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墨耕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3704852
  • 页数:76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纺织工艺摩擦问题下一篇:纹织设计
《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1

§1-1 结构的概念设计 1

一、什么叫概念设计 1

二、结构总体概念设计 1

(一)适宜刚度概念 1

(二)充分认识和掌握结构的破坏机制和塑化历程 3

(三)等强度与耗能设计原则 7

(四)结构延性设计原则 8

(五)强柱弱梁设计原则 9

(六)充分考虑地震的耦合作用 9

(七)“小震不环,大震不倒”设计原则 12

(八)连震和多道防线设计原则 13

(九)关于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 13

(十)关于风作用和地震作用 14

§1-2 地基与基础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地位 14

§1-3 温度对建筑结构的作用 16

§1-4 楼屋盖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19

(一)尽量减小楼屋盖的总厚度 19

(二)尽可能地增大楼盖次梁跨度和开间 19

(三)地震区楼屋盖应尽量采用现浇结构 19

(四)刚性过渡层楼盖设计 19

§2-2 结构布置 21

一、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1

§2-1 结构体系的选择 21

第二章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21

二、对结构布置的要求 23

(一)框架结构 24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 26

(三)剪力墙结构 28

(四)简体结构 31

第三章荷载 35

§3-1 概 述 35

§3-2荷载效应组合 35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荷载效应组合 36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荷载效应组合 36

(一)工业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37

一、楼屋盖荷载及取值 37

§3-3 荷载及等效均布荷载换算 37

(二)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41

(三)屋面均布荷载 43

(四)设计民用建筑楼面梁时楼面活荷载的折减系数 43

(五)设计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的折减系数 44

(六)施工、检修集中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 44

(七)动力系数 44

(八)砌体或隔墙自重 44

(九)门、窗及顶棚自重 46

(十)地面荷载 48

(十一)压型钢板自重 48

二、等效均布活荷载的换算 49

(一)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换算的一般规定 49

(二)按弯矩、剪力、挠度换算时的等效均布荷载 51

一、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52

§3-4 雪荷载 52

二、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r 53

§3-5风荷载 53

一、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 53

二、基本风压调正系数 53

三、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54

四、风载体型系数 55

五、风振系数 60

(二)抗震设防依据 62

(三)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 62

(四)地震作用计算要求 62

(一)建筑物的抗震类别 62

一、一般规定 62

§3-6地震作用 62

(五)各类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 63

(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适用方法 63

(七)重力荷载代表值 63

(八)α、Tg及αmax的确定 64

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65

(一)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65

(二)采用反应谱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 67

(三)突出屋面小建筑的地震作用及其效应 67

(四)结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 68

三、地震扭转效应计算 69

四、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70

五、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71

六、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 71

§3-7 吊车荷载 72

第四章内力和位移计算 81

§4-1 概述 81

一、基本假定 81

二、计算要求 81

三、扭转的影响 82

四、水平位移的限值 82

五、整体稳定和倾覆验算 85

§4-2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5

一、概述 85

(一)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分类 85

(二)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的一般原则 86

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87

(一)精确法计算——迭代法 87

(二)近似法计算——分层法 94

三、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98

(一)精确法计算——迭代法 98

(二)近似法计算——反弯点法 102

(三)近似法计算——D值法 105

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119

(一)概述 119

(二)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Mv 119

(三)由柱子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N 120

§4-3 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27

一、概述 127

(一)基本假定 127

(二)剪力墙的分类 128

(三)各类剪力墙的应力分布(图4-3-3) 129

(四)刚度中心的计算 130

(一)判别条件 131

(二)内力计算 131

(三)位移计算 131

(四)计算采用的截面面积和等效惯性矩 131

二、整体墙的计算 131

三、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 132

(一)判别条件 132

(二)内力计算 135

(三)位移计算 136

四、双肢墙的计算 136

(一)基本假定 136

(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136

(一)基本假定〔同§4—3、四、(一)〕 141

五、多肢墙的计算 141

(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图4-3-12) 142

六、壁式框架的计算 161

(一)基本特点 161

(二)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带刚域杆的刚度提高系数 161

(三)带刚域柱(壁柱)的刚度特征值 170

(四)带刚域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170

(五)内力和位移计算 170

§4-4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75

一、底层单跨或多跨框架的框支实体剪力墙 175

(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75

(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77

(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180

二、底层单跨框架框支双肢剪力墙 180

(一)基本假定 180

三、底层为多跨框架框支多肢剪力墙 185

(一)基本假定 185

(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185

§4-5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98

(一)适用条件 198

(二)基本假定 198

(三)刚度参数 199

(四)内力和位移计算 201

(五)框架总剪力的调整 201

(六)刚度中心的计算 202

二、截面计算 223

(一)承载能力计算 223

§5-1 一般要求 223

一、概述 223

第五章构件设计 223

(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224

三、材料选择及其性能指标 224

(一)混凝土 224

(二)钢筋 225

(三)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各项指标 225

(四)钢筋的标准强度、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 225

四、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中的一般规定 227

(一)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中的基本假定 227

(二)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227

§5-2 抗震设计的附加要求 228

(三)钢筋应力 228

一、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 229

三、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230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231

五、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231

六、注意加强结构薄弱部位的抗力 232

七、配筋与钢筋代换 232

§5-3框架内力组合 232

一、控制截面的确定 232

(二)对于框架柱 233

(一)对于框架梁 233

二、最不利内力类型 233

(二)对于框架柱 233

(一)对于框架梁 233

三、荷载(包括恒载、活荷载、风荷载和雹荷载)和地震作用最不利位置的确定 234

(一)恒载 234

(二)活荷载 234

(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35

§5-4一般构造要求 236

一、混凝土保护层 236

二、钢筋的铆固、延伸和接头 237

(一)钢筋的铆固长度 237

(二)钢筋的延伸长度 238

(三)钢筋的接头 238

(三)梁端支托 239

(二)梁的截面宽度δ 239

(一)梁的截面高度h 239

§5-5 框架梁设计与构造 239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239

一、截面尺寸要求 239

二、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及配筋要求 240

(一)T型及倒L型截面梁位于受压区域的翼缘计算宽度b'f 240

(二)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形截面梁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 241

(三)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型截面梁的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 241

(四)混凝土的受压区高度要求 242

(五)梁中受压钢筋的计算要求 242

(六)双向受弯梁的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 242

(七)框架梁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244

(一)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位置的规定 247

(二)梁受剪截面的要求 247

三、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及配筋要求 247

(三)梁端的抗震设计剪力 248

(四)梁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 248

(五)抗剪钢筋的构造要求 249

四、抗扭能力计算及配筋要求 253

(一)梁受剪扭截面的要求 253

(二)受扭梁的截面抗扭塑性抵抗矩 254

(三)梁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计算 254

(四)纯扭梁的抗扭能力计算 254

(五)剪扭梁的抗剪和抗扭能力计算 255

(六)受扭梁的配筋 256

五、裂缝宽度验算 256

六、变形验算 257

(一)框架梁不需作挠度验算的基本要求 257

(二)框架梁的挠度计算 258

七、叠合梁设计 259

(二)“二阶段受力叠合梁”计算 260

(一)“一阶段受力叠合梁”计算 260

(三)裂缝宽度验算 261

(四)变形验算 262

(五)附加构造要求 262

§5-6框架柱设计与构造 262

一、截面尺寸要求 263

(一)柱截面尺寸 263

(二)柱高与柱截面高之比 263

(三)柱截面的要求 263

二、轴压比要求 263

三、柱的计算长度 264

(一)两端刚接的柱 264

(一)柱中设计内力 265

(二)轴心受压柱正截面抗压能力计算 265

(二)一端刚接,另一端铰接的柱 265

四、正截面抗压能力计算及配筋要求 265

(二)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的正截面抗压能力计算 266

(四)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柱的正截面抗压能力计算 268

(五)偏心受压柱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值 268

(六)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的抗压能力计算 269

(七)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柱的正截面抗拉能力计算 269

(八)抗震框架柱的“强柱弱梁”验算 270

(九)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270

五、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及配筋要求 271

(一)柱受剪截面的要求 271

(三)矩形截面柱的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 272

(二)框架柱的抗震设计剪力 272

(四)抗剪箍筋的构造要求 273

§5-7 剪力墙设计与构造 274

一、墙肢正截面抗力计算 276

(一)轴心受压剪力墙 276

(二)矩形、工形或T形截面偏心受压剪力墙 276

(三)矩形、工形或T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 277

二、墙肢斜截面抗剪能力计算 277

(一)墙肢受剪截面的要求 277

(二)抗震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剪力 278

(三)偏心受压墙肢的斜截面抗剪能力 278

(四)偏心受拉墙肢的斜截面抗剪能力 279

(五)剪力墙肢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 279

(二)剪力墙的配筋要求 280

三、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280

(一)剪力墙的尺寸要求 280

四、连肢梁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284

(一)连肢梁弯矩的调幅 284

(二)连肢梁的设计剪力 284

(三)连肢梁的承载能力计算 284

(四)连肢梁的配筋构造要求 284

(五)连肢梁上开洞要求 284

五、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构造要求 285

六、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286

(一)框支梁的截面尺寸及构造 286

(二)框支柱的截面尺寸及构造 287

七、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刚性过渡层楼板的设计 289

§6-1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 290

一、设计的一般原则 290

二、装配式框架节点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0

(一)节点的强度 290

(二)节点的刚性 290

第六章节点连接 290

(三)节点的延性 291

(四)节点弯矩的调幅 292

三、长柱明牛腿节点 292

(一)长柱明牛腿铰接节点 292

(二)长柱明牛腿刚接节点 294

(一)梁与柱齿槽式刚接节点 295

四、长柱暗牛腿节点 295

(二)梁与柱齿槽槽钢刚接节点 297

五、梁与短柱浇注整体式刚接节点 301

六、预制梁现浇柱整体式刚接节点 304

七、柱与柱榫式刚接节点 304

(一)榫头的强度计算 306

(二)下柱局部承压能力计算(图6-1-17) 307

八、柱与柱钢帽连接 307

(一)连接型式 307

(二)连接计算 309

§6-2现浇框架梁柱连接 310

(一)一级抗震框架 312

(二)二级抗震框架 312

§6-3 框架节点核心区抗剪能力计算 312

一、节点核心区的设计剪力 312

二、节点核心区按抗剪要求的水平截面尺寸 313

三、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能力 313

四、节点核心区箍筋和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314

§6-4剪力墙结构连接 315

一、预制外墙板和现浇内墙以及外墙板之间的连接 315

二、现浇内墙板上下层之间的连接 316

三、预制外墙板水平缝的连接 318

四、阳台与墙体的连接 319

五、楼面的连接 319

(一)预制楼板之间的连接 320

(二)预制楼板与梁、剪力墙之间的连接 320

一、场地和地基土 322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原则 322

第七章地基与基础 322

§7-1概 论 322

(二)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323

(三)地基土液化判别 323

(四)地基土液化等级 324

(五)软弱地基的抗震措施 325

二、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原则 326

(一)使用性质 326

(二)上部结构特点和荷载大小 326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26

(四)施工条件 327

三、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 327

(三)观测点的构造 328

(二)观测点的设置 328

(一)水准基点的设置 328

四、沉降观测 328

(四)水准测量 329

§7-2 地基计算 330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 330

(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330

(二)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332

(三)基础底面压力的确定 333

二、地基变形验算 333

(一)地基变形验算范围 334

(二)地基容许变形值 334

(三)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 334

三、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 347

四、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348

(一)地震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调整 348

(二)地震作用下天然地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349

(三)可液化地基处理 349

§7-3扩展基础 350

一、独立柱基础 350

(一)基础构造 350

(二)基础高度的计算 352

(三)基础受弯计算 353

二、条形及十字交叉基础 354

(一)基础构造 354

(二)计算方法的选择 356

(一)基础构造 357

三、筏板基础 357

(三)按“弹性地基上梁—板结构计算程序”计算 357

(二)筏板基础的计算 358

§7-4箱形基础 360

一、箱形基础的荷载 361

(一)箱形基础荷载考虑的原则 361

(二)不同的上部结构体系对箱形基础荷载考虑的原则 361

(三)箱形基础顶板、外墙荷载的考虑原则 361

(四)箱形基础荷载计算 361

(五)箱形基础人防地下室荷载的考虑 362

二、箱形基础的构造 362

(一)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 362

(三)箱形基础外墙、内墙和墙体厚度的配筋 363

(四)箱形基础外墙设置连续窗井的要求 363

(二)箱形基础的高度 363

(五)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厚度及配筋 364

(六)箱形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 365

(七)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66

(八)箱形基础变形缝的考虑 366

(九)高层建筑四周裙房基础的几种做法 366

(十)箱形基础的防水 367

三、箱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68

(一)防止箱形基础发生过大倾斜 368

(二)水下箱形基础基底压力计算 368

(三)考虑补偿作用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68

四、箱形基础地基沉降的验算 369

(一)箱形基础的允许沉降 369

(二)地基的回弹和沉降计算 369

五、箱形基础地基稳定性的验算 370

六、箱形基础的整体倾斜 371

(一)整体倾斜的危害 371

(二)造成高层建筑整体倾斜的因素 371

(三)高层建筑整体倾斜的容许值 372

(四)高层建筑整体倾斜的计算 373

七、基底反力的计算 373

(一)直线分布法 373

(二)文克尔法 373

(三)日莫契金法 374

(四)实测基底反力系数法 375

(五)轮算法 377

(三)上部为框架结构 388

(二)上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388

(一)上部为现浇剪力墙结构 388

八、结构内力计算 388

(四)顶、底板抗剪和底板抗冲切能力验算 391

(五)墙体开洞口上、下过梁和洞口周围加强钢筋的计算 392

(六)钢筋应力问题 394

§7-5桩基础 394

一、桩的类型、特点及选择 395

(一)桩的分类 395

(二)各种常用桩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95

(三)桩型选择 398

二、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和入土(岩)深度 398

(一)上部为软土,下部为硬土的处理 398

(六)嵌岩灌注桩遇地震断裂带的处理 399

(五)大直径扩底墩 399

(四)大直径嵌岩灌注桩 399

(三)支承于岩层的端承桩 399

(二)软、硬土层相互交错的处理 399

三、桩距和布桩方式 400

(一)桩距 400

(二)布桩原则和方式 400

四、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401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401

(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 406

五、桩基计算 406

(一)群桩计算 406

(二)桩基中单桩受力计算 409

六、桩的构造和计算 410

(一)桩身构造 410

(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力计算 414

七、承台的计算和构造 415

(一)承台的计算 415

(二)承台的构造 417

附录3-1屋面直升飞机停机坪活荷载的确定 419

3-2施工荷载 420

4-1内力和应移计算方法一览表 421

4-2装配整体式框架内力及配筋表(一)编制说明 422

4-3装配整体式框架内力及配筋表(二)编制说明 648

7-1箱形基础基底反力计算实例 750

7-2箱形基础内力计算实例 753

参考文献 759

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 761

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7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