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  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  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 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萍萍,王艳萍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3454326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费尔贝恩和巴林特都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的思想都源自弗洛伊德的经典教义,在提出自己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同时,他们同样大胆地摒弃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和驱力模型;他们均认为,婴儿与母亲的客体关系是原始的,婴儿具有原始的寻求客体的本能,费尔贝恩和巴林特不仅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们的理论极具创新性,对于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 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费尔贝恩的生平与思想来源第一节 传统的生活与创造性的工作 24

一、费尔贝恩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24

二、费尔贝恩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30

第二节 费尔贝恩的思想来源 35

一、哲学来源 36

二、现代科学来源 41

三、心理学来源 42

四、临床实践的总结 46

第二章 费尔贝恩纯粹的客体关系理论第一节 作为人格动力的客体关系 49

一、力比多理论的演变 49

二、寻求客体的力比多 51

三、现实原则是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52

四、能量和结构是不可分的 54

五、客体关系是一种动力结构 55

第二节 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 56

一、人格的核心——自我 56

二、人格的结构——内心结构 58

第三节 费尔贝恩的人格发展观 72

一、发展的实质——自我客体关系的成熟 72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母婴关系 73

三、发展的图式——心态与阶段的综合 74

第三章 费尔贝恩的精神病理学思想第一节 人格中的精神分裂因素 85

一、精神分裂是一切精神病理状态的基础 85

二、精神分裂的起源与特点 89

第二节 各种神经症的起源与特点 95

一、各种神经症的起源 95

二、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96

第三节 被内化的坏客体的精神病理影响 100

一、被压抑的坏客体 100

二、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102

三、坏客体的动力来源 103

第四节 对战争神经症的研究 105

一、对战争神经症的界定 106

二、战争神经症的根源 107

三、战争创伤与坏客体的释放 110

四、从群体心理学角度考察战争神经症 111

第四章 费尔贝恩的临床治疗观点第一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115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和目标 116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119

三、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121

四、阻抗与治疗改变 124

第二节 对性犯罪者的医治和康复 128

一、医治与康复的辨析 128

二、性反常者的特征及康复 129

三、对性反常者的康复建议 131

第三节 费尔贝恩对梦的分析 132

第四节 费尔贝恩对薛伯病例的分析 137

一、对薛伯病例的介绍 139

二、弗洛伊德对薛伯病例的解释 148

三、对弗洛伊德解释的讨论 152

四、根据最初情景做出的解释 155

第五节 一个费尔贝恩式的治疗案例 159

一、V小姐的病例 159

二、分析师对她的治疗过程 160

第五章 费尔贝恩理论的新进展第一节 冈特里普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163

第二节 萨瑟兰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167

第六章 对费尔贝恩思想的总体评价第一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贡献 171

一、提出了最“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 172

二、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内心结构理论 172

三、提出了以依赖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 173

四、提出了一种修正的精神病理学观点 174

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观 174

第二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局限 175

一、概念不够明确,容易让人误解 175

二、语言晦涩,难以理解 176

三、临床工作相对薄弱 176

四、过于激进和绝对化 177

五、理论体系中内含矛盾之处 178

六、研究方法受到质疑 179

第七章 巴林特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第一节 巴林特的生平与著作 181

一、巴林特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181

二、巴林特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186

第二节 巴林特的思想来源 188

一、心理学来源 188

二、临床经验的总结 193

第八章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第一节 最早的客体关系:原始客体爱 196

一、原始客体爱的含义 196

二、原始客体爱的生物学基础 199

三、次级自恋——原始客体爱的继发性现象 200

第二节 两种次级的原始客体关系:亲客体倾向和疏容体倾向 201

一、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概念来源 202

二、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形成 202

三、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两种性格类型 204

第三节 客体关系的发展 209

一、原始客体爱与生殖欲期爱 209

二、客体关系的两种发展途径 212

三、恨——爱的继发性现象 213

第四节 心理的三个区域 215

一、俄狄浦斯区域 215

二、基本缺陷区域 217

三、创造区域 219

第九章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第一节 治疗的最终目标 221

第二节 治疗过程:新开始阶段 223

一、退行和新开始的含义 223

二、新开始在临床上的两个前提阶段:偏执阶段和抑郁阶段 224

三、新开始的必要条件:适当满足与客体关系 226

第三节 退行的两种临床表现:良性退行和恶性退行 229

第四节 巴林特的治疗方法 231

一、解释与客体关系 231

二、移情与反移情 235

三、恨与分析治疗 238

四、创伤理论 239

第五节 一个巴林特式的治疗案例 241

第十章 巴林特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巴林特小组第一节 巴林特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46

一、巴林特小组的诞生 247

二、国际巴林特联盟 249

三、巴林特运动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251

第二节 巴林特小组的培训 259

一、巴林特小组的工作方式 260

二、巴林特小组的特点 261

三、巴林特小组的核心:医患关系 265

四、巴林特小组的实质:认知与情感的学习 267

五、巴林特小组的领导者:小组成功的关键 269

第三节 巴林特小组的贡献 276

一、促使全科医学更具人性化 276

二、为全科医生提供职业支持 280

三、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 282

第十一章 对巴林特思想的总体评价第一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贡献 285

一、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285

二、倡导精神分析中的积极人性观 286

三、提出了全新的治疗性退行观点 287

四、强调医患关系的互动作用 287

第二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局限 288

一、理论缺乏系统性 288

二、某些概念晦涩难懂以及术语难以界定 289

三、理论著作中缺少临床例证 289

四、某些理论还存在争议 290

第三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影响 291

一、巴林特对精神分析领域的影响 291

二、巴林特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292

三、巴林特对心理治疗、婚姻问题等社会工作领域的影响 293

参考文献 295

跋 309

后记(一) 312

后记(二) 3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