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全全,赵立,谢天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3106417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一本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科书,共分为三编二十章,分别从研究设计、研究程序和设局风险与处理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主流和常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设计部分,共用五章介绍了在研究设计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问题。在研究程序部分,系统介绍了各种常用和新近发展的具体方法。在数据分析与处理部分,系统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数据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目录

第一编 研究设计 3

第一章 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 3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 3

一、科学 3

二、科学理论 6

三、科学方法 9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问题与假设 10

一、研究的目的 10

二、研究的问题 12

三、研究的假设 15

第三节 研究类型和研究过程 19

一、研究类型 19

二、研究过程 22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效度 28

第一节 效度概述 28

一、什么是效度 28

二、效度的分类 29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内部效度 31

一、内部效度中的变量 31

二、排除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34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构思效度 36

一、构思效度与内部效度的区别 36

二、从构念到操作的往复 37

三、排除构思效度中的混淆因素 40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外部效度 43

一、减少对外部效度的威胁 43

二、外部效度的表现形式 45

三、内部效度、构思效度与外部效度的相对重要性 48

第三章 实验设计 50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50

一、研究设计简介 50

二、实验设计的步骤 51

三、实验设计的类型及选择 52

第二节 自变量的设计 55

一、自变量类型——固定或随机因素 55

二、单自变量设计 58

三、多自变量设计 59

四、多因素设计应关注的其他问题 66

第三节 因变量的测量 68

一、前测 68

二、选择因变量测量的项目 69

三、特殊的“因变量”——中介变量的设计 70

四、影响因变量测量的混淆因素 71

第四章 因果关系推断及其概化 74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一般概念与鲁宾因果模型 74

一、因果关系的一般概念 74

二、鲁宾因果模型 75

三、实例 78

第二节 统计检验力分析的意义及应用 81

一、统计检验力概述 81

二、统计检验力分析的应用 83

第三节 现场实验的因果推断与因果关系概化 87

一、影响因果推断的因素与解决办法 87

二、因果推断的概化 92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法 95

第一节 模拟法概述 95

一、模拟法 95

二、计算机模拟法 98

三、计算机模型的分类 101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法的应用——伴侣选择模拟 101

一、匹配假设 101

二、“伴侣选择”的计算机模拟 102

三、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107

第三节 计算机模拟的检验与评估 109

一、计算机模拟的检验 109

二、计算机模拟的评估 112

第四节 计算机模拟法的价值 116

一、表达的清晰性 116

二、预测力和推断力 116

三、促进理论间的联系与整合 116

四、促进动态过程的测量 117

五、创造性 117

六、可检验性 118

七、心理的一致性 118

第二编 研究程序 123

第六章 行为观察法 123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123

一、什么是观察法 123

二、观察法的分类 124

三、观察法的实施程序 125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126

第二节 行为观察的编码方案 127

一、行为观察法的定义 127

二、编制行为编码方案 127

第三节 行为编码的过程 130

一、录像资料的转录 130

二、编码者的培训 131

三、对观察资料的编码 133

第四节 编码者信度的评价 135

一、编码者一致性 135

二、编码者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135

三、组内相关系数 138

第五节 行为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 139

一、数据修正 139

二、简单统计量:频次、比率、持续时间等 140

三、条件统计量:关联的度量 140

第七章 小群体研究方法 144

第一节 小群体研究概述 144

一、相关定义 144

二、研究群体现象的意义 146

第二节 小群体研究方法 147

一、现场研究 147

二、档案研究 149

三、现场实验 150

四、实验室实验 151

五、群体活动的系统编码 151

六、群体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 153

七、群体研究的新型方法和工具 155

第三节 群体互动的方法 157

一、群体头脑风暴 157

二、焦点群体 158

三、质量圈 159

四、具名群体技术 159

五、德尔菲法 160

第八章 日常经验的研究方法 162

第一节 日常经验研究概述 162

一、经验与心理学研究中的经验 162

二、日常经验研究方法 164

第二节 日常经验研究的设计 165

一、日常经验的取样 165

二、研究工具的选择 167

三、几种常见的日常经验研究方法 169

第三节 日常经验研究数据的分析 171

一、日常经验研究数据分析的特点 171

二、使用多层模型对日常经验数据进行分析 172

第四节 日常经验研究的优劣势及适用范围 176

一、日常经验研究方法的优势 176

二、日常经验研究方法的局限 177

三、日常经验研究的适用及不适用的范围 178

第九章 调查研究 180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180

一、调查研究简介 180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类型 182

三、调查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188

第二节 调查取样和问卷设计 190

一、取样 190

二、问卷的设计和前测 195

三、调查误差的控制 201

第三节 资料收集 205

一、资料收集的方式 206

二、实施访谈 208

第十章 启动及自动化加工的心理过程 211

第一节 启动及自动化加工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211

一、信息和知觉体验 212

二、知觉研究的“新视野“运动 212

第二节 启动技术 213

一、启动技术研究的起源 213

二、启动研究技术 215

第三节 自动化加工 220

一、自动化加工研究的起源 220

二、自动化加工研究 222

第十一章 访谈 231

第一节 访谈法概述 231

一、访谈法及其形式 231

二、访谈法的特点 234

第二节 访谈的程序与技术 236

一、访谈的准备 236

二、进入访谈 238

三、访谈过程的控制 239

四、结束访谈 243

第三节 访谈编码系统的建立 243

一、编码系统的基础 243

二、编码系统的类型 244

三、编码系统的修正 247

四、编码手册 248

第四节 访谈编码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248

一、信度检验 248

二、效度评估 250

第五节 编码者和访谈者的培训 250

一、编码者和访谈者的选择 250

二、访谈者的培训与管理 250

三、编码者的培训与管理 251

四、访谈者与编码者的偏见 251

第六节 研究访谈的方法论意义 252

一、关于访谈本质的认识 252

二、对访谈资料不同的解读 253

三、访谈追求的知识类型 253

四、访谈的研究任务与操作原则 255

第十二章 内容分析 259

第一节 内容分析概述 259

一、内容分析的历史背景 259

二、内容分析的含义 260

第二节 内容分析的方法 261

一、分析资料的类型及来源 261

二、获取分析的资料 262

三、设计内容分析的编码系统 263

四、编码系统的选择和确定 265

五、编码者培训 267

六、计算机辅助的内容分析 267

七、内容分析的信度与效度 268

第三节 内容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及举例 271

一、内容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271

二、内容分析的研究举例 272

第十三章 生理指标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79

第一节 生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 279

一、有关认识论的问题 280

二、生理指标的本质 281

三、生理过程简介 283

第二节 生理指标简介 286

一、心血管指标 287

二、面肌电图 290

三、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 292

四、大脑活动的脑电测量方法 296

五、眨眼反应 299

第三编 数据分析与处理 303

第十四章 信度、构思效度和量表结构 303

第一节 信度 303

一、信度 303

二、α系数 305

三、经典测验理论的发展 310

第二节 效度 314

一、效度 314

二、构思效度 315

第三节 量表结构 322

一、测量的心理测量学取向和代表性取向 322

二、考察量表结构的早期方法 323

三、以构建为导向的现代测验结构 324

四、量表结构的文化与翻译 324

第十五章 多元回归框架下的数据分析 328

第一节 多元回归与模型比较 328

一、多元回归 328

二、模型比较的思想 330

三、多元回归中的模型比较 331

第二节 多元回归进行被试间设计的数据分析 332

一、2×2被试间设计 332

二、2×3被试间设计 336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被试内设计与混合设计的数据 339

一、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339

二、混合设计 343

第四节 多元回归进行协方差分析与交互作用分析 346

一、协方差分析 347

二、交互作用分析 349

第十六章 参数检验前提条件的检验及异常值的诊断与处理 353

第一节 单组数据正态分布的检验与异常值诊断 353

一、正态分布的判定 353

二、异常值的诊断与处理 359

第二节 方差齐性检验与两组数据中异常值诊断 360

一、正态分布的检验 360

二、方差齐性检验 362

三、异常值诊断与处理 366

第三节 线性假设的检验与回归分析中异常值的诊断 366

一、线性回归假设的重要性与检验方法 366

二、一元线性回归中异常值的诊断 368

三、多元回归中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370

第四节 异常值的处理 372

一、剔除异常数据 372

二、非参数统计 372

三、数据转换 373

第十七章 非实验数据的分析 375

第一节 非实验数据分析概述 375

一、非实验研究的情境 375

二、非实验数据分析的目标 377

第二节 因素分析 378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378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381

第三节 多维度测量和聚类分析 386

一、多维度测量 386

二、聚类分析 389

第四节 多元回归和多层线性模型 390

一、因果假设的类型 390

二、多元回归 391

三、多层线性模型 394

第五节 结构方程模型 395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 395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问题 396

三、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设计问题 399

第十八章 小群体数据分析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一、数据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 401

二、小群体数据的测量水平 403

第二节 个体水平的测量分析 403

一、非独立性的评估 403

二、自变量的类型 407

三、显著性检验的偏差 410

四、组间与组内自变量非独立数据的分析 411

五、混合自变量研究设计分析:行动者—同伴相互依赖模型 413

第三节 社会关系模型 416

一、社会关系模型简介 416

二、基本数据结构 416

三、社会关系模型的分析 418

第十九章 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建模 423

第一节 概述 424

一、基本概念 424

二、个体水平上的发展和变化 425

第二节 针对变化和发展的设计 426

一、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426

二、年龄、群体和时间 427

三、数据缺失和样本流失 429

四、纵向研究中观察的数量、时间和时间间隔 430

五、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431

第三节 纵向研究中的测量 431

一、纵向测量中测量的效度 431

二、测量的精度 434

三、动态潜在变量的测量:LGS法 435

第四节 纵向研究的分析方法 436

一、纵向研究的几种分析方法 436

二、个体发展曲线建模 439

三、潜在变量转变分析 444

第二十章 元分析 448

第一节 元分析的概念 448

一、元分析方法提出的必要性 448

二、元分析的概念 450

第二节 元分析的实施步骤 451

一、确定元分析的目的,设定取样边界 451

二、检索相关文献 453

三、对研究特征进行编码 455

四、定量计算 456

五、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461

六、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62

第三节 元分析的其他方法 463

一、罗森塔尔—鲁宾法 463

二、亨特—施米特法 464

第四节 元分析的局限性及应用 465

一、元分析的局限性 465

二、元分析的应用 467

主要参考文献 4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