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全球新传播  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
全球新传播  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

全球新传播 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光,孙静惟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520546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
《全球新传播 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目录

总序 1

上编 全球媒体与国际政治 3

第一章 两党政治、中美关系与媒体角色——四位美国总统顾问在清华座谈纪要 3

一、媒体在总统选举中的作用 4

二、美国如何确定对华政策 5

三、布什的对华政策 6

四、媒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8

五、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用 9

六、突发事件的政府决策 12

七、突发事件中的媒体运作 14

第二章 政治游说、国际公关与中国形象——著名专栏作家赵浩生在清华演讲对话录 17

一、政治游说 19

二、国际公关 23

三、中国的国际形象 26

四、用游说与公关塑造中国新形象 28

第三章 如何构建2l世纪的中国国际新形象——“21世纪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研讨会纪要 33

一、传播要注意受众的心理 34

二、“不争论”不等于顺从西方 41

三、争取新媒体上的传播优势 44

四、“不是什么都可以接轨的” 48

五、一个观点,多种声音 50

第四章 网络新时代与全球新传播——刘康与李希光对谈录 53

一、全面思考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53

二、国家媒体的新定位 55

三、建立新媒体的有效管理制度 57

四、新媒体,新方式 58

五、突破旧媒体的宣传话语体系 61

六、西方新闻霸权与中国的国际传播空间 64

七、全球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65

八、“中国魂”和“新网人” 69

第五章 日本媒体的日本利益中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卓南生教授清华演讲录 72

一、国论二分时代特征 73

二、报业大国舆论导向 74

三、国际新闻与“国益”论 78

四、战后的“北进”与“熊猫热” 81

五、“安保”重新定义后的格局 83

六、江泽民访日与日本反应 85

七、媒体渲染“感谢外交牌” 89

下编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媒体 93

第六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新传播——美国普渡大学传播系主任Kamalipour教授清华演讲录 93

二、谁是国际文化的拥有者 94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94

三、全球传播时代的形象塑造 97

第七章 中国如何在国际上传播声音 ——《南华早报》总编罗伯特清华演讲对话录 101

一、财经报道是新闻的生长点 102

二、记者要善于在各种传言中作出选择 104

三、与周恩来一起吃晚餐 105

第八章 中国媒体如何应对美国媒体的“政治正确性”——香港《亚洲周刊》总编邱立本清华演讲对话录 108

一、“9·ll”使美国的“新闻自由”受威胁 109

二、如何与“有感情的帝国主义”较量 110

三、新闻与流行文化有很强联系 114

四、不应放弃国际竞争力 116

第九章 恐怖、爱国考验美国新闻自由——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Philip Cunningham清华演讲录 119

一、美国不应抛弃“新闻自由” 119

二、不说就是爱国吗 120

三、美国媒体应该“百花齐放” 122

四、说实话比讲人权有用 124

第十章 是全球化,还是美国化?——耶鲁大学捷德雅·普尔迪博士与清华学生对话 128

第十一章 中国政府如何与西方记者打交道——著名记者秦家骢清华演讲录 138

一、“我说的和《人民日报》上的肯定一样” 139

二、“中国妇女不需要男人” 142

三、采访越来越自由 143

四、记者要“公正、公开、平衡” 145

五、报道事实真相 146

第十二章 美国媒体守门人眼中的中国——《华盛顿邮报》驻北京首席记者潘文演讲录 148

一、“对中国社会发展最感兴趣” 149

二、“觉得工作有乐趣,就会取得成功” 152

三、“我差不多跟蟑螂一样” 154

四、“45岁就不做记者了” 157

五、“写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158

六、“我的角色只是写新闻” 160

七、“我想问江主席睡觉前看不看书” 164

第十三章 中国传媒如何面对西方的竞争——新闻集团前副总裁张镇中与清华师生对话录 167

一、运用西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 167

二、内容为王 170

三、西方需要新故事 173

四、按我的游戏规则来玩 174

五、西方媒体不是生来就公正的 177

第十四章 中美在相互妖魔化吗?——中美主流记者与媒体专家、学者对话录 182

一、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 182

二、负责的强硬和不负责的强硬 185

三、美国新闻学中的“垒球” 190

四、不能报喜不报忧 191

五、“中国宣传”和“美国偏见” 193

六、“希望看到更多的评论” 196

七、工作中应排除私人感情 199

八、美国记者不要过分自信 202

第十五章 从撞机事件,看媒体的国家意识——京港两地记者、学生清华座谈会纪要 207

一、中美媒体对事件的反应 207

二、中国网站对事件的报道 210

三、中国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 211

第十六章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卡尔顿大学赵启光教授清华演讲录 217

一、美国文化的基本观察点 217

二、中美文化的异与同 220

三、中美文化差异对“外宣”工作的启示 221

第十七章 事实不等于真相——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里特克清华采访实录 224

一、从不同媒体了解撞机事件 225

二、学生如何看撞机事件 227

三、学生对美国的看法 229

四、质疑美国媒体 231

第十八章 新闻是朋友?敌人?还是伙伴?——刘康与李希光对谈录 234

一、政治+经济+军事+传媒=综合国力 234

二、中国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国际舆论环境 236

三、什么是中国的国际形象 238

四、不能搞“两个新凡是” 240

五、信息全球化是否等于新闻的公正传播 244

六、中国的媒体怎么办 245

七、中国的形象靠谁来塑造 247

八、中国媒体要敢于谈敏感问题 249

九、不要把民族主义简单化、脸谱化 251

十、在学习美国先进的新闻传播方法上,中国不可以说不! 2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