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实用运动生理学
实用运动生理学

实用运动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锡让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1005387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教材。
《实用运动生理学》目录

第一篇 运动生理学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涵 1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运动生理 2

第一节 运动活动的最终执行者是肌肉 2

第二节 运动活动的能量供应与心肺功能 3

第二章 运动训练对人体作用的生理规律 6

第一节 科学训练必须遵循人体运动时的一般规律 6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中的过度训练 8

第三章 科学训练的实施 10

第一节 科学训练目标的确立 10

第二节 科学训练的原理 11

第三节 训练效果的评定方法 16

第二篇 运动员的选材 20

第一章 运动员的专项选材年龄 21

第一节 不同专项的选材年龄和选材阶段 21

第二节 选材的方法和阶段 24

第二章 身体素质遗传性的实验研究以及专项选材必测项目 26

第一节 对某些身体素质遗传性的实验研究 26

第二节 不同专项选材时的必测项目 30

第三篇 运动训练状态 34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生理应激 35

第一节 概述 35

第二节 近代生理学对生理应激的解释及机制的研究 36

第三节 应激与适应 37

第二章 训练或比赛的生理反应和准备活动 40

第一节 比赛前静止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40

第二节 训练或比赛前的准备 41

第三章 训练或比赛开始后人体机能的动员和适应过程 44

第一节 运动的快速反应 44

第二节 对运动的长期生理适应 47

第四章 运动性疲劳 51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 51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54

第四篇 运动训练辅助手段 59

第一章 运动训练辅助手段 60

第一节 机械学和生物力学辅助手段 60

第二节 营养学辅助手段 65

第三节 生理和物理学辅助手段 70

第四节 心理学辅助手段 72

第五节 药理学辅助手段 74

第二章 补充碳水化合物对运动训练作用的再认识 81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在运动训练和恢复中的作用 81

第二节 运动与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85

第五篇 运动训练的恢复 92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恢复的基本理论 93

第一节 训练与恢复的基本理论 93

第二节 运动员恢复适应的评定概述 96

第三节 运动员恢复状况的评定 98

第二章 根据恢复情况决定训练 102

第一节 运动量的评定 102

第二节 根据运动员恢复状况进行训练的应用举例 104

第三节 营养物质补充对运动后恢复的促进作用 105

第六篇 运动员的停训和比赛前的调整 109

第一章 停训 110

第一节 停训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110

第二节 停训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112

第二章 赛前的训练减量 115

第一节 训练减量对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的影响 115

第二节 训练减量的原则 116

第七篇 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成绩 120

第一章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 121

第一节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 121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 123

第二章 运动员体重控制 129

第一节 运动员体重控制的分类与方法 129

第二节 运动员快速减体重时机体的变化和快速减重的原则 130

第三节 运动员长期控制体重 132

第八篇 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 136

第一章 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的原则及设计思路 137

第二章 心率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39

第一节 心率监测的历史发展过程 139

第二节 利用心率指标进行运动训练监控的具体方法 139

第三节 影响心率指标监控准确性的因素 143

第四节 心率指标监控过度训练 145

第三章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46

第一节 概念 146

第二节 乳酸阈值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47

第三节 血乳酸反应曲线的测定 148

第四节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训练监测的示例 150

第五节 基于血乳酸数据的训练计划 150

第四章 尿蛋白测定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57

第一节 运动性尿蛋白的概念 157

第二节 影响运动性尿蛋白的因素 158

第三节 蛋白尿等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60

第五章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间接测定及其应用 161

第一节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161

第二节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间接测定及其应用 162

第六章 运动训练负荷监控的其他指标简介 163

第七章 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的实例分析 166

第九篇 运动训练与特殊环境 172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特殊环境 173

第一节 人与环境概述 173

第二节 体温调节、环境和运动 174

第三节 在热环境中运动 178

第四节 在冷环境中运动 18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运动 184

第二章 生物钟与运动 186

第一节 生物钟节律与运动能力 186

第二节 人体体能的近似生物钟昼夜节律特征 187

第十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一 191

第一章 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192

第二章 力量 193

第一节 力量的概念和分类 193

第二节 与力量有关的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 195

第三节 影响力量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199

第四节 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201

第五节 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 204

第三章 爆发力 206

第一节 爆发力概念和影响爆发力的生理因素 206

第二节 爆发力测验方式 207

第十一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二 209

第一章 长距离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10

第一节 无氧耐力的生物学基础 210

第二节 有氧耐力的生物学基础 211

第三节 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的方法 213

第四节 有氧与无氧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15

第五节 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 217

第二章 速度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20

第一节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220

第二节 速度素质训练的生化生理特点 221

第三节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 223

第四节 动作速度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 224

第五节 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225

第六节 速度与力量的关系及训练方法 226

第七节 速度素质的测验与评定 227

第八节 提高速度素质训练的原则及训练方法 228

第十二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三 233

第一章 柔韧素质 234

第一节 关节结构的生物学基础 234

第二节 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235

第三节 柔韧素质的评价方法 236

第二章 灵敏 238

第一节 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 238

第二节 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239

第三节 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 240

第三章 平衡 243

第一节 平衡的概念和分类 243

第二节 维持平衡的器官 243

第三节 平衡能力的评估 245

第四节 提高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 246

第四章 协调 247

第一节 协调的概念和影响协调素质的因素 247

第二节 提高协调素质的方法 248

第三节 协调素质的测试方法 248

第五章 反应 250

第十三篇 运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253

第一章 特殊环境训练法 254

第一节 高住低练训练法 254

第二节 间歇性低氧训练法 255

第二章 运动训练法的传统分类 256

第一节 间歇训练法 256

第二节 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 257

第三章 改变运动技术难度的训练法 259

第一节 降低技术难度训练法 259

第二节 相似技术训练法 260

第四章 其他训练方法 261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说方法 261

第二节 反馈训练法 262

第三节 模拟训练法 263

第十四篇 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生理学 266

第一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267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67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69

第三节 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272

第四节 儿童少年发育程度的评定和发育类型 274

第五节 儿童少年结构、功能特征和运动训练 279

第二章 儿童少年的性别差异与运动能力 285

第一节 运动能力的性别差异 285

第二节 女子月经周期问题 287

第十五篇 健康体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291

第一章 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 292

第一节 身体活动与健康 292

第二节 运动锻炼的潜在危险及其预防 297

第二章 健身运动的一般原则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 303

第一节 健身运动的训练原则 303

第二节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原则 305

第三节 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 312

第十六篇 运动中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317

第一节 运动瘾 318

第二节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新进展 318

第三节 过度训练新解 320

第四节 运动性猝死 3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