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伟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9034791
  • 页数:6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立法内容和司法实践。包括总论、民事诉讼证明、通常程序、特别程序、民事强制执行等七编内容。
《民事诉讼法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3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 3

一、什么是民事纠纷 3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4

第二节 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 5

一、自力救济 5

二、社会救济 6

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11

第三节 民事诉讼 15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15

二、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 18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22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22

一、民事诉讼法的涵义 22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24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25

四、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27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与宪法 30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 31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相关法律 34

一、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34

二、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 36

三、民事诉讼法与公证法 37

四、民事诉讼法与破产法 38

第一节 概述 41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 41

第二节 民事诉讼价值论 42

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说 42

二、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43

第三节 民事诉讼目的论 45

一、民事诉讼目的概说 45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45

三、本书的看法 47

一、诉 48

第四节 民事诉权论 48

二、民事诉权 52

第五节 诉讼标的论 59

一、诉讼标的概述 59

二、诉讼标的之涵义与识别 60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 64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涵义 64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65

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67

第七节 既判力论 70

一、既判力的概念 70

二、既判力的本质 72

三、既判力的范围 73

第二编 总则 79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79

第一节 外国民事诉讼立法主义概略 79

一、处分权主义 79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80

三、言辞主义与书面主义 83

四、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 84

五、公开主义与不公开主义 85

六、并行审理主义与继续审理主义 86

七、自由顺序主义与法定顺序主义 86

八、本人诉讼主义与律师诉讼主义 87

九、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88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89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89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体例和体系 93

第三节 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97

一、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97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 97

第四节 辩论原则 98

一、辩论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98

二、我国辩论原则与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区别 100

第五节 处分原则 101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与内容 101

二、处分权与国家干预的关系 102

第六节 法院调解原则 105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变迁 105

二、调解原则的适用 107

第七节 诚实信用原则 109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109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111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 113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直接言辞原则的适用障碍和克服 114

一、直接言辞原则的含义 114

第八节 直接言辞原则 114

第五章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 118

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118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含义 118

二、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基本原则的区别 118

第二节 合议制度 119

一、合议制度的含义 119

二、合议庭的组成 120

三、合议庭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原则 121

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122

第三节 陪审制度 123

一、陪审制度的含义 123

二、陪审制度的内容 124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 124

第四节 回避制度 125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 125

二、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25

三、回避的适用程序 127

第五节 公开审判制度 128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含义 128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129

三、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 130

第六节 两审终审制度 131

第六章 法院 138

第一节 法院概述 13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种类和设置 138

二、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职权 139

第二节 法院民事主管权 140

一、主管的含义 140

二、主管的确定标准和范围 141

三、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和组织主管的关系 142

四、法院内部主管关系及协调原则 144

第三节 法院民事管辖概述 145

一、管辖的含义 145

二、确立管辖的原则 145

三、管辖恒定 146

四、管辖的种类 147

第四节 级别管辖 148

一、级别管辖的含义 148

二、级别管辖确定的标准 149

三、级别管辖的具体内容 149

第五节 地域管辖 152

一、地域管辖概述 152

二、一般地域管辖 152

三、特殊地域管辖 154

四、专属管辖 158

五、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159

六、协议管辖 160

第六节 裁定管辖 161

一、移送管辖 161

二、指定管辖 162

三、管辖权转移 163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与适用程序 165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165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 165

第七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70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 170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 170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构造 172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173

四、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176

二、当事人适格的基础 180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 180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180

三、当事人变更 183

第三节 共同诉讼 184

一、共同诉讼的涵义 184

二、必要共同诉讼 185

三、普通共同诉讼 187

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 189

一、群体诉讼制度概述 189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190

第五节 诉讼第三人 192

一、诉讼第三人概述 192

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193

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194

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 196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 196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197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199

一、期间的概念 204

第八章 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204

第一节 期间 204

二、期间的种类 205

三、期间的计算 206

四、期间的耽误及后果 207

五、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检查 207

第二节 送达 208

一、送达的概念和特征 208

二、送达的方式 208

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 211

第三节 诉讼费用 212

一、诉讼费用概述 212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 214

三、诉讼费用的预交和管理 217

四、诉讼费用的负担 220

五、司法救助 222

六、诉讼费用的免交 224

一、保全制度概述 226

第九章 诉讼保障制度 226

第一节 民事诉讼保全制度 226

二、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 228

三、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 232

第二节 先予执行制度 233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 233

二、先予执行的程序 235

三、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 236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236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 236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237

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239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 241

第三编 民事诉讼证明 245

第十章 民事诉讼证明概述 245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 245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 245

二、诉讼证明的特征 246

三、证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48

四、证明的环节与证明要素 250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 251

一、证据的概念 251

二、证据资格与证明力 252

三、裁判证据的属性 252

四、证据的分类 255

一、书证 259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 259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论 259

二、物证 261

三、视听资料 262

四、证人证言 263

五、当事人陈述 265

六、鉴定结论 266

七、勘验笔录 268

一、证据规则概述 269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269

二、可采性规则 271

三、排除规则 272

四、优先证据规则 273

五、传闻规则 274

六、证言豁免规则 276

七、预防规则 277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281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281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证明论 281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282

三、不要证事实 284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288

一、证明责任概述 288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 290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292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296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296

二、证明标准的分类 297

三、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300

第四节 民事诉讼证明过程 301

一、证据的收集和提出 301

二、证据审查 307

三、证据的认定与采信 308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概述 315

一、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的概念 315

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 315

第四编 通常程序 315

二、普通程序的特点 316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317

一、起诉 317

二、受理 320

第三节 诉的合并和变更 324

一、诉的合并 324

二、诉的变更 329

一、审理前准备的含义及内容 331

第四节 审理前的准备 331

二、国外审前准备程序概况 334

三、我国审理前准备的现状及其完善 336

第五节 开庭审理 338

一、庭审准备 338

二、审理开始 339

三、法庭调查 339

四、法庭辩论 341

五、评议宣判阶段 341

六、审理期限 342

第六节 撤诉与诉讼和解 343

一、撤诉 343

二、诉讼和解 345

第七节 缺席判决 347

一、缺席判决的概念与适用 347

二、缺席判决的立法模式 348

三、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 349

一、延期审理 350

第八节 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350

二、诉讼中止 351

三、诉讼终结 353

第九节 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354

一、民事判决 354

二、民事裁定 362

三、民事决定 365

第十四章 第一审简易程序 367

第一节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分类 367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367

二、简易程序的分类 369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 373

一、简易程序的确立和意义 373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374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 375

四、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现状的评述 377

一、改革和完善普通意义上的简易程序 380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380

二、建构独立的小额案件诉讼程序 383

第十五章 第二审程序 389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89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389

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 390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391

一、上诉的概念和种类 392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 392

二、上诉的提起 394

三、上诉的受理 396

四、上诉的撤回 396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397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前准备 397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398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399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 400

六、上诉案件的审理 401

五、上诉案件的调解 401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402

一、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402

二、自行改判 402

三、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402

四、对第一审裁定提起上诉的裁定 404

第十六章 再审程序 406

第一节 再审程序概述 406

一、再审程序的概念 406

二、再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 407

三、再审程序的意义 408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409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和条件 409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 410

第三节 法院决定再审 411

一、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 411

二、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序 412

二、提起民事抗诉的条件 413

第四节 检察院抗诉 413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 413

三、民事抗诉的提出 414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 415

一、立案 415

二、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415

三、另行组成合议庭 416

四、分别适用第一、第二审程序审理 416

五、可以进行调解 416

第六节 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417

一、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分析 417

二、再审程序发动主体之重构 421

三、废除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程序 423

四、限制人民检察院发动再审程序的范围 424

五、建立再审之诉 428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433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与分类 433

第五编 特别程序 433

第十七章 特别程序 433

二、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 435

三、我国立法上特别程序的共同规则 437

四、非讼程序的法理研究 438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的审判程序 441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 441

二、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意义 442

三、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特别规定 442

二、审理和判决 443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判程序 443

一、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443

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445

四、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 445

第四节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判程序 446

一、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446

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成立条件 446

三、审理和判决 447

五、宣告公民死亡判决的撤销 448

四、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 448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判程序 449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449

二、审理和判决 449

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 451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判程序 451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451

二、审理和判决 452

三、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 452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 454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 454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454

二、督促程序的意义 456

第二节 适用督促程序的要件 457

一、债权人的请求必须是以金钱、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给付请求 457

二、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 457

一、支付令的申请 458

第三节 支付令的申请及其受理 458

四、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458

三、债权人与被申请的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458

二、支付令申请的受理 459

第四节 支付令的发出和效力 460

一、支付令的发出 460

二、支付令的效力 461

第五节 支付令的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462

一、支付令的异议 462

二、督促程序的终结 463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 466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466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 466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467

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467

第二节 公示催告的申请与受理 469

一、公示催告的申请 469

二、公示催告的受理 470

一、公告 471

第三节 公示催告 471

二、申报权利 472

第四节 除权判决(宣告票据等无效) 473

一、除权判决的概念和条件 473

二、除权判决的法律效力 473

三、除权判决的撤销 474

第二十章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477

第一节 破产还债程序概述 477

一、破产还债程序的概念 477

二、破产还债程序的特征和性质 478

三、破产还债程序的作用 479

第二节 破产案件的申请、受理和债权人会议 480

一、破产申请的要件 480

二、破产案件的受理 481

三、债权人会议 484

第三节 和解与整顿 485

一、和解、整顿的概念 485

二、和解协议的成立要件和效力 486

三、企业整顿的终结 487

第四节 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 488

一、破产宣告 488

二、破产清算 489

三、破产程序的终结 495

第二十一章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 498

第一节 海事诉讼概述 499

一、海事诉讼与民事诉讼 499

二、海事诉讼的特点 500

第二节 海事诉讼管辖 501

一、海事特殊地域管辖 501

二、海事专属管辖 504

三、海事协议管辖 505

四、海事执行管辖 505

第三节 海事请求保全 506

一、海事请求保全概述 506

二、扣押船舶 510

三、强制拍卖船舶 513

四、扣押与拍卖船载货物 515

第四节 海事强制令 517

一、海事强制令的概念 517

二、海事强制令的管辖 517

三、海事强制令的条件 518

四、海事强制令的程序 519

第五节 海事证据保全 520

一、海事证据保全的概念 520

三、海事证据保全的条件 521

二、海事证据保全的管辖 521

四、海事证据保全的程序 522

第六节 海事担保 523

一、海事担保的特点 524

二、海事担保的方式 524

三、海事担保的提供 525

四、海事担保数额的确定 526

五、海事担保提供后的补救措施 526

一、留置送达的条件更为宽松 527

六、海事担保过高承担的责任 527

第七节 送达 527

二、对在我国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文书的条件更为宽松 528

三、扣押船舶的法律文书可以向当事船舶的船长送达 528

四、通过能够确认收悉的其他适当方式送达 528

第八节 海事审判程序 529

一、船舶碰撞案件诉讼程序 529

二、共同海损案件诉讼程序 531

三、海上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程序 532

四、简易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 533

第九节 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 534

一、申请设立基金程序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的关系 534

二、设立基金案件的类型 535

三、设立基金的管辖 535

四、设立基金的条件 536

五、设立基金的程序 537

一、债权登记的条件 539

第十节 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 539

六、申请设立基金错误的后果 539

二、债权登记的程序 540

三、债权分配程序 541

第十一节 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 542

一、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条件 543

二、船舶优先权催告的程序 544

一、民事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549

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及其程序 549

第二十二章 民事强制执行概述 549

第六编 民事强制执行 549

二、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性质 550

三、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和民事审判程序的关系 551

四、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体例 552

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基本原则 552

一、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原则 553

二、西方国家执行主义 554

一、执行根据 557

第一节 执行根据和执行标的 557

第二十三章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557

二、执行标的 560

第二节 执行主体、执行管辖和委托执行 561

一、执行主体 561

二、执行管辖 565

三、委托执行 567

第三节 执行和解和执行担保 570

一、执行和解 570

二、执行担保 572

第四节 执行救济 573

一、执行救济的概念 573

二、外国执行救济 574

三、我国执行救济的有关规定 575

第二十四章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 580

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 580

一、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概述 580

二、申请执行 581

三、移送执行 582

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进行 583

一、执行时间和执行准备 583

二、参与分配 584

三、执行竞合 588

四、执行中止 590

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终结 592

一、执行结案 592

二、执行终结 593

三、不予执行 594

第二十五章 民事强制执行措施 597

第一节 执行措施概述 597

一、执行措施的概念和特性 597

二、执行措施的分类 598

第二节 对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 598

一、对金钱债权执行的涵义 598

二、对金钱的执行措施 599

三、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措施 600

一、对交付物的执行措施 606

第三节 对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 606

第四节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 608

一、法院搜查 608

二、对行为的执行措施 608

二、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609

三、强制交付迟延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609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613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涵义 613

第二十六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613

第七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 613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614

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和法律渊源 615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616

一、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616

二、诉讼权利同等和对等原则 617

三、司法豁免原则 617

四、尊重国际条约的原则 618

六、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必须委托中国律师的原则 619

五、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 619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620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620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 622

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特别规定 624

四、诉讼竞合及其管辖 626

第四节 涉外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 628

一、涉外送达 628

二、涉外期间 630

三、涉外财产保全 631

第五节 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仲裁的关系 632

一、涉外仲裁概述 632

二、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关系 634

第六节 司法协助 636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 636

二、一般司法协助 637

三、特殊司法协助 638

一、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 641

第二十七章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 641

第一节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概述 641

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 647

三、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根据或基础 650

第二节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管辖权和公共秩序保留 652

一、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 652

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管辖权 655

三、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公共秩序保留 659

第三节 中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 666

一、“一国两制”原则 666

二、各法域平等原则 667

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668

四、程序审查原则 669

第四节 中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现行规定 669

一、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 670

二、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 674

三、内地与台湾地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 6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