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冯梦龙研究
冯梦龙研究

冯梦龙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聂付生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683593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市民作为一个随经济繁荣而出现的新阶层,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自耕农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都有特属他们这个阶层的新东西,他们紧跟时代潮流,也引领时代潮流、创造时代潮流,是改革社会最主要的有生命的力量,尽管封建传统势力太大、太强,刚刚冒出就被残酷地扼杀,或由于市民本身传统的积淀,不可能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样成为改革社会的中坚,但他们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下面简略作点阐述。1.市民文人已成影响市民的主要文化传播者。市民文人是指那些有市民意识,且生活在市民当中的文人,他们的思维和志趣与真正下层的市民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他们受过系统而正规的文化熏陶,他们既是市民的精神领袖,是城市文化生活的主要领导者和创造者,又深受市民气息的浸染,在很多地方诸如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与市民高度一致,袁宏道就“安心与世俗人一样”(《袁宏道集笺校·德山廛谭》),以至连传统的士大夫都说:“今时士大夫无复留意人论之鉴,真如昔人所渭‘吾不知世间谁为好人?但与我好者即是好人’。可叹!”(陶爽龄:《小柴桑喃喃录》卷下)一句话,文人与市民混杂相生,互为因果,成为市民
上一篇:我们的河北下一篇:欧洲情调之旅
《冯梦龙研究》目录
标签:冯梦龙 研究

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代前言) 1

上编 论冯梦龙 1

第一章 冯梦龙所处的社会环境 3

第一节 江南城镇的兴盛与社会风俗的变迁 3

一、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的兴盛 3

二、市民阶层与市民文化 6

三、晚明世风 12

第二节 王学与人文关怀 15

一、王守仁心学的主体性 16

二、文化下移与人文启蒙 18

三、回归程朱的晚明实学 21

第三节 晚明思潮与文学观念 23

一、浪漫主义“尊情”文学观 23

二、适性:自觉的主体与主体的自觉 25

三、教化:晚明文人挥之不去的社会情结 29

第二章 冯梦龙的人生历程 32

第一节 “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青楼经历 32

第二节 “因经信传,借传尊经”——治经生涯 44

第三节 “抚心世道”——治世之道 54

第三章 冯梦龙的情教思想 65

第一节 情本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起点 65

第二节 情感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发展 70

一、情欲观 70

二、有情与无情的社会效应 76

三、妇女观 79

第三节 情教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终结 81

一、史的文化经典性与小说的末学地位 90

第四章 冯梦龙的文艺思想 90

第一节 史学与小说:难以诉说的话语 90

二、“史统散而小说兴”:冯梦龙文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95

第二节 “性情之响”与文以载道:冯梦龙面临的理论困境 97

一、“性情之响”:对文学主体性的探讨 98

二、“导愚”、“适俗”:文艺的社会功用 103

三、理论困境与出路 104

第三节 冯梦龙的编剧理论 108

一、环境、情景与人物 108

二、关目的设计 110

三、冯梦龙的表演理论 119

四、“填词家法” 129

第五章 冯梦龙的文学成就 137

第一节 《三言》的世界:为市井细民写心 137

一、伦理道德的近代化 138

二、倾斜的官本位 144

三、时尚的消费观念 147

一、写实与虚构 152

第二节 《新列国志》的艺术创见 152

二、人物塑造 155

三、叙述结构 158

四、语言风格 162

第三节 “墨憨笔削非多事,要与词场立楷模”:冯梦龙传奇更定的艺术原则 166

一、人物塑造与人物身份 166

二、利于搬演 170

三、语言要本色、角色必当行 172

四、曲律规范、适宜演出 176

第四节 《双雄记》、《万事足》创作论略 178

上编结语:永恒的冯梦龙 188

下编 著述研究 195

第一章 “三言”考述 197

第一节 “三言”中的宋元旧篇考辨 197

第二节 “三言”中冯梦龙的作品考证 213

第二章 《新列国志》与《列国志传》的比勘 231

第三章 《墨憨斋定本传奇》考论 248

第一节 《双雄记》、《万事足》本事考 248

第二节 冯梦龙更定本传奇考论 251

第四章 《挂枝儿》、《山歌》考述 275

第一节 《挂枝儿》考述 275

一、《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275

二、《挂枝儿》收集和编纂 284

第二节 《山歌》考述 300

一、《山歌》正名 300

二、吴歌渊源考 303

三、《山歌》的成书和编纂 312

第五章 其他作品略考 3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