一 世界历史坐标上的一次伟大文化际遇 1876

二 中国:乌托邦的巨大库藏 1886

三 启蒙思想家中国观念的解释性特征 1891

四 误读与借取、含义与意义 1895

第三十章 吹拂欧洲大陆的中国风 1899

一 洛可可:中国味的新风格 1900

1 中国趣味与洛可可风格:神奇般的契合 1900

2 追求和摹仿中国工艺美术的新时尚 1902

3 中华文化对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 1910

4 中国园林和建筑艺术在欧洲的推广 1916

5 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中国风” 1927

二 中国审美精神之花在西方绽开 1928

三 中国文学在欧洲的影响 1930

1 舞台剧中的“中国故事” 1930

2 《赵氏孤儿》的西译和流传 1932

3 欧洲作家们的中国知识 1939

四 歌德:视线所窥,永是东方 1947

1 歌德对中华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1947

2 中华文化对歌德之影响 1953

3 歌德论中国:在世界文化的视野下 1955

第三十一章 古老帝国的衰落与西方人中国观的变化 1965

一 1840年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动 1967

二 视界的变换:19世纪西方人的中国观 1975

1 殖民主义思维方式下关于中国的种种议论 1975

2 雨果、巴尔扎克和卡莱尔对中华文化的同情与赞誉 1984

3 黑格尔论中国 1991

4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1999

第三十二章 传教士再度东来与中华文化的西传 2010

一 19世纪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11

二 传教士对中华文化西传的贡献 2014

1 卫礼贤: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2014

2 传教士对中文字典的编译 2022

3 传教士对儒家典籍的翻译介绍与儒家思想研究 2025

4 传教士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介绍与评说 2030

三 “宗教传播”与“文化回传”的意义与作用 2034

第三十三章 清代中华文化在俄国的传播 2037

一 清代的中俄关系和贸易往来 2038

1 清代的中俄关系和交涉 2038

2 清代的中俄贸易往来 2042

3 米列斯库的《中国漫记》 2045

二 来华的东正教传教士与俄国的中国学研究 2051

1 俄国派遣的传教士团和留学生 2051

2 俄国的中国学研究 2053

三 中华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和影响 2059

1 中国文学艺术在俄国的流传和影响 2059

2 儒家学说在俄国的介绍和研究 2064

3 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俄国文学家与中华文化 2070

4 中华文化:在俄罗斯大地与西方文化的相遇 2078

第三十四章 李氏朝鲜对中国明清文化的吸收 2080

一 明清两朝与李氏朝鲜的交通往来以及李氏朝鲜的慕华之风 2081

1 明清两朝与李氏朝鲜的交通往来和贸易关系 2081

2 李氏朝鲜的中国移民 2086

3 李氏朝鲜的慕华之风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移植 2089

二 李氏朝鲜的儒学与学术文化发展 2094

1 李氏朝鲜的儒化政治 2094

2 李氏朝鲜的科举与教育制度 2099

3 朝鲜朱子学的兴盛发展 2102

4 实学的兴起与中国科技文化的传播 2113

5 儒学理念指导下的修史和史学 2123

6 汉籍在李氏朝鲜的传播 2125

7 训民正音的创制及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2129

三 明清文学艺术在朝鲜的传播和影响 2140

1 明清小说的传播及其对李氏朝鲜文学的影响 2140

2 明清绘画书法艺术在朝鲜的传播和影响 2148

四 中医药学的传播与东医集成而自立 2153

第三十五章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清代文化的吸收 2158

一 清日贸易与汉籍传播 2159

1 清朝对日贸易的发展 2159

2 江户时代流传日本的汉籍 2161

二 隐元渡日与禅宗文化的再度兴盛 2169

三 日本儒学的独立发展 2173

1 德川幕府的礼教文化政治 2173

2 日本儒学派别之一:朱子学派 2179

3 日本儒学派别之二:阳明学派 2186

4 日本儒学派别之三:古学派 2188

5 朱舜水在传播中国学术上的贡献 2195

6 从朱子之学到朱舜水 2203

四 清代文学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2208

1 陈元赟:多才多艺的文化传播者 2208

2 明清小说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 2212

3 清代绘画和书法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2223

五 清代医药学在日本的传播 2231

六 日本的儒学化与儒学的日本化 2234

七 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影响 2237

1 琉球与中国、日本的历史关系 2237

2 中国文化在琉球的影响 2242

八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步履给日本提供的文化信息与刺激 2247

1 近代初期清人著述和汉译西书在日本的流传 2247

2 近代中国事情之于日本的“天赐前鉴” 2257

3 日本:文化的刺激与回应 2260

4 中国传统思想与明治维新 2263

5 中日文人的诗文唱和 2267

第三十六章 海外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桥 2277

一 从海外飘零到落地生根 2278

1 海水到处,就有华人 2278

2 土生华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 2283

二 唐人街:展示中华文化的世界之窗 2296

1 华人的海外故乡 2296

2 遍布世界的唐人街 2301

3 唐人街:文化传播基地与文化的楔入 2319

三 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桥 2320

1 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播的使者 2320

2 海外华人对当地文化语境的影响 2332

3 经海外华人传播的中国生产和科学技术 2341

四 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在海外之传播 2347

第三十七章 不断被发现的中华文化 2351

一 中华文化的历史嬗变与复兴 2352

二 西方文化的危机与对中华文化的再发现 2355

三 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新魅力 2363

第三十八章 东方思想:新的解释与新的接受 2369

一 老子、东方神秘主义与现代科学 2370

1 现代科学视野的东方思想 2370

2 现代西方人对老子的研究 2375

二 《易经》:现代人的新解释 2382

1 《易经》在海外的流传情况 2382

2 现代人对《易经》的研究、破译与新解释 2386

三 禅宗与西方文化 2392

1 日本人在禅宗西传中的作用 2392

2 禅宗思想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2396

四 《孙子兵法》:从战争到经济战略 2406

1 《孙子兵法》在海外的流传情况 2406

2 从战争到经济:《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 2410

第三十九章 东亚奇迹与儒家文化精神 2416

一 东亚奇迹:现代化的新模式 2417

二 国际学术界关于儒家文化现代意义的研究 2420

三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儒家文化振兴战略 2431

1 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 2431

2 韩国成功与儒家的传统价值 2437

3 儒家价值观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 2441

结束语 2451

一 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对自身的价值意义 2452

二 面向21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可能性与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地位 2455

三 我们怎样回答历史,世界文化意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责任 2458

主要参考文献 2460

后记 24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