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湘蓉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语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269896
  • 页数:173 页
图书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目录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

一、国外对教师教学评价简介 2

二、我国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5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9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 12

一、评价的原则 12

二、评价的种类 14

第三节 小学语言教学评价的范畴 15

一、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16

二、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 17

三、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8

四、对教改研究课的评价 18

五、对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18

六、对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9

七、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9

附:英国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范围选登 20

第四节 小学语文教学议价的技术 22

一、评价理论准备 22

二、评价方案设计 23

三、评价对象研究 26

四、与评价对象的交流 26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29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29

一、对教师教学准备的评价 29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38

三、教学技能评价 45

四、教学中呈现的客观状态评价 49

第二节 教师课堂评价的技术 60

一、听课 61

二、看活动 63

三、调查与交流 65

四、评价结论 68

第三章 几种特定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操作 77

第一节 对教改研究课的评价 77

一、针对教改研究课的特点和分类进行评价 77

二、教改研究课评价的基本模式 78

三、评价例举 79

第二节 对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83

一、针对骨干教学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83

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 85

三、评价例举 86

第三节 对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95

一、针对优课的特点、类型进行评价 96

二、评价优课的基本模式 99

三、评价例举 100

第四节 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08

一、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及评价的任务 108

二、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09

三、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 110

四、评价例举 111

第四章 学生课堂学习及学业成绩的评价 115

第一节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115

一、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性质和类型 115

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操作 116

第二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119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作用 119

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原则 122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标准 123

一、国家要求 124

二、学生学习的平均水平 126

第四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内容 126

一、按语文智能分 126

二、按教育目标分 127

第五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128

一、测量法 128

二、观察法 129

三、调查法 129

四、分析法 129

五、竞赛法 129

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项目权重 130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评价 133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评价的意义 133

一、是改革、发展学校再会教育事业的需要 133

二、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134

三、能促进学校教学、教改、科研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34

四、对培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 134

五、能整合学校教学力量 136

第二节 语文教学工作评价的特点 138

一、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138

二、组织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138

三、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 140

第三节 语文教学工作评价的原则 141

一、科学性与现行政策相统一的原则 141

二、主观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141

三、知识、能力、负担、效果全面衡量原则 142

四、发展的原则 143

第四节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 143

一、对教师的基本评价 144

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44

三、教学研究业绩的评价 145

第五节 教学工作评价的步骤 145

一、查阅资料 146

二、检查课堂教学 146

三、听教师自我述职演说 147

四、表格检查 147

五、了解其他情况 147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 150

第一节 组建领导机构 150

一、拟定每学期评价计划 150

二、建立学校各种评价制度 150

三、编制教师评价手册 151

第二节 拟定评价标准 151

第三节 教师自我评价 158

第四节 收集信息数据 163

一、观察法 163

二、访谈法 164

三、问卷法 164

四、测验法 166

五、人物推定法 168

第五节 作出综合评价 168

第六节 进行分析指导 168

主要参考书目 170

后记 1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