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农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740769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8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14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15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9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0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30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0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5

第二章 藏象 44

第一节 五脏 45

一、心 45

二、肺 47

三、脾 49

四、肝 51

五、肾 54

第二节 六腑 57

一、胆 58

二、胃 58

三、小肠 59

五、膀胱 60

六、三焦 60

四、大肠 60

第三节 奇恒之腑 62

一、脑 62

二、女子胞 62

三、髓 63

四、骨 63

五、脉 64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4

一、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64

三、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68

二、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68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72

第一节 精 72

一、精的基本概念 72

二、精的生成 73

三、精的生理功能 73

第二节 气 75

一、气的基本概念 75

二、气的生成 76

三、气的功能 77

四、气的运动及运动形式 79

五、气的分类及分布 80

第三节 血 82

一、血的基本概念 82

二、血的生成 83

三、血的循行 84

四、血的生理功能 85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86

第四节 津液 8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87

三、津液的功能 88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89

一、精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89

二、气与血、津液的关系 90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9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94

一、经络的概念 94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94

第四章 经络 94

第二节 十二经脉 95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95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97

三、十二经脉的主要循行部位 99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11

一、督脉 112

二、任脉 112

三、冲脉 113

四、带脉 115

五、阴跷脉与阳跷脉 116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 117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19

一、经别 119

二、别络 120

三、经筋 122

四、皮部 123

一、联系脏腑组织 124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124

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125

三、感应传志作用 125

四、调节机体平衡 125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125

一、阐释病理变化 125

二、指导诊断和治疗 126

第五章 病因 128

一、六淫 129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29

二、疠气 133

第二节 内伤病因 135

一、七情 135

二、饮食 137

三、劳逸失度 138

第三节 继发性致病因素 139

一、痰饮 139

二、瘀血 141

三、结石 142

第四节 其他致病因素 144

一、外伤 144

二、虫邪 145

三、药邪 147

四、医过 148

五、先天因素 149

二、正气和邪气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151

一、正气和邪气的基本概念 151

第一节 发病原理 151

第六章 发病 151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 152

第二节 发病类型 154

一、感而即发 154

二、伏而后发 154

五、合病 155

七、复发 155

六、并病 155

四、继发 155

三、徐发 155

第七章 病机 157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57

一、邪正盛衰 157

二、阴阳失调 159

三、气血失常 162

四、津液代谢失常 165

五、内生五邪 167

六、经络病机 170

七、脏腑病机 171

第二节 疾病传变 181

一、病位转变 182

二、寒热转化 187

三、虚实转化 188

第八章 防治原则 191

第一节 预防 191

一、未病先防 191

二、既病防变 192

第二节 治则 193

一、治病求本 194

二、扶正与祛邪 197

三、调整脏腑功能 198

四、调理气血关系 198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99

附录 养生 202

附录 教学大纲 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