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活佛说佛  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
活佛说佛  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

活佛说佛 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42111833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多识仁波切对藏族佛教理论的高度概括,仁波切以自己深厚的佛学功底,在区区数万字之内,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藏传佛教理论予以了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高度概括和阐释。多识仁波切曾自称这是他最满意并且最有代表性的著作。2001年5月,多识教授应邀到苏州西院寺戒幢研究所担任《藏传佛教概论》课程的系列讲座主讲活动。在讲座中,他以自己深厚的佛学功底,将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论高度概括,以《佛教理论框架》为蓝本,为学员们介绍了藏传佛教的特点并就佛教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
《活佛说佛 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目录

引子………………………… 3

第一章 目标体系………………………… 5

第一节 人天善果………………………… 6

第二节 二乘罗汉果………………………… 10

精神断灭论………………………… 13

抑制业源论………………………… 13

斩断系缚论………………………… 13

第三节 无上佛果………………………… 15

统摄为断、证二法………………………… 15

统摄为自利性和利他性二成就………………………… 16

统摄为“四身”………………………… 16

统摄为“三功德”………………………… 20

第二章 修道体系………………………… 21

第一节 理论的先导作用………………………… 22

第二节 与目标相应的道路………………………… 25

第三节 下士道修行重点………………………… 28

下士道修行重点………………………… 29

树立具缘人身难得观………………………… 30

人生无常观………………………… 32

恶道苦重观………………………… 34

皈依法………………………… 36

善恶业报观………………………… 38

第四节 中士道修行重点………………………… 45

第五节 上士道修法重点(显宗部分)………………………… 51

菩提心发心法………………………… 53

学修菩萨行………………………… 56

止观的义理和修法………………………… 59

第六节 成佛捷径金刚乘要义………………………… 71

智慧殊胜………………………… 73

方便殊胜………………………… 73

教义理论殊胜………………………… 75

第三章 基本理论体系………………………… 81

第一节 二谛论………………………… 82

小乘毗婆沙的二谛观………………………… 84

小乘经部的二谛观………………………… 85

大乘唯识宗的二谛观………………………… 86

自续中观二谛观………………………… 88

应承派中观二谛观………………………… 88

第二节 佛心论………………………… 92

佛心和佛性的名称………………………… 93

佛教各宗派的佛心定义………………………… 94

第三节 无我论………………………… 99

毗婆沙的我和无我观…………………… 102

经部的我和无我观………………………… 103

唯识宗的我和无我观………………………… 104

自续中观的我和无我观………………………… 104

应承中观的我和无我观………………………… 105

第一章 佛教和非佛教的区别………………………… 109

第一节 佛教与非佛教以“四项基本原则”区别…………………… 110

有为无常……………………………… 110

有漏皆苦………………………… 112

诸法无我………………………… 113

涅槃寂静………………………… 113

第二节 佛教针对世间观念修行,目的是超越世间观念………………………… 113

第三节 佛教弟子的修行以知足健康为准则………………………… 114

第四节 佛教的境界是脱离轮回的涅槃境界…………………… 114

第二章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异同………………………… 115

第一节 “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 116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十二个显著特点…………………… 118

显密结合,以显为基础,以密为究竟………………………… 118

经教上重五部四续,闻思修全面结合………………………… 119

学四部,宗一见…………………… 122

修证之道,有显有密…………………… 123

守三种戒…………………… 124

衣食特点………………………… 125

高僧转世制度…………………… 127

寺院分学院式和禅院式两种…………………… 128

德行和智慧并行不悖,反对脱离菩提心的小乘式的开悟………………………… 129

尊崇佛陀临终遗训,始终坚持“行为合于《律》,观修合于《经》,言论合于《论》的原则………………………… 131

尊师重教,视师如佛…………………… 133

戒讲戒脉,法重法脉传承………………………… 134

引子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之否定…………………… 137

第一章 佛教的三级目标体系…………………… 141

第一节 人天善果是人类和天类的最佳生存状态…………………… 142

第二节 破除三界烦恼,获得我法二无智慧的二乘罗汉果………………………… 147

精神如灯火,业如灯油,油尽而灯灭………………………… 151

对种子进行冷冻,不让它发芽……………… 152

斩断捆绑在流转巨轮上的绳索………………………… 152

第三节 梦中觉醒,心智如花开放的无上佛果………………………… 154

统摄为断、证二法。自性身属于断法,其余功德属于证法………………………… 154

统摄为自利性和利他性二成就。法身属于自利性的成就,色身和利众事业属于利他性成就……………… 155

统摄为“四身”………………………… 155

统摄为“三功德”………………………… 161

第二章 佛教的三级修道体系………………………… 163

第一节 心中要有可燃烧放光的智慧体………………………… 164

第二节 成佛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 168

第三节 在轮回中获得人天幸福的下士道修行法……………………………… 172

下士道修行重点………………………… 172

树立具缘人身难得观………………………… 174

人生无常观………………………… 177

恶道苦重观………………………… 179

皈依法…………………… 181

善恶业报观…………………… 183

第四节 脱离轮回,超越生死的中士道修行法………………………… 191

第五节 解脱成佛,利益众生的上士道显宗修行法………………………… 194

菩提心发心法………………………… 196

学修菩萨行………………………… 197

止观义理的修法……………………………… 197

第六节 身心双修的成佛捷径,上士道密法修行法………………………… 202

智慧殊胜………………………… 204

方便殊胜………………………… 205

教义理论的殊胜………………………… 207

第三章 佛教的三个基本理论体系………………………… 213

第一节 俗谛和胜义谛是理解佛法并且解脱的基础………………………… 214

小乘毗婆沙的二谛观………………………… 227

小乘经部的二谛观………………………… 228

大乘唯识宗的二谛观………………………… 230

自续中观的二谛观………………………… 237

应承派中观的二谛观………………………… 239

第二节 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种子的佛心论………………………… 251

毗婆沙的佛心定义………………………… 253

经部的佛心定义………………………… 254

唯识宗的佛心定义………………………… 254

中观宗的佛心定义………………………… 256

第三节 破除我执,超出轮回的无我论………………………… 259

毗婆沙的我和无我观………………………… 263

经部的我和无我观………………………… 263

唯识宗的我和无我观………………………… 264

自续中观的我和无我观………………………… 265

应承中观的我和无我观………………………… 266

编者后记…………………………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