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思和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9023579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文学史概念的引导,传递出文学史的信息;同时,打破以往文学史一元化的整合视角,以共时性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现,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 本书贯穿了主编陈思和的几个颇具创见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等,以此梳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成分和发展流变。 本书以文学现象为依据,在介绍文学运动史料和文学史背景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作品分析方面,使学习者通过解读作品去实现对文学史中体现出的精神传统的理解。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一198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特征战争文化规范、和平建设时期新的文化规范以及“无名”时代的文化多元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本书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史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上一篇:中华对联大典下一篇:怎样作哀挽联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1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16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16

第二节 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 22

第三节 寻找时代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25

第四节 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28

第二章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 32

第一节 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32

第二节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36

第三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40

第四节 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 48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55

第一节 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 55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红日》 61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64

第四节 战争小说与人性美:《百合花》 68

第四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74

第一节 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74

第二节 家族和历史的命运组合:《三家巷》 80

第三节 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83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85

第五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90

第一节 “双百方针”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 90

第二节 新的矛盾和困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97

第三节 思想者的苦恼:《望星空》 101

第四节 受难者的炼狱之歌:《又一名哥伦布》与《有赠》 104

第六章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109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 109

第二节 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114

第三节 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陶渊明写(挽歌)》 117

第四节 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与《况钟的笔》 121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 124

第一节 进入汉语世界的多民族文学 124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阿诗玛》 129

第三节 民族风土的记忆与诗情:《正红旗下》 134

第四节 汲取民间营养的文人创作:《划手周鹿之歌》 137

第八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 143

第一节 时代的抒情与个人的思考 143

第二节 时代的抒情:《桂林山水歌》与《长江三日》 149

第三节 现实的讽喻:《燕山夜话》及其他 151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 155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16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 162

地下文学活动 162

第二节 老作家的秘密创作:《缘缘堂续笔》 175

第三节 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 177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 182

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189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 189

第二节 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随想录》 194

第三节 年轻一代的觉悟与反思:《死》 198

第四节 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一代人》 201

第十一章 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 204

第一节 “归来者”的历史反思 204

第二节 从“同路人”的立场反思历史:《内奸》 208

第三节 对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海的梦》 211

第四节 对民族灾难的反思:《哎,大森林》 214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218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兴盛 218

第二节 苦难民间的情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222

第三节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 225

第四节 女性激愤的呼声:《方舟》 227

第十三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 230

第一节 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 230

第二节 呼唤理想的人民公仆:《假如我是真的》 233

第三节 小人物命运的悲喜剧:《陈奂生上城》 236

第四节 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人生》 238

第十四章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242

第一节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242

第二节 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受戒》 247

第三节 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烟壶》 250

第四节 来自大西北风情的歌唱:《巩乃斯的马》与《内陆高迥》 254

第十五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262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 262

第二节 “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致橡树》与《双桅船》 268

第三节 舞台上的现代艺术尝试:《绝对信号》 270

第四节 小说中的现代意识:《山上的小屋》 272

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276

第一节 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 276

第二节 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棋王》与《爸爸爸》 282

第三节 来自民间的美好诗情:《商州初录》 285

第四节 “探索电影”的文化反思:《黄土地》 288

第十七章 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 291

第一节 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291

第二节 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冈底斯的诱惑》 295

第三节 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我是少年酒坛子》 297

第四节 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 301

第十八章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 306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306

第二节 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风景》 310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一地鸡毛》 313

第四节 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红高粱》 317

第十九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321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 321

第二节 摇滚中的个性意识:《一无所有》 326

第三节 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动物凶猛》 328

第四节 从小说到电影:《要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332

第二十章 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 336

第一节 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 336

第二节 个人对生命的沉思:《我与地坛》 340

第三节 个人对时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 343

第四节 个人对时代的承担:《帕斯捷尔纳克》 346

第二十一章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350

第一节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350

第二节 女性自我世界的空间:《女人组诗》 354

第三节 中外文化撞击的空间:《少女小渔》 357

第四节 深层个性心理的空间:《绝望中诞生》 359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363

第一节 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 363

第二节 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残月》 368

第三节 语言覆盖下的民间世界:《马桥词典》 371

第四节 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 374

附录一 379

附录二 381

没有结束的结语(代后记) 4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