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技术创新进化论
技术创新进化论

技术创新进化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约翰·齐曼(John Ziman)主编;孙喜杰,曾国屏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2830260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并不仅仅是对一个疑难理论问题的各种意见的汇编。无论他们彼此之间的观点是否一致,各章的作者所发表的都是其个人的意见。但是,作为一项集体性智识事业中的有责任心的参与者,他们出于共同的体验来从事此项研究,探讨同一组问题,并在同一概念框架中做出其问答,同时仍然留意那些已知的有分歧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写作成为一项令人愉快的任务的原因,所有作者都和谐地为之作出了贡献。
《技术创新进化论》目录

第一篇 进化思维 1

第1章 技术变化的进化模型 3

1.1 生物学类比 3

1.2 技术的“非类似性” 5

1.3 “进化”是否与“设计”相容? 7

1.4 作为文化构成的人工制品 8

1.5 制度、角色与行为 9

1.6 选择论与指导论 11

1.7 认识创新 12

2.1 今日的达尔文理论 14

第2章 生物进化:过程与现象 14

2.2 可遗传的变异 16

2.3 增殖与遗传 19

2.4 选择的对象 20

2.5 适应 23

2.6 物种形成与宏观进化 25

2.7 进步及其矛盾性 27

第3章 生物学中拉马克遗传系统:技术进化隐喻与模型之来源 29

3.1 基因模型 29

3.2 文化进化中基因模型的功能障碍 31

3.3 渐成遗传系统(EISs) 33

3.4 渐成变异的诱导与选择 39

3.5 “单元”问题 42

第4章 选择论与复杂性 45

4.1 靠选择而适应 45

4.2 生物学中的其他选择系统 49

4.3 选择论者方法论 50

4.4 计算机模型的涌现特性 52

4.5 复杂性理论 55

第5章 技术变化中的进化现象 58

5.1 引言 58

5.2 技术与进化 60

5.3 选择单元与复制因子 64

5.4 载体与相互作用因子 66

5.5 选择与目的论 69

5.6 创新与适应 71

5.7 小结:信息与选择 72

第6章 文化进化论中的选择判据与选择过程 74

6.1 关于技术进化的不同观点 74

6.2 作为文化进化一个方面的技术变化 74

6.3 关于选择判据和机制的不同观点 78

6.4 技术既是实践的也是认识的 81

第二篇 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创新 85

第7章 技术的进化与退化:欧洲与日本的初步对比 87

7.1 勤劳革命 87

7.2 西欧的轨迹 87

7.3 日本家畜使用量的下降 89

7.4 日本轮子使用量的下降 90

7.5 结局:日本的集约水稻农业 92

7.6 欧洲与日本的不同轨迹之谜 95

7.7 日本缺乏家畜的可能原因 96

7.8 解释轮子使用量下降的理论 98

8.1 精致文明中的精湛工艺 101

第8章 复杂人工制品中的停滞 101

8.2 日本刀 102

8.3 铁+0.7%的碳=钢 104

8.4 淬火硬化 107

8.5 从长期经验到工作,保持已发现的东西 110

第9章 拱肩、钩子和怪物的哥特式故事:技术变化解释中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关联性 112

9.1 解释技术变化 112

9.2 两个对比故事 113

9.3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构 118

9.4 对大教堂的思考 119

9.5 模板的力量 125

9.6 对话的力量 126

9.7 理论与实践 128

9.8 在使用中分析人工制品 129

第10章 技术实践进化的路径依赖与学习的多样性 131

10.1 引言:技术经济学中学习的多样性 131

10.2 一个具体历史应用 134

10.3 用计算机仿真来探究:“贝叶斯适应节律”(BAR)模型 135

10.4 推断学习的历史框架与计算边界 137

10.5 仿真结果 140

10.6 一些外推 143

10.7 进化中的指导论者机制对选择论者机制 145

第三篇 作为一个过程的发明 147

第11章 发明与进化:爱迪生电话概况的案例 149

11.1 发明者的进化作用 149

11.2 发明过程揭秘 150

11.3 一段历史插曲:爱迪生、声学电报和赖斯电话 151

11.4 赖斯电话的爱迪生变化草图 154

11.5 另一段历史插曲:贝尔、西部联合以及爱迪生的合同 162

11.6 作为化石的草图:使用一个古生物学方法 163

11.7 作图以在化石记录中发现模式 164

11.8 爱迪生电话研制工作概述 164

11.9 那么这些图对发明和进化告诉了我们什么? 169

11.10 作为育种员的爱迪生 171

第12章 适应类型的进化 173

12.1 适应类型的进化 173

12.2 适应类型的挑战 175

12.3 搜索策略 179

12.4 生物进化如何克朗代克灵巧 183

12.5 人类发明如何更为克朗代克灵巧 185

12.6 发明是拉马克式的还是达尔文式的? 187

第13章 技术类型进化中真实世界变异—选择:历史实例 190

13.1 真实世界的约束 190

13.2 直接应用中的变异—选择 191

13.3 设计中的变异—选择 195

13.4 设计共同体中的变异—选择 199

13.5 观察 204

第14章 学会发明:在小学技术中的设计、评估和选择 208

14.1 教育 208

14.2 技术的本性 209

14.3 技术与历史 210

14.4 设计过程开始 211

14.5 绘图选择的问题 213

14.6 空间能力与思想建模 214

14.7 评估 218

14.8 创造力及结论 220

第15章 作为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技术进化 223

15.1 从遗传算法到达尔文工程 223

15.2 计算机科学的达尔文式转变 224

15.3 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 226

15.4 遗传算法的优缺点 230

15.5 达尔文工程中的适合度评价 232

15.6 技术进化的未来 235

第四篇 制度化的创新 237

第16章 往复实践与技术知识的进化 239

16.1 引言 239

16.2 工程科学和实践中的往复 241

16.3 什么在进化 244

16.4 准贝叶斯解决方案 245

16.5 往复与合理性 249

16.6 往复实践与技术知识的进化 252

第17章 “设计空间”的概念 256

17.1 技术进化的概念框架 256

17.2 技术的认知维度 256

17.3 设计空间 258

17.4 设计空间的动力学特性 259

17.5 技术的进化制度 260

17.7 设计语言 263

17.6 构建设计空间 263

17.8 设计语言的层次 265

17.9 设计空间的扩展 266

17.10 设计空间的收敛性 268

17.11 作为概念进化的技术变化 269

17.12 组织含义和制度含义 269

第18章 人工制品?活动:人工制品、知识与组织在技术创新中的协同进化 271

18.1 引言 271

18.2 技术发展 272

18.3 技术进化单位 273

18.4 人工制品的作用 274

18.5 知识的作用 278

18.6 组织的作用 279

18.7 人工制品—活动耦合 281

18.8 稳定的复制 283

18.9 技术谱系 284

18.10 变异与创新 287

18.11 技术进化中的拉马克主义、达尔文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 289

第19章 创新企业组织 291

19.1 组织风格和进化模式 291

19.2 创新类型学 291

19.3 组织类型 295

19.4 选择恰当的管理风格 297

19.5 创新组织的特征 298

19.6 组织与技术进化 302

第五篇 宽广视角中的技术变化 303

第20章 战争与技术的进化 305

20.1 战神和火神的合作 305

20.2 宏观进化 307

20.3 协同进化与互补性 313

20.4 “适合度”与选择问题 316

20.5 定向突变、代理选择和制度记忆 322

21.1 认识技术变化 325

第21章 社会的技术学习:开发通变素养 325

21.2 社会群体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326

21.3 通变素养 328

21.4 风险社会中的通变素养 331

21.5 技术教育 333

21.6 结论 337

第22章 结束语 339

注释 344

参考文献 355

译后记 3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