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相对运动初探
社会相对运动初探

社会相对运动初探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立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434588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社会相对运动初探》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认识社会运动的视点和基点 1

一、什么是认识社会运动的视点和基点 1

二、选择科学视点的必要性 2

三、选择“科学视点和基点”的要求 3

第二节 人类和自然界的相对性关系 4

一、相对自然界 5

二、社会运动的客观性 8

三、人与自然相对整体 9

四、相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 11

第三节 《社会相对运动初探》的主要内容 14

一、认识社会运动的对象、视点和基点 14

二、“社会相对运动”的简要叙述 18

三、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 19

四、《社会相对运动初探》的结构和思路 20

第二章 劳动 23

第一节 劳动基本问题 23

一、劳动的概念 23

二、劳动的地位和范围 24

三、劳动的性质 26

四、劳动的作用 32

第二节 劳动矛盾 36

一、劳动的矛盾体系 36

二、劳动基本矛盾 37

三、劳动基本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4

第三节 劳动相对整体 45

一、劳动相对整体的概念 45

二、劳动相对整体的结构 46

三、劳动作用及其基本矛盾 55

四、劳动相对整体作用及其基本矛盾 57

五、劳动的相对比率 58

第四节 劳动关系 59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59

二、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 60

三、劳动者关系 63

四、劳动组织关系 65

五、社会劳动关系 66

第五节 劳动方式 67

一、劳动方式的概念 67

二、劳动方式的类型 68

三、劳动方式的作用 71

四、劳动方式的状态 75

第六节 劳动规律 77

一、“自然一致性”规律 77

二、“必要劳动和超额劳动”规律 78

三、“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规律 81

四、“功能作用的和谐平衡”规律 85

五、“发展变化的不平衡”规律 86

七、劳动规律的作用 87

六、“平均相对比率”规律 87

第三章 非劳动 91

第一节 非劳动的基本问题 91

一、非劳动的概念 91

二、非劳动的性质 93

三、非劳动的地位和范围 96

第二节 非劳动的基本矛盾 100

一、非劳动基本矛盾 100

二、非劳动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和对抗性 104

一、非劳动相对整体 105

第三节 非劳动相对整体 105

二、非劳动作用和非劳动相对整体作用 107

三、非劳动的相对比率 110

四、非劳动相对整体的优胜劣汰 112

五、非劳动相对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112

第四节 非劳动关系 113

一、非劳动关系的基本问题 113

二、非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 114

三、非劳动者关系 117

四、非劳动组织关系 119

五、非劳动社会关系 120

第五节 非劳动方式 121

一、非劳动方式的概念和性质 121

二、非劳动方式的类型 124

三、非劳动方式的状态 126

第六节 非劳动规律 129

一、非劳动的自然一致性规律 129

二、非劳动的必要活动规律和超额活动规律 130

三、非劳动的绝对变化规律和相对变化规律 133

四、非劳动的“功能作用的和谐平衡”规律 138

五、非劳动的“发展变化的不平衡”规律 138

六、非劳动的“平均相对比率”规律 139

七、非劳动规律的作用和意义 140

第四章 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 142

第一节 社会运动的重心 142

一、人类社会活动的类别 142

二、什么是社会运动重心 143

三、劳动是社会运动重心 144

四、偏离回归运动 145

五、各种规律对劳动重心的作用 149

六、劳动主线和社会运动轨迹 150

一、什么是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 151

第二节 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 151

二、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的原因和类型 154

三、劳动和非劳动矛盾对偏离回归运动的作用 156

四、偏离回归运动举例 158

五、各种活动方式的结构性相对运动 165

六、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179

第三节 社会结构性相对运动规律 181

一、“社会结构的劳动重心”规律 181

二、“局部偏离回归运动”规律 182

三、“变化率趋向一致”规律 183

四、“劳动方式质变链式反应”规律 184

五、“结构功能的和谐平衡”规律 186

六、“结构变化的不平衡”规律 187

第五章 自然性相对运动 189

第一节 自然性相对运动及其本质 189

一、什么是自然性相对运动? 189

二、自然性相对运动的矛盾 191

三、自然性相对运动的本质和要点 195

第二节 自然性相对运动的路线 200

一、相对自然界运动的主线 200

二、劳动主线 202

三、繁衍活动主线 203

四、自然性相对运动的波动性和阶段性 206

第三节 自然性相对运动的规律 207

一、“自然肯定一致性”规律 208

二、“自然变化的一致性”规律 209

三、“自然变化的和谐平衡”规律 210

四、“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规律 211

五、“互为代价”规律 212

六、“螺旋式前进”规律 214

一、社会相对运动概述 216

第六章 综述 216

第一节 社会相对运动综述 216

二、社会相对运动的有机整体和基本模式 218

三、共同的基础、动力和作用 224

四、社会相对运动的要点 225

五、社会相对运动的主线 239

六、阶段性的标志 242

第二节 社会相对运动的重要性质 247

一、相互联系的重要性质 247

二、其他重要性质 25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组织方式 260

一、什么是社会基本组织方式 260

二、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元素 260

三、系统性组织方式 261

四、非系统性组织方式 264

五、人和元素的相对性关系 265

六、人与元素的结合度 266

七、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规律 267

八、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相对运动 268

一、什么是社会主体结构? 270

第四节 社会主体结构 270

二、社会主体结构的类型 276

三、社会相对运动对社会主体结构的作用 280

第五节 人类进化和相对运动 283

一、人类进化的必然性 283

二、人类活动的矛盾性 285

三、对进化的作用 288

第七章 关于若干现实问题的讨论 293

第一节 社会运动参照系 293

一、为什么需要社会运动参照系? 293

二、社会运动参照系的基本条件 296

三、社会运动参照系的主要内容 298

四、“社会运动参照系”的作用 301

第二节 社会相对运动的分析思路 306

一、为什么提出社会相对运动分析思路? 306

二、分析思路的主要内容 310

三、分析思路的关键环节 320

第三节 关于几个应用问题的讨论 322

一、社会运动的相对方向和道路 322

二、经济活动和社会相对运动 332

三、国家和社会相对运动 3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