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SolidWorks著;生信实维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94940593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目录

目录 1

第0章 导读 1

0.1 前提条件 1

0.2 本书编写原则 1

0.3 本书的使用方法 1

0.4 练习题 2

0.5 关于尺寸的一点说明 2

0.6 关于配套光盘 2

0.7 关于书中参考的文件 3

0.8 Windows?2000 4

0.9 编写约定 4

1.1 概述 5

第1章 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 5

1.2 关联特征 6

1.2.1 设计意图:关联特征 6

1.2.2 编辑零件 8

1.2.3 编辑零件时的装配体显示 10

1.2.4 装配体透明对选择几何体的影响 12

1.2.5 传递设计修改 16

1.2.6 一点说明 19

1.3 建立关联零件 19

1.3.1 设计意图:鼠标按键 19

1.3.2 在装配体中插入新零件 19

1.3.3 插入新零件的结果 22

1.4 装配体中的零件建模 23

1.4.1 利用装配体零件建立等距 23

1.4.2 拉伸特征的终止条件 24

1.4.3 在零件窗口中编辑 26

1.4.4 新建零件的原点 27

1.4.5 返回装配体 29

1.5 装配体阵列 34

1.6 传递设计修改 37

1.6.1 脱离关联 39

1.6.2 恢复关联 40

1.7 外部参考 43

1.7.1 断开和锁定外部参考 43

1.7.2 外部参考报告 45

1.7.3 删除外部参考 47

1.8 练习1: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 56

1.9 练习2:建立关联特征 57

1.10 练习3:零部件阵列 58

1.11 练习4:Level Assembly 62

1.12 练习5:利用装配体的关联绘制3D草图 64

第2章 在装配体环境下工作 70

2.1 概述 70

2.2 高效的配合技术 70

2.2.1 智能配合 71

2.2.2 配合参考 71

2.3 智能配合 71

2.3.1 在拖放过程中使用智能配合 71

2.3.2 在装配体内使用智能配合 75

2.3.3 智能配合的反馈光标 78

2.4.2 配合参考的特殊情况 79

2.4.1 参考实体 79

2.4 配合参考 79

2.5 调色板零件 81

2.6 插入和配合零部件小结 87

2.6.1 添加第一个零部件 87

2.6.2 添加相同的零部件 87

2.6.3 插入并配合零部件 88

2.6.4 已有零部件的配合 89

2.7 装配体配置 89

2.7.1 专业术语 90

2.7.2 添加新的装配体配置 90

2.7.3 压缩零部件 92

2.7.4 调色板装配体 93

2.7.5 针对当前配置移动零部件 99

2.8 装配体设计表 101

2.8.1 设计表的用途 101

2.8.2 指定零部件 101

2.8.3 控制零部件 102

2.8.4 控制装配体特征和配合 102

2.8.5 备注和其他参数 103

2.8.6 新建和插入系列零件设计表 103

2.9 建立新的设计表 105

2.9.1 零部件参数 107

2.9.2 配合参数 108

2.9.3 删除多余的列 109

2.9.4 编辑设计表 110

2.10 装配体配置属性 112

2.11 修改零部件配合 113

2.12 自动生成设计表 115

2.13 子装配 117

2.13.1 改变子装配配置 117

2.13.2 插入子装配体 119

2.14 练习6:配合与装配体运动 121

2.14.1 插入和配合零部件 123

2.14.2 修正干涉 128

2.15 练习7:使用智能配合 130

2.16 练习8:装配体配置 134

2.17 练习9:装配体设计表 138

第3章 装配体编辑 140

3.1 概述 140

3.1.1 装配体编辑的任务 140

3.1.2 本章主题 141

3.2 转换零件和装配体 142

3.2.1 零件转换为装配体 142

3.2.2 装配体转换为零件 142

3.2.3 零件转换为零件 143

3.2.4 装配体替换为零件 144

3.3 装配体特征 147

3.3.1 建立装配体特征 147

3.3.2 修改装配体特征 150

3.4 孔系列 151

3.5 替换零部件 155

3.5.1 在多用户环境下工作 155

3.5.2 替换零部件 156

3.5.3 替换一个实例 157

3.6.1 配合错误 159

3.6 修复装配体错误 159

3.6.2 查看从属关系 160

3.6.3 利用PropertyManager查看配合 161

3.6.4 配合的直观显示 162

3.6.5 替换配合实体 162

3.6.6 过定义配合和零部件 164

3.6.7 配合诊断 166

3.7 使用另存命令替换零部件 168

3.8 装配体中的信息 170

3.8.1 时间相关特征 170

3.8.2 父/子关系 171

3.8.3 重新排序和回退控制棒 171

3.8.5 查找相关零件文件 172

3.8.4 装配体统计 172

3.9 在装配体中控制尺寸 173

3.9.1 数值连接 173

3.9.2 装配体方程式 174

3.9.3 装配体中的尺寸名称 174

3.9.4 添加方程式 174

3.10 智能扣件 177

3.10.1 扣件默认设置 177

3.10.2 扣件清单 179

3.10.3 添加垫圈和螺母 180

3.10.4 扣件选择 181

3.10.5 扣件修改 182

3.11 镜像零部件 186

3.10.6 智能扣件和配置 186

3.11.1 镜像或复制 187

3.11.2 对称配合 193

3.12 练习10:修复装配体错误 195

3.13 练习11:装配体特征 198

3.14 练习12:装配体方程式 200

3.15 练习13:孔向导和智能扣件 204

第4章 大型装配体 210

4.1 概述 210

4.2 高效装配体 211

4.3 打开装配体时的错误 213

4.4 设计子装配体 215

4.5 修改装配体结构 216

4.5.2 零部件层次的变化 217

4.5.1 解散子装配体 217

4.5.3 使用零部件建立新的子装配体 218

4.5.4 打开子装配体 225

4.5.5 装配体信息 226

4.6 大型装配体模式 227

4.7 轻化零部件 228

4.7.1 建立轻化的零部件 228

4.7.2 打开装配体后的零件处理 229

4.7.3 最佳的方法 230

4.7.4 零部件状态的比较 230

4.7.5 轻化状态的标志 232

4.8 利用配置 233

4.8.1 特征细节 233

4.8.2 不同配置的比较 235

4.8.3 配合方面的考虑 236

4.8.4 子装配体配置 237

4.9 工程图方面的考虑 239

4.10 使用零部件阵列 240

4.11 优化的大型装配体 240

4.11.1 灵活的子装配体 242

4.11.2 编辑子装配体 244

4.12 高级选择技术 247

4.12.1 高级显示/隐藏 247

4.12.2 高级选择 248

4.12.3 应用于配置 248

4.12.4 零部件属性 248

4.12.5 自定义属性 249

4.13.1 插入封套零件 251

4.13.2 使用封套选择 251

4.13 封套 251

4.12.6 保存和装入准则 251

4.14 装配体布局草图 256

4.15 SolidWorks Explorer 258

4.15.1 窗口布局 259

4.15.2 操作 260

4.15.3 文件管理选项 260

4.15.4 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 261

4.16 零部件改名 263

4.17 练习14:装配体布局草图 267

4.18 练习15:镜像零部件 268

4.19 练习16: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 272

4.20 练习17:设计子装配体 277

4.21 练习18:简化配置 282

4.21.1 子装配体 283

4.21.2 零件配置 286

4.21.3 子装配体配置 287

第5章 型芯和型腔 291

5.1 概述 291

5.2 使用曲面和比例缩放 292

5.2.1 比例缩放 292

5.2.2 建立延展曲面 293

5.2.3 建立缝合曲面 295

5.2.4 使用曲面 296

5.3 拔模分析 299

5.3.1 拔模分析 299

5.3.2 跨立面 302

5.4.1 设计步骤 303

5.4 型腔特征 303

5.4.2 型腔 304

5.4.3 分割零件 305

5.4.4 传递修改 308

5.4.5 其他方法 311

5.4.6 使用基体零件 314

5.5 练习19:模具型腔 315

5.6 练习20:使用型腔和曲面 319

5.7 练习21:拔模分析 325

5.8 练习22:分割零件 329

5.9 练习23:使用型腔 332

5.10 练习24:使用基体零件 334

5.11 练习25:使用分割特征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