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分析新框架  上
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分析新框架  上

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分析新框架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晓星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18041663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分析新框架 上》目录

第一篇 导言 3

引论 本书的任务,主要理论新思考和结构 3

0.1 本书的任务:描绘经济时代和时代特点 3

0.2 理论方面的主要新思考 15

0.3 本书的论述结构和方法 23

第1章 就历史分期而言,为什么说中国当代处于初期市场经济?以及它的变化走势 27

1.1 就历史分期而言,为什么说中国目前处于初期市场经济时代?——理论分析 28

1.2 就历史分期而言,为什么说中国目前处于初期市场经济时代?——实证回答 38

1.3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57

第二篇 中国国情和制度变革的过渡方式 69

第2章 中国在变革之前的特殊国情基础 69

2.1 中国国情基础的概括: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四个条件 70

2.2 国情基础条件之一:以公有产权为主体,但主体实力又不十分强大 72

2.3 国情基础条件之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79

2.4 国情基础条件之三:人多地广、不均衡发展的大国 83

2.5 国情基础条件之四——文化结构: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东方文化 87

第3章 中国制度变革的迂回过渡方式 102

3.1 中国制度变革过渡方式的各种观点 102

3.2 中国的制度变革为什么会采用迂回过渡方式?这既是能不能 也是要不要的问题 108

3.3 中国迂回过渡方式的七个特点 118

3.4 中国的迂回过渡方式面临哪些问题 127

第三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产权关系,从“内公外私”到“公私合营”产权的变化 135

第4章 关于产权理论的新思考(上)——配置(交易)契约、公私产权和经济运行机制 135

4.1 人的两重性和资源配置(交易)成本 136

4.2 公私物品和公私产权 142

4.3 公私产权同哪个运行机制相容? 167

第5章 关于产权理论的新思考(下)——社会生产组织和“内公外私”产权、公私合营产权 171

5.1 社会生产组织中的公、私产权问题 172

5.2 “内公外私”产权为什么能够产生和存在? 184

5.3 公私合营产权为什么能够产生和存在? 208

第6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产权(上)——产权分布的动态变化和“内公外私”产权 221

6.1 中国市场经济初期的三次产权大变革 222

6.2 “内公外私”产权形成的现实必然性 230

6.3 “内公外私”产权的实质特点 239

6.4 “内公外私”产权内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254

6.5 其他形式的“内公外私”产权 258

第7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产权(下)——公私合营产权,以及“公有民营”产权 269

7.1 公私合营产权的内部矛盾 270

7.2 公私合营产权内部的制度变革 278

7.3 在市场经济初期“相持”阶段各种法律形式的公私合营产权 286

7.4 公有民营产权:包产到户和租赁 307

8.1 产权变革中的变量:配置成本、重置成本和补偿成本 315

第8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产权变革 315

8.2 三次产权制度变革的动态和静态,它们各自的特点 323

8.3 产权变革中的新生和退出 327

8.4 产权改革的利益动力 338

第四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变化 345

第9章 关于市场和政府关系理论的新思考 345

9.1 市场和市场机制 346

9.2 供求不对称理论,市场经济中的需求决定论,论“月亮总是比人跑得快” 363

9.3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什么是政府主导? 371

9.4 关于竞争和垄断,两种规模经济 393

第10章 中国市场经济初期的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上):动态演变和产生原因 404

10.1 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动态演变 405

10.2 在市场经济初期,为什么中国必然产生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429

10.3 在市场经济初期,为什么中国必然产生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436

第11章 中国市场经济初期的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对外竞争和对内主导 451

11.1 “对外竞争”和“对内主导”,是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内外特征 451

11.2 地方政府的对上竞争 452

11.3 地方政府的对外竞争 476

11.4 地方政府的对内主导 488

第12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国内市场 500

12.1 “进入”阶段——进入市场经济的迂回过渡方式 501

12.2 相持阶段中,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究竟有多少? 518

12.3 相持阶段中,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垄断 531

第13章 市场经济初期,中国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 554

13.1 中国融入国际市场的理论思考和几个观点 555

13.2 第一次开放大潮:打开区域壁垒,从设置区域壁垒到实行国民待遇 564

13.3 第二次开放大潮:打开产业壁垒,加入WTO是划时代转折 577

13.4 第三次开放大潮:打开货币壁垒,全面按国际市场规则运作 606

第五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三个基本特点:分配制度从“微观讲公平、宏观讲效率”,到“微观讲效率、宏观讲公平”的变化 613

第14章 关于收入分配、就业理论的新思考;关于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利益分配目标的变化 613

14.1 收入分配分析的理论框架 614

14.2 收入分配的几点理论探讨 621

14.3 失业成因的理论探讨 626

14.4 利益分配目标的变化 634

第15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变化特点 641

15.1 宏观再分配之一:收入结构、个人收人和公共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原因和作用 641

15.2 宏观再分配之二:支出结构,消费和投资 654

15.3 宏观再分配之三:社会保障及税收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 658

15.4 微观初次分配特点之一:拉大分配差距,先从团体外再到团体内 665

15.5 微观初次分配特点之二:从资产收入远小于劳动收入,到资产收入地位逐步提高 683

15.6 微观初次分配特点之三:从“财富在实质上的差距大于名义上的差距”,到“财富的差距在名义和实质上大体一致” 684

第16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就业—失业问题的特点 689

16.1 失业问题是中国初期市场经济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690

16.2 中国失业问题严重的基础原因 692

16.3 中国基本解决失业问题的现实道路 709

第六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四个基本特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变化 729

第17章 关于增长和发展理论的新思考 729

17.1 粗放型和集约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 729

17.2 关于需求、货币和储蓄的理论 733

17.3 宏现经济的波动,危机的消化和调控 742

17.4 产业创新、升级和经济周期 749

第18章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 757

18.1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758

18.2 “进入”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 767

18.3 “相持”阶段经济的中速增长:理论分析 775

18.4 “相持”阶段经济的中速增长:实证分析 796

18.5 “深化”阶段经济的相对低速增长 811

第19章 中国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增长的几个其他问题 816

19.1 宏观经济是怎样波动和调控的 816

19.2 经济超常发展的重要动力——原始积累 838

19.3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特点 843

19.4 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六个转变 852

第七篇 总结篇 863

第20章 代总结:中国模式的国际比较 863

20.1 俄罗斯模式和中国模式 864

20.2 东亚模式和中国模式 884

20.3 欧洲模式和中国模式 895

20.4 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 900

主要参考文献 9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