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意向  第2版
意向  第2版

意向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G.E.M.安斯康姆著;张留华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0092744
  • 页数:1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意向性行动都是在或至少必须在某摹状下进行判定,在小小的篇幅内,对行动心灵和语言的哲学进行深刻的诠释,是20世纪行动哲学的关键之作。
《意向 第2版》目录
标签:意向

引言 1

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本书主题:未来意向表示、意向性行动以及行动时意向。 3

驳斥对于“预言”与“意向表示”之间差别的直觉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意向表示进行哲学解说。如此界定预言,使得它不仅包含未来估测,而且包含指令和意向表示。一般将来时态下的意向表示如果出错,如(a)谎言和(b)虚假,是因为意向不被实行。 3

为避免各种死胡同而考虑未来意向的言语表达,是无用的。对于意向进行内省性说明,是无用的。根据对于它们所给出的可能辩护,将意向表示区别于未来估测。 7

存在形如“A意向X”,并能被相当确定地作出的陈述吗?对于一个人行动的摹状,经常就是可正确替换“A意向,中“X”的摹状。说明理由:为何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其自身意向的唯一权威。 9

意向性行动被定义为特定意义上的“为什么?”问题得以适用的那些行动。界定其相关意义的困难,以及我们说明“行动理由”和“行动”时陷入循环论证的危险。“我惊动之下将杯子从桌子上碰掉了”,对关于所做某事的“为什么?”问题给出了一种回答。 11

面对“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在做那件事”这种回答,“为什么?”问题遭拒绝适用。同样的行动可能具有多种摹状,其中的一些,行动人知道;而另一些,他却不知道。 13

当行动为无意识时,此问题也遭拒绝适用;但是这个概念不能被引入,如果它不能解决我们正在讨论的那一种问题的话。“无意识”这一概念的困境。 14

引入“非观测知识”,譬如,一个人所具备的关于他自己某个动作的那种知识。也有关于动作起因的非观测知识,正如当我说出为何我受惊动时。在不回避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一类无意识动作定义为不用观察就可知道的动作类,但那样的话,就不可能存在关于因果性之非观测知识了,譬如,人有时在睡觉中所产生的肌肉痉挛。 15

某种意义上的“为什么?”问题,其回答说到的是证据;而对关于行动的“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如果没有说到证据,并非由此必然要给出行动理由。那种难以区分开原因与理由的情形,证明就是存在关于因果性之非观测知识的情形。 17

这种因果性被称为“精神因果”。精神因应该同行动动机和情感对象区分开来。 18

还要同一个人行动时带有的意向区分开来,即使这些意向可能以“我希求……”的形式表达。精神因果本身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作出这些区分。 19

动机被哲学家同意向明确地区分开了,而且被当作原因。一般的,动机与意向并非如此分明;只是“动机”这一概念较“意向”更加宽泛。动机根本就不是原因。 20

在不属于未来意向的动机中间,我们能区分出回顾动机如复仇(我杀他是因为他杀了我兄弟)与一般动机(他出于友谊才做的)。一般动机也可被称为“解释性”动机。 22

是什么将回顾动机同精神因区分开?利害概念包含于其中。 23

在某些情形下,精神因同理由的区分并不明显——譬如,“我记下它,是因为他告诉我的”。 25

对于至此所达到结论的概括。 26

“为什么?”问题未遭拒绝适用,当回答为譬如“没有什么特别理由”或“我不知道我当时为何那样做”时。对于后一回答进行考察。 27

“没有什么特别理由”是对于行动的“为什么?”问题的一种可能的回答,这一事实并不表示:此回答总是具有意义。当我们说其不具有意义时,我们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够理解说这话的人,而不是“一种语词形式在语言中被禁止”。“为什么?”被确定为这样一个问题:它要求在我们所描述的范围内有一种回答,那种范围正是我们界定意向性行动类时所用的。 29

我们称一行动在做时为意向性的,我们并未提到任何附于行动之上的外在特征。通过假定有这样一种特征,来证明这一点。 30

讨论意向性行动是否仍旧具有意向性之特征,虽然并没有如同未来意向表示或一个人行动时带有的深层意向之类的东西。假如仅有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别理由”,那就不会有像我们的“为什么?”问题或意向性行动之类的东西了。 32

对关于人行动之终极目的的亚里士多德式证明的批评。尽管如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要是有任何意向性行动之类的东西的话,某些行动理由链必定出现。 36

讨论所带有的意向,其中提到了未来某事。为了有可能说行动人做P以便Q,他必须将对“但如果P, Q将不会发生”的承认视作与其具有这个行动时意向是相互矛盾的。 37

有这样的摹状吗,它是在意向性行动出现时对于意向性行动的唯一摹状?设计了一个例子,在其中考察这一问题:一个人,挥动手臂,正在向一栋房屋抽水以毒害居民,而这同时也是他手拿抽水机把柄在做其他事情。任何满足我们标准的对于他所做之事的正确摹状,都是对于意向性行动的摹状。有这么多摹状,同样也有许多的行动和意向吗? 39

困境。如果“他正在毒害居民”是这中间的一种摹状,那他是何时做这事的?上下挥动手臂何以成了一种毒害居民的行动? 44

假定此人知道水将会毒害居民,但他说“我不在乎这个,我只是在做我的抽水工作”,这种回答不属于我们借以定义意向性行动的那个对“为什么?”的回答范围。我们能仅仅根据他所说的意向情况,来确定其意向吗?一个人意向的重要性,除了他实际上所做之事以外。 44

对于第23节问题的回答。A—D序列:对于一意向性行动的摹状序列,此序列中的每一项都可被说成是由前一项所摹写的行动之时的意向,而最后一项是关于由第一项或任一中间项所摹写的行动的意向。 48

内部的意向性行动存在吗?它实际上决定了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被称作“如此这般一种行动”。 50

进一步探究非观测知识。对于人自身意向性行动的知识——我不用去看就可以说出我正在做之事。 52

但是难道必定不会有两种知识对象吗——我正在做的即我的意向,与实际上所发生的只能根据观察来表明的?源于此问题的关于意志和意向的哲学观点。 54

举例证明,试图将真实意向或意志行动推回到某种启动过去所发生之动作的东西,这是错误的。 56

通过将可证伪一种意向性行动陈述的事实同可令一指令落空的事实进行比较,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的不妥。 57

举了一个带有购物清单的人的例子:这份单子同他所购买东西的关系,他所购买东西同尾随其后的一位侦探所做的一份清单的关系。在两种情况下,清单同所购买东西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方面的特征。存在古代和中世纪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知识”这样一种东西吗? 58

这一概念只能通过首先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实践推理”才能得以理解。实践三段论并非一种关于我应该做什么的演证形式。它是一种不同于证明式三段论的推理类型,但这在现代一直遭到误解。 60

实践三段论并不限于同证明式三段论相对应的那种。每一条实践推理的出发点都是某种所希求之物,而且第一前提提到了所欲求的某种东西。 66

亚里士多德给出的实践三段论第一前提中的评价词的出现。并非每一种关于行动理由的陈述都表示实践推理。“我希求”并非正好出现在前提中,而是第一前提必须提到某种所希求之物。 67

在“希求”的相关意义上,“A希求X”,中的“X,并未全部覆盖所有可摹写的对象或事态。意志力和感觉知识不可能彼此独立地进行摹写。希求一位妻子,以及一般地说,希求甚至连行动人都认为尚未存在的东西的问题。 70

如果一个人希求某东西,他可能经常被问起:为了什么,或者它在什么方面是令人渴求的,直到他给出了渴求度特征描述。 73

一旦达到了一种渴求度特征描述,“为了什么”问题就不可能以系列类似问题的连续形式被有意义地问起。示例阐明这一问题:“在最后时刻消除犹太人,这符合纳粹党人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实践推理只要不是错误的,就不可能受到攻击。 76

需要有一种渴求度特征描述,这一事实并不表示任何事情在关于希求上都是被迫的。Bonum est multiplex(善是多种多样的)。 78

对照“希求”与“善”的关系问题同“判断”与“真”的关系问题。 79

实践推理的标志是,所欲求之物远离特别行动。 81

当实践推理被全部展示出来时的“荒谬性”。问题的关键是,所要摹写的不是(在心理学上)所发生之事,而是一种系列;在讨论何谓“意向性行动”时说到过同样的系列。 82

对比“炉子正烧着”与“这个人正付燃气账单”:后一情形下的“做”具有极为显著的复杂性。 83

考虑一下行动所遵循的“如果我这样做,这就会发生,如果我那样做,那个就会发生”:在其中属于“实践推理”的情形,以及在其中不属于“实践推理”的情形。 84

考虑把实践知识作为一个人对于所做之事的知识,这个人不用观察就能指导一项任务。问题:如果他的指令没有得到实行,这种知识会怎样呢? 85

对于某种事情譬如建造房子或在黑板上写字的摹状,运用了“人类行动”这一概念,我们已看到这一概念是借助于我们的“为什么?”问题来界定的。 86

“意向性的”一词与对于事件的摹写形式有关。动物的意向。 88

许多对于人类所引起的事件的摹状,在形式上都是对于所执行意向的摹状。阐明“实践知识”这一概念。 90

对于“有意识”行动的解说。 92

回到未来意向表示。对于当下行动所谈到的,也适用于未来意向。预言是一种意向表示,当我们的“为什么?”问题适用于其上时。 93

关于未来意向表示,考虑一下“我就是想要,没有别的”。 94

“我不打算——”作为一种意向表示,与“我打算——”作为一种信念表达,它们同时发生的情形。 95

附录:安斯康姆主要作品目录 100

译后记 1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