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良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2016399
  • 页数:788 页
图书介绍: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目录

§1 绪言 4

目录 4

序 4

第一章 前言 4

1.1 合约一经订立,无法脱身 4

第二章 合约的订立 4

1.2 合约是否已订立的三个基本要求 5

§2 发盘(offer) 7

2.1 发盘必须明确 7

2.2 发盘与邀盘(invitation to treat)的区别 8

2.3 发盘的终止,时效与撤回 9

3.1 受盘与还盘不同之处,应为谈判之终 10

§3 受盘(acceptance) 10

3.2 对有否受盘,合约已否订定的证据保留重要性 11

3.3 双方受约束条款要看受盘前的协议或行为 13

§4 条件条款尚不完整的“合约” 15

4.1 英国法律原则上要求双方同意每一条款才有合约 15

4.2 双方已明确有合约订立,但事实上仍有条款未同意的情况 17

4.4 合约有否订立的重要分水线每次按客观事实的实例 19

4.3 合约一经订立,以后要求的条文必须双方同意才能修改(vary) 19

§5 关于“以合约细节谈定为准”(subject details) 21

5.1 “subject details”在租船业务的使用 21

5.2 美国法律对“subject details”的不同解释 23

§6 英国法律下subjects的一般性解释 26

§7 总结 28

第三章 约因(consideration) 32

§1 大陆法国家地位 32

§2 什么是约因? 32

§3 没有约因的承诺等合约 33

§4 约因只要存在,不必足够或相称(adequacy of consideration) 34

4.1 约因不相称的原因 34

4.2 名义上的约因(nominal consideration) 35

5.1 虚拟的约因(illusory consideration) 36

§5 约因存在的真存性 36

5.2 已过时约因(past consideration) 37

5.3 道义责任的约因 39

5.4 自愿者的地位 39

§6 放弃起诉的约因 41

6.2 放弃起诉是不知站不住脚的索赔 41

6.1 放弃起诉是明知站不住脚的索赔 41

§7 公民责任的约因(public duty) 43

§8 履行现有合约责任的约因 43

8.2 反对与赞成是有效约因的原因 44

8.1 船员雇用合约 44

8.3 目前法律地位 45

§9 履行对第三人的责任作为约因 46

§10 总结的实例介绍 46

1.1 概念的来由 51

§1 绪言 51

第四章 合约相互关系(privity of contract) 51

1.2 英国法律的发展 52

§2 相互关系概念带来外贸航运的困难 53

2.2 货物保险 54

2.1 提单 54

2.5 经纪人佣金 55

2.4 分租或分售情况 55

2.3 合并仲裁 55

2.7 受害方直接控告互保协会 56

2.6 造船厂的保证 56

2.9 保险商代位 57

2.8 替船东服务的小工,船员等面对第三者责任 57

2.11 撕破公司结构 58

2.10 二程船运输 58

§3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一:请原订约方借出名义起诉 63

2.12 代理安排加油 63

3.1 货损索赔例子之一:The“Sanix Ace” 64

3.2 货损索赔例子之二 65

3.3 会遇到的困难 66

3.5 只能获得名义损失例子之一:Beswick v.Beswick 67

3.4 原订约方能去获得的金额赔偿 67

3.7 转让(assignment)不解决问题 68

3.6 只能获得名义损失例子之二:Woodar Investment v.Wimpey Construction 68

没有金钱损失的货物卖方控告船东 69

3.8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一: 69

3.9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二:信托关系 70

3.11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四:Linden Gardens的先例 71

3.10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三:未透露委托人(undisclosed principal) 71

3.12 总结请求原订约方借出名义起诉的解决方法 73

3.13 请原订约方申请“履约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或禁止令(injunction) 75

4.1 1855年提单法不足之处 77

§4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二:立法 77

4.1.1 The“Aliakmon”先例 78

4.3 Privity of Contract:Contra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ies:Law Com.No.242,31.7.1996 79

4.2 1992年的海上运输法 79

4.1.2 其他同类情况 79

4.3.1 第三者能要求合约权利的分界 80

4.3.2 订约双方能去取消或改变合约权力的局限 81

4.3.5 1999年的Contracts(Rights of Third Parties)Act的立法 82

4.3.4 其他方面 82

4.3.3 合约下有的抗辩与反索赔 82

4.3.5.1 第一条:第三者可去直接强制执行合约条款 83

4.3.5.2 第二条:原订约方能去取消或改变合约权力的局限 87

4.3.5.3 合约承诺方被第三者起诉时能享有的抗辩 90

4.3.5.4 第四条:原合约方相互执行不受影响 93

4.3.5.6 适用例子之一:租约的经纪人佣金 94

4.3.5.5 第五条:豁免的合约种类 94

4.3.5.7 适用例子之二:多式联运的货方直接起诉转包承包方 95

5.1 喜马拉雅条款的作用 98

§5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三:喜马拉雅条款与分托管 98

5.2 喜马拉雅条款的用字 99

5.3 喜马拉雅条款的有效性 101

5.4 喜马拉雅条款用字不广泛的危险 102

5.6 托管与分托管(bailment and sub-bailment) 103

5.5 海牙——威斯比规则的情况 103

5.7 有条件的分托管(sub-bailment on terms) 104

6.1 法律上能构成的代理 107

§6 代理(agency) 107

6.2.1 三种不同的授权 108

6.2 授权 108

6.2.2 构成表面授权的条件 109

6.2.3 有怀疑不能去依赖表面授权 110

6.3.1 紧急代理人的构成条件 113

6.3 没有授权的紧急代理人(agent of necessity) 113

6.3.3 紧急代理人的实例 114

6.3.2 紧急代理人有的权利 114

6.5 代理人与非委托人的合约关系 115

6.4 没有授权的追认(ratification) 115

代理人或是定约方? 116

6.5.1 如何解释合约去确定身份: 116

6.5.2 合约说明是代理人仍被判作为订约方的先例 117

6.5.3 委托人被命名或未命名(named or unnamed principal) 118

6.5.4 从未透露委托人(undisclosed principal) 119

§7 转让(assignment) 120

7.1 合约责任不能转让 121

7.2 普通法不准转让合约利益 122

7.3 揽讼或助讼的法律(law of maintenance or champerty) 123

7.4.1 衡平法转让必需在诉讼中加入作为原订约方的转让方 124

7.4 允许的转让之一:衡平法转让(equitable assignment) 124

7.4.3 特殊情况下法院可免除加入转让方 126

7.4.2 作为原订约方的转让方(assignor)倒闭的情况 126

7.5.1 成文法转让:要绝对转让(absolute assignment) 128

7.5 允许的转让之二:成文法转让(statutory assignment) 128

7.5.2 成文法转让:书面通知债务方 130

7.5.3 成文法转让:要基于总的公平(subject to equities) 131

7.5.4 转让会对债权方做成不利情况 133

7.5.5 成文法转让:在通知一天财产债权转移给受让方 136

7.7 转让在文书上的做法介绍 137

7.6 衡平法转让与成文法转让 137

7.8.1 合约说明不准或限制转让 139

7.8 不容许去转让的权利或利益 139

7.8.3 纯是一个诉讼(mere rights of action) 140

7.8.2 个人合约不能转让 140

7.9.1 后来的改变 143

7.9 仲裁协议的转让 143

7.8.4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143

7.9.2 仲裁半途才转让的困优 144

7.9.3 总结仲裁协议的转让 149

7.10 对转让的总结 150

7.9.4 1996年仲裁法不去针对转让 150

1.1 误述在法律上的演变 153

§1 误述导致一个合约的产生 153

第五章 误述(misrepresentation) 153

1.2 现实中对误述的预防 155

1.3 法律对误述的轻重掌握 156

2.1 信托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 158

§2 误述不去导致一个合约的产生 158

2.2 其他关系下的误述责任 159

2.4 疏忽误述的责任应去多远? 160

2.3 Hedley Byrne v.Heller(1963) 160

2.5 控告船级社的案例 162

2.5.1 the“Morning Watch”(1990)一案 163

2.5.2 the“Nicholas H”(1992)一案 163

2.5.3 1997年Ramsgate死亡案例 165

2.5.4 美国案例与针对船级社责任的结论 165

§3 实是违约的误述 166

2.6 控告经纪人的案例 166

§4 误述的案例 167

§5 误述导致一个合约的理论 182

5.1 意见的表述(statement of opinion) 182

5.2 对将来意图的表述(statement of future intention) 183

5.3 对将来保证的表述(statement of promise) 185

5.4 对法律的陈述(statement of law) 186

5.5 不去自动披露(non-disclosure)或沉默(silence) 186

5.6 行为表示的陈述(representation by conduct) 187

5.7 持续性的陈述(continuity of representation) 187

6.1 受害方不知有误述 189

§6 有否诱导合约(inducement) 189

6.2 受害方不受误述影响 190

6.3 受害方完全知悉误述 192

6.4 保险合约对诱导的要求 192

§7 实质重要(material) 195

§8 诱导程度(degree of inducement) 196

§9 误述种类之一:无辜与疏忽的误述 197

§10 误述种类之二:欺诈性的误述 198

10.2.1 订约日为准计算办法(date of transaction rule) 199

10.2 在索赔损失方面 199

10.1 在取消合约方面 199

10.2.2 不同计算办法的先例 200

10.2.3 对欺诈性误述的政策 203

10.2.4 与疏忽误述索赔损失比较 203

§11 否定取消合约的权利(bars to rescission) 204

1.11 取消(rescission)与中断(termination)的分别 204

11.2 取消须要通知误述方 205

11.3 否定取消之一:不可能恢复原状 206

11.4 否定取消之二:伤害无辜第三方 207

11.5 否定取消之三:对合约追认 207

§12 对误述总结 208

11.6 否定取消之四:时隔太久 208

§13 1967年误述法附录 211

§1 概述 214

第六章 胁迫(duress) 214

§2 判断有否胁迫存在的标准 217

2.1 胁迫条件之一:胁迫的非法性(illegitimacy) 219

2.2 胁迫条件之二:被威胁方缺乏其他合理的选择 224

§4 对提出胁迫诉讼、废止合约时间上的限制 231

§3 协迫有否产生作用 231

§5 总结 232

第七章 非法(illegality) 233

§1 非法合约的例子 233

2.2.2 单方面知道 237

2.2.1 双方都知道 237

2.2 合约履行非法(illegality as to performance) 237

§2 非法的两种情况 237

2.1 合约本身非法(illegality as to formation) 237

2.2.3 单方面非法履行能否起诉获利? 238

3.1 对英国法律的无知 239

3.2 对外国法律的非法/违法 239

§3 对法律无知的抗辨 239

3.2.1 外国法律非法的其他种类 240

3.2.2 对外国法律的无知 241

4.1 犯刑法(crime) 243

4.2 逃避立法(evasion of statute) 243

§4 英国法律:何谓非法? 243

4.3 欺诈(fraud) 244

4.4 故意去侵权 246

§5 同一合约如何分开合约非法部分?(severance) 248

§6 总结的例子 249

第八章 错误(mistake) 250

§1 错误一般不能是回避合约的理由 250

§2 能去回避合约的错误 252

§3 构成普通法错误的大原则 253

§4 双方/共同错误(common or mutual mistake) 256

4.1 合约标的物的消失 257

4.2 对主权的错误 258

4.3 货物或标的本质搅错了 259

4.4 双方对一重大事实的假设错误(wrong assumption) 260

§5 一方错误(unilateral mistake) 264

§6 non est factum 268

§7 衡平法下的错误(mistake in equity) 269

1.1 条件条款与保证条款的分别 271

§1 绪言 271

第九章 条件条款,保证条款和中间条款(condition,warranty,intermediate terms) 271

1.2 违反条件条款允许取消合约的原旨: 273

1.3 市场转向来钻取消合约的空子 274

1.4 货物买卖法对条款的分类 275

§2 条件条款 276

2.1 “条件”(condition)一字的多种用途 276

2.2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一:成文法规规定 278

2.3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二:普通法(案例法)规定: 283

2.3.1 货物买卖针对时间条款会是条件条款 284

2.3.2 合约不针对时间亦会是条件条款 287

2.3.3 “Hong Kong Fir”的先例与中间条款的兴起 288

2.4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三:合同中规定 291

2.4.1 写明是“条件”(condition)的后果 292

2.4.2 写明是“保证”(guarantee)的后果 293

2.4.3 其他方法写明条款的重要性 294

§3 能去中断合约的重要(right to cancel contract) 296

§4 保证条款(warranties)与中间条款(intermediate terms) 298

4.1 今天太多中间条款带来的不稳定 299

§1 绪论 302

第十章 合约的解释 302

§2 依合约文件本身进行解释 305

2.1 有关原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 306

2.3 准则的例外情况 308

2.4 有关准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 310

§3 按通常语义解释合约文字 311

3.1 有关原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 313

3.2 订约时的语境(The matrix of fact) 314

3.3 历史原因 315

§4 整体地解释合约 317

4.1 局部的、范围较窄的条文超越普遍的、范围较广的条文 318

4.2 手写打字条款优于印就条款(written,typed clauses prevail over printed clauses) 320

4.3 并入条款 328

4.4 被删除部分(deletion) 331

§5 解释尽量支持合约文件 335

5.1 合约条文、文字无效、无法解释的情况 342

5.1.1 条文文字与合约的宗旨完全违背/相悖理论 342

5.1.2 条文间明显冲突 346

5.1.3 条文、文字过于空泛、含糊 347

5.1.4 国际惯例 352

§6 合约条文、文字的明确性 353

6.1 违反(或改变)法律的条文 356

6.2 有违一般做法、不寻常的条文 361

6.3 免责条款 368

6.3.1 针对规则 369

6.3.2 同类规则 379

§7 默示条款 381

7.1 构成默示条款的两项条件 382

7.2 租约下默示条款的例子 385

§8 小结 391

7.4 法律默示条款 391

§1 概述 393

第十一章 弃权(waiver)与禁止翻供(estoppel) 393

§2 弃权的形式 396

7.3 买卖合约下默示条款的例子:买方拒开信用证,卖方要否付运货物? 398

3.1 习惯引致的禁止翻供(estoppel by convention) 400

§3 禁止翻供的种类 400

3.2 误述引致的禁止翻供(estoppel by misrepresentation) 402

3.3 承诺性禁止翻供(promissory estoppel) 403

3.3.1 “High Trees”的先例 406

3.3.2 支付部分债务来了结全部债务的情况 408

4.1 买方对拒受货物的弃权及禁止翻供 409

§4 弃权及禁止翻供的例子 409

4.2 在商务仲裁的弃权及禁止翻供 410

4.3 租约中弃权及禁止翻供的例子 412

4.4 定案(Res judicata)及一事不理(Issue estoppel)原则 416

4.5 曾经认错的弃权及禁止翻供 419

§5 弃权和禁止翻供的构成条件 420

5.1 公道(equity) 421

5.2 诱导(inducement) 435

5.3 沉默(silence)和不作为(inaction) 441

5.4 依赖(reliance) 448

5.4.1 依赖的合理性(reasonableness to rely) 450

5.4.2 损害性依赖(detrimental reliance) 455

§6 弃权和禁止翻供的法律特征 460

6.1 暂止性(suspensive nature) 460

6.1.1 合理通知后才能恢复权力例子之一:买方不开信用证 461

6.1.2 合理通知后才能恢复权力例子之二:航运租船 463

6.1.3 判断何时发出合理通知的重要性 465

6.1.4 合理通知何谓“合理”? 466

6.1.5 永久性,不能以合理通知恢复权力的例外 467

6.1.6 对恢复行使合约权利前必须先给合理通知的再次警告 470

6.2 抗辩性 471

§7 小结 475

第十二章 合约受阻(frustration of contract) 477

§1 合约下的严格或绝对责任 477

§2 对订约后无法预见意外的例外 479

§3 合约受阻的著名注释 480

§4 可以构成合约受阻的大原则 482

4.1 受阻是法律问题,但裁定事实仍是仲裁员的工作 482

4.3 受阻事件如果在合约订明,但订得不完整,足够(sufficient)与明确,仍不能阻止合约受阻的理论 483

4.2 受阻的事件(frustrating event)必须在订约后发生,这事件照说应该是双方订约时不能预见的 483

4.4 这受阻事件必须是非常严重(radical),外来的突发事件(supervening)令整个合约无法履行(impos-sible of performance)或是合约的共同意愿被毁(common purpose of contract destroyed) 486

4.5 多花钱,多花时间,赚变亏都不足令合约受阻 486

4.6 外来的突发事件并不严重影响合约不构成受阻 488

4.7 产生受阻情况任何一方没有责任过错 489

4.9 受阻后合约被杀死,受阻前已付应付的钱可被保留,以后才要付的钱也不必再履行 491

4.10 合约可以分开而一部分受阻 491

4.8 受阻令合约自动中断 491

§5 租约受阻实例之一:运费的支付 492

5.1 普通法下运费支付地位与Frustrated Contracts Act 1943不适用 492

5.2 Frustrated Contracts Act立法的缘由 493

5.3 Frustrated Contracts Act的简介 495

5.4 TCT(Time Charter Trip)的地位 497

5.5 预付运费(prepaid or advance freight) 498

5.5.1 The“Lorna 1” 500

4.2 重申条件条款的肯定性先例:Bunge v.Tradax 500

5.5.2 The“Karin Vatis” 501

5.5.3 The“Dominique” 501

5.6 总结 503

§6 租约受阻实例之二:延误(delay) 504

6.1 政府征用船舶的情况 504

6.2 罢工的情况 505

6.3 战争的情况 506

6.3.1 延误情况下决定受阻一天的不易 507

6.3.2 延误情况下决定受阻一天的准则 508

7.1 具体货物(specific goods)的消失 509

§7 实例之三:货物买卖合约受阻 509

7.2.1 货物被毁 510

7.2 “非具体”货物(unascertained goods)的情况 510

7.2.2 来源发生意外 511

7.2.2.1 来源明确规定 511

7.2.2.2 来源只是卖方自己的意图 512

7.2.3 多个合约下部分货物来源发生意外 513

7.2.2.3 来源是双方意图,但没有写在合约 513

§8 Force majeure条款 515

8.1 作用 515

8.2 这种条款的例子 516

8.3.1 “阻止”与“妨碍”的分别 519

8.3 条款的解释 519

8.3.2 force majeure一词的解释 520

8.3.3 条款是否免责条款的争议 522

8.4.1 简单的force majeure条款 523

8.4.2 force majeure条款应有内容 523

8.4 条款的结构 523

§9 合约受阻的总结 525

第十三章 毁约(repudiatory breach) 526

§1 毁约的定义 526

1.1 “拒绝”(renunciation) 527

1.2 “不可能”(impossibility)。 529

§2 多预期毁约情况的原因 532

1.3 “不履约”(failure to perform) 532

2.1 话说过了火 533

2.2 毁约方的对方有错也不影响是毁约 533

§3 预期毁约的后果 534

3.2 选择的行使:“接受”毁约 535

3.1 无辜方有选择的理由 535

3.4 选择“接受”毁约要合理的快 537

3.3 “接受”毁约可以是行动表达 537

3.5.1 无辜方选择的准则 538

3.5 无辜方如果选择肯定(affirm)合约存在的后果 538

3.5.2 选择准则之实例一:租船下没有货可装 540

3.5.3 选择准则之实例二:卖方不交货 541

3.6 先去肯定合约又去中断合约的危险做法 542

3.6.1 危险做法例子之一 542

3.5.4 选择“肯定”合约后遇上受阻等情况 542

3.6.2 危险做法例子之二 543

3.6.3 明确的电文 545

3.6.4 这方面的总结与警告 545

3.7 “接受”毁约并可去马上计算损失的问题 546

3.7.1 索赔估计将来因不履约造成的损失所带来的争议 547

3.7.2 毁约同时另有合法中断合约的理由会如何影响损失计算 547

3.7.3 不是同时,而是将来,但肯定会发生可合法中断合约理由的情况 548

3.7.4 不是同时,而是已经过去了的合法中断合约理由情况 550

3.7.5 其他计算损失的问题 551

3.8 不“接受”毁约与要减少损失责任的矛盾 552

4.2 毁约方有一个“诚实的误解”(honest misapprehension) 553

§4 预期毁约的构成 553

4.1 毁约方内心善意 553

4.3 构成毁约的拒绝用字要明确决绝 558

4.4 拒绝是否要是合约重要部份才构成毁约? 560

§5 毁约的总结与著名案例 562

§1 履行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 566

第十四章 损害赔偿 566

1.2 履行指令的考虑因素 567

1.1 履行指令的局限 567

§2 损害赔偿的大原则 568

2.1 “复原”的大原则 569

2.2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 570

§3 违约与侵权在损害赔偿上的分别 571

3.1 有何主要分别? 571

3.2 告违约?告侵权? 573

3.3 告违约同时可告侵权的例外 574

§4 “复原”详论之一:以破坏合约方最低合约责任为准 575

4.1 有选择权(option)的情况 576

4.3 合约有两种以上的履行方法 577

4.2 已行使了选择权 577

4.4 例外情况 581

§5 “复原”详论之二:象征性赔偿(nominal damage) 581

§6 “复原”详论之三:惩罚性赔偿(exemplary or punitive damages) 583

6.1 侵权:英国法律地位 584

6.2 合约:英国法律地位 585

6.2.1 目前地位不公平之例 586

§7 “复原”详论之四:期望损失(expectation loss)与依赖损失(reliance loss)的分别 587

6.2.2 应对方法 587

7.1 期望损失 588

7.2 依赖损失 589

7.2.1 依赖损失只要合理,不须是合约内必要去花费 590

7.2.2 合约订立前受害方的花费(pre-contract expenditure) 590

7.3 允许索赔“依赖损失”的例外 591

7.3.2 成功索赔“依赖损失”例子 592

7.3.1 证明“期望损失”只要有合理的肯定(reasonable certainty) 592

7.3.3 “依赖损失”不能用来补救蚀本生意(a bad bargain) 593

7.4 对期望损失与依赖损失混乱的例子 595

7.5 归还(restitution)与期望损失的分别 597

§8 “复原”详论之五:损失难以计算 597

8.1 估计利润要依赖其他“变数”(contingency) 598

8.2 没有市场价格 601

8.3 受害方对第三者的责任与未付出费用 602

8.4 损失难以计算的例子 603

§9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一:精神痛苦(mental distress)等非金钱损失(non-pecuniary loss) 604

9.1 不赔原则的例外情况之一 604

9.2 不赔原则的例外情况之二 605

9.4 不赔原则的再度放松 606

9.3 不赔原则的探讨 606

9.5 不赔原则会否再放松? 609

§10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二:因果关系(causation) 611

10.1 因果关系原则的例子 612

10.2.1 无责任也没有选择的行为 617

10.2 新介入因素之一:第三方的行为 617

10.2.3 第三方既是错误,也是自由选择行为 618

10.2.2 无责任但有选择的行为 618

10.2.4 严重第三方错误可中断因果链例子 619

10.2.5 严重第二方错误不能中断因果链的例外情况 620

10.3 新介入因素之二:外来事件 621

10.4.1 受害方没有错的行为 623

10.4 新介入因素之三:受害方的行为 623

10.4.2 受害方选择有错或有疏忽的行为 624

§11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三:损失遥远性(remoteness of damage) 627

11.1 要去局限那一种损失可被赔偿的原因 628

11.2.1 Re Polemis的先例 630

11.2 侵权的损失被局限的情况 630

11.2.2 The“Wagon Mound”先例 631

11.2.3 侵权以合理预见的损失为局限带来的不肯定 631

11.3.1 Hadley v.Baxendale的先例 633

11.3 违约的损失被局限的情况 633

11.3.2 Hadley v.Baxendale的两条规则之一 634

11.3.3 Hadley v.Baxendale的两条规则之二 637

11.3.4 Victoria Laundry的先例 638

11.3.5 对分售(subsale)分租(sub-charter)利润丧失的启示 640

11.4 侵权与违约在合理预见与合理考虑到上的分别 643

11.5.1 通知应是在订约时或前 645

11.5 Hadley v.Baxendale第二条规则通知要求的探讨 645

11.5.2 通知的形式 647

11.5.3 对特别情况通知的足够程度 647

11.5.4 订约时通知可去索偿特别损失例子 648

11.7 损失遥远性(remoteness)不稳定之处与总结 649

11.6 损失类别有考虑到,则不理会严重程度 649

11.7.1 迟交货损失索赔的各种变化 650

11.8 对损失遥远性很可能错误裁决一例 652

§12 “复原”局限详论之四:减少损失(mitigation) 658

12.2 减少损失的三重含义或要求 659

12.1 减少损失作为限制赔偿责任 659

12.3 采取合理行动来减少损失 660

12.3.1 预期毁约后应另找替代的日期 661

12.3.2 毁约方重又提出新要约(re-offer)的情况 663

12.3.3 对待新要约合理与否的不稳定裁决 666

12.3.4 其他方面的行动合理与否 668

12.3.5 解释合理与否减少损失要宽松 669

12.3.6 解释合理与否减少损失要较严格的说法 671

12.3.7 法律要求减少损失的原意 672

12.4 减少损失引起的费用 673

12.5 已实际避免或减少了的损失不可获赔 674

12.6 预期毁约的情况 675

12.6.1 不接受对方预期毁约不必去减少损失的先例 676

12.6.2 合法利益(legitimate interest)理论的出现 677

12.6.3 何谓“合法利益”? 678

12.6.4 这方面不稳定的案例 679

12.6.6 受害方可以合理不接受毁约的情况 682

12.6.5 适当情况应去毁约迫对方减少损失 682

12.6.7 其他在这方面灵活运用的例子 683

12.6.8 这方面的总结 684

12.7 减少损失原则在经济上的意义 685

12.7.1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一 686

12.7.2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二 686

12.7.3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三 687

12.7.5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五 688

12.7.4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四 688

12.7.6 “有效益违约”的总结 689

§13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五:受害方本人有一部分错 690

13.1 侵权的地位:1945年的立法 691

13.2 1945年立法能否针对合约? 692

13.2.1 De Meza的先例 692

13.2.2 The“Shinjitsu Maru No.5”的先例 693

13.2.3 Vesta v.Butcher的先例 694

13.3 违约依照双方错误去分摊损失的总结 695

§14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六:混合原则 696

14.1 混合原则的先例 696

14.2 租船下小工损坏未修理索赔的例子 698

15.1 议定赔偿与罚款的作用 700

§15 议定赔偿(liquidated damages)与罚款(penalty) 700

15.2 议定赔偿与罚款的区分 701

15.3 先例对议定赔偿金与罚款的具体区别 702

15.4 近年对具体区别的收紧 709

15.5 议定赔偿也是一种赔偿责任限制 711

15.6 对罚款无效规则的规避 712

15.7.1 定金(deposit) 714

15.7 定金(deposit),分期付款(instalment payment)与没收(forfeiture) 714

15.7.2 分期付款(instalment payment)与没收(forfeiture) 716

§16 计算损失的实例 718

16.1.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 719

16.1 租船人/货方毁约不提供货物(failure to load) 719

16.1.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 721

16.1.3 The“Noel Bay”对几个疑难的解答 724

16.1.5 计算损失案例之四 726

16.1.4 计算损失案例之三 726

16.1.6 计算损失案例之五 727

16.1.7 计算损失案例之六 728

16.1.8 计算损失案例之七 729

16.1.9 总结 730

16.2 在装港船舱不清洁 730

16.3 期租下还船地点不正确 731

16.3.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 732

16.3.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 732

16.4 期租租期被超越(overlap) 733

16.4.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 733

16.4.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 734

第十五章 结论 736

§1 一份对自己有保障的合约的重要性 736

§2 中国一部份人对合约订定的态度 737

§3 合约条款的优劣主因 739

4.1 两个假设 742

§4 订约自由的假设 742

4.2 假设不能成立下的立法 743

4.3 1977年不公平合约法 743

4.4 欧共体的Unfair Terms in Consumer Contracts Regulation 1994年 745

§5 订约自由游戏规则下对中国青年的前瞻 751

案例索引 756

1.4 租船常见误述的情况 1571

2.2 谈判中证据的准则(parol evidence rule) 33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