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汽车轮胎制造与测试
汽车轮胎制造与测试

汽车轮胎制造与测试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正仁,黄崇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063·3993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
《汽车轮胎制造与测试》目录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充气轮胎的发明和发展 1

第一节车轮的发展 1

第二节充气轮胎的发展历史 2

一、充气轮胎的发明 2

二、充气轮胎的发展 4

1.棉帘线轮胎的产生 4

2.人造丝轮胎的出现 5

3.尼龙帘线轮胎 6

4.其它纤维帘线的应用 6

三、轮胎结构的演变 8

1.轮胎的演变 8

2.子午线轮胎 11

3.低断面轮胎 14

4.浇铸法轮胎 15

主要参考文献 16

1.成分和结构 17

一、天然橡胶 17

2.品种和分级标准 17

第一节生胶 17

第二章轮胎用原材料 17

3.标准橡胶及其分级法 18

4.应用和发展 20

二、合成橡胶 24

1.丁苯橡胶 24

2.顺丁橡胶 29

3.异戊橡胶 31

4.丁基橡胶 33

5.乙丙橡胶 35

1.天然胶乳 37

三、胶乳 37

2.合成胶乳 38

四、再生胶 39

第二节骨架材料 40

一、轮胎对骨架材料性能的要求 40

1.基本要求 40

2.决定帘线(帘布)质量的主要技术特性 40

二、骨架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42

1.棉纤维 42

2.人造丝 42

3.尼龙 43

4.聚酯 44

5.玻璃纤维 47

6.钢丝 48

三、各种骨架材料性能的比较 49

1.机械性能 49

7.芳族聚酰胺纤维 49

2.耐热性能 51

3.耐疲劳性能 53

四、轮胎骨架材料的发展 53

第三节炭黑 54

一、概述 54

二、炭黑的基本性能 55

1.炭黑粒径和比表面积 55

三、炭黑的品种和分类 56

2.炭黑的结构 56

3.炭黑的表面活性 56

四、炭黑形态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58

五、炭黑品种的新发展 60

第四节助剂 60

一、塑解剂 61

二、硫化剂 61

1.硫黄 61

2.硫黄给予体 62

三、促进剂 63

2.有机酸 67

1.无机活性剂 67

四、活性剂 67

3.碱性物质 68

五、防焦剂 68

六、非炭黑填充补强剂 69

1.白炭黑 69

2.陶土 69

3.轻质碳酸钙 70

4.活性碳酸钙 70

七、软化剂 70

1.石油系软化剂 70

八、防老剂 72

2.化学防老剂 72

1.物理防老剂 72

2.煤焦油系软化剂 72

4.脂肪系软化剂 72

3.松油系软化剂 72

九、其它助剂 75

1.改性剂 75

2.均匀剂 75

3.脱模剂 75

主要参考文献 76

一、未硫化胶的性能 78

1.可塑性 78

第一节轮胎胶料的测试 78

第三章轮胎配方设计 78

2.门尼粘度和门尼焦烧性能 79

3.压出试验 80

4.硫化仪试验 80

5.用于快速检验的华莱氏可塑计 88

6.粘着试验 88

7.未硫化胶的拉伸强度 88

8.未硫化胶的流变特性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88

二、硫化胶的性能 91

9.加工性能与试验方法的关系 91

1.硬度 92

2.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永久变形 92

3.定伸应力 93

4.撕裂强度 93

5.耐磨耗性能 93

6.抗屈挠裂口性 94

7.定负荷压缩疲劳试验 95

8.动态粘弹性试验 95

三、胶料配方与轮胎使用性能的关系 98

1.胶料配方与轮胎的升温 98

2.胶料配方与轮胎使用性能的关系 100

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02

第二节配方设计 102

二、试验设计方法 103

1.配方试验程序 103

2.试验设计方法 104

三、配方表示形式 127

1.基本配方 127

2.重量份数配方 127

3.体积份的配方 128

4.实用配方 128

第三节胶料配方 128

一、整体配方 128

三、斜交载重轮胎配方 130

二、硫化程度的匹配 130

1.胎面胶 131

2.胎侧胶 133

3.胎体胶料 134

4.胎圈部位的胶料 137

四、子午线载重轮胎配方 137

1.胎面胶 137

2.胎侧胶 138

3.胎体帘布层胶 138

4.带束层胶 139

5.胎体部位的其它胶料 139

6.胎圈各部位的胶料 140

五、小轿车轮胎配方 141

六、内胎 142

七、硫化胶囊与水胎 143

八、垫带 143

九、配方举例 143

主要参考文献 147

第四章轮胎帘线与橡胶的粘合 149

第一节粘合的基本原理 149

一、机械粘合理论 149

二、吸附理论 149

三、扩散理论 150

五、化学键理论 152

四、静电理论 152

第二节橡胶与纤维的粘合 153

一、尼龙纤维和人造丝与橡胶的粘合 154

1.浸渍体系对粘合的影响 154

2.浸胶和热处理条件对粘合的影响 164

二、聚酯纤维与橡胶的粘合 168

1.聚酯纤维的改性 168

2.异氰酸酯浸渍法 169

3.N3浸渍体系 171

4.Pexul浸渍体系 172

三、玻璃纤维与橡胶的粘合 173

四、芳族聚酰胺纤维与橡胶的粘合 173

一、粘合的本质 174

第三节橡胶与钢丝帘线的粘合 174

二、影响粘合的主要因素 176

1.粘合胶料配方 176

2.粘合体系 178

第四节粘合测试方法 181

一、静态粘合测试法 181

1.抽出法 181

2.剥离法 181

二、动态粘合测试法 184

1.XYS旋转型钢丝动态粘合试验机 184

2.往复型钢丝动态粘合试验机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87

第五章轮胎硫化热传导的计算 189

第一节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190

一、热传导的基本公式 190

二、基本公式的转换 194

1.圆柱座标的转换 195

2.球座标的转换 196

第二节硫化程度的确定 197

一、最佳硫化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198

二.阿累尼乌斯方程式的应用 199

三、测定方法 203

一、计算公式 205

第三节硫化热传导的计算 205

二、后硫化的计算 206

三、几种简易的测试方法 210

1.电模拟法 210

2.比例法 211

3.简便的硫化测试仪 212

4.胶料热扩散系数的测定 214

5.热传导系数的测定 218

6.胶料比热容的测定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224

第一节轮胎设计的基本依据和程序 224

第六章轮胎结构设计 224

二、技术设计 225

三、施工设计 225

第二节外胎内轮廓设计计算 226

一、汽车轮胎高宽比、断面形状变化的趋势 226

二、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227

三、充气平衡内轮廓的计算模式和方法 227

1.计算平衡轮廓的数学模式 229

2.计算方法与步骤 234

3.初步分析 241

1.载重汽车轮胎 245

四、轮胎负荷的计算方法 245

2.轿车轮胎 250

3.轮胎负荷与速度的关系 252

五、外胎钢丝圈应力的计算方法 254

六、轮胎胎体层帘线张力的计算方法 258

七、层布间剪切应力的计算 264

第三节轮胎外轮廊的设计 272

一、标准轮辋和胎圈断面形状的确定 273

二、轮胎模型外缘尺寸的确定 274

三、轮胎高宽比(H/B)的由来 275

一、胎面花纹设计的基本要求 276

第四节胎面花纹设计 276

二、花纹类型 277

1.普通花纹 277

2.混合花纹 278

3.越野花纹 278

三、胎面花纹深度的确定 281

第五节外胎施工设计 282

一、成型机头类型及其选择 282

1.成型机头类型 282

2.成型鼓宽度的计算 282

3.计算成型鼓宽度的已知条件 283

1.已知主要设计参数 290

2.从一钢丝圈底部到另一钢丝圈底部所需帘线长度的计算 290

二、成型机头宽度B?计算举例 290

3.机头曲线部分所需帘线长度计算 291

4.成型机头宽度B?的计算 291

第六节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的要求 293

一、子午线轮胎的性能特点 293

二、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点 294

三、子午线轮胎的设计依据 296

四、子午线轮胎的设计方法 297

1.内轮廓曲线的计算模式 297

2.带束层结构 298

4.内轮廓设计的计算 302

3.胎圈部位的设计 302

五、子午线轮胎施工设计 306

1.各部件尺寸的确定 306

2.钢丝圈应力计算及胎圈结构 308

3.带束层和胎面胶 309

第七节水胎、硫化胶囊、内胎和垫带的设计 312

一、水胎设计 312

二、硫化胶囊设计 313

三、内胎设计 318

四、垫带设计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0

第一节概况 322

第七章轮胎生产工艺及设备 322

第二节 混炼和压出 324

一、开炼机的应用 324

二、胶料的混炼 325

1.密炼机基本构造 325

2.混炼工艺 326

三、胶料的压出工艺及设备简介 329

1.挤出机简介 329

2.胎面胶的压出工艺 331

3.冷喂料压出法 333

4.钢丝圈的钢丝覆胶及制造 335

1.压延机主要类型及构造 336

第三节帘布压延和裁断 336

一、帘布压延机 336

2.帘布压延工艺 342

二、子午线轮胎钢丝帘线压延 344

1.压延方法及主要设备 344

2.钢丝帘线压延操作要点 348

三、帘布的裁断 350

1.纤维帘布裁断机的分类及结构 350

2.钢丝帘布的裁断 352

第四节轮胎成型 355

一、成型机的分类 355

2.机械包边、压辊包边、胶囊包边轮胎成型机 356

1.鼓式、半鼓式、半芯轮式及芯轮式机头的轮胎成型机 356

3.其它分类 357

二、斜交轮胎成型机的主要部件 357

三、影响成型质量的几个工艺因素 360

1.折子 360

2.材料的对称性 361

3.成型棒的位置 361

4.层贴法长度 361

5.压实 361

四、子午线轮胎成型方法的分类 361

1.二次法成型简介 362

五、子午线轮胎的成型工艺 362

2.二次法成型的操作 364

3.一次法成型 368

4.国产子午线轮胎成型机 373

5.子午线轮胎成型工艺要点 373

第五节轮胎的硫化 374

一、硫化设备 374

1.硫化设备的类型 374

2.自动定型硫化机简介 375

二、斜交轮胎的硫化工艺 381

1.装胎 382

2.外胎的定型 382

3.硫化 383

4.脱出胶囊及卸胎 384

5.尼龙轮胎的后充气冷却 384

三、子午线轮胎的硫化工艺 384

第六节硫化胶囊、内胎、垫带 386

一、硫化胶囊的制造 386

二、内胎和垫带的制造 388

1.内胎的制造 388

2.垫带的制造 390

主要参考文献 390

第一节轮胎性能测试的种类和意义 392

第八章轮胎成品测试 392

第二节轮胎的室内检验方法和标准 393

一、耐久性试验 393

1.设备标准 393

2.载重车轮胎的试验方法 394

3.轿车轮胎的试验方法 395

二、高速试验 396

1.DOT标准高速试验的方法 396

2.欧洲经济委员会(ECE-30)标准试验方法 397

3.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 399

三、强度试验 399

1.轿车轮胎的试验方法 400

2.载重汽车轮胎的试验方法和标准 401

四、脱圈试验 403

五、均匀性试验 404

1.试验操作方法 404

2.数据的测量与分析 405

六、轮胎的力和力矩的测定 408

1.转向系数 408

2.负荷传递灵敏度或函数“G” 409

3.负荷灵敏度或函数“H” 409

4.回正力矩系数 409

5.各种力和力矩的图解 410

2.耐高温和耐低温试验 412

二、斜面转鼓试验 412

第三节研究轮胎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 412

1.耐臭氧试验 412

一、耐臭氧、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试验 412

三、X光检验 414

四、轮胎性能试验机 416

1.试验设备及试验条件 416

2.性能的测定 418

五、滚动阻力试验 421

六、轮胎的径向刚度、纵向刚度及侧向刚度的测定 422

八、轮胎平衡度的研究 424

七、轮胎胎体和带束层强度的研究 424

九、轮胎花纹移动性的研究 425

十、轮胎接地面积压力分布的研究 425

十一、轮胎噪声的试验研究 426

十二、轮胎静负荷性能试验 426

第四节轮胎室外道路试验场的试验 427

一、道路试验的必要性 427

二、试验场构设施及试验 428

1.刹车试验、打滑试验和舒?性试验 428

2.操纵转向性试验 430

3.操纵稳定性试验 430

5.湿路面条件下胎面接地面积的试验 431

4.耐疲劳及耐磨性试验 431

第五节轮胎实际里程试验 433

一、试验的目的 433

二、试验要点 434

1.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 434

2.驾驶员的选定 434

3.轮胎换位 435

4.快速里程试验 435

三、均匀轮胎质量等级试验简介 435

主要参考文献 437

附录本书主要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表 439

返回顶部