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九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54089X
  • 页数:789 页
图书介绍: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目录

第一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概论 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 1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2

一、室外来源 2

二、室内来源 3

第三节 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 12

一、气态和蒸气 12

二、气溶胶 13

第四节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 14

一、化学污染物 14

一、颗粒物粒径和粒度分布 32

第五节 颗粒物的粒径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2

二、生物污染物 32

二、与健康有关的颗粒物名词 35

三、颗粒物生物效应 37

第六节 室内空气染污监测 42

一、室内污染源监测 42

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51

三、特定目的监测 53

第七节 人对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监测 56

一、个体接触量监测的意义 56

二、个体接触量监测仪器 56

三、个体接触量的估算方法 57

四、人体总接触量监测 59

参考文献 60

第二章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 6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人体健康效应 61

一、研究概况 61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64

三、室内空气染污所致过敏及其他免疫效应 66

四、室内空气污染的致癌作用 69

五、室内空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72

六、室内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4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刺激作用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 74

一、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概念和定义 75

三、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流行水平和流行特征 76

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诊断基准 76

四、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理 78

五、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研究方法 80

六、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健康效应指标 80

参考文献 84

第三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85

第一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 85

一、与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有关的名词 85

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86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 87

第二节 危害鉴定 88

一、流行病学研究 88

二、动物实验 88

四、污染物理化特性和构效关系资料 89

三、体外实验 89

第三节 暴露评价 90

一、外暴露和内暴露 90

二、暴露评价内容 91

第四节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98

一、有阈化学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98

二、无阈化学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103

第五节 危险特征分析 106

一、对前三阶段结果的综合分析 107

二、危险度分析 107

三、结果的书面总结 112

参考文献 112

一、直接取样法 113

第四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 113

第一节 气体污染物采样方法 113

二、有动力采样法 116

三、被动式采样法 135

第二节 气溶胶采样方法 149

一、沉降法 149

二、滤料法 149

第三节 两种状态污染物的综合采样方法 163

一、浸渍试剂滤料法 164

二、泡沫塑料采样法 165

三、多层滤料法 166

四、环形扩散管和滤料组合采样法 167

一、空气采样体积的测量 171

第四节 空气采样体积的测量和流量的校准 171

二、流量计及其校准 174

第五节 采样效率及其评价 195

一、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 195

二、影响采样效率的主要因素 196

第六节 现场采样技术要求 198

一、选点要求 198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199

三、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199

四、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199

五、记录和报告 200

参考文献 200

一、大瓶子配气 201

第一节 静态配气方法 201

第五章 常用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201

二、注射器配气 207

三、塑料袋配气 208

四、高压钢瓶配气 209

第二节 动态配气方法 213

一、动态稀释原理 213

二、负压喷射法 215

三、渗透膜法 216

四、气体扩散法 230

五、饱和蒸气法 237

六、电解法 238

七、气相滴定法 239

八、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浓度的标定 250

参考文献 258

第六章 室内环境中生物性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监测 259

第一节 室内尘螨 260

一、健康影响 260

二、分布状况 261

三、采样方法 261

四、分析方法 262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 264

六、结果的评价 265

第二节 动物皮毛尘屑 265

一、健康影响 265

三、分析方法 267

二、采样方法 267

四、研究方法的建议 268

五、结果的评价 269

第三节 真菌 269

一、健康影响 269

二、分布状况 271

三、采样方法 272

四、分析方法 275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 276

六、结果的评价 278

第四节 细菌(包括放线菌) 279

一、健康影响 279

二、分布状况 280

三、采样方法 281

四、分析方法 282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 283

六、结果的评价 284

第五节 军团菌属 285

一、健康影响 285

二、分布状况 286

三、采样和分析方法 287

参考文献 288

第七章 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289

第一节 苯、甲苯、二甲苯 289

一、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290

二、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292

第二节 苯乙烯 294

第三节 酚 297

一、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总酚 297

二、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挥发酚 302

第四节 甲醛 305

一、AHMT比色法 306

二、酚试剂比色法 310

三、气相色谱法 314

四、乙酰丙酮比色法 318

五、电化学传感器法 320

第五节 醛酮化合物 322

第六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 325

第七节 尼古丁 328

第八节 苯并[ɑ]芘 330

第九节 氯乙烯 333

第十节 三氯乙烯 336

参考文献 338

第八章 室内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339

第一节 二氧化硫 339

一、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340

二、紫外荧光法 347

三、库仑滴定法 352

第二节 二氧化氮 358

一、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360

二、化学发光法 366

三、库仑原电池法 370

第三节 一氧化碳 375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76

二、气相色谱法 378

三、汞置换法 382

四、电化学法 386

第四节 二氧化碳 388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88

二、气相色谱法 391

三、容量滴定法 394

第五节 氨 396

一、靛酚蓝比色法 397

二、钠氏试剂比色法 400

一、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 403

第六节 氟化氢和氟化物 403

二、滤膜采样-氟试剂比色法 410

第七节 硫化氢 414

一、聚乙烯醇磷酸铵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 415

二、锌氨络盐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 421

第八节 臭氧 422

一、化学发光法 422

二、紫外光度法 425

三、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 430

第九节 氯 434

第一节 可吸入颗粒物(PM10) 439

一、小流量(冲击式)采样-重量法 439

第九章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菌总数的测定 439

二、小流量(旋风式)采样-重量法 441

三、压电晶体差频法 443

四、光散射法 448

五、β射线吸收法 452

第二节 石棉 455

第三节 细菌总数 458

参考文献 460

第十章 室内空气中金属的测定 461

第一节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461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62

二、氢化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65

三、催化极谱法 469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72

第二节 镉 472

二、催化极谱法 476

第三节 汞 478

一、金汞齐富集-冷原子吸收法 479

二、高锰酸钾氧化-冷原子吸收法 483

三、氢化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86

第四节 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89

第五节 铬、锰、镉、镍、锌、铜的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93

参考文献 498

第一节 空气中氡及其短寿命子体 499

一、天然放射性和氡的衰变 499

第十一章 室内空气中氡的测量 499

二、室内氡的来源 500

三、氡的危害 502

四、对氡的防护措施 503

五、有关氡控制水平的国家标准 504

第二节 氡的瞬时测量方法 505

一、双滤膜法 506

二、闪烁室(瓶)法 509

第三节 氡的连续测量方法 511

一、闪烁室(瓶)法 512

二、半导体探测器法 512

第四节 氡的累积测量方法 513

一、ɑ径迹探测器法 513

三、脉冲电离室法 513

二、活性碳盒法 517

三、驻极体法 519

第五节 氡子体产物的测量方法 519

一、马尔柯夫ɑ潜能法 519

二、托马斯三段法 520

三、五段法 521

第六节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质量保证 522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522

二、测量的质量保证 523

参考文献 524

一、环境试验舱的结构 526

第一节 环境试验舱 526

第十二章 室内用品和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 526

二、环境试验舱性能要求和测试前的准备 528

三、环境试验舱操作参数对释放特征的影响 530

四、吞吐效应对释放特征的影响 531

第二节 固体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 531

一、固体材料中挥发物释放模式的建立 531

二、固体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的测定 532

三、木质板材中甲醛释放特征的测定 534

第三节 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测定 536

一、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模式的建立 536

二、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 537

参考文献 540

第一节 室内板材 541

第十三章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测定 541

一、甲醛含量--穿孔器萃取法 542

二、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 549

三、甲醛释放量--环境试验舱法 551

第二节 室内涂料 554

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555

二、苯、甲苯、二甲苯 561

三、游离甲醛--亚硫酸内滴定法 563

四、游离甲醛--乙酰丙酮比色法 566

五、可溶性重金属(铅、镉、汞、铬) 568

六、总铅 572

七、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574

一、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577

第三节 室内用胶黏剂 577

二、苯、甲苯、二甲苯 578

三、游离甲醛 580

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580

第四节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582

一、挥发物 583

二、氯乙烯单体 584

三、可溶性金属(铅、镉) 587

第五节 地毯、地毯衬垫、地毯胶黏剂 590

一、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590

二、甲醛 593

三、苯乙烯 594

一、重金属或其他元素 597

第六节 壁纸 597

二、甲醛 599

三、氯乙烯单体 602

第七节 家具 604

第八节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测定 607

参考文献 611

第十四章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测量方法 612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612

一、室内的电离辐射源 612

二、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其危害评价和防护 613

三、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的国家标准 617

第二节 建筑材料表面放射性测量 619

一、高压电离室法 619

二、γ剂量率仪法 620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化学分析方法 622

一、镭-226(226Ra)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622

二、钍-232(232Th)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627

三、钾-40(40K)化学分析方法 629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物理测量方法--γ能谱分析方法 631

参考文献 636

第十五章 厨房油烟污染物的测定 637

第一节 厨房油烟污染的采样与分析方法 637

一、空气中油烟雾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638

二、油烟冷凝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640

第二节 厨房油烟雾污染物组分与鉴定 641

一、食用油在不同油温时的总有机烃 643

三、油烟中苯并[ɑ]芘浓度 644

二、厨房空气中甲醛浓度 644

四、厨房油烟冷凝物中苯并[ɑ]芘含量 645

五、油烟雾的成分鉴定 645

参考文献 648

第十六章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649

第一节 室内热环境与健康 649

第二节 体温调节 650

一、人体的代谢热 650

二、人体的散热途径 650

三、人体的体温调节 651

第三节 热舒适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652

一、热舒适环境 652

二、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653

第四节 热环境的评价 655

一、评价热环境的方法 655

二、常用的热应激指数 656

第五节 室内热环境参数及其要求 657

一、室内热环境微小气候参数及其要求 657

二、新风量和换气量及其要求 658

第六节 气温测定方法 659

一、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659

二、数显式温度计法 660

第七节 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661

一、通风干湿表法 661

二、电湿度计法 662

一、热球式电风速计法 663

第八节 风速测定方法 663

二、转杯式风速表法 664

第九节 辐射热测定方法 664

一、辐射热计法 664

二、黑球温度计 666

第十节 定内新风量、换气量测定方法 668

一、风口风速和风量的测定 668

二、示踪气体法 669

第十一节 综合参数的测定方法 672

第十七章 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性能测试 673

第一节 室内空气净化方法 673

一、室内空气净化方法的分类 673

二、室内空气净化器 674

三、光催化技术 676

第二节 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及其评价方法 680

一、洁净空气量及测试方法 680

二、净化效率及测试方法 694

三、去除率及测试方法 699

参考文献 701

第十八章 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测定 702

第一节 扩散法被动式个体采样器性能评价方法 703

一、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703

二、评价实验用的仪器与设备 705

三、性能评价实验方法 705

第二节 二氧化硫 710

第三节 二氧化氮 715

第四节 甲醛 720

第五节 氟化氢 724

第六节 氨 729

第七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734

一、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734

二、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738

第八节 二氧化碳 741

第九节 一氧化碳 745

第十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甲醛 747

第十一节 汞 753

参考文献 757

一、标准曲线绘制 759

第一节 标准曲线绘制和其特性 759

第十九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检验方法特性 759

二、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760

三、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 761

第二节 方法的灵敏度及其估算方法 761

一、灵敏度概念 761

二、灵敏度的估算方法 761

第三节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762

一、试剂空白值 762

二、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概念 763

三、低于检出限的测定值的结果表达 765

第四节 精密度与准确度 765

一、精密度 765

二、准确度 766

三、总不确定度 768

第五节 方法验证实验 770

一、实验室验证 770

二、现场验证 770

三、采样效率界限的有关规定 770

附录 772

Ⅰ 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 772

Ⅱ 木质板材中甲醛的卫生规范 773

Ⅲ 室内用涂料卫生规范 773

Ⅳ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774

Ⅴ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775

Ⅵ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775

Ⅷ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776

Ⅶ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776

Ⅸ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777

Ⅹ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777

Ⅺ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777

Ⅻ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778

ⅩⅢ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778

Ⅹ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779

ⅩⅤ 各类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781

ⅩⅥ 室内空气污染物卫生标准 785

ⅩⅦ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786

ⅩⅧ 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787

ⅩⅨ ppm与mg/m3的换算 788

ⅩⅩ 采样和分析记录表格 7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