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劳动争议热点问题司法实务指引
劳动争议热点问题司法实务指引

劳动争议热点问题司法实务指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林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900907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分为二十五章,每一章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务探讨。理论部分是对两法中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加以阐述和拓展,实务部分则是作者对一年来的全国各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审判难点和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以对司法实务中劳动争议纠纷处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本书涉及的问题,既是当前劳动案件审理的难点和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术研究的重点。
《劳动争议热点问题司法实务指引》目录

第一章 劳动合同法立法热点问题研究 1

【本章导读】 1

【理论研究】 2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创新 2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中的若干不足 6

三、对《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关系的再认识 9

【实务探讨】 11

一、司法实践中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贯彻“双保护”还是“单保护” 11

二、《劳动合同法》的溯及力在司法中的具体运用 13

三、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77条规定的关于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 14

四、如果劳动合同中部分条款如违约金条款、试用期条款等符合《劳动法》的规定,但与《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该部分抵触条款是否继续有效 15

【法条索引】 16

第二章 劳动关系热点问题研究 17

【本章导读】 17

【理论研究】 18

一、劳动关系本质的社会法性 18

二、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异同 21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异同 23

【实务探讨】 25

一、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5

二、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中的“事业单位” 25

三、自然人是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 26

四、农民工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27

五、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中所称用人单位 28

六、外派劳务企业与劳务人员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29

七、保险代理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30

八、出租汽车司机和出租汽车公司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30

九、达到退休年龄的个人能否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劳动合同的主体 31

十、劳动合同期满后临近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可否再订立劳动合同 32

十一、外国人、台湾、香港和澳门居民在中国内地就业的劳动关系应当如何认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港澳台地区企业未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直接招用中国雇员,应当如何处理 32

十二、目前建筑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个人承包施工队直接招用人员的情况,应如何认定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包组织、总承包者是否应与个人承包经营者与招用的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3

十三、无营业执照但以企业形式经营的经济组织与其受雇人员之间形成的关系如何认定 35

十四、如何理解用工之日与劳动关系建立之间的关系 36

十五、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劳动法律关系 37

十六、破产清算组与其聘用人员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38

十七、“长期两不找”的案件如何处理,劳动关系是否应当解除 39

【法条索引】 40

第三章 事实劳动关系和双重劳动关系热点问题研究 41

【本章导读】 41

【理论研究】 41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 41

二、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及立法规制 43

三、双重劳动关系的界定 44

【实务探讨】 46

一、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应当受理 46

二、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47

三、如何理解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48

【法条索引】 49

第四章 劳动合同效力热点问题研究 50

【本章导读】 50

【理论研究】 51

一、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的区别 51

二、劳动合同特殊性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影响 51

三、瑕疵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 53

【实务探讨】 56

一、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的“约定不明确” 56

二、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除合同期限外,对其他内容(如工资待遇等)能否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 57

三、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从劳动者工资中提取风险抵押金是否有效 57

四、如何认定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58

五、用人单位与未成年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60

六、用人单位与大四学生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61

七、劳动者持虚假文凭应聘是否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62

八、招聘广告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64

【法条索引】 65

第五章 劳动合同期限热点问题研究 67

【本章导读】 67

【理论研究】 67

一、劳动合同期限分类的法律分析 67

二、我国立法对劳动合同期限的制度设计与不足 69

【实务探讨】 71

一、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合同期限的情形应当如何处理 71

二、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续签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要求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如何处理 73

【法条索引】 74

第六章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热点问题研究 75

【本章导读】 75

【理论研究】 76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理念的固定性 76

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异同 77

【实务探讨】 79

一、《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如何理解“连续” 79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如何理解“该用人单位” 80

三、《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如何理解“满10年” 80

四、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1)项规定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临时工、农民工在续签劳动合同时,是否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1

五、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出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予签订,劳动者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其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院能否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2

六、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与用人单位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的确认之诉,但未诉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的月工资,法院能否直接判决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84

七、司法实践中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起算点应当如何计算 84

八、《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3)项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双方已经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合同,第二次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是否还有终止合同的权利 86

九、劳动者在同一系统内(如中国工商银行)由某一地区调至另一地区工作,劳动者在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在前一单位的工作时间是否应计算连续工作时间 87

十、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1)项和第(2)项中关于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关系 88

十一、劳务派遣关系中,是否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9

十二、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改制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与否是否影响“连续工作时间”的判断 89

十三、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均需要满1年才能被推定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90

【法条索引】 90

第七章 试用期制度热点问题研究 92

【本章导读】 92

【理论研究】 93

一、规定试用期的意义 93

二、试用期与其他概念的区别辨析 93

三、《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关于试用期的新规定 95

【实务探讨】 96

一、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 96

二、如何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口头约定的试用期的效力 97

三、如何认定试用期条款的无效情形 97

四、试用期是否一定要安排在劳动合同期之首 99

五、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同时进入医疗期如何处理 99

六、未达到试用期法定最高限,是否可以延长试用期 100

七、试用期约定的服务期合同是否有效 101

八、实践中如何明确“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 102

九、试用期怀孕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102

十、续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岗位发生变化是否可以约定试用期 103

十一、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出现第44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还需要履行第40条规定的法定程序 104

十二、用人单位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还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06

十三、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能否解除试用期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107

【法条索引】 107

第八章 劳动合同服务期热点问题研究 109

【本章导读】 109

【理论研究】 110

一、劳动合同服务期的内涵与性质 110

二、劳动合同服务期与相关概念辨析 111

三、劳动合同服务期的法律功能 112

【实务探讨】 115

一、用人单位能否对享有住房、户口、专车等特殊待遇的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115

二、培训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和劳动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不一致时以何者为准 117

三、实践中对于培训费用及其违约责任应当如何确定 119

四、如何理解用人单位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 120

【法条索引】 121

第九章 集体合同制度热点问题研究 123

【本章导读】 123

【理论研究】 124

一、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缺陷与不足 124

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25

三、建立集体合同的意义 126

【实务探讨】 127

一、集体合同与个人劳动合同部分条款内容发生冲突如何适用 127

二、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在程序上有何差异 128

三、职工违反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如何处理,应由职工还是工会承担责任 129

四、集体合同签订后录用的新员工是否享有集体劳动合同的权利 131

五、如何理解工会的起诉权 132

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时,其效力应如何认定 133

【法条索引】 135

第十章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热点问题研究 136

【本章导读】 136

【理论研究】 137

一、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性质研究 137

二、我国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因素分析 139

三、劳动规章制度、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及效力冲突解决 141

【实务探讨】 143

一、对未经民主程序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143

二、企业根据规章制度对职工的违纪行为能否进行罚款 144

三、如何认定劳动者违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达到“严重程度” 145

四、关联企业能否依据规章制度享有惩戒权 145

【法条索引】 149

第十一章 非全日制用工热点问题研究 150

【本章导读】 150

【理论研究】 151

一、我国立法进程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 151

二、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重要作用 151

【实务探讨】 152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与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发生工伤是否有区别 152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试用期问题 153

三、如何理解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的规定 154

四、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是否适用于劳务派遣 156

五、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是否享有婚假、产假、医疗期等待遇 157

六、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转为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计算工龄时是否连续计算,能否以小时数折算 157

【法条索引】 158

第十二章 劳动报酬热点问题研究 159

【本章导读】 159

【理论研究】 159

一、劳动报酬与工资概念辨析 159

二、工资的组成与形式表现 161

三、不属于劳动报酬的劳动收入 162

四、对《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报酬规定的理解 164

【实务探讨】 167

一、关于提成式报酬的效力认定和实践处理 167

二、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应当如何支付 169

三、劳动者未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时,用人单位可否向其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170

四、如何确定“加班”的判断标准 170

五、加班工资基数应当如何确定 171

六、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应当如何分担 172

七、如何处理计件工资制职工的加班费问题 173

八、公司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可以主张加班费 174

九、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是否可以作为普通债务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5

十、公司保安等特殊岗位的值班人员是否可以主张加班费 176

十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息日加班后又安排补休,劳动者拒绝补休的,用人单位能否免除支付加班费的义务 177

十二、劳动报酬高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法 178

十三、劳动者出庭作证,用人单位能否扣发工资 178

十四、产假工资如何发放 179

【法条索引】 179

第十三章 工伤热点问题研究 181

【本章导读】 181

【理论研究】 182

一、工伤构成的要件分析 182

二、工伤责任承担制度的演进 183

三、我国工伤事故救济模式分析 187

【实务探讨】 190

一、工伤认定机构在工伤认定活动中究竟是否具有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附属职权 190

二、工伤赔偿请求权与民事侵权请求权重叠时如何处理 191

三、《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在劳动中遭受伤害或患职业病,没有取得工伤认定证、伤残等级证,但已按当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劳动者起诉请求用人单位给予工伤赔偿的,法院能否受理 194

四、在解除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用人单位第一次申请为原单位工伤职工做伤残等级鉴定,用人单位应否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若支付,按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前的工资标准还是按评残前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计算 195

五、劳动者在劳动中受伤,未进行工伤认定即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如何处理 195

六、劳动者以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以工伤为由进行抗辩的案件如何处理 196

七、工伤争议案件中的护理费、伙食补助费标准如何确定 197

八、当事人就工伤待遇已经达成赔偿协议后,劳动者又提请仲裁的,如何处理 197

九、追索工伤医疗费裁决先予执行是否需要先经过工伤认定 198

十、计发两个一次性工伤待遇的时间点如何确定 199

十一、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与劳动关系是否存在有无关系 200

十二、企业内部承包后职工发生工伤的担责主体如何确定 201

十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因劳动者过失造成的工伤责任自负”是否有效 202

十四、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203

十五、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伤害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204

【法条索引】 205

第十四章 劳动合同解除热点问题研究 206

【本章导读】 206

【理论研究】 207

一、劳动合同解除含义之辨 207

二、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制度 209

三、用人单位的非过错性解除制度 210

四、劳动者即时解除制度 213

五、用人单位的过错性解除制度 214

六、情事变更原则与《劳动合同法》 215

【实务探讨】 221

一、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者履行通知义务 221

二、劳动者行使辞职权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是否应当赔偿 221

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在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及时足额支付加班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应对因此产生的大量合同的解除及经济补偿要求 222

四、《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规定的六种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都必须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23

五、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尺度如何把握 223

六、《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如何判断“不能胜任” 224

七、情事变更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225

八、用人单位未依法定期间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227

九、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征求工会意见 227

十、劳动者涉嫌刑事犯罪,用人单位可否解除劳动合同?如何理解“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的,用人单位能否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在取保候审期间为由将其辞退 229

十一、《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了裁减人员的优先权,用人单位不履行,原被裁减人员可否提起诉讼 230

十二、关于用人单位对职工的“除名”通知送达问题 231

十三、劳动者被判无罪释放后,可否要求用人单位与其恢复劳动关系 232

十四、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兼职”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32

十五、女职工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发现合同解除前已经怀孕,能否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33

十六、用人单位能否与患精神病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34

十七、女职工非法生育二胎的,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2条中“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235

十八、企业能否买断员工工龄 236

十九、“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237

二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享有平等的劳动合同解除权 238

二十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可否撤销 238

【法条索引】 239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变更热点问题研究 241

【本章导读】 241

【理论研究】 241

一、劳动合同变更理论概述 241

二、我国劳动合同变更立法分析 243

【实务探讨】 247

一、企业被租赁或者承包后,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如何确定 247

二、《劳动合同法》第35条仅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协商变更,但根据劳动合同的特性,完全否定用人单位的单方变更合同的权利,无异于否定了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权,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把握合理尺度,处理合同变更纠纷,特别是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变更 247

三、用人单位通过改为股份制或成立新实体,将资产转移或出售给新设立企业,但用人单位没有清算注销,原用人单位也未对劳动者作出安置或者补偿,新设立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此种情况下发生劳动争议的,是由原用人单位还是由新设立企业对劳动者承担“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250

四、企业停产、歇业、改制完结后相关资产交接给新的企业后,原劳动者的工龄是否延续,经济补偿金是否给付,是否未给付职工经济补偿金,工龄就应该连续计算 251

五、用人单位能否依据合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251

六、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拒绝调动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52

七、用人单位能否转让劳动合同给其他企业 253

八、职务任免属于企业的自主权还是属于岗位调整 253

九、企业是否有权调整工资 255

十、公司解除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依据《公司法》第147条还是《劳动合同法》第40条 255

十一、劳动者能否请人代为履行劳动合同 257

【法条索引】 257

第十六章 竞业限制热点问题研究 258

【本章导读】 258

【理论研究】 258

一、保守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的关系 258

二、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262

三、对《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规定的分析 262

【实务探讨】 263

一、如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按月向劳动者发放保密补贴,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是否可以参照该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263

二、如果竞业限制协议中没有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或者约定的补偿金过低,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有效?如果虽约定了补偿金,但未约定按月支付,而约定在期满后一次性支付的,该约定是否有效 264

三、用人单位能否以规章制度的方式规定劳动者离职后的竞业禁止义务 265

四、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与劳动者离职原因之间有何关系 265

五、如果所约定的禁止竞业之种类太过广泛、地域过大、年限过长或违约金过高等情事而被判定过于苛刻时,法院是否可予以调整 266

六、《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了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者应支付违约金。但如果劳动者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双方是否可约定违约金?双方对竞业禁止补偿标准未作约定,人民法院如何确定 266

七、与用人单位签订保密协议的劳动者离职后,是否可以从事与原单位业务相同的工作,用人单位能否追究其违约责任 267

【法条索引】 268

第十七章 劳动合同终止热点问题研究 269

【本章导读】 269

【理论研究】 270

一、我国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的形成 270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270

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禁止解除的情形 274

【实务探讨】 275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否约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275

二、达到退休年龄但无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275

三、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并依法办理清算的,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劳动合同终止情形,是否要给予经济补偿 276

四、劳动关系终止证明书能否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品行等其他情况进行描述 276

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278

六、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时间能否因法定休息日而顺延 278

七、内退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是否应当予以取消 279

【法条索引】 280

第十八章 经济补偿金热点问题研究 282

【本章导读】 282

【理论研究】 282

一、经济补偿金与类似概念辨析 282

二、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 286

【实务探讨】 290

一、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时,应按照什么标准支付补偿金 290

二、在计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时,哪些情形可视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291

三、《劳动合同法》第85条关于加付赔偿金的规定是否适用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 292

四、关于《劳动合同法》第97条第3款的理解问题,对于2008年1月1日前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08年1月1日后又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那么该书面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后,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是否计算2008年1月1日前的连续工作时间 295

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能否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具有违约责任性质的经济补偿金 295

六、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96

七、离开公益岗位能否享受经济补偿待遇 298

八、约定的违约金支付标准与法定标准(指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不同,该约定是否有效 298

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一次性补偿所欠劳动者的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等签订补偿协议后,劳动者又超出补偿范围进行仲裁诉讼的,如何处理 298

【法条索引】 300

第十九章 劳务派遣热点问题研究 301

【本章导读】 301

【理论研究】 301

一、劳务派遣概述 301

二、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立法概述 302

【实务探讨】 305

一、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正确分配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各自承担的责任 305

二、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3)项与第58条第2款之间的关系,即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能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07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 308

四、劳务派遣中,竞业限制和服务期如何适用 309

五、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劳务派遣中的劳动报酬支付主体 310

六、被派遣劳动者能否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自由辞职 311

七、被派遣劳动者擅自离职,给用工单位造成损失,派遣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312

八、在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否能够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313

九、用工单位因经济性裁员,将派遣员工退回,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314

【法条索引】 315

第二十章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立法热点问题研究 317

【本章导读】 317

【理论研究】 318

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背景 318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创新 323

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立法不足的表现 326

【实务探讨】 328

一、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代表人制度 328

二、关于劳动争议中支付令的适用问题 330

三、支付令失效后劳动争议案件按何种程序处理 332

四、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时间效力 333

五、关于一裁终局案件的效力认识问题 334

六、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能否适用简易程序 334

七、判断“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是以当事人仲裁请求数额为依据还是以仲裁机构最终裁决数额为依据 335

八、“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是以数项之和还是分项计算数额为判断依据 336

九、在同一仲裁案件中,当事人请求既有终局事项又有非终局事项,如何认定仲裁裁决的性质 336

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时,如何计算“十二个月金额” 338

十一、如果仲裁认为是一裁终局,但法院不认为是一裁终局,如何处理 338

十二、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但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人民法院如何认定用人单位是否已足额缴纳?是由人民法院直接认定还是通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宜 339

十三、试用期发生的劳动争议是否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340

十四、因迟延转档或档案丢失,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是否可以一次性给付,给付标准如何把握 341

十五、股权激励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342

十六、惩戒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343

十七、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 344

十八、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是否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当事人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是否受理 347

十九、如何理解和适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与劳动监察的关系 347

二十、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规定的“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 349

【法条索引】 351

第二十一章 劳动争议“审裁关系”热点问题研究 353

【本章导读】 353

【理论研究】 353

一、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足剖析 353

二、对我国劳动争议审裁关系的再思考 360

【实务探讨】 363

一、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请求与诉讼请求不一致如何处理 363

二、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如何确定 364

三、如何理解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衔接问题 365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9条和第43条规定了当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两种特殊情形,法院受理后,应否通知劳动仲裁机构?劳动仲裁机构对未按期处理且已起诉至法院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366

五、一个案件中既有暂不受理的内容又有可以受理内容的,如何处理 367

六、如何理解和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第1款的规定 367

七、对劳动争议仲裁双方均不服提起诉讼后,一方又撤诉的,所撤诉的请求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可以申请执行 368

八、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对裁定不服,是否可以上诉或再审 368

九、一裁终局案件经劳动仲裁裁决后,劳动者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同时用人单位也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如何处理 371

十、先予执行后,被执行的一方当事人在仲裁中获得支持如何处理 371

十一、对于用人单位请求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怎样的程序进行审查 372

十二、当事人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由于一方未履行协议或者一方反悔,对方当事人能否就同一纠纷再次申请仲裁 373

十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调解书或者裁决书,当事人再次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如何处理 374

十四、劳动者申请执行与用人单位申请撤裁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 374

十五、劳动者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在先,用人单位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而是向法院直接申请不予执行,如何处理 375

十六、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能否再以相同理由申请不予执行 375

【法条索引】 376

后记 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