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润皋,尚庆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3112043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强调教材编写的严谨性。在原著类教材方面,分别设置了“教学目的与要求”、“历史背景”、“篇章结构”、“文本节选与注释”、“核心观点解读”、“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在哲学史类教材方面,还增加了“基本内容及关键词”、“拓展讨论”、“进一步研究指南”等栏目。这种严谨的栏目设置,凸显了教材的标准化和严格性。 本套丛书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之中,在原著类教材的篇目选择上侧重于选择其他教材容易忽视的篇章,通过这些新的原著框架,表达了对马哲和西马的独特理解。全套丛书版面形象生动,强调教材的可读性,并适时插入一些反映内容的图片和网络资源链接,增加了教材版面的活泼性、可读性。 全套教材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学术视野,在原著类教材中把关键词都标注相应的外文单词,在进一步阅读书目和思考题的设置上,充分注重当前国际学界相关前沿观点及代表作的选择,使学生在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时能有一个较宽广的学术背景。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目录

第一章 捍卫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1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历史背景 1

3.篇章结构 3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4

文本节选Ⅰ 4

观点解读Ⅰ: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基础及其证明 9

文本节选Ⅱ 11

观点解读Ⅱ:两个“归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现象的客观基础 12

文本节选Ⅲ 13

观点解读Ⅲ:批判英雄史观,阐发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15

文本节选Ⅳ 17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经济唯物主义”,也不是虚幻的信仰 18

文本节选Ⅴ 20

观点解读Ⅴ: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三段式”的区别 23

5.阅读与思考 26

进一步阅读书目 26

思考题 26

第二章 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7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7

2.历史背景 27

3.篇章结构 3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0

文本节选Ⅰ 30

观点解读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1

文本节选Ⅱ 36

观点解读Ⅱ:实践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37

文本节选Ⅲ 42

观点解读Ⅲ: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43

文本节选Ⅳ 46

观点解读Ⅳ:“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 48

文本节选Ⅴ 49

观点解读Ⅴ: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50

5.阅读与思考 52

进一步阅读书目 52

思考题 52

第三章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哲学笔记》 54

1.教学目的和要求 54

2.历史背景 54

3.篇章结构 5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59

文本节选Ⅰ 59

观点解读Ⅰ: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 60

文本节选Ⅱ 62

观点解读Ⅱ: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同一 62

文本节选Ⅲ 65

观点解读Ⅲ:辩证法的要素 69

文本节选Ⅳ 75

观点解读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78

5.阅读与思考 81

进一步阅读书目 81

思考题 82

第四章 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8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83

2.历史背景 83

3.篇章结构 8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85

文本节选Ⅰ 85

观点解读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88

文本节选Ⅱ 89

观点解读Ⅱ:对“超帝国主义论”和新康德主义错误哲学方法论的批判 97

文本节选Ⅲ 101

观点解读Ⅲ: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新的表现形式 105

文本节选Ⅳ 106

观点解读Ⅳ: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解决矛盾的途径 109

5.阅读与思考 113

进一步阅读书目 113

思考题 114

第五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115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15

2.历史背景 115

3.篇章结构 119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19

文本节选Ⅰ 119

观点解读Ⅰ:哲学家必须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 120

文本节选Ⅱ 122

观点解读Ⅱ:坚持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结成联盟,实现唯物主义与辨证法的紧密结合 124

文本节选Ⅲ 127

观点解读Ⅲ:充分发挥唯物主义的作用批判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 130

5.阅读与思考 133

进一步阅读书目 133

思考题 13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实际的最初结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34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34

2.历史背景 134

3.篇章结构 13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37

文本节选Ⅰ 137

观点解读Ⅰ:在阶级分析问题上坚持抽象与具体的统 137

文本节选Ⅱ 139

观点解读Ⅱ:经济地位分析与政治态度考察相结合 140

文本节选Ⅲ 143

观点解读Ⅲ: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 144

文本节选Ⅳ 146

观点解读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坚持和发展 149

5.阅读与思考 151

进一步阅读书目 151

思考题 152

第七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反对本本主义》 15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53

2.历史背景 153

3.篇章结构 155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55

文本节选Ⅰ 155

观点解读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158

文本节选Ⅱ 159

观点解读Ⅱ: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60

5.阅读与思考 161

进一步阅读书目 161

思考题 161

第八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阐发——《实践论》 16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63

2.历史背景 163

3.篇章结构 16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66

文本节选Ⅰ 166

观点解读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68

文本节选Ⅱ 170

观点解读Ⅱ: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 175

文本节选Ⅲ 176

观点解读Ⅲ: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以及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根源 178

文本节选Ⅳ 182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阶级基础、目的与全部内容 184

5.阅读与思考 185

进一步阅读书目 185

思考题 185

第九章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说明与发挥——《矛盾论》 186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86

2.历史背景 186

3.篇章结构 18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88

文本节选Ⅰ 188

观点解读Ⅰ: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191

文本节选Ⅱ 193

观点解读Ⅱ: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99

文本节选Ⅲ 200

观点解读Ⅲ:正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205

5.阅读与思考 207

进一步阅读书目 207

思考题 207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新民主主义论》 208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08

2.历史背景 208

3.篇章结构 21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10

文本节选Ⅰ 210

观点解读Ⅰ: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是辩证统一的 213

文本节选Ⅱ 217

观点解读Ⅱ:科学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220

5.阅读与思考 224

进一步阅读书目 224

思考题 22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唯物辩证法——《论十大关系》 226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26

2.历史背景 226

3.篇章结构 22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28

文本节选Ⅰ 228

观点解读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28

文本节选Ⅱ 230

观点解读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32

文本节选Ⅲ 233

观点解读Ⅲ: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 239

文本节选Ⅳ 240

观点解读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处理党和非党关系的基本方针 243

5.阅读与思考 244

进一步阅读书目 244

思考题 24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系统阐发——《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46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46

2.历史背景 246

3.篇章结构 24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49

文本节选Ⅰ 249

观点解读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50

文本节选Ⅱ 251

观点解读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252

文本节选Ⅲ 255

观点解读Ⅲ: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58

文本节选Ⅳ 260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真理 262

文本节选Ⅴ 263

观点解读Ⅴ: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 264

5.阅读与思考 266

进一步阅读书目 266

思考题 266

第十三章 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和教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267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67

2.历史背景 267

3.篇章结构 26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68

文本节选 268

观点解读 269

5.阅读与思考 272

进一步阅读书目 272

思考题 272

第十四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74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74

2.历史背景 274

3.篇章结构 27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77

文本节选Ⅰ 277

观点解读Ⅰ: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279

文本节选Ⅱ 281

观点解读Ⅱ: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283

文本节选Ⅲ 284

观点解读Ⅲ:改革基本思路的初步构想 286

文本节选Ⅳ 289

观点解读Ⅳ: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 289

5.阅读与思考 291

进一步阅读书目 291

思考题 291

第十五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层思考——《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92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92

2.历史背景 292

3.篇章结构 29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94

文本节选: 294

观点解读: 302

5.阅读与思考 307

进一步阅读书目 307

思考题 308

第十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 309

1.教学目的和要求 309

2.历史背景 309

3.篇章结构 312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12

文本节选Ⅰ 312

观点解读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14

文本节选Ⅱ 317

观点解读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18

文本节选Ⅲ 324

观点解读Ⅲ: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与本质 327

5.阅读与思考 330

进一步阅读书目 330

思考题 330

第十七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七大报告 331

1.教学目的和要求 331

2.历史背景 331

3.篇章结构 33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34

文本节选Ⅰ 334

观点解读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7

文本节选Ⅱ 341

观点解读Ⅱ: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44

5.阅读与思考 350

进一步阅读书目 350

思考题 350

后记 3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