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普通遗传学
普通遗传学

普通遗传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业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40087650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普通遗传学》目录

1.1 什么是遗传学 1

1.绪论 1

1.2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2

1.3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 7

1.4 遗传学的重要性 10

1.4.1 遗传学与动植物育种 10

1.4.2 遗传学与医疗保健 10

1.4.3 遗传工程 12

1.4.4 遗传学与社会、法律和世界观 14

2.1.1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16

2.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结构 16

2.1 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分布 16

2.1.2 细胞质遗传体系 17

2.1.3 细胞核遗传体系 21

2.2 染色体 24

2.2.1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24

2.2.2 染色体组型和组型分析 31

2.3 细胞分裂 34

2.3.1 有丝分裂 34

2.3.2 减数分裂 38

14.4 进化的特殊领域——动植物的抗药性 39

2.3.3 植物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形成 42

2.3.4 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43

3.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扩展 47

3.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47

3.1 分离规律 47

3.1.2 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49

3.1.3 基因型、表型及等位基因的概念 50

3.1.4 分离规律的验证 51

3.1.5 显性的表现 53

3.1.6 显性的表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4

3.2 自由组合规律 54

3.2.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4

3.2.2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56

3.2.3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60

3.2.4 适合度测验 62

3.3 基因互作 64

3.3.1 基因互作的主要类型 64

3.3.2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67

3.4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意义 68

3.4.1 理论意义 68

3.4.2 实践意义 69

4.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 72

4.1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72

4.1.1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72

4.1.2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78

4.2.1 连锁的表示法 81

4.2.2 重组频率及其测定 81

4.2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81

4.2.3 两点测验 86

4.2.4 三点测验 87

4.2.5 干扰和符合 91

4.2.6 作图函数 92

4.3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 96

4.3.1 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96

4.2.7 连锁群 96

4.3.2 三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98

4.3.3 红色面包霉的着丝粒作图 100

4.4 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 104

4.4.1 有丝分裂分离 104

4.4.2 有丝分裂重组 104

4.4.3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106

4.5 连锁交换定律在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107

5.染色体结构变异 112

5.1 染色体畸变概述 112

5.2 缺失 116

5.2.1 缺失的类型 116

5.2.2 缺失的遗传效应 118

5.3 重复 120

5.3.1 重复的细胞学特征 120

5.3.2 重复的遗传效应 122

5.4.1 倒位的细胞学特征 123

5.4 倒位 123

5.4.2 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125

5.4.3 臂内倒位断点的测定 127

5.5 易位 128

5.5.1 相互易位的细胞学特征和遗传学效应 128

5.5.2 罗伯逊易位 135

5.6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136

5.7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 140

5.7.1 辐射诱变 140

5.7.2 化学诱变 141

5.7.3 其他因素诱变 142

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44

6.1.1 染色体组的概念 145

6.1.2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145

6.1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145

6.1.3 一倍体与二倍体 148

6.2 单倍体 148

6.2.1 单倍体的遗传表现 148

6.2.2 单倍体的应用 149

6.3 同源多倍体 150

6.3.1 同源多倍体的特征及其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150

6.3.2 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规律 154

6.4 异源多倍体 156

6.4.1 偶数倍的异源多倍体 156

6.5.1 多倍体的自然发生 158

6.4.2 奇数倍的异源多倍体 158

6.5 多倍体形成途径及应用 158

6.5.2 人工诱发多倍体 159

6.5.3 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160

6.6 非整倍体变异 161

6.6.1 非整倍体变异的类型 161

6.6.2 非整倍体的应用 166

7.性别决定以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170

7.1 性别决定 170

7.1.1 动物性别决定 170

7.1.2 植物性别决定 176

7.2.1 性染色质 178

7.2 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 178

7.2.2 剂量补偿效应 179

7.3 激素和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180

7.3.1 激素的影响 181

7.3.2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181

7.4 伴性遗传 183

7.4.1 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183

7.4.2 果蝇的伴性遗传 183

7.4.3 人类的伴性遗传 184

7.4.4 鸟类(鸡)的伴性遗传 185

7.4.5 Y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186

7.5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186

7.5.1 从性遗传 186

7.5.2 限性遗传 187

8.1.1 病毒的一般特性 189

8.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作图 189

8.1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189

8.1.2 病毒的类型 191

8.1.3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193

8.2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199

8.2.1 噬菌体的表型与噬菌体遗传学 199

8.2.2 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 201

8.2.3 互补测验和顺反测验 205

8.2.4 负干扰 208

8.3 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209

8.4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211

8.4.1 接合 211

8.4.2 转化 219

8.4.3 性导 223

8.4.4 转导与细菌染色体作图 224

9.1.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235

9.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35

9.细胞质遗传 235

9.1.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36

9.2 母性影响 237

9.2.1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237

9.2.2 面粉蛾的眼色 238

9.3 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 239

9.3.1 叶绿体的遗传表现 239

9.3.2 线粒体的遗传表现 244

9.3.3 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作图 246

9.4 其他细胞质遗传因子 249

9.4.1 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 249

9.4.2 细菌质粒 252

9.4.3 真核生物的质粒 255

9.4.4 果蝇体内感染因子对寄主细胞的影响 255

9.5 细胞质遗传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256

9.5.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257

9.5.2 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生物发生对核基因的依赖性 260

10.1.1 数量性状的特征 264

10.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264

10.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遗传基础 264

10.1.2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265

10.2 生物群体的数学特征 268

10.2.1 群体均值 269

10.2.2 基因均效和育种值 271

10.2.3 群体方差和亲属间的协方差 273

10.3 重复率 277

10.3.1 重复率的概念 277

10.3.2 组内相关系数 278

10.3.3 重复率的估计 280

10.3.4 重复率的实质 281

10.3.5 重复率的应用 282

10.4 遗传力 285

10.4.1 遗传力的概念 285

10.4.2 遗传力的实质 286

10.4.3 遗传力估计方法 287

10.4.4 主要用途 296

10.5 遗传相关 298

10.5.1 遗传相关的概念 298

10.5.2 性状间相关原因的分析 298

10.5.3 估计方法 299

11.基因突变 304

11.1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304

11.1.1 基因突变的概念 304

11.1.2 基因突变的可逆性和重演性 305

11.1.3 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305

11.1.4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308

11.1.5 基因突变的平行性 310

11.2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311

11.2.2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311

11.2.1 基因突变与变异类型 311

11.2.3 外显率和表现度 312

11.3 基因突变的检出 314

11.3.1 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314

11.3.2 真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315

11.3.3 植物突变体的检出 317

11.3.4 基因突变的生化鉴定 318

11.3.5 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与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的形成 319

11.4 基因突变的诱发 320

11.4.1 自发突变及突变率 320

11.4.2 物理诱变 322

11.4.3 化学诱变 324

12.1.2 近交程度的度量 329

12.1.1 近亲繁殖的概念 329

12.1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329

12.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329

12.1.3 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 333

12.1.4 自交的遗传效应 336

12.1.5 回交的遗传效应 337

12.2 纯系学说 338

12.2.1 纯系学说概念 338

12.2.2 纯系学说的相对性 339

12.3 杂种优势 340

12.3.1 F1杂种优势表现 340

12.3.2 F2杂种优势衰退 343

12.3.3 杂种优势理论 343

12.4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344

12.4.1 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利用 344

12.4.2 杂种优势的利用 345

13.1.1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348

13.群体的遗传平衡 348

13.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48

13.1.2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 349

13.2 遗传平衡定律 350

13.2.1 遗传平衡定律 350

13.2.2 遗传平衡定律的扩展 355

13.3 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358

13.3.1 突变 359

13.3.2 选择 360

13.3.3 遗传漂变 366

13.3.4 迁移 367

13.3.5 非随机交配 367

14.遗传与进化 370

14.1 遗传多态性 370

14.1.1 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 370

14.1.2 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372

14.2.1 物种形成的机制 375

14.1.3 适应规范 375

14.2 物种形成 375

14.2.2 种的形成 377

14.2.3 快速物种形成 379

14.3 分子水平的进化 382

14.3.1 进化的分子钟 382

14.3.2 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383

14.3.3 核苷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387

14.3.4 基因组的进化 388

14.4.1 影响抗药性的因素 392

14.4.2 抗药性的遗传基础 392

英文索引 395

中文索引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