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海洋地质学  上
海洋地质学  上

海洋地质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James P.Kennett著;陈民本译
  • 出 版 社:南山堂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矿床学下一篇: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海洋地质学 上》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海洋地质学之发展 3

第二章 地球物理和海底地形 13

2-1 地球物理 13

2-1-1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13

2-1-2 地球的内部构造 13

2-1-3 地球的重力场 21

2-1-4 地球的磁场 24

2-2 海底的地形 27

2-2-1 水下地形 27

2-2-2 海底的主要地形 30

2-2-3 大陆边缘 33

2-2-4 洋脊 36

2-2-5 洋底盆地 43

2-2-6 边缘海沟 46

2-2-7 海洋的震波反射与折射 47

2-2-8 反射震测法 49

2-2-9 反射震波特性 54

2-2-10 折射震波 57

第三章 海洋地层、对比和时代 63

3-1 地层 63

3-1-1 主要目标 63

3-1-2 地层的区分及术语 65

3-1-3 时间地层和时间—岩石观念 66

3-1-4 岩石地层 70

3-1-5 生物地层 76

3-1-6 地质年代学 84

3-1-7 氧同位素地层 101

3-1-8 碳同位素地层 107

3-1-9 地层之统一:趋向单一的时间表 109

3-2 沉积物采样法 117

3-2-1 历史的回顾 117

3-2-2 活塞岩心 119

3-2-3 深海钻井 120

3-2-4 水力活塞岩心采样器 124

3-2-5 其他的采样技术 125

3-2-6 各种采样法的相对优点 127

4-1 前言 131

第四章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板块运动之序幕 131

4-2 大陆漂移 132

4-2-1 早期的研究 132

4-2-2 地函的对流 136

4-2-3 磁极迁移 137

4-2-4 大陆的排列 138

4-2-5 冈瓦纳古陆的轮廓和分裂史 139

4-3 海底扩张 143

4-3-1 观念之发展 143

4-3-2 海洋地壳之年代 155

4-3-3 磁静带 159

4-3-4 扩张速率之相异与短暂之变迁 159

5-1 基本概念 163

第五章 板块构造学说 163

5-2 板块构造的几何学 165

5-2-1 板块之界限 165

5-2-2 转形断层 166

5-2-3 板块移动的几何图形 170

5-2-4 地震与板块构造 173

5-2-5 不对称扩张和脊轴之转移 178

5-3 海洋地壳之年代和热流量之分布 180

5-3-1 地壳之热流量 180

5-3-2 海洋盆地之年代与深度的关系 182

5-4 岛弧—海沟和弧後海盆 186

5-5-1 火山作用的一般型态 190

5-5 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 190

5-5-2 聚合型边缘的火山作用 191

5-5-3 跨越中洋脊的冰岛火山作用 195

5-5-4 板块间的火山作用 197

5-6 板块运动的起动机制 213

5-6-1 对流假说 215

5-6-2 板块运动之作用力 216

第六章 海洋的构造历史 221

6-1 全球之型态 221

6-1-1 海洋地壳之循环史 221

6-1-2 板块 224

6-2 各个海洋的历史 224

6-2-1 太平洋的构造史 224

6-2-2 大西洋的构造史 237

6-2-3 印度洋的构造史 241

第七章 海洋地壳 253

7-1 前言 253

7-2 海洋地壳的构造、岩石、和来源 256

7-2-1 海洋地壳的构造 256

7-2-2 海洋地壳的岩石 265

7-2-3 中洋脊的火山作用 274

7-2-4 母岩浆的来源和分化 277

7-3 地壳形成後的改变 291

7-3-1 海洋地壳的蚀变和风化 291

7-3-2 高温热水活动 292

7-4 海洋地壳的磁性 293

8-1 前言 295

第八章 海洋环流 295

8-1-1 斜温层和斜密层 296

8-1-2 含溶解氧最低层 297

8-2 表层环流 298

8-2-1 表层海水之温度 298

8-2-2 表层海水之盐度 300

8-2-3 海水密度之重要性 302

8-2-4 风的重要性 302

8-2-5 表层洋流的基本要素 304

8-2-6 科氏效应 305

8-2-7 地转洋流 307

8-2-8 艾克曼螺旋和上升流 308

8-2-9 辐散和辐合 310

8-2-11 西界洋流 312

8-2-10 赤道洋流 312

8-2-12 南极表层环流 313

8-3 深层环流 315

8-3-1 底层水团之形成 315

8-3-2 底层海水的环流 321

8-4 海洋环境的分类 324

第九章 海平面的历史与震波地层学 329

9-1 海平面的变化和海岸带 329

9-1-1 海岸带 329

9-1-2 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性及其成因 332

9-2-1 第四世纪的海平面史 335

9-2 海平面变迁史 335

9-2-2 沈积循环 343

9-3 震波地层学 346

9-3-1 中生代至第三世纪海平面变化的原因 354

第十章 近岸地质作用与大陆棚 361

10-1 简介 361

10-1-1 当今海岸沈积物的不安定性 363

10-2 近岸带 364

10-2-1 河口湾 364

10-2-2 潟湖 370

10-2-3 三角洲 371

10-2-4 海滩 375

10-2-5 堰洲 385

10-3 大陆棚 389

10-3-1 大陆棚地形 389

10-3-2 大陆棚沈积物 391

10-4 珊瑚礁 402

第十一章 大陆边缘的型式及分离式边缘 407

11-1 大陆边缘的型式 407

11-1-1 简介 407

11-1-2 大陆边缘的分类 409

11-2 分离式或非活动性边缘 413

11-2-1 分离式边缘的演化 415

11-2-2 分裂期 417

11-2-3 分裂扩张的开始 419

11-2-4 後期分裂的演化 424

11-2-5 大陆隆堆 432

11-2-6 北美东海岸的大陆边缘 434

11-2-7 墨西哥湾的边缘 442

11-2-8 大西洋边缘演变史的结论 444

第十二章 聚合型或活动型之板块边缘 449

12-1 聚合型边缘 449

12-1-1 简介 449

12-1-2 聚合型边缘之隐没过程 452

12-1-3 聚合型边缘之基本模式 453

12-1-4 聚合型边缘的分类 455

12-1-5 弧前区 459

12-1-6 弧後区 467

12-1-7 纽西兰的活动性弧 481

12-1-8 聚合型边缘的开始 488

12-1-9 岛弧火山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偶发事件 490

12-1-10 聚合型边缘作用过程的基本问题 495

12-2 转形的活动性边缘 497

12-2-1 大陆边缘高地的范围 497

12-3 聚合型边缘的碰撞过程 500

12-3-1 地中海的构造演化 504

第十三章 陆源的深海沉积物 509

13-1 深海沈积物的分类 509

13-1-1 绪论 509

13-1-2-1 粒度之分类 512

13-1-2 沈积物分类的方法 512

13-1-2-2 组成的分类 513

13-2 陆源的深海沈积物 520

13-2-1 以重力方式搬运至深海 521

13-2-1-1 滑动和崩坍 521

13-2-1-2 沈积物的重力流动 524

13-2-1-2-1 流体化沈积物流动 526

13-2-1-2-2 颗粒流 526

13-2-1-2-3 碎屑流 527

13-2-1-2-4 浊流 528

13-2-1-2-5 浊流岩 531

13-2-2 海底峡谷 535

13-2-2-1 峡谷内的沈积作用 536

13-2-3-1 浊流冲积扇 540

13-2-3 堆积位置 540

13-2-3-2 深海冲积扇 542

13-2-3-3 深海锥 544

13-2-3-4 大陆隆堆上等深流的影响 545

13-2-3-5 深海平原 547

13-2-4 半远洋性沈积物 550

13-2-5 深海黏土 550

13-2-5-1 棕或红黏土 551

13-2-5-2 黏土的生成和来源 551

13-2-5-3 黏土的分布 555

13-2-6 由风吹送的沈积物 557

13-2-6-1 尘土的搬运 558

13-2-6-2 风成沈积物的成份 560

13-2-6-3 古气候的有关数值 562

13-2-7 火山源的海洋沈积物 563

13-2-7-1 火山喷发物的物理和矿物特性 566

13-2-7-2 源区 569

13-2-7-3 海洋中火山喷发物堆积的分布 570

13-2-8 海洋中的冰河沈积物 573

13-2-8-1 冰和冰山 573

13-2-8-2 南极大陆的冰河海洋沈积物 574

13-2-8-3 冰河海洋沈积物——北极海 580

13-2-8-4 第四纪冰河海洋沈积物 581

13-2-9 地球以外所带来的沈积物 582

第十四章 海洋生物源和自生沉积物 587

14-1 生物源沈积物 587

14-1-1 碳酸盐类软泥 592

14-1-1-1 碳酸盐类软泥的分布 594

14-1-1-1-1 大西洋海盆 595

14-1-1-1-2 太平洋海盆 596

14-1-1-1-3 印度洋海盆 596

14-1-1-2 远洋碳酸盐类沈积物的形成 597

14-1-1-3 碳酸钙的溶解 599

14-1-1-4 碳酸钙补偿层(CCD) 602

14-1-1-5 方解石及霰石的溶解层(Lysocline) 604

14-1-1-6 钙质微化石的差异溶解 606

14-1-1-6-1 有孔虫 606

14-1-1-7 白垩岩及石灰岩的形成 608

14-1-1-6-2 钙质超微化石 608

14-1-2 矽质软泥 611

14-1-2-1 矽质软泥的分布 613

14-1-2-2 海洋生物源二氧化矽循环 616

14-1-2-3 生物源二氧化矽的溶解 618

14-1-2-4 燧石的形成 619

14-1-3 远洋沈积物的沈降 623

14-1-4 缺氧水团下的富有机质沈积物 626

14-1-4-1 现代与第四纪晚期之沈积例子 628

14-1-4-1-1 黑海沈积物 628

14-1-4-1-2 加利福尼亚边地海盆 629

14-1-4-2-1 东地中海的腐泥层 630

14-1-4-2 化石的例子 630

14-1-4-1-4 大陆斜坡的上部 630

14-1-4-1-3 墨西哥湾的布来恩海盆 630

14-1-4-2-2 初期的大西洋海盆 632

14-2 自生沈积物 634

14-2-1 富含金属之沈积物及氧化铁类 634

14-2-2 锰核 639

14-2-2-1 锰核的地球化学 641

14-2-2-2 形成的速率 643

14-2-2-3 分布情形 645

14-2-2-4 锰核的起源 646

14-2-2-5 锰核随时间的分布 646

14-2-3 磷灰岩 647

14-2-4 沸石 648

14-2-5 海相重晶石 649

第十五章 海底底流的地质效应:移动和扰动 651

15-1 海底底流的地质记录 651

15-1-1 简介 651

15-2 研究的方法 654

15-2-1 视觉上和地球物理之方法 654

15-2-1-1 海底照相术 654

15-2-1-2 震波反射剖面图 658

15-2-1-2-1 低频率的回波装置 658

15-2-1-2-2 高频率的回波装置 659

15-2-2 沈积学上的方法 660

15-2-2-1 沈积物之作图 660

15-2-2-2 沈积物之粒度分析 661

15-2-2-3 沈积间断之作图 662

15-2-2-4 矽藻的搬运 663

15-2-2-5 古地磁的结构 664

15-2-2-6 底栖性有孔虫的分布 664

15-3 底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666

15-3-1 控制循环之因素 666

15-3-2 侵蚀之地形 669

15-3-2-1 壕沟 670

15-3-2-2 缘沟和边缘槽 671

15-3-2-3 沈积间断 673

15-3-2-4 锰核的分布带 675

15-3-3 搬运过程 676

15-3-4 堆积地形 681

15-3-4-1 波纹 682

15-3-4-2 沈积波和沈积丘 682

15-3-4-3 堆积脊 686

15-3-4-4 北大西洋沈积物之漂移 686

第十六章 海洋微体古生物 693

16-1 钙质微体古生物 693

16-1-1 有孔虫 693

16-1-2 浮游性有孔虫 695

16-1-2-1 浮游性及其垂直分布 699

16-1-2-2 产量和沈降 701

16-1-2-3 现今之生物地理 703

16-1-3 底栖性有孔虫 710

16-1-3-1 底栖性有孔虫在海洋地质上的重要性 711

16-1-3-2 外形和分类 712

16-1-3-3 分布 715

16-1-3-4 同生地之深度 716

16-1-4 介形虫 723

16-1-4-1 分布 724

16-1-4-2 介形虫的重要性 726

16-1-5 翼足类和异足类 726

16-1-6 钙质超微化石 729

16-1-6-1 生活型态 732

16-1-6-2 球石片 732

16-1-6-3 种的数目和现今的生物地理 733

16-1-6-4 深度的分布 736

16-1-6-6 沈降和溶解 737

16-1-6-5 生产率 737

16-1-6-7 星盘石类 739

16-1-6-8 钙质超微化石在古海洋中的价值 740

16-2 矽质微古生物 741

16-2-1 放射虫 741

16-2-1-1 放射虫在海洋地质上的重要性 742

16-2-1-2 外形和分类 743

16-2-1-3 生态相 747

16-2-1-4 种类的变化和现今的生物地理 748

16-2-1-5 溶解及再沈积 752

16-2-2 矽藻 752

16-2-2-1 生物特徵 755

16-2-2-3 矽藻在海洋地质上的重要性 756

16-2-2-2 外形和分类 756

16-2-2-4 矽藻的生态 758

16-2-2-5 矽藻的分布 760

16-2-2-6 矽藻形态的变化 760

16-2-2-7 溶解性 761

16-2-3 矽鞭毛藻 761

16-2-3-1 分布及古生态 763

16-2-3-2 矽鞭毛藻在海洋地质上的重要性 765

第十七章 古海洋学之探讨 767

17-1 古海洋学的性质 767

17-1-1 古海洋学的定义 767

17-1-2 深海沈积物之记录 768

17-1-3 古海洋学的目的 769

17-2 显生元晚期古海洋的一般变化 771

17-2-1 第一必要条件 773

17-2-1-1 古海洋之重建 773

17-2-1-2 微化石的种类 774

17-2-1-3 地层的对比 775

17-2-1-4 地层年代的架构 776

17-3 作古海洋图的基本方法 777

17-3-1 时间序列和时间片段 777

17-3-2 表层海水的梯度和型态 778

17-3-3 表层海水与生物群集的关系 780

17-3-4 海底的环流 782

17-3-5 海洋中的垂直梯度 784

17-3-5-1 氧同位素的剖面图 786

17-4 古海洋学中特别重要的区域 788

17-4-1 海洋的通道 790

17-4-2 底层海水的源地 792

17-4-3 上升流带 793

17-4-4 边缘海盆作古环境研究上的扩展 794

17-5 复杂的因素和限制 795

17-5-1 采样站的位置 796

17-5-2 岩心的取得 797

17-5-3 岩心的品质 797

17-5-4 生物的扰动作用 798

17-5-5 沈积物的成岩作用 799

17-6-1 岩性 800

17-6 主要的研究方法 800

17-6-2 海洋沈积物的贮存和搬运 803

17-6-3 板块地层学 809

17-6-4 氧同位素法 814

17-6-5 微体化石法 819

17-6-5-1 天律不变说 819

17-6-5-2 生物群的选择 819

17-6-5-3 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的资料 822

17-6-5-4 转换函数 828

17-6-6 时间序列上的古海洋讯息 833

17-6-6-1 动力作用的问题 833

第十八章 海洋盆地的古海洋史及其沉积物的历史 839

18-1 太平洋 840

18-1-1-1 古海洋的古代海环 843

18-1-1 中生代海洋史 843

18-1-2 新生代海洋史 844

18-1-2-1 新生代早期之演变 844

18-1-2-2 始新世——渐新世界线上之事件 845

18-1-2-3 渐新世碳酸盐的堆积作用 846

18-1-2-4 新第三纪的矽质沈积作用 847

18-1-2-5 上新世——第四纪冰河作用和新构造运动 849

18-2 北大西洋 849

18-2-1 中生代的海洋史 851

18-2-1-1 早期的蒸发岩类和碳酸盐类(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 851

18-2-1-2 黑色页岩(白垩纪早期至中期) 854

18-2-1-4 白垩纪最末期碳酸盐的沈积 856

18-2-1-3 再氧化作用和碳酸盐的消耗(白垩纪晚期) 856

18-2-2 新生代历史 858

18-2-2-1 难了解的古新世 858

18-2-2-2 古第三纪的矽质沈积 858

18-2-2-3 深海环流的其他事件 859

18-2-2-4 新第三纪东部和西部海盆的对照 860

18-3 南大西洋 862

18-3-1 中生代的历史 862

18-3-1-1 早期的历史 862

18-3-1-2 蒸发岩质沈积物的堆积 866

18-3-1-3 白垩纪中到晚期的缺氧环境 868

18-3-1-4 南北大西洋在90百万年前相连 868

18-3-2 新生代的历史 872

18-3-2-1 矽质生物源沈质之滥觞——始新世 873

18-3-2-2 新生代中期底层水团的活动 874

18-3-2-3 中新世陆源物质和矽质生物的沈积作用 875

18-4 印度洋 876

18-4-1 中生代历史 878

18-4-2 新生代历史 879

18-5 海洋中碳酸盐补偿层之深度史 885

18-6 深海沈积间断的型态 890

第十九章 全球古海洋之演化:古海洋史中的关键性事件 895

19-1 简介 895

19-2 古生代之古海洋:古老的碎陆块 900

19-3 古生代晚期的超大洋及超大陆 902

19-4 由超大洋演变至破碎的海洋 903

19-5 中生代缺氧性的海洋 905

19-6 中生代时期生物源沈积物之来源 909

19-7 白垩纪结束时生物的集体性灭绝 914

19-8 新生代的古气候史:海洋由暖变冷 920

19-9 古新世及始新世:地球上冰河型的序幕 925

19-10 始新世最後的事件 931

19-11 渐新世的贫种性海洋 936

19-12 新第三纪的海洋——进入冰河型的模式 942

19-13 南极大陆冰原的形成——中新世中期 949

19-14 中新世的最後事件:全球性的变冷及地中海盐度的关键性事件 954

19-15 上新世晚期的事件:冰河时代的开始 961

19-16 第四纪冰河的最後一幕 966

参考文献 9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