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5038·教51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
《岩浆岩岩石学》目录

第一部分 通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岩石的概念、岩石学的任务及其分类 1

(一)岩石的概念 1

(二)岩石学的任务 1

(三)岩石的分类 1

目录 1

二、岩浆及岩浆岩的概念 2

(一)岩浆的概念 2

(二)岩浆岩的概念 4

三、岩浆岩岩石学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 5

第二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6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6

(一)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8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8

(二)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9

(三)岩浆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10

(四)矿物共生组合的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0

第三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14

一、岩浆岩的结构 14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4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6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18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9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21

二、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22

(一)确定矿物结晶顺序的原则 22

(二)罗森布什法则 23

三、岩浆岩的构造 24

第四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27

一、喷出岩的产状和相 27

(一)喷出岩的产状 27

(二)火山岩的相 33

二、侵入岩的产状和相 37

(一)侵入岩的产状 37

(二)侵入岩的相 43

第五章 岩浆岩的分类 45

一、一般特征 49

二、侵入岩 49

(一)矿物成分 49

第一章 橄榄岩—苦橄岩类(超镁铁质岩类) 49

第二部分 各论 49

(二)结构构造 50

(三)岩石化学特征 52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54

(五)超镁铁质岩的共生组合类型 59

(六)超基性岩的蚀变及恢复原岩的方法 62

(七)与矿产的关系 64

三、喷出岩 65

第二章 金伯利岩、霓霞岩—霞石岩、碳酸岩(偏碱性—过碱性超基性岩类) 67

一、金伯利岩(附:麦美奇岩) 67

(一)一般特征 67

(二)矿物成分 67

(一)矿物成分 69

(二)结构构造 69

三、喷出岩 69

(三)结构构造 71

(五)主要种属描述 72

(四)岩石化学特征 72

(六)金伯利岩的产状及与构造的关系 74

(七)金伯利岩的含矿性 75

(八)与金伯利岩类似的岩石 76

二、霓霞岩—霞石岩 78

(一)一般特征 78

(二)侵入岩 78

1.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 78

2.岩石化学特征 79

3.主要种属描述 80

(三)喷出岩 80

三、碳酸岩 81

(一)一般特征 81

(二)矿物成分 82

(四)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84

(三)结构构造 84

(五)主要种属描述 86

(六)碳酸岩的喷出岩 87

(七)碳酸岩的产状 87

第三章 辉长岩—玄武岩类 89

一、一般特征 89

二、侵入岩 89

(一)矿物成分 89

(二)结构构造 90

(三)岩石化学特征 91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92

(五)次生变化 95

(三)岩石化学特征 99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100

(六)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102

(五)次生变化 102

第四章 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 104

一、一般特征 104

二、侵入岩 104

(一)一般特征 104

(二)矿物成分 104

(三)结构构造 105

(四)岩石化学特征 105

(五)主要种属描述 106

三、喷出岩 109

(一)一般特征 109

(二)矿物成分 109

(三)结构构造 110

(四)岩石化学特征 110

(五)主要种属描述 111

(一)矿物成分 113

二、侵入岩 113

一、一般特征 113

第五章 闪长岩—安山岩类 113

(二)结构构造 114

(三)岩石化学特征 115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115

(五)次生变化 117

三、喷出岩 118

(一)矿物成分 118

(二)结构构造 119

(三)岩石化学特征 120

(四)主要种属描述 121

(五)次生变化 123

(六)分布 123

二、侵入岩 124

(二)结构构造 124

(一)矿物成分 124

一、一般特征 124

第六章 正长岩—粗面岩类 124

(三)岩石化学特征 125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126

(五)次生变化 128

三、喷出岩 128

(一)矿物成分 128

(二)结构构造 128

(三)岩石化学特征 128

(四)主要种属描述 130

(五)次生变化 131

第七章 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132

一、一般特征 132

二、侵入岩 132

(一)矿物成分 132

(三)岩石化学特征 133

(二)结构构造 133

(四)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135

三、喷出岩 138

第八章 花岗岩—流纹岩及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 140

一、一般特征 140

二、侵入岩 140

(一)矿物成分 141

(二)结构构造 143

(三)主要种属描述 143

(四)定量矿物分类 146

(五)岩石化学特征 148

(六)次生变化 151

三、喷出岩 152

(一)矿物成分 152

(二)结构构造 153

(三)岩石化学特征 153

(四)主要种属描述 153

(五)次生变化 157

第九章 火山碎屑岩类 158

一、火山碎屑岩的含义及其特征 158

二、火山碎屑物的类型及其鉴定特征 159

三、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163

四、主要类型岩石特征 163

(一)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163

(二)火山碎屑熔岩类 171

五、研究火山碎屑岩的实际意义及研究方法 172

第十章 脉岩类 174

一、煌斑岩类 174

(一)一般特征 174

(二)种属划分 174

(三)主要种属描述 175

(四)岩石化学特征 180

(五)成因 180

(二)主要种属特征 186

(一)肉眼鉴定特征 186

二、细晶岩类 186

(三)成因 187

三、伟晶岩类 188

(一)肉眼特征 188

(二)主要种属 189

(三)成因及与成矿关系 190

第三部分 成因 192

第一章 硅酸盐熔浆的结晶作用 192

一、相律的应用 192

二、中酸性岩浆的结晶作用 193

(一)SiO2一元系 193

(二)钙长石—钠长石系(An—Ab系) 194

(三)钾长石—钠长石系(Or—Ab系) 197

(四)钙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系(An—Ab—Or系) 201

(五)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系(Ab—Or—Q系) 204

(一)白榴石—石英系(Lc—Q系) 209

三、过碱性岩浆的结晶作用 209

(二)霞石—石英系(Ne—Q系) 211

(三)霞石—钾霞石—石英系(Ne—Kp—Q系) 211

四、基性岩浆的结晶作用 215

(一)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Fo—Fa系) 215

(二)镁橄榄石—石英系(Fo—Q系) 217

(三)铁橄榄石—石英系(Fa—Q系) 217

(四)透辉石—钙长石系(Di—An系) 217

(六)透辉石—钙长石—钠长石系(Di—An—Ab系) 220

(五)透辉石—钠长石系(Di—Ab系) 220

(七)顽火辉石—透辉石系(En—Di系) 224

(八)镁橄榄石—透辉石—石英系(Fo—Di—Q系) 225

(十)硅灰石—顽火辉石—斜铁辉石系(Wo—En—Fs系) 229

五、云母类的结晶作用 230

(一)白云母 231

(二)黑云母 232

七、含水体系的结晶作用举例:钙长石—水二元系 233

六、角闪石的结晶作用 233

八、氧逸度在岩浆结晶中的影响 236

(九)镁橄榄石—钙长石—石英系(Fo—An—Q系) 238

九、鲍文反应原理 241

十、钾钠化学位对花岗岩类岩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Д.С.柯尔任斯 242

基化学位共生图解 242

(一)相律的应用 242

(二)建立并平衡反应式 243

(三)作出μK2O—μNa2O矿物共生图解 244

第二章 岩浆演化的机理 248

一、原始岩浆问题 248

二、岩浆演化的机理 249

(一)分异作用 249

(二)同化作用 256

(三)混合作用 265

第三章 岩浆矿物形成时温度、压力的估算—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 265

(一)化学平衡 266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及公式 266

(二)逸度与活度 267

(三)内能、热焓、热容和熵 268

(四)自由能和化学位 269

(五)能斯特分配定律 270

二、温度计与压力计的类型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273

三、介绍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压力计 273

(一)Ni地质温度计 273

(二)二长石地质温度计 275

(三)钛铁氧化物地质温度计 277

(四)斜长石地质温度计 282

(五)斜长石—角闪石中Ca的分配系数地质温度计 285

(六)碱性长石—霞石地质温度计 287

(七)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地质温度计 287

(八)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中Al2O3等含量作为地质压力计、温度计 289

四、其它几个计算P总的方法 292

(一)用岩浆中aSiO2、aAl2O3计算P总 292

(二)利用石墨—金刚石平衡的P—T图解确定金伯利岩形成的压力下限 298

一、高压熔融实验 299

(一)干系统的熔融相图 299

第四章 高压实验与岩浆起源 299

(二)含过量水的系统的熔融 300

(三)有含水矿物相参加的系统的熔融 300

(四)关于从固相地壳和上地幔中熔出岩浆的可能原因 301

二、上地幔中岩浆的形成 302

(一)上地幔的物质组成 302

(二)二辉橄榄岩、似上地幔岩的局部熔融—无水(干)条件 303

(三)二辉橄榄岩、似上地幔岩的局部熔融—少量水条件 306

(四)榴辉岩的局部熔融 309

(五)上地幔橄榄岩的局部熔融—含CO2的条件 310

(六)地幔岩对与其并列的岩浆的控制影响 311

(七)小结 311

(一)大陆地壳的组成 313

(二)An—Ab—Or—Q—H2O系统 313

三、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313

(三)地壳岩石的熔融实验 316

(四)小结 321

四、消减的洋壳及其上的地幔楔形区中岩浆的形成 322

(一)大洋壳的组成 322

(二)消减带上面的地幔楔形区中岩浆的形成 322

(三)消减带大洋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325

(四)小结 327

一、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28

第五章 岩浆岩的主要组合、分布与构造、矿产的关系及我国岩浆活动概述特征 328

二、岩浆岩共生组合及其主要类型 329

(一)岩浆岩共生组合的概念 329

(二)岩浆岩共生组合的类型 330

三、岩浆岩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337

四、中国岩浆活动概况 338

(一)我国的侵入岩 338

(二)我国的火山岩 339

(三)构造体系对岩浆岩的控制 3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