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健,黄开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11087186
- 页数:1585 页
目 录 3
序 3
前言 3
导 论 3
第一章 中国制造技术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3
第一节历史回顾——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
一、制造业与制造技术发展的简要回顾 3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4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4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6
第二节现状描述——进步显著与阶段性差距并存 6
二、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阶段性差距 8
第三节 未来蓝图——21世纪中国制造构想 8
一、推动制造业变革的环境 9
二、未来的中国制造业企业 10
三、未来的先进制造技术 12
第四节战略选择——引导中国制造业走向繁荣昌盛 14
一、“面上并行”与“点上跨越”战略 14
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与高技术产业并重(两高并重) 14
三、促进大型企业发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并重 15
五、近期应以发展和应用现代设计技术为重点、以技术集成为突破口 16
第九节农产品加工机械 (11 16
四、转变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消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16
第五节过渡途径——从目前状态走向未来企业 17
一、通过引进、创新,实现企业技术升级 17
二、采用现代设计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推进产品创新 18
改造老企业 19
三、采用适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19
四、实施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进企业重组 20
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21
第六节关键措施——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22
一、观念变革是前提 22
二、教育培训是切入点 22
三、机制转变是关键 22
五、政府应着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体系 23
一、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人的工作变化 24
第七节培养新人——建立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人才培训体系 24
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人的素质和技能的需求 25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26
第八节走自己的路——创造适合国情的制造模式 27
第二章中国古代机械简史 28
第一节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机械的发展水平 28
一、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 28
二、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29
三、秦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9年) 31
四、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 34
五、明、清前期(鸦片战争前,1368~1840年) 35
一、中国古代铸造技术 37
第二节中国古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 37
二、中国古代锻造技术 39
三、中国古代热处理技术 40
四、中国古代切削加工技术 41
第三章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简史 43
第一节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 43
一、外商在中国经营的船舶修造厂 43
二、清政府设立的军工厂 43
三、民族资本经营的民用机器厂 44
第二节清代和民国北洋政府时代的中国机械工业 44
一、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的机械工业 44
二、清政府经营的军事工业继续发展 45
三、民族资本经营的民用机器工业有很大发展 47
四、中国早期机械产品发展情况 48
第三节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1927~1949年) 49
一、1937年“七七事变”前的中国机械工业 49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 50
三、苏区和解放区的机械工业 52
四、抗战胜利后到全国解放前的中国机械工业 53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中国机械工业概况 54
一、旧中国机械工业经济指标曾达到的水平 54
二、旧中国机械工业主要行业产品曾达到的水平 55
一、机械工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62
第四章中国现代机械工业简史 62
第一节概 述 62
二、发展中的中国机械工业 64
第二节发展历程 65
一、建立机械工业初步基础 65
二、建立比较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 66
三、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70
第三节重大的成就 75
一、跨越式发展,生产力迅速增强 75
二、运行体制变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78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80
四、制造技术达较高水平 82
五、研制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能力不断提高 83
一、农业机械 85
第四节 中国机械工业主要行业产品水平提高情况 85
二、电力设备 87
三、石油设备 91
四、石油化工和化工工业设备 92
五、矿山设备 95
六、冶金设备及重型锻造设备 97
二、养鸡机械 (1 100
七、机床工具 101
三、养猪设备 (1 103
八、轻纺工业设备 103
九、汽车 105
十、铁路运输车辆 108
十一、船舶 109
十二、飞机 111
十三、航天工业 112
十四、环境保护机械 115
一、技术水平 117
第五节与国际机械工业竞争力的几点比较 117
二、生产效率 119
三、企业规模 120
第六节基本经验和启示 122
一、准确定位,按照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要求,加快建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称的机械工业 122
二、弘扬“两弹一星”、“九大设备”精神,促进机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124
三、着眼于提高机械工业整体素质,解决不合理重复建设 125
四、按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方针 126
五、集中优势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时期办成几件体现国家意志的大事 127
六、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并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28
七、制定国家装备政策,使用与制造部门密切结合,搞好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129
八、吸取历史教训,积极面对“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 129
第七节推进新一轮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机械工业的再次跨越式发展 131
第五章技术政策及技术选择 134
第一节制定技术政策的意义及技术政策的内容 134
一、制定技术政策的意义 134
二、技术政策的内容 134
第二节机械工业若干技术政策要点 135
一、制定过程 135
二、政策组成及主要内容 136
三、实施情况 140
一、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 142
第三节全国科技规划和计划及机械工业科技规划和计划 142
二、1963~1972年科技规划纲要 143
三、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43
四、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 144
五、1991~2000年科学技术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145
六、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 146
第一节尝试阶段(1929~1948年) (1 148
一、早期出现的汽车 (1 148
第一部分 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151
第六章标准化技术 151
第一节机械工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151
一、创业与奠基 152
二、因势利导,推动机械工业标准化的发展 153
三、改进作风,加强规划,力求实效 153
四、在“十年动乱”后努力重建秩序 154
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新的标准体系 155
七、培养汽车工业技术人才 ( 1 155
六、依法调整标准体系,继续推进与国际标准接轨 156
一、建设一汽创建汽车工业技术 (1 156
第二节机械工业标准化的主要成就与作用 156
一、建立起较完备的机械工业标准体系 157
二、建立了行政管理与技术归口分立的行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 157
三、标准化促进机械工业技术进步 158
第三节机械工业标准化的基本做法 161
一、以企业为基础,以科研单位为核心,构成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的技术工作系统 161
三、创建摩托车工业技术 (1 161
二、以促进产品品种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机械工业的标准体系 162
三、加强试验研究,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166
四、发展企业标准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67
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我国标准体系的调整 168
四、北京开发BJ212吉普车制造技术 (1 170
六、通过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协作,更好地实现标准化的经济效益 170
七、重视对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 171
七、天津TJ620型10座小客车制造技术 ( 1 173
一、设计技术的内涵 173
第一节概 述 173
第七章设计技术 173
二、设计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 175
一、直觉设计阶段 176
第二节中国古代设计技术概述 176
二、经验设计阶段 177
第三节 中国近代设计技术的发展 178
一、近代的机械仿制 178
二、仿制技术的初步掌握 179
三、仿制技术的提高 180
第四节中国现代设计技术的发展 18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设计技术的发展 180
二、文革时期设计技术的发展 181
三、改革开放时期设计技术的发展 182
四、建国后技术引进对设计技术发展影响 184
第五节中国先进设计技术的发展 186
一、优化设计 187
二、有限元法 188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89
五、工业设计 191
四、模拟仿真和虚拟设计 191
六、绿色设计 193
七、其他设计技术 194
第六节结束语 197
第一节概 述 199
第八章铸造技术 199
一、中国古代合金冶铸技术的发展 200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 200
二、中国古代铸造工艺的发展 201
三、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202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铸造技术 203
第四节 中国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 204
一、中国现代铸造合金和熔炼技术的发展 206
二、中国现代砂型铸造技术及造型材料的发展 229
三、中国现代特种铸造技术的发展 236
四、中国现代铸件落砂清理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 242
五、中国现代铸造科技前沿及其发展 244
六、中国现代铸造教育和科研设计的发展 247
第九章塑性成形技术 251
一、塑性成形技术范畴和研究的内容 251
第一节概 述 251
三、中国古代塑性成形技术发展简介 252
二、塑性成形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52
四、中国近现代塑性成形技术发展概况 253
第二节 中国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 256
一、锻造技术的发展 256
二、冲压和冷锻技术的发展 259
三、回转成形技术的发展 261
四、超塑性技术的发展 263
五、塑性成形模具技术的发展 266
六、计算机在塑性成形技术发展中的应用 268
第十章焊接技术 272
一、焊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72
第一节概 述 272
三、焊接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 273
二、焊接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273
二、建国前焊接技术的应用(1840~1949年) 275
一、中国古代焊接技术的应用(1840年前) 275
第二节焊接技术的应用 27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焊接技术的应用 277
一、电弧焊技术 278
第三节焊接技术的发展 278
二、电阻焊技术 289
三、钎焊技术 291
四、其他常用焊接技术 293
五、焊接机械化与自动化 297
一、气体火焰设备 302
第四节热切割技术 302
二、等离子切割 303
三、高能束切割 303
第五节新中国建立以来大事纪 304
一、热处理技术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13
第一节概 述 313
第十一章热处理技术 313
三、热处理技术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314
二、热处理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 314
四、中国古代热处理技术发展简介 315
五、中国近现代热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316
一、基本热处理技术发展 319
第二节中国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319
二、化学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321
三、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323
四、热处理新技术 325
五、热处理节能技术的发展 330
六、计算机在热处理技术发展中的应用 332
一、表面工程技术内涵与机械工业常用的表面技术 336
第一节概 述 336
第十二章表面工程技术 336
二、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37
第二节 中国古代表面技术 338
第三节中国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 339
一、国内表面工程行业概况 339
二、电镀技术的发展 342
三、电刷镀技术的发展 345
四、热浸镀技术的发展 346
五、化学镀技术的发展 347
六、表面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 348
七、热喷涂技术的发展 350
八、转化膜技术的发展 352
九、防锈、封存与包装技术的发展 353
十、气相沉积技术的进展 354
十一、三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 356
一、材料技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361
第一节概 述 361
第十三章材料技术 361
二、材料技术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62
三、材料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 363
第二节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材料技术发展 365
一、中国古代材料技术的变迁概况 365
二、中国近代材料技术的发展简况 368
一、机械工业材料技术发展的历程 369
第三节 中国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 369
二、机械工业材料技术开发体制的建设 372
三、机械工业用材结构 374
四、机械工业用材体系中具体材料技术的发展 376
一、火电设备制造发展历程 (1 389
二、中国近代的切削加工简况 391
第十四章切削加工技术 391
一、中国古代的切削加工简况 391
第一节概 述 391
三、建立现代切削加工技术的基础 392
四、引进现代切削加工先进技术及设备 394
五、机床、刀具、量具、量仪的开发与创新 400
六、中国现代制造技术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403
七、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 406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车削技术 407
一、综 述 407
第二节车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407
三、20世纪80~90年代的车削技术 410
第三节铣削、刨削、拉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418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平面加工技术 419
一、解放前的平面加工技术 419
三、20世纪80~90年代的平面加工技术 422
第四节钻削与镗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429
一、钻削的发展 429
二、镗削的发展 433
三、孔的测量技术 437
第五节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438
一、1949年前中国的磨削加工技术简况 438
二、建立中国现代磨削加工技术的基础 439
三、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440
四、磨料磨具的发展简况 447
第六节齿轮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450
二、欧美近代齿轮理论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齿轮制造技术的影响 451
一、中国古代齿轮的应用与制造 451
三、建立中国齿轮制造工业的初步基础 452
四、基本形成我国齿轮制造工业的完整体系 453
五、改革开放,“三上一提高” 454
六、齿轮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462
第七节柔性制造技术的诞生及发展 463
一、引 言 463
二、成组加工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464
三、独立制造岛(AMI) 465
四、FMC和FMS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 467
五、结合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CIMS 471
六、我国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475
第八节 面向21世纪企业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477
一、发展趋势 477
二、对 策 479
一、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 486
第一节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486
第十五章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486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87
三、中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490
一、铸造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发展 493
第二节机械制造成型工艺自动化技术发展 493
二、锻压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发展 501
三、焊接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发展 505
四、热处理机械化自动技术发展 513
第三节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自动化技术发展 518
一、单机自动化技术发展 519
二、刚性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 525
三、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 532
四、装配过程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发展 534
第四节机械制造CIMS技术发展 536
一、CAD/CAPP/CAM/CAE技术发展 537
二、虚拟制造技术发展 541
三、MRP/MRP-Ⅱ/ERP技术发展 545
四、网络化制造与CIMS技术发展 547
二、近代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历史演进 552
第十六章管理技术 552
一、管理、管理科学及管理技术 552
第一节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历史演进 552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557
第二节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557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558
三、“大跃进”时期“左”的思想对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影响 559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560
五、“十年动乱”时期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561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562
第三节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技术发展 565
第一节概 述 574
第十七章特种加工技术 574
一、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 574
二、特种加工技术的分类 575
四、中国特种加工技术概况 576
三、特种加工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变革 576
一、电火花加工 579
第二节特种加工技术 579
二、电化学加工 583
三、其他特种加工技术 586
一、特种加工技术现状 590
第三节特种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90
三、中国电加工行业大事记 591
二、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591
第十八章工厂设计技术 596
第一节机械工厂设计的特性与作用 596
第二节机械工厂设计的发展进程 598
一、初创成长阶段 598
二、自行设计和整顿提高阶段 600
三、开拓前进阶段 601
第三节设计技术与水平 602
一、总体设计 602
二、制造工艺与设备设计 609
三、土建公用设计 616
一、三阶段设计与平行依次工作法 620
第四节设计方法和手段 620
二、可行性研究 621
三、工业工程与物流技术 622
四、成组技术 622
五、同步工程 623
七、TQC与IS09000 624
六、计算机辅助设计 624
一、艰苦创业,机械科技工作初战告捷(1949~1957年) 626
第一节 当代中国机械科技蓬勃发展,成果丰硕 626
第十九章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626
二、机械科技工作在调整与发展中取得很大成绩(1958~1965年) 627
三、“十年动乱”严重阻碍了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但在若干领域仍取得 630
一定进展(1966~1976年) 630
四、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1977~1997年) 631
第二节重大科技成果概况 633
第二十章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 640
第一节中国近代(1840~1949年)机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与仿制 641
第二节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642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从西欧和日本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 645
第四节20世纪70年代从整个西方国家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 646
一、新时期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概述 649
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多形式地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 649
二、多形式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 651
三、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其成效 656
四、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658
第六节历史的启迪 660
一、必须正确选择技术引进的内容与方式 661
二、必须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的关系 661
三、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 662
四、必须搞好可行性论证 662
第二十一章机床工具 667
一、恢复时期对少数厂进行投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667
第二部分 中国机械产品技术的发展 667
第一节综 述 667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改造18个机床厂,为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 668
奠定了基础 668
科研开发体系 669
三、“二五”建成武汉重型机床厂,开展高精度精密机床战役,初步建成 669
五、十年动乱中的机床工具工业,为“二汽”提供成套装备 670
四、三年调整时期,开始“三线建设”,改善布局 670
六、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前进的机床工具工业 671
一、金切机床品种发展 674
第二节机床工具产品发展 674
二、锻压机械品种发展 709
三、铸造机械品种发展 713
四、木工机床品种发展 717
五、量刃具品种发展 718
六、磨料磨具品种的发展 723
七、机床电器品种发展 726
八、机床附件品种发展 728
第三节机床工具产品质量 729
一、“一五”按前苏联产品图纸和标准组织生产 729
二、“大跃进”质量下降,经整顿又提高 730
三、十年动乱,生产秩序破坏,质量下降 731
四、改革开放,从恢复性整顿到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提高,但仍不稳定 731
第四节机床工具工艺发展 735
一、“一五”按前苏联图纸、工艺组织生产 735
二、20世纪60年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艺技术 735
三、从“六五”起,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关键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736
四、几种典型工艺的发展 739
第五节机床工具科学研究发展 742
一、主要成就和问题 747
第六节成就与问题,经验与教训 747
二、主要经验 749
三、主要教训 751
第一节总论 754
一、概 述 754
第二十二章机械基础件 754
二、主要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759
一、发展历程 774
第二节液压工业 774
二、液压工业的现状 776
三、液压件产品的发展概况 778
四、液压行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 781
五、液压行业工艺及装备的技术进步 784
六、液压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787
七、液压工业的教育与科研工作 788
八、学会、协会的建立和对外技术交往 790
九、液压技术发展展望 792
第三节紧固件 794
一、发展历程 794
二、行业的技术改造概况 796
三、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与发展 798
四、产品水平及质量管理 801
五、对外经贸 803
第四节粉末冶金制品 804
一、发展历程 805
二、原料粉末 807
三、工艺和工艺装备 809
四、粉末冶金制品 811
五、对外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 814
一、发展历程 816
第五节轴承 816
二、轴承品种的发展及质量的提高 817
三、科研开发能力的成长 827
四、关键工艺及装备的发展 832
五、技术引进与消化 858
六、对外合作交流与进出口 861
一、综 述 870
第六节气动行业 870
二、产品发展历程 871
三、制造技术发展历程 873
四、产品质量发展历程 876
一、发展综述 879
第七节模 具 879
二、模具计算机辅助技术发展概况 887
三、模具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888
四、模具加工工艺的发展概况 892
一、橡塑密封件工业 903
第八节密封件 903
二、机械密封件工业 908
三、填料、静密封工业 912
一、我国初期的链条制造业 915
第九节链 条 915
二、我国链条工业技术基础的建设 916
三、我国链条行业的全面发展 91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链条行业 921
第十节弹 簧 923
一、弹簧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923
二、弹簧生产的发展 924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25
第十一节齿 轮 926
一、概 况 926
二、历史沿革 928
三、齿轮科技的主要成就 939
四、齿轮工业的前景展望 940
第二十三章内燃机 943
第一节概 述 943
第二节单缸柴油机和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产品的发展 947
一、单缸柴油机产品发展 947
二、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产品发展 951
第三节 中等缸径柴油机产品发展 956
第四节大缸径柴油机产品发展 964
一、车用汽油机产品发展 968
第五节汽油机产品发展 968
二、小型通用和摩托车用汽油机产品发展 971
第六节 内燃机产品主要技术发展 976
第七节 内燃机工业科研和教育发展 981
第一节概 述 985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装备 985
第二节环保技术装备的发展历程 986
一、初创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986
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988
三、加速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 998
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 1006
第三节环保技术装备的发展成就 1006
二、水质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 1012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设备 1019
四、噪声、振动控制技术与设备 1023
五、环境监测仪器 1026
一、世界环保技术装备的现状与趋势 1028
第四节环保技术装备的国际比较 1028
二、环保技术装备的国际比较 1034
三、中国环保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1035
第一节拖拉机 1039
第二十五章农业机械 1039
一、我国拖拉机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 1039
二、我国拖拉机产品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042
三、我国近年来开发的几种拖拉机新产品 1048
第二节农用运输机械 1050
一、我国近代至解放前农用运输机械的技术发展 1050
二、解放后我国农用运输机械的发展 1050
第三节耕整种植机械 1057
一、我国古代的耕种农具发展简史 1058
二、我国近代耕种机械技术的发展 1058
第四节植物保护机械 1071
一、植保机械产品研制、生产的初始阶段(1949年10月前) 1071
二、手动植保机械的生产、发展阶段(1949~1962年) 1072
三、植保机械科研与生产高潮的兴起与中止阶段(1963~1970年) 1073
四、植保机械产品的科研、生产和推广工作全面发展阶段 1074
五、植保机械产品增多,更新加快(1991~1999年) 1077
六、二十一世纪展望 1078
一、脱粒机 1079
第五节收获机械 1079
二、小麦收获机械 1081
三、水稻收获机械 1084
四、玉米、青饲料收获机 1087
五、棉花收获机械 1089
一、中国排灌机械发展简史 1090
第六节排灌机械 1090
二、新中国成立后排灌机械发展概况 1091
三、排灌机械主要产品的发展情况 1092
四、科研力量和科研设施 1098
五、今后发展趋势 1098
一、概 述 1099
第七节畜牧机械 1099
四、养牛设备 1104
五、畜禽饲养场粪污处理再利用设备 1105
六、饲料加工设备 1106
七、草原建设与保护机械 1107
第八节种子加工和粮食处理设备 1108
八、饲草料收获和加工机械 1108
一、种子加工和粮食处理设备技术发展过程 1109
二、行业发展及重点产品 1112
三、引进技术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1113
四、新技术的应用与基础研究的发展 1114
一、碾米机械 1116
二、面粉加工机械 1121
三、油料加工机械 1126
四、茶叶加工机械 1129
五、棉花加工机械 1133
一、概 述 1137
第十节风力机械 1137
二、风力机械的技术发展阶段 1138
三、风力机械的技术水平 1143
四、风力机械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 1145
五、风力机械的标准化工作概况 1146
六、展望 1147
第二十六章汽 车 1148
二、试制汽车 1149
三、建设汽车厂的尝试 1150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造车 1151
五、发展汽车代用燃料技术 1153
六、初步掌握汽车维修配件生产技术 1155
第二节初创阶段(1949~1956年) 1156
二、初步建立汽车零部件工业技术 1159
四、创建汽车专业科技和教育事业 1161
第三节扩展阶段(1957~1978年) 1164
一、一汽发展越野车、轿车制造技术 1165
二、南汽发展轻型载货车制造技术 1167
三、上海发展汽车制造技术 1168
五、济南汽车制造厂开发8t重型载货车制造技术 1171
六、长征牌12t重型载货汽车制造技术 1172
八、北京牌BJ130型2t载货汽车制造技术 1173
九、发展军用越野汽车制造技术 1174
十、发展矿用自卸车技术 1179
十一、改装车产品技术 1181
十二、摩托车制造技术 1185
十三、汽车配套零部件工业技术 1188
十四、科研和教育事业 1189
一、中型载货汽车技术 1193
第四节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9年) 1193
二、轻型商用车技术 1195
三、重型载货汽车和矿用自卸车技术 1209
四、微型商用车技术 1215
五、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轿车工业技术 1219
六、大中型客车技术 1228
七、专用汽车技术 1232
八、摩托车技术发展 1234
九、零部件工业技术发展 1235
十、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 1237
第二十七章工程机械 1240
第一节概 述 1240
第二节发展历程 1241
第三节部分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 1248
一、大型挖掘机 1248
二、大型履带推土机 1249
三、大型平地机 1250
四、装载机 1251
五、轮式起重机与履带式起重机 1253
六、塔式起重机 1255
七、压实机械 1257
八、路面机械 1259
九、混凝土机械 1260
十、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1263
第二十八章重型机械 1266
第一节概 述 1266
第二节制造力量的形成 1266
第三节技术发展历程 1269
一、火车车轮轮箍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制造 1277
第四节重大成套装备的发展 1277
二、两台万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建造 1278
三、九套大型成套设备的制造 1280
四、攀枝花钢铁公司第一期工程成套装备制造 1286
五、与国外合作制造的宝山钢铁公司成套设备 1287
第二十九章矿山机械 1305
第一节概 述 1305
第二节制造力量的形成和配置 1306
一、采掘设备能力配置 1306
三、破碎粉磨设备能力配置 1307
二、提升设备的能力配置 1307
一、采掘设备 1308
四、洗选设备能力配置 1308
第三节技术发展历程 1308
五、筛分设备能力配置 1308
二、提升设备 1317
三、破碎粉磨设备 1320
四、筛分设备 1323
五、洗选设备 1328
第四节重大成套设备 1332
一、单斗—汽车工艺成套设备 1332
二、半连续开采工艺成套设备 1333
三、连续开采工艺成套设备 1334
第三十章起重运输机械 1346
第一节概 述 1346
第二节技术发展历程 1347
第三十一章石油工业设备 1354
第一节概 述 1354
第二节石油钻机 1355
一、6000m电驱动沙漠石油钻机 1356
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1357
三、多功能可移动式车装钻机 1359
第三节采油和集输设备 1359
一、油田注水强采用电动潜油泵 1360
二、油气水三相分离系统装置 1361
三、海洋采油及油气集输设备 1362
一、修井机 1363
第四节井下作业设备 1363
二、固井压裂设备 1364
第五节井下动力钻具与钻头 1365
一、井下动力钻具 1365
二、钻头 1366
第六节与国外的差距及今后发展趋势 1366
第三十二章石油化工和化工工业设备 1368
第一节概 述 1368
第二节炼油及石油化工成套装备 1369
一、炼油设备 1369
二、乙烯设备 1372
四、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成套设备 1374
五、化纤设备 1374
三、聚丙烯设备 1374
第三节化肥及化工成套设备 1375
一、氮肥设备 1375
二、复肥设备 1379
三、其他化工装置 1380
第四节煤化工成套装置 1380
一、大型城市煤制气设备 1380
二、其他煤化工装置 1382
一、发电设备技术装备的范围 1384
第一节概 述 1384
第三十三章发电设备 1384
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发展态势 1385
第二节火力发电设备 1389
二、火电设备生产技术的进展 1393
三、引进300MW和600M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和提高创新 1396
四、火电设备制造技术的重大成就 1408
五、与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比较和发展趋势 1411
第三节水力发电设备 1413
一、水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程 1414
二、水电设备典型产品开发 1417
三、水电设备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1422
四、水电设备行业对外合作生产 1427
第三十四章高压输变电设备 1430
第一节概 述 1430
一、高压输变电技术装备的范围 1430
二、中国高压输变技术装备的发展 1430
第二节高压电器 1433
一、产品和技术发展 1433
二、关键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 1435
三、试验室建设 1436
四、差距与不足 1436
第三节变压器 1436
一、电力变压器 1436
二、互感器 1439
四、电抗器 1440
五、变压器组配件 1440
三、调压器 1440
第四节电瓷、避雷器 1441
一、高压电瓷 1441
二、避雷器 1443
第五节电力电容器 1443
第六节继电器及其装置 1445
第七节 电线电缆(有关输电用产品部分) 1447
一、高压架空线 1447
二、电力电缆 1448
一、一般通用机械产品范围及其特点 1452
二、旧中国一般通用机械产品概况 1452
第一节概 述 1452
第三十五章一般通用机械 1452
第二节从修配走向制造(1949~1957年) 1453
一、恢复生产 1453
二、从修配走向制造,积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1454
第三节发展壮大,开始为大型成套项目配套(1958~1965年) 1455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曲折发展(1966~1978年) 1458
一、为大型成套设备配套的通用机械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1458
二、受文化革命的干扰破坏,影响通用机械的正常发展 1459
第五节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461
一、压缩机 1461
三、阀门 1462
二、泵 1462
第三十六章仪器仪表 1464
第一节概 述 1464
第二节制造、科研体系的建立 1465
一、生产体系的建立 1465
二、科研设计力量的发展 1468
第三节产品技术的发展 1468
一、工业自动化仪表 1470
二、电工仪器仪表 1472
三、光学仪器 1474
四、分析仪器 1475
五、试验机 1477
六、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1478
七、仪器仪表元器件 1479
第四节技术水平评价 1481
第三十七章文化、办公用机械 1484
第一节概 述 1484
第二节电影机械和电教设备 1484
一、第一阶段(1950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 1485
二、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1486
三、中国电影机械和电教设备的技术水平 1488
第三节照相机械 1490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中国照相机械工业的 1490
建立时期 1490
二、第二阶段(“六五”、“七五”期间)中国照相机工业的发展时期 1491
三、第三阶段(从“八五”至今)中国照相机械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1493
四、APS相机、数码相机和立体相机在我国的发展 1494
第四节复印机械 1495
一、第一阶段(1964~1983年),中国复印机械工业的雏形基本形成 1495
二、第二阶段(1983年至“七五”)为中国复印机械工业的发展时期 1496
三、第三阶段(“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复印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生产、出口大发展时期 1497
第五节缩微机械 1498
一、初创期 1499
二、发展期 1499
三、融合期 1500
第二节历史进程 1501
一、奠定机械工业基础,为军工生产创造条件(1949~1957年) 1501
第一节概述 1501
第三十八章军用机械产品 1501
二、以“两弹”为重点,研制国防尖端技术设备和部队装备 1502
(1958~1966年) 1502
三、以“舰艇配套”设备为重点,继续为国防尖端技术、部队装备提供机械设备(1966~1988年) 1502
四、以研制试验州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三项任务为重点,研制新型机械设备和配套产品(1978~1988年) 1503
五、继续组织重点工程配套产品攻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1503
(1989年~迄今) 1503
第三节重点专业设备 1504
一、核能技术专用设备 1504
二、宇航技术专用设备 1507
三、舰艇配套专用产品 1510
四、飞机配套专用产品 1512
第三部份 中国机械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517
第三十九章科学研究事业 1517
第一节 中国近代机械科学研究机构的诞生与成长 1517
一、中国近代机械科研机构的萌芽 1517
二、中国近代机械科研机构在坎坷中成长 1518
第二节机械科学研究体系的逐步形成 1520
一、当代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机构发展沿革述略 1520
二、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1525
三、旧有机械科学研究体系的弊端及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533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机构科技体制改革回顾 1534
一、整顿与改革试验阶段(1979~1984年) 1534
二、“长入经济,进入市场”阶段(1985~1993年) 1535
三、着手构筑科技新体系阶段(1994~1997年) 1538
第四十章专门教育事业 1542
第一节中国近代机械教育事业的诞生与成长 1542
一、中国近代机械教育事业的萌芽 1542
二、中国近代机械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1544
第二节当代中国机械工业教育事业发展沿革 1546
一、当代中国机械高等教育机构的变迁 1547
二、当代中国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工教育事业发展沿革 1552
附录: 1558
1.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大事年表 1558
2.“九五”期间机械工业若干领域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1567
3.2000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157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AutoCAD机械设计实例精解 2019中文版》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