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栾丰实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1013446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1992年,根据教学的课程安排,我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为了备课,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也开始对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做一些思考。在这之前,大约是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受国外考古学理论思潮的影响,国内一些青年学者出于对中国考古学前途的热切关心,先后举行了几个规模不等的座谈会和讨论会,就中国考古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热烈的论辩。因为我的学校所在地偏居学术中心之外,对前几次的讨论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后来也在报刊上看到一些报导,可能是孤陋寡闻,总以为他们是在空谈。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空谈误国,我也这么认为。1989年2~7月,我到北京在文物出版社加工和修改《泗水尹家城》的稿件,利用间隙,到北京大学去旁听一个美国学者讲授民族学和埃及考古的专题课。课间,碰到好友蒋祖棣先生,他在哈佛大学从张光直先生学习,记得当时他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玛雅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课后,受邀到他家里,我们就中国考古学的相关问题(包括当时出现的考古学思潮)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坦率地说,这次谈话对我有很大触动,感受较深的是我们关心中国考古学,就必须思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考古学 1

一、 考古和考古学 1

二、 考古学的定义 2

三、 考古学的分支 4

第二节 考古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6

一、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6

二、 考古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8

第三节 考古学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11

一、 第一阶段(1921-1958年) 12

二、 第二阶段(159-1980年) 12

三、 第三阶段(1981年以来) 13

第二章 考古地层学 16

第一节 考古地层学的产生 16

一、 考古地层学的产生 16

二、 考古地层学的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0

第二节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22

一、 先后关系 23

二、 共时关系 25

三、 考古地层学中的几个问题 27

第三节 考古地层学的运用 33

一、 用地层学原理指导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33

二、 最大限度地收集各种资料 39

三、 做好资料的记录工作 45

第三章 考古类型学 48

第一节 考古类型学的产生 48

一、 考古类型学的产生 48

二、 考古类型学在中国的运用 50

第二节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54

一、 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55

二、 考古遗存的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 56

三、 考古遗存的形态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序列 60

四、 祖型和遗型 61

第三节 考古类型学的作用 64

一、 确定考古遗存的相对年代并进行遗址和文化的分期 64

二、 探讨同一谱系考古学文化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及其规律 65

三、 研究不同谱系考古学诸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66

四、 研究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从而了解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关系 67

五、 为古代社会研究奠定基础 68

第四节 考古类型学的运用 69

一、 类型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70

二、 居址和墓葬的分期 76

三、 一种典型器物的谱系研究 81

第五节 文化因素分析 85

一、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产生 86

二、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87

三、 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89

四、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91

第四章 关于考古学文化 94

第一节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94

一、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 94

二、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 95

三、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 98

第二节 关于区、系、类型 102

一、 区、系、类型的提出 102

二、 区、系、类型的内容 104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研究中的层次划分 109

一、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类型问题 110

二、 关于文化区的问题 113

第五章 聚落考古学 116

第一节 聚落考古学的产生 116

一、 聚落考古学的产生 116

二、 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19

第二节 聚落考古学的基本内容 120

一、 聚落组成单位的界定和研究 122

二、 聚落布局和内部结构的研究 126

三、 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130

四、 聚落形态的历史演变 136

第三节 关于聚落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 140

一、 聚落内各类遗存共时性的确定 141

二、 不同聚落的共时性的确定 153

第六章 国外考古学理论流派 159

第一节 关于新考古学 159

一、 新考古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160

二、 新考古学的形成 163

三、 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68

四、 对新考古学的评价 172

第二节 近二十年来考古学理论的发展 176

第三节 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的流派 180

一、 中程理论 180

二、 认知考古学 186

三、 社会考古学 196

四、 马克思主义考古学 203

五、 后过程考古学 205

第四节 阐释举例 208

第七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213

第一节 考古调查与勘探 214

一、 地球物理勘探法 214

二、 地球化学勘探法 221

三、 遥感考古 222

第二节 断代技术 227

一、 14C断代法及AMS技术 228

二、 树轮年代学 232

三、 古地磁法 236

四、 钾氩法 236

五、 裂变径迹法 237

六、 铀系法 238

七、 热释光测年法 239

八、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 239

九、 氨基酸外消旋法 240

十、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241

第三节 环境考古研究 242

一、 环境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 243

二、 古环境指标 248

第四节 古代经济活动研究 260

一、 植物考古 260

二、 动物考古 274

三、 脂肪酸分析法 279

四、 同位素分析古人食谱 282

五、 古代贸易活动研究 285

第五节 古代科技研究 289

一、 陶瓷器中的科技信息研究 290

二、 金属文物中的科技信息研究 297

第六节 考古人类学研究 301

一、 人口学研究 303

二、 古代居民的人种学研究 304

三、 骨骼人工变形和古病理研究 308

第七节 计算技术与考古学 309

一、 数理统计与考古学定量分析 310

二、 数学形态学与考古形态学研究 311

三、 GIS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311

四、 多媒体、数据库和Internet 313

主要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