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统计法
教育统计法

教育统计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文新著
  • 出 版 社:正中书局
  • 出版年份:1967
  • ISBN: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教育统计法》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复习数学基础 4

图2.1 继续的数字显示较高限和较低限的等级数字 11

第三章 次数分配和图解 15

表3.1 某班地理考试分数 15

表3.2 处理次数分配 16

表3.3 处理次数分配 17

图3.1 多边形次数分配图 19

表3.4 甲、乙校儿童智力测验得分次数统计 20

图3.3 甲乙丙三校智力测验得分分配次数百分比图 21

图3.2 於同一城市内三个学校幼稚园儿童智力测验得分次数分配图 21

表3.5 修匀曲线资料 22

图3.4 修匀曲线图 23

图3.6 负偏斜曲线 24

图3.5 正偏斜曲线 24

图3.7 双峰曲线 25

图3.8 常态曲线 25

表3.6 (假设)台北市大安、古亭两区所属十个国民学校五十二至五十三学年度退学学生比例表 26

图3.9 直方图 26

图3.10 棒条百分比例图 27

图3.11 圆瓣百分比例图 28

第四章 平均数 32

表4.1 计算已经分类资料的平均数 33

表4.2 计算已分类资料中之平均数和中位数 34

图4.2 显示三种不同计算中央倾向数的情况於负偏斜曲线分配图上 38

图4.1 显示三种不同计算中央倾向数的情况於正偏斜曲线分配图上 38

表4.3 计算各类百分位数 40

第五章 离势 45

表5.1 计算四分位差 46

图5.1 常态曲线与四分位差的关系 47

表5.2 计算平均差 49

表5.3 以未归类资料计算标准差 50

表5.4 从未加归类的得分直接计算标准差 51

表5.5 从40个得分中求标准差之程序 52

图5.2 显示标准差单位和常态曲线 54

表5.6 简化资料之各种方法 56

表5.7 简化巳归类资料之程序 58

表6.1 求累积次数分配,比例数和百分比 62

第六章 百分位数和标准分 62

图6.1 累积百分比例或肩形曲线图 64

图6.2 百分位数与未加整理归类得分对等情形 65

图6.3 长方形之百分位数分配 65

图6.4 百分位数相等於各种标准差单位 66

图6.5 标准分的各种分配形式 68

表6.2 使用标准分比较和综合各项得分 69

第七章 常态曲线 73

图7.1 显示常态曲线区域内从平均数至各标准差单位之状况 74

图7.2 显示常态曲线区域中两点距离於平均数的同一边上,所占的百分比 75

图7.3 显示於常态曲线区域中之两点距离分立於平均数的两边上,所占的百分比 76

图7.4 於常态分配中某得分所占之百分比个案情形 77

图7.5 常态曲线分配中C10上下所显示百分比例区域 78

表7.1 常态化百分位数设置资料 78

表7.2 常态化得分的分配 80

图7.6 多边形和常态化曲线比较图 81

第八章 皮尔逊相关系数 83

图8.1 正相关 84

图8.2 负相关 84

图8.3 高度相关 85

图8.5 曲线回归相关 86

图8.4 低度相关 86

表8.1 从平均数的差数求皮尔逊r 87

表8.2 从未加整理归类的得分计算r 89

表8.3 某国校六年级35名学生之算术和常识测验成绩 90

表8.4 用散布表解计算r法 91

第九章 直线回归 93

图9.1 X,Y变数的正直线比例 99

图9.2 X,Y变数的负直线比例 100

图9.3 两直线回归关系情形 102

第十章 二项分配和机率 107

表10.1 显示八个硬币掷下,所出现各种正面和反面的二项式的机率 109

表10.2 帕首三角形 110

表10.3 计算二项式的分配变数 111

图10.1 显示求26个是非测验题的得分20或更多的机率 114

图10.2 显示求26个是非测验题获得18个正确分数的机率 115

第十一章 抽样和演绎 118

图11.1 显示抽样平均数等於70时,假设人口总数平均数与抽样分配的关系 120

图11.2 显示抽样分配的各种P之值 123

第十二章 测验各平均数间差异 124

图12.1 依百分之五平准测定曲线两尾端区域与标准分对比 127

图12.2 依百分之五平准测定常态曲线一尾端比例数与标准分对比情形 127

表12.1 两组20个案得分和变数 128

表12.2 测验有关资料的两平均数间的差异 131

表12.3 用“t”测验两组个案得分 135

表12.4 显示120名学生答覆两项测验题目的比例 140

图13.1 显示r值等於0.00和±.90时的抽样分配曲线的形态,比照Z之统计法,Z值等於0.00和±1.47时的抽样分配曲线的形态 143

第十三章 测验皮尔逊r相关系数的显著差 143

第十四章 x2-CHI平方 149

表14.1 显示CHI平方於2×2表中 151

表14.2 设计3列3行之“O”“E”两列联表,以O表之数字,求E表各数 152

表14.3 演算叶脱氏两个相关公式的资料 153

表14.4 CHI平方於较大之列联表中 155

表14.5 测验适当的次数分配 158

第十五章 二次动差的单纯分类分析 162

表15.1 举例说明二次动差单纯分类分析 163

表15.2 二次动差分析的各种资料 166

表15.4 依据表15.3资料分析二次动差 168

表15.3 两组数字的二次动差分析 168

表15.5 计算二次动差单纯分类分析 170

表16.1 二数列相关rPb和rb计算表 173

第十六章 其他相关的统计技术 173

表16.2 为100名较高分者,和100名较低分者对某特定试题答覆正误统计 177

表16.3 处理100名学生答覆某项试题的资料作为求四元相关系数(rtet)之依据 180

表16.4 计算「斯皮尔门」分类等级顺序相关系数 181

表16.5 计算10个案计划的五项鉴定分类之调和一致系数 183

表16.6 45名中学生的自治能力和智力测验成绩 184

表16.7 45名中学生自治能力和智力得分散布区域 185

表16.8 计算表16.6资料之关系比率 186

第十七章 可靠性和特效 193

表17.1 r和K间的关系 198

第十八章 自由分配统计 202

表18.1 标记测验 202

表18.2 说明威尔寇克逊对偶配合标记等级测验 204

表18.3 两组得分之中数测验 205

表18.4 说明两组小数独立抽样应用 207

表18.5 应用Mann-Whitney U-Test计算较大资料 208

表18.6 Wald-Wolfowitz Runs Test两组独立资料 211

表18.7 Kruskal-Wallis H测验 212

参考书目 215

附录 217

(壹)手摇计算机基本计算法 217

(贰)附表 223

附表一 自1至1000之平方数,平方根和整数的逆数等 223

附表二 常态曲线中标准分单位区域分类 248

附表三 机率“t”的分配 257

附表四 x2的分配 258

附表五 百分之五(上列)和百分之一(下列)点於“F”的分配 260

附表六 “r”值的显著差异平准 266

附表七 “r”“Z”之值 267

附表八 “r tet”估计ad/bc的各种值 268

附表九 威尔寇克逊对偶配合标记等级T测验的鉴定值 269

附表十 缅·费廷倪“U”测验的鉴定值 270

附表十一 威尔·吴尔福Runs测验於?05显著差与平准鉴定各种r值 274

附表十二 三组样本“H”值显著差於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一,平准 276

附表十三 肯德尔氏调和一致系数“W”值显著差於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一,平准 277

(叁)公式一览 279

(肆)符号一览 285

(伍)习题答案 2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