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廷湘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447901
  • 页数:551 页
图书介绍:在前两版次的书成功出版后,作者在收集新史料的基础上,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加以整理提升,历时五年,重新编撰此书,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提供给高校师生。本书作者采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讲述和分析了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奔溃,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内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本书为众多高校选为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史》目录
标签:现代史 主编

上编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 1928

第一章 中华民国成立 3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3

一、四川保路运动 3

二、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 11

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3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和经济政策 14

第二节 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16

一、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16

二、《临时约法》的制定 临时政府的财政危机 17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都北京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

第三节 袁世凯巩固统治和民初政争 20

一、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20

二、二次革命 白朗起义 21

三、《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3

第二章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6

第一节 洪宪帝制的建立 26

一、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 26

二、洪宪帝制的建立 28

第二节 护国战争 29

一、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 29

二、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 30

三、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 洪宪帝制覆灭 31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3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3

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35

三、民初的教育 37

四、《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9

第三章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 42

第一节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42

一、黎元洪出任大总统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42

二、“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45

三、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47

四、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 50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 52

一、中央政权结构 52

二、地方政权结构 54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60

一、护法军政府成立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60

二、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62

三、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64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7

第一节 五四运动 67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67

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68

三、五四运动 70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73

一、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 73

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 75

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 79

四、“学衡派”的主张 81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82

六、白话文运动 8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6

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86

二、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间的论战 88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92

第五章 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 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94

第一节 直皖战争爆发 皖系的衰败 94

一、直皖争夺的加剧 94

二、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 96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 97

一、华盛顿会议与列强对华关系新格局的形成 97

二、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及其权力之争 99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101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102

一、南方军阀的内争 孙中山重建军政府 102

二、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与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103

三、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 陈炯明叛变 104

第六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发展 10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07

一、众多救国方案的提出与尝试 107

二、中共“二大”召开 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112

第二节 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116

一、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1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119

第七章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国民革命的兴起 121

第一节 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121

一、江浙战争 121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 122

三、奉系执政后的政争 124

四、善后会议的召开 125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27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127

二、国民党改组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30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平定商团叛乱 134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137

一、中共“四大”的召开 137

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和逝世 140

三、五卅运动 142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45

第八章 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 148

第一节 北伐前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148

一、国民党左中右三派的分化和廖仲恺遇刺 148

二、戴季陶主义的出现与国民党的文化转向 150

三、西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大” 151

四、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54

五、北伐战争的酝酿 157

六、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59

第二节 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 161

一、直奉军阀结成“反赤”同盟 161

二、关税特别会议和法权会议 162

三、反对关税会议的斗争与“首都革命” 164

四、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 “三一八”惨案 段祺瑞政府倒台 165

五、“护法”与“护宪”:直奉两系的明争暗斗 167

六、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168

第三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69

一、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169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71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73

四、工农运动在湘、鄂、赣地区的迅猛发展 175

第九章 北洋军阀割据结束 179

第一节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 179

一、“安国军政府”的成立 179

二、各派军阀的明争暗斗 180

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82

四、“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83

五、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85

六、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紧急时期的政策策略 186

第二节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 188

一、武汉国民政府的严重危机 “七一五”政变 188

二、宁、汉合流及国民党各派的纷争 190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 192

四、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割据时代结束 194

第三节 国民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与军阀统治下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196

一、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引起的文化论争 196

二、收回教育权运动 199

三、国民革命时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201

下编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8— 1949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 207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内政外交 207

一、国民党实施“训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207

二、编遣会议 209

三、改订新约运动 212

第二节 国民党内再起派系之争 215

一、蒋桂战争 215

二、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217

三、约法之争 220

四、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22

第十一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 225

第一节 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25

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 22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 229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230

四、毛泽东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31

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32

一、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232

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236

三、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238

四、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克服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40

五、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与王明路线统治全党 242

第三节 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244

一、第三党 244

二、国民党改组派 245

三、人权派 246

四、乡村建设派 248

五、中国托派 251

第十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 国民政府对政治经济统治的强化 25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53

一、“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 253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54

三、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56

四、欧美列强对日本的迁就和“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257

五、伪“满洲国”的建立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258

第二节 中国抗日斗争的曲折发展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 260

一、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和长城抗战 260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261

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日义举 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 261

四、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 263

第三节 30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 264

一、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 264

二、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68

三、民营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危机 272

四、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强 274

第十三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红军长征 276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276

一、“苏准会”的召开 276

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277

三、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279

四、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成就 280

第二节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北上抗日 283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83

二、主力红军长征 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284

三、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斗争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87

第十四章 国共军事对抗的中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90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 290

一、华北事变 290

二、国内政治关系的重大变化 291

三、“一二·九”运动 292

第二节 抗日民统一战线的酝酿 294

一、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294

二、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 296

三、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五五宪草”的公布 297

四、国共两党开始有限对话 298

第三节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00

一、两广事变 绥远抗战 300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02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 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305

第十五章 30年代中前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 307

第一节 30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 307

一、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政策 307

二、“新生活运动”和“本位文化建设” 309

三、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 312

四、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314

五、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 318

第二节 30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 321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 321

二、苏维埃区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324

三、新疆内蒙少数民族人民的革命运动 326

第十六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个战场 329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329

一、卢沟桥事变和平津作战 329

二、“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 330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31

四、国民党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国民参政会的设置 332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334

一、太原会战 南京陷落 334

二、陶德曼“调停”和日本的诱降逼降 337

三、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及失利 广州失陷 338

四、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和沿海工业、高校内迁 341

五、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 342

第三节 敌后游击战场的形成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44

一、中共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344

二、红军改编与平型关大捷 345

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345

四、根据地抗日政权的建立 349

五、中共党内两条抗战路线的斗争 350

第四节 民众抗战运动 352

一、民众抗日救亡斗争的发展 352

二、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 353

三、华侨与抗日战争 354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356

第一节 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 356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 356

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358

三、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359

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360

第二节 相持阶段的政治军事 361

一、汪伪“国民政府”成立 361

二、正面战场实行持久战 362

三、宪政运动的兴起 364

四、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 365

第三节 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 367

一、国民党开始制造反共磨擦 367

二、百团大战 368

三、统一战线的坚持 边区政权的建设与发展 371

四、“皖南事变”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373

第十八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 376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 376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战区的建立 376

二、中美英军事合作 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 377

三、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378

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正面战场 380

第二节 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的措施 382

一、日军对根据地的大举进攻 382

二、中国共产党巩固边区的政策措施 延安整风运动 383

三、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85

第三节 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战线的论争 387

一、国民政府的新县制建设 387

二、西南、西北的开发 388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91

四、民族工业和农业的困境 392

五、思想战线的论争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393

第四节 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397

一、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形式的讨论 397

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398

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 399

四、国民党加强文化管制 401

五、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403

第十九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406

第一节 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 406

一、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 406

二、豫湘桂战役 408

三、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410

四、民主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 411

第二节 国共两党谋划战后建国方略 413

一、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413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16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17

四、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418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420

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 420

二、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 422

三、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 日本无条件投降 424

第二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政治关系的演变 427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427

一、战后国际形势 427

二、中国共产党应付时局的策略 428

三、民主党派的发展及其政治主张 4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各政治派别维护和平的努力 433

一、重庆谈判 433

二、国统区人民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 435

三、美国调解国共关系和政治协商会议 436

四、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440

第二十一章 全面内战爆发 444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战略进攻的失败 444

一、全面内战爆发 444

二、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失败 445

第二节 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450

一、国共谈判最后破裂 450

二、“制宪国大”和国民政府的改组 451

三、《中美商约》的签订 453

四、国统区经济的严重危机 455

第三节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457

一、国统区民众运动的高涨 457

二、台湾“二二八”起义 459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460

四、新疆三区革命 462

第二十二章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崩溃 465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作战 465

一、三路大军南下作战 465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 46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筹划全国胜利 468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共农村和城市工作方针 468

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470

三、解放区发展壮大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 472

第三节 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崩溃 473

一、国民党分区防御战略的失败 473

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475

三、国民党挽救危机的措施 “行宪国大”的召开 477

四、国统区民众和少数民族的反蒋运动 479

五、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480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教育 482

一、解放区的文化教育 482

二、国统区的文化教育 484

三、思想界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 485

第二十三章 民国时期的文艺、学术和科技成就 487

第一节 文学艺术成就 487

一、文学 487

二、艺术 489

第二节 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成就 492

一、哲学 492

二、心理学 502

三、历史学 504

第三节 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成就 507

一、教育学 507

二、社会学 513

三、经济学 515

第四节 科学技术成就 521

一、中国近代科学的孕育时期 521

二、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时期 524

第二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29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 529

一、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方略的确定 529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完成 530

三、民主党派放弃“中间道路”理想 53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筹划建国方略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 535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535

二、北平和平谈判 537

三、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 53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40

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540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54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43

参考文献 544

后记 5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