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国民素质论
国民素质论

国民素质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兴林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5535313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
《国民素质论》目录

第一章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不懈追求 1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望 1

(一) 私有制、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畸形发展的社会根源 3

(二) 建立理想社会,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

(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10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证 15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16

(二) 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 17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社会条件 22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发展 26

(一) 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探索 26

(二)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32

(三)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规定 41

第二章 国民素质优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关键 50

一、全面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50

(一)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50

(二) 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57

二、社会发展必须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已为当今世界所共识 59

(一) 传统的片面发展观导致了社会与人的片面发展 60

(二) 全面、协调发展观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一致 64

三、国民素质优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关键 72

(一) 人是否现代化直接决定社会现代化的能否实现 72

(二) 国民素质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关键 77

第三章 优化的国际民素质建构——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目标 88

一、优化国民素质建构的一般原则 88

(一) 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88

(二) 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 90

(三) 体现人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95

(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96

(五) 借鉴、吸引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 98

二、优化的国民素质建构 101

(一) 政治素质 101

(二) 思想道德素质 102

(三) 民主法制素质 108

(四) 科学文化素质 109

(五) 能力素质 113

(六) 心理素质 114

(七) 健康素质 116

(八) 审美素质 117

三、优化的领导干部素质 120

(一)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120

(二) 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 126

第四章 成就与困惑——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133

一、国民素质现状的成就分析 134

(一) 政治素质的主流值得肯定 134

(二) 民主、法制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135

(三)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心理在确立 136

(四) 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呈现出较好的趋势 139

(五) 科学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提高 141

(六) 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快、较普遍地改观 143

(七) 组织和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已大大增强 144

(八) 身体素质得到了较快、较普遍地提高 147

二、国民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148

(一) 道德意识淡化的问题不客观忽视 148

(二) 民主法制素质总体上仍然不高 150

(三) 整体文化素质依然偏低 153

(四) 科学素质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尚有不小距离 154

(五) 能力素质在不少方面严重欠缺 160

三、国民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162

(一) 国民素质明显提高的成因分析 162

(二) 国民素质欠缺的原因分析 168

第五章 环境与人的辩证改造——优化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183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一般因素 183

(一) 客观因素与人的发展 183

(二) 主观因素与人的发展 189

二、优化社会环境——国民素质优化的客观条件 192

(一) 努力加强经济建设,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192

(二)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优化社会政治环境 196

(三)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200

(四) 实施正确外交战略,优化社会外部环境 208

三、加强主体建设——国民素质优化的主观条件 210

(一) 加强理论学习,正确树立“三观” 211

(二) 积极参与政治过程,提高民主法制素质 214

(三) 适应改革开放要求,培养积极进取精神 217

(四) 自觉注重道德修养,不断增强道德意识 219

(五) 努力追求科学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226

(六) 注重美感意识修养,提高自身审美素质 228

结束语 233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